夏至過後進入盛夏,若在戶外待一段時間就揮汗如雨,除了做好防曬外,也要預防中暑發生!在高溫下,喝水量不足就容易脫水,可能導致熱衰竭(Heat exhaustion)或中暑(Heat stroke),若延誤急救的話,嚴重還可能致死。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今年6月至23日止,因熱傷害就醫累計達480人次。《Hello醫師》為您介紹中暑的症狀、急救方法,以及如何避免中暑。
什麼是中暑?
當氣溫過高,人體大量排汗但水分攝取不足時,就會導致熱衰竭,出現如虛弱、臉色蒼白、心跳加速、噁心嘔吐及皮膚濕冷等症狀;若熱衰竭持續惡化,就會形成中暑,根據醫學上的定義,中暑為核心體溫大於攝氏40度,並伴隨著中樞神經系統所產生的併發症,例如:
導致中暑的原因
若相對濕度高於60%時,會阻礙人體排汗,進而影響調節體溫的功能而導致中暑;因此待在悶熱或不通風的屋子裡,也可能會中暑,尤其上了年紀的族群更須注意;其他年齡族群常見的中暑原因,也包括水喝太少、患有慢性病或飲酒過量等。
預防中暑的方法
天氣熱時,白天盡量待在室內,減少太陽直曬的時間,並保持空間通風。尤其,上午十點至下午兩點,更應避免外出;若需外出,記得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
中暑的急救方式
中暑可能會致命,若發現有人中暑時,請盡快撥打119請求協助,或是將患者緊急送醫,可使用以下方式協助患者降溫:
- 將患者移到涼爽的環境。
- 讓患者躺下,並將腳稍微墊高。
- 移除患者身上多餘的衣物,以濕毛巾擦拭身體,並替他們搧風。
- 若患者還有意識,可適量補充水份或運動飲料。
- 在患者的腋窩、鼠蹊部、頸部放冷水袋;因為這些部位的血管較靠近皮膚,由此部位冷卻可加速體溫降低;若患者為老人、幼兒、慢性病人或中風病人,或並非因劇烈運動而中暑的人,則不建議使用太冷的水降溫。
[embed-health-tool-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