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障礙

飲食障礙症(Eating disorders),又稱飲食失調,是一種會讓人飲食習慣失常,並造成嚴重困擾,或對自己的體重和身材產生極大憂慮的疾病。 最常見的飲食障礙症種類有: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心因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暴食後會催吐或吃瀉藥),以及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暴食後不會催吐或吃瀉藥)。

基礎知識

飲食障礙

厭食症嚴重併發症恐致死?名中醫師教你補腎氣、吃熱粥改善之道

「名模身材」、「瘦即是美」的審美觀在亞洲已深入不少女性的潛意識,在極度自我要求身材的壓力下,許多人更不惜嘗試減肥藥、催吐、無油餐或服用瀉劑等各種減肥法,在長期自我強迫的壓力之下,不少人的精神狀況也因此受到影響,甚至罹患厭食症;就連日本皇室公主愛子,也曾因一年暴瘦18公斤、驚傳罹患重度厭食症,引發日本舉國譁然。 厭食症對患者與其親友的生心理影響之巨,讓厭食症議題更受到廣大的關注。究竟應如何改善厭食症?當西醫束手無策時,是否能透過中醫療法幫助厭食症患者?《Hello醫師》邀來鍼還中醫診所有「白袍男高音」之稱的蕭家駒中醫師,由中醫觀點解讀厭食症,並建議如何透過中醫改善厭食症! 什麼是厭食症 厭食症(Anorexia)是種飲食障礙的疾病。根據新北市聯合醫院研究指出,厭食症好發於青少年時期,在台灣之平均發病年齡為17歲,患者多為敏感固執、完美主義性格的青少女。厭食症病患通常抗拒維持「正常」的體重,同時極度害怕體重上升。此外,家庭因素、心理發展障礙、憂鬱症亦容易引發厭食症發生。 然而,並非害怕變胖或不正常進食就會被診斷為厭食症,依台大醫學院精神醫學部發布的「飲食與精神健康」研究顯示,被判定為厭食症患者之狀態: 拒絕維持最低體重或是體重低於理想體重的85%以下 體重低於正常標準(BMI≤17.5 kg/m2) 自我身材知覺障礙:即使體重過輕仍害怕變胖 拒絕公開進食、進食緩慢,並出現以過度運動、輔助催吐或藥物達到減輕體重之行為 至少連續3次沒有月經來潮 厭食症引發身心併發症:嚴重可導致死亡 隨著厭食症患情況加劇,身體可能會出現下列併發症,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死亡率約為 5%。台大醫學院精神醫學部之研究指出,長時間的厭食行為易導致營養不良,對人體將造成的危害之巨,將反映在以下6大生理系統異常來表現: 6大生理系統異常: 心臟系統異常:心律不整、心搏過慢、低血壓、二尖瓣膜脫垂等心臟功能異常甚至導致猝死,亦是好發於厭食症患者的死因之一。 生殖系統異常:月經閉鎖、無月經,沒有第二性徵、不孕。 消化系統異常:胃漲、便秘、腸胃蠕動緩慢。 血液系統異常:白血球減少、血液不易凝結、貧血。 皮膚系統異常:掉髮、皮膚乾黃、搔癢、下肢水腫、傷口癒合不易。 骨骼異常:因長期營養不良而影響骨骼減少體重負荷,引發骨質疏鬆症而易產生骨折。 除此之外,不少厭食症患者由於常透過催吐、不當使用藥物如利尿劑、瀉劑來減輕體重,容易引發電解質不平衡,同時造成腎功能障礙、肌肉運動異常、癲癇發作等併發症,甚至有意識混亂與異常的狀況,台大醫學院精神醫學部之研究中亦建議,當厭食症患者體重比發病前下降超過30%~40%時,應安排患者直接入院接受治療。 4大心理疾病: 厭食症除了引發患者多重生理併發症之外,厭食症也會伴隨著下列心理疾病: 憂鬱症 強迫症 社交焦慮症 輕慮症(你也想知道: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壓力大是根源) 中醫治療厭食症:先「排」再補更有效! 當厭食患者身邊的親友已束手無策而求助中醫,對此鍼還中醫診所之內科駐診醫師蕭家駒則先點出多數求診者的迷思:「不少人找上中醫時,常期望能透過中醫『進補』,讓厭食患者虛弱拒食的情況能加以改善,但若只是一味亂補,恐怕讓患者更加抗拒且情況加劇。」 蕭醫師進一步指出,厭食症在中醫觀點中,與肝、脾、腎關係最為密切;由於脾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順對消化助益,肝則具有「疏泄作用」,若對於此時脾胃已十分虛弱的患者大補特補,反而容易導致上火,更是幫倒忙。蕭醫師舉例,曾有個女高中生來求助治療厭食症,這名病患臉頰凹陷、氣色差,舌頭也呈現暗紫色;因此他採取通腑化瘀的方式先促進腸胃蠕動與體內循環,待循環恢復至一定程度,才能再做進一步的治療。 有鑒於厭食患者多屬於心理障礙而抗拒進食,蕭家駒醫師則改以讓身體產生生理需要的治療方式;「視患者病況程度,我會透過中藥先讓患者漸次腹瀉,1天約腹瀉5~7次後,身體即會產生危機感並自動啟動患者的生理機制,此時病患自然會想要喝水和進食的欲望。」 鍼還中醫診所之內科駐診醫師蕭家駒為中西醫雙主修學士,精通中西醫病理學並透過中醫投注其診療之熱忱。(蕭家駒中醫師提供) 厭食症飲食怎麼吃? 蕭家駒醫師表示,當厭食症患者開始願意重新進食,也不宜立即恢復正常飲食,此時因脾胃仍虛、消化無力,因此首重健脾補腎以排濕補氣,最直接的飲食良方就建議先自吃熱粥開始。「因人體在極度虛弱的情況下無法吸收太多食物,因此將白米熬煮成粥,病患較易吸收,也不會讓因厭食而疏於蠕動的腸胃一下子帶來極大負擔。」 名中醫建議:厭食症吃「粥」、祛濕健胃最夠力 另外,由於稻米為水耕作物,讓米飯天生具排濕作用,當白米熬煮成熱粥,同樣能幫助人體祛除濕氣,以中醫觀點而言,即能達到排濕健胃的效果。當身體濕氣漸消,體內循環也將隨之暢通,此時病患情況漸入佳境時,即可循序漸進恢復至常人的飲食習慣與食量。 蕭醫師並提醒,熬煮熱粥時一定要用白米而非小麥;「小麥的生長環境多位於乾燥地區,因此食用後容易讓人體累積過多濕氣,更不利於體內循環。」另外,蕭醫師也建議熱粥內不妨加入生薑與豆豉;「生薑、豆豉都屬溫性食材,可幫助開脾胃,達到溫和滋養腸胃的作用。」(延伸閱讀: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和相處?) 據新北市聯合醫院研究顯示,厭食症患者拒食或嘔吐等生理表現,其實背後也代表了許多難以消化的憤怒與悲傷所致。因此臨床多採營養復健、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等方式進行。蕭醫師亦建議,除了仰賴中醫治療之外,最重要的仍應協助厭食病患解開心理上的創傷與壓力、面對心結,才是治療厭食症的根本。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i]

看更多 飲食障礙 相關文章

飲食障礙

夜食症候群

夜食症候群的定義夜食症候群(Night eating syndrome,NES) ,是過度進食和睡眠問題的綜合症。患者可能會在晚餐後又吃很多,造成睡眠困難,並會因為睡不著而起床繼續吃。需要注意的是,夜食症候群與嗜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又稱暴食症)是不一樣的。 嗜食症患者會一口氣大量進食,而夜食症候群患者,則會在晚上少量但不間斷地吃。夜食症候群也與其他睡眠相關的飲食失調不同,因為夜食症候群患者,通常都會記得自己吃了哪些東西。 夜食症候群有多常見 100個人當中,大約會有1人患有夜食症候群。而過度肥胖(Obese)的人當中,則10人就有1人罹患此症。關於降低此症發生的方法,請諮詢醫師。 夜食症候群的症狀夜食症候群患者,在晚餐過後,又會再吃下相當於每天總卡路里1/4份量的食物,並且為此感到困擾。夜食症候群患者在1週內,也至少有2天會在半夜爬起來進食。若符合以下症狀,則代表有罹患夜食症候群的可能: 白天沒有食慾。 在晚餐後到睡前之間,有強烈再度進食的慾望。 1週會失眠4~5天。 強烈認為自己一定要吃東西才睡得著。 心情在晚上會隨著時間愈來愈低落。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出現上述等其他未列出的症狀,請就醫診治。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同,有任何疑問都請諮詢醫師。 造成夜食症候群的原因患病的原因不明,但有醫師認為此病跟睡眠週期和某些荷爾蒙有關。 夜食症候群的風險因素 有以下情形者較容易罹患夜食症候群: 過度肥胖。 患有其他飲食失調問題。 有憂鬱症(Depression)、焦慮症(Anxeity),以及物質濫用(如酗酒、嗑藥)史的人。  PER1基因受損的人,生理時鐘較容易混亂,但此因仍需更多研究佐證。 夜食症候群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夜食症候群 醫師會先詢問患者的睡眠和飲食習慣,或請患者填寫問卷回答。患者也有可能進行多項睡眠生理電圖檢查(Polysomnography),以測量腦波、血氧濃度,以及呼吸和心跳的頻率。患者要在1個月內,有至少3次反應過度的現象,才算罹患夜食症候群。但若患者的睡眠與飲食問題是由物質濫用,或其他醫療、心理問題造成的,就不算罹患此症。 如何治療夜食症候群 抗憂鬱藥物、褪黑激素(Melatonin)藥物,和行為輔助治療,都可能對此症有幫助,但目前相關的研究還很少。此外,也有一個小型研究顯示,放鬆訓練有助於提升患者白天的食慾。 夜食症候群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


飲食障礙

從愛自己開始~暴食症患者再也不孤單

許很多人都曾有過暴飲暴食的經驗,例如在聚餐慶祝的場合中等,但對暴食症(Binge-eating disorder, BED,又稱嗜食症)患者來說,日常中的暴飲暴食是一種停不下來,卻又會感到懊悔又無助的行為。究竟暴食症會有哪些病徵、又會對身心造成哪些影響。下列將會帶您認識,並且提供治療的方法。 暴食症是什麼? 暴食症是一種飲食疾病(Eating disorder),患者會經常性地在短時間內吃下大量食物,直到吃不下為止。對暴食症患者來說,雖然進食當下心情很愉悅,但是事後卻會因為怕胖,感到極度內疚、痛苦或羞恥。因此有些人會用不健康的方法來清出吃下去的食物,如催吐或吃瀉藥。這種在大吃後進行清空的行為,也被稱為所謂的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又稱心因性暴食症)。暴食症患者通常會有下列5種行為和感受。 短時間內可吃下大量食物,不餓時也會吃很多。 很難控制食量或停止進食,總是吃到很撐才會停止。 討厭在公眾場合吃飯,怕別人看到自己的食量。 暴食後感到自我厭惡、沮喪或非常內疚。 平均每週至少暴食1次,並持續3個月。 暴食症的原因與好發族群 暴食症容易發生在青春期的女性身上,因為這個時期的女性大多很在意身材,即使符合標準體重,但卻因心理不認同而努力減重,也可能因長期累積的壓力,而藉由暴飲暴食來麻痺情緒。多半暴食症患者具有完美主義、不擅長排解壓力,且同時伴有其他精神疾病,如憂鬱症(Depression,又稱抑鬱症)、焦慮症(Anxiety),或慣性濫用藥物、酗酒等。然而這些問題的背後,也許和患者身心曾遭受或侵害,或壓力失衡等有關。此外,若家族中的成員曾有飲食疾患者,罹患相同疾病的機率也較高。 暴食症的身心狀態和治療 暴食症患者都有自卑和自我厭惡感,極度害怕肥胖,除了喜歡一個人吃飯之外,私下多半有囤積食物或偷竊的習慣。身體方面,體重可能會經常起伏不定,時常過度運動或嘗試極端減肥法,而出現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GERD)等腸胃和食道疾病,而牙齒也會受胃酸侵蝕受損。若您正受嗜食症所苦,請記得,您其實並不孤單,世上許多人都和您一樣,並請盡早向身心科或精神科醫師求診,若放任不管,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會日漸惡化。


飲食障礙

無法克制就是想吃!小心食物成癮

吃東西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正常不過的行為。有人也特別喜歡享受美食,細細品嘗食物的美好滋味。不過,如果您總是想著要吃東西,無法克制這樣的慾望時,那可要當心了,會不會是所謂的食物成癮(Food addiction)呢? 這個名詞您可能已經聽過,但這個症狀可能常常被忽略,被認為只是單純地愛吃而已。所以,讓咱們好好地了解一下食物成癮,要是有疑似徵兆的話,就知道該怎麼做囉! 食物成癮是怎麼回事? 所謂食物成癮,就是對於吃東西相當執著,尤其偏好不健康的食物(如垃圾食物),幾乎到了上癮的程度。人在吃東西時,大腦會產生一些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Dopamine),它能讓人感到快樂,會刺激大腦裡的獎勵回饋機制,讓人感受到愉悅。而食物成癮就是因為攝取太多不健康的食物,大腦產生大量的多巴胺,使人享受完食物後,很快地又有想吃東西的慾望。 哪些食物可能引發食物成癮? 通常會造成食物成癮的食物,都是對健康沒什麼幫助的,高糖分、高脂肪、高鹽分,或是小麥製品,而垃圾食物就是標準的不健康食物,洋芋片、炸物、糖果、巧克力、餅乾、麵包、冰淇淋都屬之。 有哪些症狀? 對於某些食物,即便已經吃飽了,還是有相當的渴望。 當已經開始吃想要的東西後,常不自覺地吃得比預想的還多。 吃喜歡的東西會吃到太撐。 吃完東西後覺得有罪惡感,但不久後又開始吃了。 找藉口吃喜歡的東西,即使沒有絕對必要去吃。 嘗試不要吃過量,但總是再犯。 對於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吃了多少東西,沒什麼印象。 為了抒發情緒而吃東西。 私下獨自吃東西,避免被人注意到。 吃到身體已經不舒服的程度。 導致肥胖與疾病 食物成癮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肥胖問題,因為吃了太多沒營養的食物。其他還有可能引發第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心臟方面的疾病、癌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關節炎(Arthritis)、憂鬱症(Depression)等等。而食物成癮也會影響人際關係,因為它會讓人花許多時間在吃東西上,可能因此忽略了工作、家庭、朋友,也會花比較少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如何改善? 想治療食物成癮,可以尋求醫療協助,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多加努力。在醫學與尋求專業人士治療上,有以下幾種方式: 認知行為心理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主要是讓病患明白並試著改變思考模式,對於食物成癮發展出新的應對方式。 焦點解決心理治療(Solution-Focused Therapy):對於人生中可能造成食物成癮的事件,找出解決方法。 創傷心理治療法:對抗人生中可能造成食物成癮的創傷。 藥物治療。 找營養師諮詢,選擇對的食物,做好飲食控管。 若想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善,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把自己愛吃、常吃過量的食物寫下來,告訴自己要避免這些食物。 把不健康的加工食品,換成有營養的食物。 避免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 三餐飲食均衡。 多喝水。 吃東西時專注在食物上,細嚼慢嚥。 規律運動。 睡眠要充足。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