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

所有對睡眠品質、時間、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的症狀,例如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等,都屬於睡眠障礙的範疇。長期睡眠障礙容易影響生理或心理健康,患者可透過藥物或改變生活型態改善。

基礎知識

睡眠障礙

青春痘很嚴重怎麼辦?皮膚科名醫親解口服A酸正確用法與禁忌

長期受到痘痘困擾,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打擊自信與干擾生活。25歲女性上班族小娟自青春期以來,因荷爾蒙失調與作息不規律,導致青春痘頻繁復發;隨著工作壓力增加,臉部出現多顆膿皰並留下明顯痘疤,求職屢屢碰壁,連番面試失利更讓她信心大受打擊。 青春痘是最多人感到困擾的皮膚疾病,視個別症狀不同,常見治療方式從外用到口服都有,其中口服A酸已成為中重度青春痘的主要治療選項之一。《Hello醫師》為您訪問林政賢皮膚科診所林政賢院長,解析青春痘的形成原因、症狀分級與常見的治療方式,並說明口服A酸的作用與使用注意事項。 為何有青春痘?形成青春痘4大因素! 青春痘的醫學名稱為「痤瘡」,為最常見的皮膚科疾病,與皮脂腺分泌異常、高油高鹽食物、日常作息不規律、壓力大或部分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 根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AAD)統計,全球16至24歲青少年約28%有青春痘困擾,即使成年後25至36歲,也有近2成受影響;國內盛行率也差不多,好發族群則集中在16至24歲。 林院長表示,臨床個案中,青春痘相關就診者約佔整體的2至3成,其中不少人除了外觀困擾,還面臨社交上的心理壓力。 他曾遇到一名青少年病患,因嚴重痤瘡而極為自卑,「不僅影響情緒、交友,甚至因此不敢上學,家人怎麼勸說都沒用。」他提醒,痘痘不僅是皮膚問題,也可能牽連到自尊與社交生活,應及早評估與治療。 以生理因素來看,青春痘主要形成原因可歸納為以下4項: 荷爾蒙變化異常 皮膚層過度角化 皮脂腺分泌過盛 痤瘡桿菌的過度增生 嚴重痤瘡是什麼?醫:青春痘常為混合症狀! 林院長說明,依不同研究之論點,對青春痘的分級略有差異,但大致可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等3級,各級別的臨床表現如下: 輕度痤瘡:尚未發炎,因毛囊堵塞而產生輕微的白頭與黑頭粉刺;若隨意擠粉刺,且清潔不完全,可能惡化成發炎病灶。 中度痤瘡:開始發炎,出現泛紅、腫脹、丘疹、結節與膿皰等症狀。若隨意戳破病灶,容易留下疤痕。 重度痤瘡:發炎持續一段時間,除了紅腫之外,也伴隨深層囊腫或大膿皰,觸碰時會產生疼痛。若戳破可能讓細菌感 染惡化,留下凹疤。 他進一步指出,臨床上,多數嚴重痤瘡患者都屬於「混合型痤瘡」,即粉刺、膿皰與囊腫同時存在,皮膚狀況反覆不穩,對外觀影響甚鉅。 青春痘很嚴重需要就醫嗎?外用藥膏與口服藥有何差異? 嚴重的青春痘常處於發炎狀態,患者應盡快進行專業治療,以減緩發炎反應、穩定膚況,減少後續惡化與留疤的風險。 根據青春痘的不同型態與嚴重程度,醫師通常會開立外用藥膏及口服藥進行協同治療,常見的外用藥膏及口服藥如下: 常見青春痘外用藥膏 過氧化苯:具殺菌作用,可抑制油脂過度分泌。 外用抗生素:抑制痤瘡桿菌,有助消炎。 杜鵑花酸:改善角質代謝,有助淡化色素沉澱。 外用A酸:消炎及抑制油脂分泌,且助毛囊正常角化。 常見青春痘口服藥 口服抗生素:具消炎作用,有助抑制痤瘡桿菌。 口服荷爾蒙藥品:適用於女性患者,有助調節皮脂分泌。 口服A酸:適用於嚴重痤瘡者,可抑制皮脂腺分泌,減少痤瘡桿菌增生,進而達到消炎作用。 包括口服A酸在內,青春痘口服藥皆是處方用藥,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後開立,並搭配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用藥安全。 口服A酸有效嗎?醫:搭配外用藥膏加速治療! 「口服A酸為目前治療痘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林院長強調,該藥物透過抑制皮脂腺分泌與毛孔收縮,可從源頭減少粉刺與發炎反應。目前國內核准的口服A酸可分為3類,其中僅1類專用在青春痘治療,其餘2類主要應用於乾癬疾病。 不過,林院長也指出,臨床最常使用的「口服A酸」,雖具治療效果,但因膠囊體積較大、無法磨粉且帶有特殊氣味,導致部分患者難以吞服,排斥服藥的情況不在少數,「有些患者只能改服傳統抗生素,療效自然無法達到預期。」 不過,隨著製藥技術進步,在相隔35年之後,衛生福利部近期核准一款新型口服A酸,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選擇。他分享:「這款新藥採用義大利原料搭配專利技術,治療效果並不亞於現行口服A酸,且膠囊體積較小,也無油耗異味,讓病患接受度大幅提升,也積極配合後續治療,為嚴重痤瘡患者帶來一大福音。」 口服A酸禁忌與副作用說明 林院長提醒,口服A酸為維生素A的衍生物,服用期間應避免補充含有維生素A的保健品及藥品,以免增加副作用風險。常見副作用與處理建議如下: 皮膚脫皮、嘴唇或鼻腔粘膜乾燥:使用凡士林或護唇膏幫助保濕,並建議額外補充水分。 皮膚對光線更敏感:使用高防曬係數產品,並避免長時間曝露於陽光或紫外線下。 血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異常:定期回診抽血追蹤,確認各項數值位於正常區間。 視覺變化、夜間畏光:避免夜間駕駛,必要時可配戴普通眼鏡,且搭配人工淚液緩解乾燥。 此外,以下族群服用藥物前也須謹慎評估: 備孕或懷孕女性:A酸具致畸風險,服藥期間應嚴格避孕,並避免於懷孕或備孕期間服用。 哺乳中女性:口服A酸具高親脂性,可能透過乳汁傳遞,影響孩童健康。 肝、腎功能不全者:建議避免食用,或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方可服用。 特殊體質、酗酒者:糖尿病、肥胖、過敏或酗酒者,服用前須經專業醫師評估。 欲捐血者:服藥期間應避免捐血,以免受血者為備孕婦女或出現其他副作用。 林院長也進一步說明他收治個案小娟的治療歷程,原本對治療失去信心的她,在接受口服A酸治療後,搭配外用杜鵑花酸及過氧化苯,同時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持續治療3至4個月後,膚況逐漸穩定,半年後不再長痘,「她不僅恢復自信,也順利求職成功。」 最後,林院長提醒,治療期間應遵照醫囑,切勿自行停藥。為降低復發風險,臨床上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調整劑量,「由原先3天1顆,調整至1週1顆,以低劑量的方式治療,待膚況穩定後再逐步停藥。」若再搭配正確清潔習慣及作息調整,即使面對嚴重痤瘡,也有機會逐步改善、重拾生活自信。

看更多 睡眠障礙 相關文章

睡眠障礙

為什麼會說夢話?夢話內容為何?5方法預防說夢話洩漏秘密

當你在熟睡中被不明聲響打擾,睜開眼才發現原來是枕邊人正在說夢話,是否會覺得無奈,還是覺得有趣,好奇另一半會不會說出不可告人的秘密? 說夢話和睡眠品質、睡眠障礙、心理壓力及遺傳等因素存有高度關聯。究竟人為何會說夢話?《Hello醫師》將為你解答夢話常見的內容,以及有助改善說夢話的5點建議。 為什麼會說夢話? 說夢話、夢遊及夜驚皆為異睡症(又稱睡中異常、睡眠異常)的一種,意指人在睡眠過程中,身體出現同時處於清醒及睡眠之間的混亂現象,如身體應該全身放鬆地躺著,但卻突然說起話、抖動或四處走動。 異睡症起因於大腦神經的協調功能失常,讓身體理應休息放鬆,但卻執行起身體清醒時的生理反應。 異睡症通常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因其腦神經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但有時成人也會因其他因素而出現異睡症,以下為說夢話的常見原因: 基因遺傳:研究發現特定基因會使人有較高機率罹患異睡症,如說夢話、夢遊或磨牙等,其中又以說夢話的習慣最容易受遺傳影響。 精神疾病:研究發現患有精神疾病者如憂鬱症或焦慮症等,較容易在睡眠時說夢話,此方面有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或因精神疾病影響睡眠品質而導致。 睡眠品質低下、睡眠不足或作息不正常:由於異睡症乃是混合人體清醒與睡眠狀態的異常情況,因此任何影響原始睡眠週期、睡眠品質及時間的因素,皆可能引起含說夢話在內的睡眠障礙。 沒有做夢,人也會說夢話 夢話和夢遊不同,可發生於非快速動眼期,也可發生於容易做夢的快速動眼期(REM)。 每晚入睡後,睡眠者通常會經歷4~6個睡眠週期,而每個週期則由以下4階段組成: 第1階段:非快速動眼期,持續時間1~5分鐘,開始打瞌睡及放鬆身體。 第2階段:非快速動眼期,持續時間10~25分鐘,身體進入更放鬆的狀態,如體溫下降、肌肉放鬆、呼吸及心率變慢等。 第3階段(深睡期):非快速動眼期,持續時間20~40分鐘,身體進入深度睡眠,大腦活動量減少,是身體進行休息及恢復的主要階段。 第4階段:快速動眼期,持續時間10~60分鐘,睡眠由深入淺,大腦活動量增加,通常夢境都在此階段出現。 當一個人說夢話時,他可能正處於夢境之中,亦或是單純處於熟睡狀態,但大腦毫無意識地說出夢話。 說夢話通常說什麼?會洩漏祕密嗎? 一般而言,夢話內容通常含糊不清或邏輯不通,但有時也可能講出很清楚的句子,以下簡列常見的夢話類型: 彷彿在與某人談話 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 悶聲、嘟囔、低聲耳語或無聲的喃喃自語(僅有嘴唇在動) 大叫 罵髒話 發出笑聲 含糊或語無倫次的聲音或句子 由於人不一定會在做夢時說夢話,因此有時候夢話可能來自於睡眠時大腦所處理的衝突性對話,其內容可能來自於日常生活中較深刻、具有重大意義或富含強烈情感的記憶,例如憤怒地辱罵某人、因某事而感到強烈悲傷,或是得知某件意義重大的事情,因此經常會有人在說夢話時不慎洩漏秘密、罵人,或是講出某些露骨、色情的語句。 不僅如此,說夢話者醒來後,往往對說夢話的內容毫無印象,因此若害怕自己在睡覺時說出不可告人的秘密,建議平時可採取以下的改善措施。 說夢話能預防?如何改善說夢話的問題? 說夢話與一個人的睡眠衛生(Sleep hygiene),如睡眠時間、睡眠作息及睡眠品質等具有高度關聯,若能盡量保持每日睡眠作息正常、睡眠充足,便較不容易出現含說夢話在內的各種睡眠問題,以下提供5點預防說夢話的睡眠建議: 每天保持固定時間起床及睡覺,週末或休假亦然。(延伸閱讀:放假就是要睡到中午?小心睡太久頭痛、身體痠痛!8招打造優良睡眠品質) 避免熬夜或睡眠不足,每天建議至少睡滿7~9小時。 避免於午後攝取任何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可樂或咖啡。 建立睡眠儀式,在睡前半小時不使用3C產品、調弱環境燈光,並可嘗試伸展或聆聽舒緩心神的輕音樂,有助放鬆大腦、身體,讓睡眠時間及品質變得更佳。(延伸閱讀:睡覺手機別作伴!3壞處影響睡眠品質) 適時調適生活壓力,如工作壓力、家庭壓力或學業壓力,壓力會使人焦慮或引起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導致失眠。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睡眠障礙

越老越會抖!半數老人睡覺腳一直動睡不好,5招改善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醫生,為什麼我睡覺時腳會一直抖?明明白天都沒事,但一到晚上腳就一直動,害我每天都睡不好,只能吞安眠藥。」 上述情形為典型「週期性肢體抽動症」,患者的四肢會在睡覺時不受控制地一直抖動,每晚可能抖數次至數百次,導致睡眠品質大受影響。 究竟何謂週期性肢體抽動症?《Hello醫師》將為你說明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的病因、常見症狀及改善方法。 什麼是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症狀有哪些? 週期性肢體抽動症(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 PLMD)屬於睡眠障礙的一種,患者的四肢(大多為腿部)會在睡眠期間發生不自主抽動,且僅於睡覺時發作,白天則無任何症狀。 患者腳部每次抽動時間為0.5~2秒,每5~90秒便可能抽動1次。若每小時抽動超過15次以上,即可確定患有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然而,有些患者每晚可能只會抽動數十次,其他時間皆為正常狀態,但也有患者整晚抽動數百次,導致睡眠過程頻頻中斷、淺眠,使白天精神不濟、疲累及嗜睡,長期下來逐漸出現失眠問題。 不僅如此,頻繁的腳部抽動也會嚴重干擾床伴的睡眠品質,多數時候患者赴醫院求診,皆是因為枕邊人長期受抖動影響而無法正常睡覺。 週期性肢體抽動症常見的抖動症狀及部位如下: 腳掌大拇指內縮或外彎 腳背、腳踝內縮或外彎 膝關節(動作類似踢腿) 有時患者的臀部及手臂也會出現抖動、彎曲的動作。在尚未接受醫師診斷、得知診斷結果之前,諸如淺眠、睡覺時很常腳抽筋、踢被子,或抖動及晃動身體,皆可能為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的疑似病徵。 何時該就醫?要看哪一科? 若你符合上述症狀,建議赴神經內科尋求專業治療,若經診斷為週期性肢體抽動症,醫師可能會藉由肌肉鬆弛劑、安眠藥、褪黑激素及多巴胺促動劑等藥物,改善你的睡眠品質及緩解腿部抽動的症狀。 為什麼會出現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導致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的成因眾多,可能是原發性疾病,也有可能是繼發性疾病(由其他疾病所導致)。 一般而言,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就愈高。研究顯示,近半數老人患有週期性肢體抽動症,但小孩及其他年齡層的成年人亦可能出現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常見的致病原因包括: 遺傳:有家族病史者出現週期性肢體抽動的風險較高。 鐵質不足:大腦缺乏鐵質而導致多巴胺分泌不足,可能引起肢體不自主抽動,而由於年長者較易發生貧血、鐵質不足的問題,罹患週期性肢體抽動症的風險也較高。(延伸閱讀:臉發白、頭發暈、走路會喘?免驚啦!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症狀) 藥物影響:抗憂鬱劑、三環抗憂鬱劑、鋰及多巴胺受體拮抗劑等藥物,皆可能引起肢體抽動。 不寧腿症候群:近8成不寧腿症候群患者合併患有週期性肢體抽動症,但兩者並非相同疾病,因為不寧腿症候群可能於白天發作,且腿部會出現刺痛及酸麻感。 其他睡眠疾病:如嗜睡症、快速眼動期睡眠障礙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5大方法讓腳乖乖聽話,睡覺不要一直動 若週期性肢體抽動症是由其它疾病引發,病患的腿部抽動症狀通常會於其它疾病獲得治療後,逐漸好轉。 但若週期性肢體抽動症屬於原發性,是因遺傳、生活及年齡所導致,則需透過調整生活及藥物治療來改善病症。 以下提供5點改善建議,幫助你脫離睡覺腳一直動的惱人生活: 補充鐵質:缺鐵為週期性肢體抽動的成因之一,建議多攝取肉類、海鮮,或紫菜及菠菜等鐵質含量豐富之食物。 規律運動:運動及泡腳有助於讓腿部肌肉放鬆,建議每週運動2~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並於睡覺前泡腳來放鬆肌肉。(延伸閱讀:規律運動10大好處:減肥、助眠、護膚、更「性」福) 避免攝取咖啡因及酒精:咖啡因及酒精除了會影響睡眠,亦可能導致週期性肢體抽動。 適度舒壓:壓力過大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或引起焦慮,降低睡眠品質,建議可在睡前45分鐘聆聽舒緩心情的輕音樂,有助於大腦分泌多巴胺,並讓身體充分放鬆,改善入睡困難,享有一夜好眠。 睡眠充足:維持健康的睡眠習慣,如固定時間起床及睡覺、每天睡足7~9小時,並在睡前30分鐘不使用3C產品。(推薦閱讀:睡覺手機別作伴!3壞處影響睡眠品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睡眠障礙

鬼壓床感覺是什麼?科學解析鬼壓床原因!5招改善預防

17歲的小美為準備大考,每天都念書到半夜,某晚睡覺時她突然覺得脖子緊繃、胸口有壓迫感,身體完全動彈不得,而且還在房間角落看到奇怪黑影,該不會是撞鬼了吧? 其實遭遇過此類「靈異事件」的人並非少數,約超過3成人曾有鬼壓床(睡眠癱瘓)的經驗。讓《Hello醫師》向你說明鬼壓床的科學原因、症狀,告訴你哪5種人特別容易發生鬼壓床。 鬼壓床是真的嗎?科學原因原理說明 鬼壓床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睡眠癱瘓」或「睡眠麻痺」(Sleep paralysis),意即在睡眠的快速眼動期出現睡中異常(又稱睡眠異常,Parasomnia),患者身體仍處睡眠狀態,但意識卻已經清醒的現象,所以雖然我們會覺得鬼壓床很可怕,但其實是睡眠癱瘓是有科學根據的現象。 睡眠癱瘓發生於睡眠過程中的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當睡眠進入快速動眼期時,除了橫膈肌和眼外肌之外,全身的肌肉張力會降到最低。 若在REM期間意識突然清醒,但大腦與肌肉之間的神經連結尚未接上,身體即會繼續處於放鬆癱軟的狀態,導致身體不聽使喚、無法動彈,如同被鬼壓住般,也就會有「大腦醒了,身體卻還在睡」的特殊現象。 為什麼鬼壓床時身體不能動? 當人處於睡眠狀態時,身體諸多感官能力及肌肉張力皆會降到最低,這是因為負責傳遞感覺訊號的丘腦(Thalamus),阻隔訊息傳送至皮質區,使中樞神經系統無法與周圍神經系統產生連結。 其關鍵作用是保護人體於睡眠時不受夢境影響,做出奔跑、跳躍或攀爬等動作而傷害自己,同時也讓身體可以得到充分休息。 鬼壓床感覺是什麼?前兆、症狀一次看 鬼壓床除身體動彈不得、胸部壓迫及脖子緊繃等症狀外,還可能因大腦處於夢境之中,出現虛實不分的情況,並產生幻覺,其幻覺更可分為以下3類: 入侵者幻覺(Intruder hallucinations):感覺房間可能有其他人或令人不安的威脅。 胸部壓迫幻覺(Chest pressure hallucinations):也稱為夢魘幻覺,常伴隨著窒息的感受,並經常與入侵者幻覺一同發生。 前庭運動幻覺(Vestibular-motor hallucinations):出現飛行、漂浮或靈魂出竅的感覺。 容易被鬼壓床的5種人 鬼壓床好發於以下5類族群: 存有時差問題者:如長途旅遊者或空勤人員,因睡眠周期紊亂而出現睡中異常。 睡眠剝奪者:意即經常刻意熬夜,剝奪正常睡眠時間而導致睡眠不足者。(延伸閱讀:晚睡容易長不高?!7大晚睡常見問題一次看) 輪值夜班、日夜顛倒者:因頻繁輪值夜班、日夜顛倒而導致作息不正常,進而引起睡眠問題。 具有睡眠疾病者: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症或嗜睡症者。 具有心理問題者:研究顯示,具有心理問題者,如焦慮、恐慌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者較容易出現睡眠癱瘓。 此外,鬼壓床也好發於仰睡者、青少年或年輕成年族群。 鬼壓床怎麼辦?5招預防改善 由於鬼壓床多發生於睡眠品質不佳、睡眠不足者,因此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即是預防鬼壓床絕佳方法,以下提供5點睡眠改善建議: 盡量保持作息規律,若需輪值夜班或長途飛行,則盡可能確保睡眠時間充足。 調解生活壓力,適時外出散步、聽音樂或與朋友深談。 勿因鬼壓床而產生額外壓力,睡眠癱瘓乃正常現象,待睡眠狀況改善後,發生機率就會明顯下降。 避免酗酒及抽菸,酗酒及抽菸除會影響睡眠品質外,亦容易導致呼吸道肌肉鬆弛,引發打呼及睡眠呼吸中止症,而酒精雖有鎮靜作用,但酒精會干擾睡眠週期,阻止人體進入深層睡眠,亦可能提高在REM期發生鬼壓床的機率。 每日盡量保持7~9小時睡眠時間,且白天避免小睡或午睡時間過長,以維持適量腺苷濃度,在就寢時累積充足睡意。(延伸閱讀:呷飽就愛睏!原因揭露與午睡的好處)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睡眠障礙

發睡眠簡訊像夢遊~3招幫孩子數位戒毒

在這個科技充斥的年代,網路的進步也讓青少年們趨之若鶩,社群網站已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對年輕人來說尤其如此。滑手機及發送訊息的沉迷程度,使得「發睡眠簡訊」(Sleep-texting)成為一種新的現象,但這個行為卻造成了很多問題。 發睡眠簡訊類似夢遊狀態 發睡眠簡訊是指當事人在睡眠的過程中,仍不自覺地起來使用手機發簡訊,這個行為包含自己主動發出或回覆別人的訊息,發睡眠簡訊最可能發生在熬夜使用手機的孩子身上。在睡眠過程中,手機訊息的通知鈴響會將使用者吵醒,但當身體仍處於睡眠狀態時,其運作並不完全,因此,發睡眠簡訊比較類似夢遊(Sleepwalking),因為當事人隔天完全不記得前一晚發生了什麼事。 發睡眠簡訊是一種半意識現象 腦中有一個部位的功能是維持您的意識,但它有時候也會關機,此時腦部的這個部位可能會讓身體做出動作(以此為例就是發簡訊),但由於整個大腦不完全都是清醒的,這現象也就引起了所謂的半意識(Semi-consciousness)狀態,夢遊、睡眠進食症(Sleep eating)或夜驚症(Sleep terrors),都是睡眠中的半意識狀態,所導致的現象。 發睡眠簡訊有很多負面影響 發育中的青少年需要充分的睡眠,很多青少年一天需要睡9個小時,然而因為沉迷社群網站、太過充斥的行程以及生活壓力,使他們睡得愈來愈少。其中,發睡眠簡訊的現象會導致睡眠不足,缺乏睡眠對孩子的身心與發育都會造成影響,入睡困難也可能在未來會演變成學業成績不佳、憂鬱、 藥物濫用等問題。 孩童時期的睡眠不足,在孩子成年後也會留下負面影響。據統計,對社群媒體上癮的孩子,容易有情緒不穩、行為和記憶方面的問題,同時發睡眠簡訊,也會影響收到訊息的人的睡眠品質。 3方法戒除發睡眠簡訊壞習慣 限制使用手機的時間:即使是成人也很難依照使用規則來執行,但您仍必須限制孩子適度使用社群網站,並設定就寢時間,能按表操課的孩子不多,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會慢慢沉迷並過度使用社群網站,最後導致成癮。 多安排戶外活動:在戶外運動能多曬太陽,可以改善睡眠品質,因此您必須為孩子安排戶外活動,或者任何能讓孩子把視線從手機或電腦螢幕上移開的運動都可以。 數位戒毒(Technology-detox):戒除網路成癮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讓孩子沉迷的裝置移出臥室,為了避免睡眠被打斷,您的孩子或許得跟電子產品暫時說掰掰。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