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傳染力驚人,平均一人可傳染給12至18人,遠高於新冠肺炎的4至7人;國內去年底爆發麻疹群聚感染事件,根據1月7日(2025年)最新統計,確診病例已達33人,匡列接觸者高達3123人,均創5年新高。
麻疹與登革熱、猴痘、茲卡病毒等,均被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究竟麻疹症狀為何?透過何種途徑傳染?又該如何預防?疫苗終生有效嗎?帶您了解麻疹的4大症狀與預防方式。
- 累計病例:33人
國內感染:21例,含4起群聚
境外移入:12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包括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及印度) - 匡列人數:3123人
麻疹成因
麻疹在國內被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主要是經由感染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據疾管署指出,其傳染力極高,平均每名麻疹麻疹感染病例能傳播給周圍 12-18 人,遠高於新冠肺炎的4至7人;除了散發病例外,麻疹也經常於家庭或公共場所(例如學校、醫院及軍營等)發生群聚事件。
麻疹傳染途徑
麻疹唯一宿主及傳染窩是人類,好發於冬末及春季,對於幼兒、老人等免疫力較弱的族群,致死率高;其主要感染途徑如下:
- 空氣、飛沫傳播
- 直接與病人的鼻腔或咽喉分泌物接觸
麻疹潛伏期
麻疹的潛伏期自感染病毒開始至出疹,約7到18天,平均約14天;在出疹的前、後4天內,均有傳染力;若沒有出疹,則從發燒前1天到退燒後3天為傳染期。
在疫苗尚未普及之前,幾乎所有的孩童都有感染過麻疹,不過台灣自1981年開始全面實施MMR(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疫苗預防注射,保護力高達95%,讓麻疹的病患大幅降低不少。
麻疹症狀(與感冒類似)
感染麻疹後,初期症狀跟感冒很像:
- 發燒
- 鼻炎
- 結膜炎(流淚、畏光、眼睛發紅)
- 咳嗽
初期症狀還包括在發燒3-4天後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柯氏斑點(Koplik spots)。
據疾管署指出,在柯氏斑點出現後24至48小時內,會開始在耳後、臉部出現典型的斑丘疹,約3至4天會下移至軀幹、四肢及全身,並持續4至7天之久;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皮疹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
病患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也會發燒至最高溫。其中,約5-10%的患者因細菌或病毒重覆感染而產生併發症,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與腦炎,也會出現死亡個案。若在懷孕時感染麻疹,流產、死胎或早產的機率會增加,也容易生出先天性畸形的寶寶。
出現疑似痲疹症狀該怎麼辦?
由於麻疹傳染力經人,建議若非必要,避免或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若出現疑似症狀,應注意以下因應措施:
- 儘速全程戴口罩就醫
- 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 若是匡列接觸者,應落實自主健康管理
麻疹疫苗保護力:1981年後出生者要注意
由於MMR疫苗的保護力大約20年左右,除了抵抗力較低的孕婦以及不曾接種過疫苗的人較容易感染之外,1981年後出生的成人,在小時候打的疫苗保護力隨著年齡成長逐漸降低,得到麻疹的機率也較高。
疾管署提醒:若是在1981年後出生者,如確定要前往東南亞國家等麻疹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
麻疹預防小撇步
目前麻疹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幾乎是仰賴疫苗的防護力來抵抗,因此施打疫苗相當重要;台灣目前規定出生滿12~15個月的寶寶以及國小一年級時各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
MMR疫苗也有以下的禁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打這類的疫苗:
- 有嚴重呼吸道感染者
-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高劑量類固醇者
- 孕婦或是正在備孕的女性
除了接種疫苗,下列方法也可避免增加感染麻疹的機率:
- 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戴口罩且勤洗手
- 避免前往麻疹流行國家,出國前掌握全球傳染病疫情燈號警示(越南越南去年全年累計逾3.8萬例疑似病例,其中確診逾6,700例,相較2023年確診數已逾百倍;印度於2024年累計報告近2萬例,疫情雖較上半年趨緩,惟每月通報仍逾千例上下)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