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嬰兒血管瘤會消失嗎?一篇搞懂嬰兒血管瘤的原因、種類、症狀及治療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張凱安 Kyle Chang · 更新日期:2022/10/03

    嬰兒血管瘤會消失嗎?一篇搞懂嬰兒血管瘤的原因、種類、症狀及治療

    小瑜出生後,右眼皮底下有條淡淡紅線,隨著時間過去,這條紅線愈來愈突出。3個月大時,紅線已轉為外型如同草莓的血色腫瘤,,摸起來溫溫熱熱,看起還有點嚇人。小瑜媽媽趕緊帶她到小兒科就醫,醫師仔細檢查,發現原來小瑜罹患嬰兒血管瘤,出生3至6個月是快速生長期。幸好,小瑜媽媽就醫時間不算太遲,經治療後很快就能改善。

    嬰兒血管瘤雖為良性腫瘤,但可能給孩子外貌帶來負面影響,甚至造成潰瘍、影響器官功能。《Hello醫師》向您說明嬰兒血管瘤的原因、種類及部位,以及相關治療資訊。

    嬰兒血管瘤是什麼?

    血管瘤一般可分為2類,一類為真正的血管腫瘤,由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所致,嬰兒血管瘤即屬此類,另一類則是血管畸形,由血管構造異常擴張所引起,如常見的葡萄酒色斑;這類血管畸形之血管瘤沒有退化期,一輩子皆會留存身上。

    嬰兒血管瘤(Hemangioma infantile)多發生於新生兒時期,因此以嬰兒血管瘤稱之;若未妥善治療,可能到了嬰兒期甚至學齡期都還持續。

    嬰兒血管瘤在快速生長期時,斑塊表面會有草莓狀的隆起,因此又稱為草莓樣血管瘤。新生兒的發生率約1至2%,女嬰的發生率為男嬰的2~5倍,約3成血管瘤如同胎記,出生時就在嬰兒身上,其餘7成則會在出生後1~4週出現。

    為什麼會長嬰兒血管瘤?

    嬰兒血管瘤多為偶發性的,與遺傳關聯不大,可能導致嬰兒血管瘤的因素包括:

    嬰兒臉上長「草莓」很嚇人?嬰兒血管瘤會消失嗎?一文搞懂嬰兒血管瘤的原因、種類、症狀及治療

    嬰兒血管瘤的種類及部位

    嬰兒血管瘤可能生長於身體各部位,其中以頭頸部發生率最高(60%),其次為軀幹(25%)及四肢(15%)。嬰兒血管瘤依其深度主要可分為3類:

    • 表淺型:位於皮膚淺真皮層,外型為類似草莓的亮紅色凸起斑塊。
    • 深層型:位於較深的真皮層或皮下組織,顏色呈淡藍色至紫色,表面摸起來十分平整。
    • 混合型:混合上述2種類型,可能同時混雜2種不同顏色。

    而嬰兒血管瘤依分布方式可分為2類:

    • 局部型:血管瘤侷限於一小區域,病灶可能為圓形或斑塊狀。
    • 帶狀型:血管瘤呈帶狀分布,漫布在一個大範圍內,容易伴隨其他異常,需就醫檢查。

    新生兒血管瘤多久消失?嬰兒血管瘤的病程說明

    嬰兒血管瘤依照生長狀況,可分為以下3個階段:

    • 初期病灶:出生或出生不久時產生,呈紅紫色斑點,大小如同紅疹或被蚊蟲叮咬,但也有可能以淡紅色斑塊呈現。
    • 快速生長期:快速生長期為出生後的3至~6個月,在此期間中,血管瘤會迅速變大、變硬,顏色亮紅。依據個體差異,快速生長期也可能提前至滿月開始,或晚至6個月大後。
    • 緩慢退化期:經歷約3個月的快速生長期後,嬰兒血管瘤會開始緩慢退化,病灶變平,顏色從亮紅轉為灰紫,並逐漸分散消退。約3成血管瘤在3歲前消失,5成在5歲前消失,9成在9歲前消失,其患部可能會出現皮膚萎縮、血管擴張或脂肪纖維化(變成膨起的小肉球)等現象。

    嬰兒臉上長「草莓」很嚇人?嬰兒血管瘤會消失嗎?一文搞懂嬰兒血管瘤的原因、種類、症狀及治療

    若嬰兒血管瘤會自己消失,那還需要治療嗎?

    嬰兒血管瘤雖然由於是良性腫瘤,且會自行消失,一般而言無需治療,但其生長部位若為臉部,則可能影響嬰兒的器官功能,如長於眼睛附近,易導致斜視、散光或弱視;、長於鼻子,可能會使鼻軟骨變形,影響呼吸;、若長於耳朵,恐讓耳朵畸形或影響聽力;、長於嘴唇,則可能造成吞嚥困難。,即使生長部位不在臉部重要器官附近,也可能給小孩外觀帶來嚴重影響,因此建議接受治療。

    不過,即使新生兒血管瘤未長於臉部,也容易有潰瘍、出血或引發感染,亦可能因血管瘤過大、出血過多,造成心衰竭,進而導致生命危險。因此,安全之計便是仍建議請專業醫師診斷、及評估,決定是否需要立即治療,或任其自然生長及消退。

    目前臨床上治療嬰兒血管瘤的第一線治療藥物有2種:

    1. Timolol(外用藥水):適用於較小且表淺的血管瘤,具有輕微刺激性,需早晚使用,並避免碰觸眼口鼻。
    2. Propranolol(口服藥):適用較大且較深層的血管瘤,可抑制血管新生,不適合有低血壓或心律不整之嬰兒,因副作用包含低血壓、低血糖及心跳過緩。

    一般而言,若早期接受治療,病灶多能獲得良好控制並漸進改善,若治療時間較晚,則至少需6個月以上的治療期,建議父母協助治療時需保持耐心,定期用藥、拍照記錄及回診檢查,並隨時注意嬰兒有無出現任何藥物副作用,以確保嬰兒健康無虞。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張凱安 Kyle Chang · 更新日期:2022/10/03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