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衛生福利部估計,國內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已達35萬人,隨年齡增加,盛行率愈高;國內今年有兩款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上市,究竟是否真能為失智症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Hello醫師》線上影音節目【醫療第一線】,特別邀請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科徐文俊醫師,帶您一同探討「一年百萬!阿茲海默症新藥是救星?有哪些迷思?」。此為系列影音第二集。
徐文俊醫師在專訪中提到,目前失智症治療主要有3策略:
- 找到根本原因:了解造成認知障礙的原因,有助給予合適治療。
- 及早開始預防: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與罹患失智症有高度相關,三高控制良好,有助延緩惡化。平時也應維持三動,即動腦、運動與互動,減緩失智發生的可能。
- 使用治療藥物:基於症狀治療,使用相應的藥物;除了認知增強劑外,臨床上也會開立抗憂鬱及抗精神藥物。
衛生福利部今(2025)年通過兩款阿茲海默症新藥,徐文俊醫師也在專訪中說明兩款新藥「樂意保」與「欣智樂」的主要作用機轉、使用條件、可能副作用及建議適用族群,希望民眾在治療時,更理解藥物適應症及使用注意事項。
被問及兩款藥物是否真能幫助阿茲海默症患者?徐文俊醫師解釋,目前該藥物能減緩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病情進展5至7個月,「雖帶來曙光,但還不算太亮」,除了適用對象有其侷限,還須經由檢測工具及臨床症狀判斷後是否適合服藥;目前兩款藥都無法治癒阿茲海默症,只能延緩惡化。
更多關於失智症的專業內容,請觀看徐文俊醫師在【醫療第一線】的專業分享,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