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

小朋友皮膚常見的症狀包括水泡、疥瘡、雞眼、紅疹、 乾癬、牛皮癬、胎記、水痘、濕疹、尿布疹等等,由於孩子的皮膚比成人更加嬌嫩,相對也更加敏感,需要家長好好呵護。

基礎知識

皮膚疾病

被蚊子叮咬腫很大硬硬的?長水泡、紅腫不消處理擦藥一次看

台灣幾乎一年四季都有蚊子,大人、小孩都難逃蚊子叮咬,但嬰兒被咬時,症狀往往更為嚴重,不只皮膚腫大、有硬塊,有時還會產生水泡,究竟為何如此?出現硬塊原因為何?皮膚紅腫不消該麼辦?要幫嬰兒擦什麼藥?《Hello醫師》一次為您解答! 小孩被蚊子咬腫很大硬硬的,為什麼呢? 小孩被蚊子咬的腫包特別大、有硬塊,主要是因為小孩對蚊子唾液特別敏感。人體在接受外來過敏原時,通常會經歷以下4個階段: 初次接觸:當嬰兒初次被蚊子叮咬時,通常不會出現明顯腫包,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還不認識蚊子唾液,但經過叮咬後,免疫系統就會建檔,對蚊子唾液進行致敏化(Sensitization),以預備未來的侵犯。 過敏反應:若嬰兒再次被蚊子叮咬,此時免疫系統已經認識敵人了,就會產生免疫反應:叮咬處約3~4小時就會腫起,並在24~36小時內達到最腫;若再被多咬幾次,身體免疫反應會更激烈,腫得更快也更大。 去致敏化:經過數次的過敏反應後,若身體持續被蚊子叮咬,免疫系統也認定蚊子唾液對人體並無大害,便會開始去致敏化,降低各種過敏反應。 低過敏反應:隨著免疫系統對蚊子唾液的敏感度不斷降低,漸漸地,身體就不會對蚊子叮咬產生太大反應,被咬處也只是稍微紅腫、發癢;這就是大人與小孩被蚊子叮咬後,症狀不同的主要原因。 由上可知,隨著小孩年紀增加,被蚊子叮所產生的過敏反應會愈來愈輕微,但也有部分皮膚較敏感的學童或大人,即使已經被蚊子叮過數次,每次被叮時,仍會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這類型的人由於體質較為敏感,平時須做好充分的防蚊措施,被蚊子叮咬後,也應盡快擦藥,避免症狀惡化。 【延伸閱讀:為什麼會過敏?認識過敏原因,向過敏說Bye Bye!】 被蚊子叮腫很大一包、長水泡,恐是血管性水腫 不少父母發現小孩被蚊子叮後,眼皮、手或腳腫了一包,彷彿被人揍過似的;摸了小孩雖然會叫、會說不舒服,但不到劇痛的程度,而且除了痛、癢及長水泡之外,也沒有其他症狀,這種通常都是由嚴重過敏反應所致的「血管性水腫」,常見症狀包括: 大範圍紅腫 摸起來硬硬的,如同硬塊 輕微刺痛、發癢 長水泡 【延伸閱讀: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被蚊子叮皮膚為什麼會硬硬的? 皮膚嚴重發炎,形成血管性水腫後,有些部位會因真皮受傷,出現纖維化的現象,造成皮膚表面摸起來硬硬的,如同硬塊;多數硬塊會隨著時間過去,自行軟化消散,父母可以不用過度擔心。 被蚊子咬紅腫不消怎麼辦?嬰兒要擦什麼藥? 若嬰兒被蚊子叮的地方,腫到超過正常狀態,或連續1~2日都沒消腫,甚至出現水泡,就應該是血管性水腫,建議盡快帶孩子就醫檢查;醫師會針對病情較嚴重的小孩,開立口服類固醇藥物,並搭配類固醇外用藥膏、抗組織胺藥水。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外用止癢的涼感藥膏通常沒有消炎作用,因此最好還是帶小孩跑一趟醫院,讓醫師檢查並開立合適的藥物。 若蚊子叮咬的腫包位在頸部或眼周,有時會影響呼吸或視力狀況,須立即接受臨床治療,所以父母務必仔細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 【延伸閱讀:防蚊液推薦哪一種?防小黑蚊成份這樣挑!兒童、嬰兒選用須知】 被蚊子叮過敏、蜂窩性組織炎的差異? 血管性水腫 蜂窩性組織炎 原因 蚊子叮咬造成的過敏反應 抓破皮膚,由外傷所致的細菌感染 症狀 明顯紅、腫及癢,但不太會痛 (小孩容易誤會痛、癢的差異,父母須格外注意) 除了紅、腫之外,還會熱、痛 嚴重時會發燒 症狀產生時間 數小時內迅速發展 2~4天漸進式發展 治療藥物 抗組織胺藥水、外用或口服類固醇 抗生素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看更多 皮膚疾病 相關文章

皮膚疾病

寶寶玫瑰疹:好發於6個月至2歲大 症狀、治療方式及預防一次看

寶寶出現的皮膚病,通常是由食物過敏、化學物質刺激,或是細菌病毒感染所引起,而玫瑰疹(Roseola)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科疾病,皮膚會長出許多玫瑰色的疹子。若家中的寶寶疑似有玫瑰疹,該如何判斷和照顧呢?請見以下介紹: 什麼是玫瑰疹? 玫瑰疹是一種由病毒傳染的疾病,最常發生在6個月~2歲的寶寶身上,主要特徵為幾天高燒後,身體開始長疹子。玫瑰疹通常由人類疱疹病毒第6型(HHV-6)和第7型(HHV-7)所引起,這兩種皆屬於單純疱疹病毒(HSV),但它們並不會造成感冒皰瘡(Cold sores,也稱唇皰疹)和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 玫瑰疹的症狀 大多數患有玫瑰疹的兒童,也會罹患輕度的上呼吸道疾病,且持續高燒約一週(通常高於39.5°C)。在此期間,寶寶們的胃口和脾氣都會較差,頸部可能也有淋巴結腫大;發燒結束後,包含頸部、臉部、手臂和腿部等,會開始出現扁平或凸起的粉紅色皮疹。 玫瑰疹會傳染嗎? 玫瑰疹會傳染,特別是在高燒階段具有傳染力,但身體長疹子後,反而沒有傳染力;若吸入玫瑰疹病童打噴嚏或咳嗽等飛沫,或觸摸到沾有他們口沫的物品表面後,再觸碰自己的眼口鼻時,就可能受到感染。 發病期多長? 玫瑰疹的潛伏期,大約是5~15天左右,發燒開始會維持3~7天;接著長疹子,從數小時到數天都有可能。 如何治療玫瑰疹? 玫瑰疹並不需要繁複的療程,多數治療目的是退燒;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並非細菌,所以無法以抗生素治療;不建議幫寶寶洗冷水澡降溫,也請別用酒精擦身體。 如何預防玫瑰疹? 請家長多注意寶寶的衛生清潔,勤洗手,並在天氣變化大時,少帶寶寶去擁擠的公開場所,平常需注意寶寶的飲食營養均衡。 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大約有10%~15%患有玫瑰疹的寶寶,可能會因為高燒而引發熱痙攣(由高燒引起的抽搐),症狀包括神智不清,手臂、腿或臉部抽搐2~3分鐘,或尿失禁等。 何時該看醫師? 如果您發現寶寶昏昏欲睡,或不喝奶和喝水,請盡快求診檢查。若寶寶疑似癲癇發作,也請務必盡速就醫。


皮膚疾病

兒童乾癬:難治且常被誤當尿布疹

乾癬(Psoriasis)是常見的皮膚疾病,會影響皮膚細胞的生命週期。乾癬會使皮膚細胞在皮膚表層快速生成,多餘的皮膚細胞會產生厚厚的銀色麟屑,患處會乾癢、有紅斑,甚至有時會疼痛。(推薦閱讀:水痘、濕疹、手足口病-常見 5 種兒童皮膚問題) 兒童乾癬症狀 乾癬有多種類型,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症狀。以下列出兒童乾癬的主要症狀: 皮膚有凸起的紅色斑塊,上面覆蓋著銀白色麟屑(常被誤診為嬰兒尿布疹)。 皮膚乾裂,有時會流血。(推薦閱讀:勤洗手皮膚太乾燥?7招治療皮膚乾裂) 患處搔癢、疼痛,或是有灼熱感。 指甲增厚、有凹痕。 兒童乾癬患者的飲食 治療兒童的乾癬症狀,比治療成人還難,因為兒童的身體系統更加脆弱,許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乾癬治療方式,並未用於兒童,在病情輕微的案例中,局部治療通常有效。 為了照顧兒童身體和保養肌膚,飲食中應多攝取魚油、益生菌、維生素D和其他營養素。 兒童乾癬患者的局部治療 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進行局部治療,都有好的療效。然而,請避免使用高濃度皮質類固醇,因為可能會導致潛在的副作用。合成類固醇(Synthetic corticosteroids)也不建議成人和兒童使用,因為可能會影響自體免疫力。使用焦油進行局部治療,則是安全的。但是,濃度超過5%的焦油,可能會使人體暴露在癌症高風險之下。(推薦閱讀:類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減少副作用) 乾癬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Phototherapeutic)對某些患者來說,安全有效,可單獨進行,亦可合併其他療法,也可治療不同類型的兒童乾癬。這些類型包含難治性斑塊型、水滴狀、膿皰症,以及掌蹠膿皰症乾癬。但是,光照治療並不適合治療膿皰症,和紅皮型乾癬。(推薦閱讀:乾癬如何治療:局部與全身性治療) 紫外線B(UVB)和長波紫外線光化治療(PUVA)輻射,也是有效的療法。但請注意,這些療法都必須有專業醫療人員指導,並且最好在兒童乾癬專業的皮膚科醫師監督下進行,因為如果進行方式不洽當,可能會造成許多副作用。紫外線可能導致遺傳物質損傷、膠原蛋白破壞,皮膚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破壞以及影響自由基的生成。


皮膚疾病

水痘、濕疹、手足口病-常見 5 種兒童皮膚問題

兒童的皮膚比大人薄也較敏感,家長常常會發現小孩的皮膚長出一些皮疹或小腫包,這時候該怎麼辦?一般來說,這些皮膚症狀都能治療或自然痊癒的,家長不必過於憂心,以下介紹兒童常見的五種皮膚病: 1. 水痘 水痘(Chicken pox)傳染性很強,是很普遍的皮膚傳染病,一般會從臉部、耳朵和胸部開始長紅點,接著漸漸變成水泡,最後表層會變硬和結痂。水痘可藉由接種疫苗來預防,若以前曾長過水痘,通常會有免疫力,較不易再感染。而罹患水痘的小孩若免疫力佳,通常可以在短短幾週內痊癒,可使用皮膚科非處方用藥,但建議大家在購買前,請先諮詢專業藥師。 (同場加映:水痘只限兒童?成人也可能感染或復發) 2. 濕疹 濕疹(Eczema)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病,皮膚會乾紅和發癢,其中最常見的濕疹類型是異位性濕疹(Atopic eczema),通常並不會隨著小孩長大而消失。雖然目前還未確定罹患濕疹的原因,但有研究指出,可能和家族遺傳的過敏史有關。 (同場加映:濕疹和食物過敏有關?測了才知道) 3.皮膚癬 皮膚癬(Dermatophytosis)是由人身上的毛髮、死皮或指甲中的真菌,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小孩皮膚長癬時,會有環狀的紅色斑塊,且該區塊的皮膚,可能會變得出現鱗屑、發癢、發炎和疼痛。會長癬的原因,多半是與感染到癬的人或動物有皮膚上的接觸,或共用毛巾而遭傳染。癬最常出現在手臂、腿部,或是身體其他部位,而這通常可用抗真菌藥物治療,若長在頭上,可能會導致掉髮,並需要用特別的洗髮精。 (同場加映:兒童乾癬:難治且常被誤當尿布疹) 4. 接觸性皮膚炎 若家中小孩接觸某些化學物質時,可能會引起刺激和過敏,並出現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如肥皂、乳液、香水、金屬、乳膠、化妝品與藥品等。症狀會因人而異,通常皮膚會疼痛、紅腫、發癢、出血等。若發現孩子有接觸性皮膚炎時,最好尋求醫師檢查治療,可適時用乾淨濕布清洗孩子的皮膚,以緩解症狀,並配合使用醫師處方藥。 (同場加映:勤洗手皮膚太乾燥?7招治療皮膚乾裂) 5. 手足口病(腸病毒感染) 這是一種兒童容易得到的傳染病,主要對象為五歲以下幼童,由科沙奇病毒A16型及腸病毒71型感染,除了在口腔、手掌和腳底會出現潰瘍,臀部和腿部也可能會長疹子(小水泡),也因為手、足、口、臀四個部位,故稱「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因為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 如果兒童暴露在病原者咳嗽、打噴嚏的空氣中,或接觸水泡中的液體等,都可能會遭病毒傳染。手足口病沒有特效藥,若發現家中小孩遭感染,請先讓孩子在家休養,直到復原再去上學,通常若抵抗力佳,症狀可在10天後消失。居家療法有非處方藥可以選擇,但請先諮詢專業藥師,並記得多喝水。 三軍總醫院建議,一般家長照顧應注意是否有口腔疼痛導致厭食情形,如果有,建議可以多喝水、吃流質食物補充營養,並觀察症狀變化;若有高燒、哭鬧不安、嘔吐、呼吸急促、意識糢糊、抽筋、冒冷汗等現象,請前往醫院儘速請醫師檢查,是否有少見的腦膜炎、腦炎或心肌炎等。 (同場加映:勤洗手遠離腸病毒:認識腸病毒和預防方法)


皮膚疾病

胎記 痱子... 認識6種嬰兒皮膚症狀

剛出生的嬰兒皮膚非常細嫩,但是他們的皮膚可能會隨著時間,漸漸地出現一些問題。通常這些症狀只要配合妥善治療,就會逐漸消失。以下介紹各種嬰兒最常見的皮膚問題: 1. 胎記 有些寶寶的胎記,會隨著時間而消失,但有些則會一輩子留著。常見的胎記類型包含如下: 蒙古斑:90% 以上的亞裔、美洲原住民、非裔和西班牙裔寶寶,都有蒙古斑,外觀為類似瘀青的藍色且扁平,主要在寶寶的背部或臀部,通常會在2年內褪色。 鮭魚色斑:外觀為扁平的粉紅色胎記,可能會出現在鼻樑上、眼瞼下或脖子後面,通常在數週至數個月內就會消失。 嬰兒血管瘤:例如草莓色痣等,因微血管增生所致,這些胎記會隨著時間,使其大小和高度增加。通常在寶寶第2~4週時開始出現,若不治療,可能要8年之久才會消失。 2. 汗疹(Miliaria) 又稱為痱子,常出現在嬰兒的背部、胸部或腋下,外觀似含液體(或膿)的小水泡或囊腫,是由皮膚上的汗腺管堵塞所致,通常好發在炎熱潮濕的天氣,或是寶寶穿太多衣服時。 3. 粟丘疹(Milia) 通常因為皮膚腺體的分泌失調,使得寶寶臉上會長出一些白色或黃色的小囊腫,裡面充滿角蛋白和皮脂,有時也會長在牙齦上。這通常在幾天或幾週內就會自行復原,若塗油和乳膏,可能反而會使情況惡化。 4.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Cradle cap) 又稱搖籃帽或乳痂,因為過多的皮脂堆積,導致和表皮細胞黏在一起,無法正常讓表皮細胞脫落,導致寶寶頭皮上出現油膩的黃色斑塊。 5. 新生兒痤瘡(Newborn acne) 大約30%的嬰兒會在出生後4個月內,長紅色或白色的粉刺(多數在2週後開始)。專家認為,這是由於媽媽傳給寶寶的激素所致,而這類情況會自行消失,不用塗油或乳膏,否則可能會使症狀惡化。 6. 毒性紅斑(Erythema toxicum) 毒性紅斑的外觀是紅色斑點的皮疹,有些可能中心為黃白色的小腫包,通常出現在寶寶的背部、臉、胸部或手臂。但好險這些對健康無害,在幾個月內就會消失。


皮膚疾病

小孩長乾癬~父母該這樣做不要輕忽

小孩的免疫系統失調,造成表皮細胞增長太快,就會長乾癬(Psoriasis,又稱牛皮癬)。乾癬可能發於皮膚、頭皮,或是指甲上,通常患者的臉部、臀部或頭皮上,會出現厚厚的紅色鱗屑或皮膚病變。 乾癬有許多形式,其中點滴狀乾癬(Guttate psoriasis)是最常出現在小朋友身上的類型,會讓小孩的身體肌膚大範圍冒出小紅點狀的鱗屑。兒童時期點滴狀乾癬發作的原因,通常是喉嚨細菌感染所引發。此外,基因遺傳也有可能是滴狀乾癬的病灶。(推薦閱讀:皮膚癢又乾竟患牛皮癬!了解乾癬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 小孩有乾癬嚴重嗎? 乾癬一方面會造成患者身體上的不適(例如發癢的紅疹),另一方面也會引發焦慮、造成心理負擔,所以需要儘快治療。最糟糕的是,乾癬症狀如果持續未改善,會對兒童的心臟帶來負面影響。研究顯示,受乾癬所擾的兒童更有可能罹患血壓、血脂、胰島素水平異常等心臟及代謝疾病。若上述症狀同時併發,孩子就有可能是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高危險群。 此外,患有乾癬的兒童,肥胖的機率也更高。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小兒科醫師坦布羅(Joan E. Tamburro)表示,乾癬是會影響患者全身與身心健康的疾病。 如何治療小孩的乾癬? 目前為止,還未發現足以根治乾癬的療法或藥物。醫師只能幫助孩子緩和症狀、減輕他們的不適,而每位患者需要的藥物及劑量皆不同。 目前證實可以治療孩童乾癬的療法並不多,其中,專家指出局部用藥是副作用較低的療法,例如使用軟膏或乳膏。坦布羅醫師表示,其他類型的療法包含了光照療法與服藥。進行任何治療以前,父母都應該先和醫師討論,了解療程是否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長期影響。(推薦閱讀:兒童乾癬:難治且常被誤當尿布疹) 小孩治療的過程中,父母該做以下4點 尋找經驗豐富、善於治療乾癬的皮膚科醫師。 讓小孩了解遵照療程計畫的重要性,並且協助孩子培養耐心,告訴他們每次的治療都需要時間才會見效。 根據小孩的年齡,選擇最適合的療法。 教導小孩如何適當地遮蓋乾癬部位,不過請注意,教導的過程中需要特別留意您的措辭,以免無意間傷了孩子的心,讓他們誤以為長乾癬是丟人的事,所以才需要遮掩。 如何在治療期間支持小孩? 不要過度關注疾病本身,並且鼓勵孩子在乾癬發作時,說出他的感受,這可以讓您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是否有受到疾病的影響。 讓小孩有力量戰勝疾病,所以如果比起乳膏,孩子更喜歡使用軟膏,那就隨他的心意吧! 從小教導孩子有關乾癬的正確知識,告訴他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讓他的朋友知道病情。只要小孩有了正確的觀念,就能保護自己免於受到霸凌、被貼標籤,或是有社會退縮的傾向。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