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2024鈣片推薦15款!解析鈣片何時吃、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張凱安 Kyle Chang · 更新日期:昨天

2024鈣片推薦15款!解析鈣片何時吃、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鈣片為補鈣最簡單方便的方法之一,但市面上鈣片品牌、種類繁多,究竟該怎麼選才能找到適合的鈣片?《Hello醫師》為您說明補鈣保健食品有哪些、鈣片推薦怎麼挑、不同種鈣片的含量與吸收率,並推薦15大鈣片品牌,幫助您找出最佳的補鈣選擇!

鈣片是什麼?推薦什麼人吃?

鈣片為鈣補充劑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補鈣保健食品。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成年國人有9成以上鈣質攝取不足,13~18歲國中及高中生則近100%,6歲以下幼兒的鈣攝取不足率也有6成。

鈣質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若攝取不足,不分族群或年齡都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兒童或青少年易導致骨骼成長不良,成人或長者則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因此,任何族群都須注重鈣的攝取。

鈣片推薦品牌 補鈣保健食品推薦 海藻鈣 檸檬酸鈣 好市多 骨質疏鬆鈣片 孕婦鈣片

補鈣保健食品有哪些?鈣片推薦怎麼挑?

依據劑型與使用方式,補鈣保健食品可分為下列6種;多數時候,鈣片也泛指鈣膠囊、鈣粉等其他吞服劑型的補鈣保健食品。

  1. 鈣片
  2. 鈣膠囊
  3. 鈣咀嚼錠
  4. 鈣粉
  5. 鈣水
  6. 含鈣飲品,例如鈣乳、高鈣奶粉、

鈣離子是維持骨骼健康所需的元素,服用鈣片主是為了攝取鈣離子。依據成分,鈣片可分為6種,每種鈣片的鈣離子含量不同(簡稱鈣含量),身體吸收率也不一樣,以下說明各類鈣片的成份來源、鈣含量、吸收率及優缺點:

  • 碳酸鈣
  • 檸檬酸鈣
  • 海藻鈣
  • 胺基酸螫合鈣
  • 葡萄糖酸鈣
  • 乳酸鈣

鈣片推薦品牌 補鈣保健食品推薦 海藻鈣 檸檬酸鈣 好市多 骨質疏鬆鈣片 孕婦鈣片

碳酸鈣

為最常見的鈣片類型,優點是價格平實、容易購買,缺點是需胃酸的作用,才能分離鈣離子,而且分離後,易在腸胃產生二氧化碳,造成脹氣。

  • 鈣片成分:貝殼或動物骨萃取
  • 鈣含量:40%
  • 吸收率:27%
  • 鈣片什麼時候吃:需搭配胃酸提高吸收率,建議隨餐或飯前飯後服用

檸檬酸鈣

為碳酸鈣的改良型,由碳酸鈣和檸檬酸結合而成,因成分有檸檬酸,所以無需透過胃酸吸收,飯前飯後皆可食用,缺點是鈣含量偏低。

  • 鈣片成分:碳酸鈣、檸檬酸
  • 鈣含量:21%
  • 吸收率:35%
  • 鈣片什麼時候吃:空腹、隨餐或飯前飯後皆可

海藻鈣

海藻鈣是近年興起的鈣片種類,原料取自紅藻,屬於植物性來源,適合素食者,並含有鎂、鋅等藻類常見的微量元素。

海藻鈣具有蜂窩多孔狀結構,吸收率較高,但價格通常也較高,而且海藻鈣也是碳酸鈣的一種,容易造成脹氣。

  • 鈣片成分:海藻
  • 鈣含量:32%
  • 吸收率:39%
  • 鈣片什麼時候吃:需搭配胃酸提高吸收率,建議隨餐或飯前飯後服用

胺基酸螫合鈣

由胺基酸與鈣組合而成,雖然鈣含量較低,僅15~18%,但吸收率很高,最高達80%,補足了含量低的缺點。

  • 鈣片成分:胺基酸、鈣
  • 鈣含量:15~18%
  • 吸收率:80%
  • 鈣片什麼時候吃:空腹、隨餐或飯前飯後皆可

葡萄糖酸鈣

國內鈣片產品較少;經常作為臨床藥物,治療鈣不足所引起的相關症狀,例如手足搐搦、膽囊及輸尿管絞痛、枯草熱或蕁麻疹等。

  • 鈣片成分:碳酸鈣、葡萄糖酸
  • 鈣含量:9%
  • 吸收率:27%
  • 鈣片什麼時候吃:由於含有碳酸鈣,需搭配胃酸提高吸收率,建議隨餐或飯前飯後服用

乳酸鈣

乳酸鈣是由碳酸鈣和乳酸結合而成,經常作為食品添加劑,幫助穩定、增稠或固化食品,在台灣相關的鈣片產品較少;此外,乳酸鈣雖含有乳酸,但並不含乳糖,有乳糖不耐症者也可食用。

  • 鈣片成分:碳酸鈣、乳酸
  • 鈣含量:13%
  • 吸收率:29%
  • 鈣片什麼時候吃:由於含有碳酸鈣,需搭配胃酸提高吸收率,建議隨餐或飯前飯後服用

常見鈣片比較

鈣片是否可素食,請依產品的實際標示為主,因為部分鈣片產品可能會添加出自於動物來源的其他營養素。

鈣片什麼時候吃?早上吃還是晚上吃?

服用鈣片有許多注意事項,而且不同種類的鈣片,服用時機也不一樣,《Hello醫師》統整出4大規則,幫助您掌握鈣片的服用時機,有效提高吸收率:

  • 成分有碳酸鈣,飯前飯後或隨餐吃:碳酸鈣、海藻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鈣片,成分都含有碳酸鈣,需搭配胃酸提高吸收率。
  • 分次攝取吸收率更高:小腸對鈣質的吸收力有限,將一日所需的鈣質分次攝取,吸收率比單次攝取好,例如若欲透過鈣片補充500毫克的鈣,可分成2次攝取,每次攝取250毫克的鈣。
  • 單次攝取不超過500毫克:500毫克為小腸可吸收的最大值,超過500毫克,吸收率會大幅下降。
  • 建議選擇含有維生素D的鈣片:維生素D可幫助小腸吸收鈣質,增加骨吸收;若選購的鈣片沒有維生素D,可與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或維生素D保健品一同服用。

鈣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111年「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各年齡層的每日鈣質攝取量如下:

  • 4~6歲:600毫克
  • 7~9歲:800毫克
  • 10~12歲:1000毫克
  • 13~18歲:1200毫克
  • 19歲以上成人、銀髮族:1000毫克

鈣片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服用鈣片時,請不要與下列食物或保健食品一同服用,避免降低吸收率:

  • 高纖食物:膳食纖維所含有的植酸,會影響鈣質吸收。
  • 高草酸食物:草酸也會與鈣質等礦物質結合,進而影響吸收;常見的高草酸食物包含菠菜、莧菜、芹菜、杏仁、榛果及花生等。
  • 鐵劑:鈣與鐵都屬於二價礦物質,在身體的吸收路徑相同,同時服用會彼此競爭
  • 含咖啡因飲料:咖啡、茶等飲品都含有草酸,不利於鈣質吸收。
  • 酒精:酒精不僅會影響胰臟對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也會抑制肝臟活化維生素D,降低鈣質吸收率。
  • 高磷、高鈉食物:磷會與鈣結合,加速鈣質排出,鈣則會提高尿鈣的排出量,建議少吃零食、蜜餞、泡麵、香腸、火腿、可樂汽水等高磷高鈉的加工食物。

鈣片推薦品牌:15款

  1. 大研生醫 綜合鈣+D3
  2. 威德 檸檬酸鈣
  3. 好市多 科克蘭鈣鎂鋅複合錠
  4. 好市多 科克蘭鈣加維生素D3二合一錠
  5. 萊萃美 綜合檸檬酸鈣加維生素K2錠
  6. National Vita 顧可飛 檸檬酸鈣錠
  7. 赫而司 愛克明紅海藻鈣片+維生素D3錠
  8. 達摩本草 全方面海藻鈣鎂複方
  9. 寶齡富錦 胺基酸螯合鈣
  10. 挺立 鈣強力錠
  11. MIHONG 米鴻生醫 高機能海藻鈣
  12. 營養師輕食 國民海藻鈣
  13. VITABOX 挺固專科 愛爾蘭高比例海藻鈣
  14. 挺立 鈣迷你錠
  15. BHK’s 孕媽咪螯合鈣錠EX

鈣片推薦:大研生醫 綜合鈣+D3

鈣片種類:檸檬酸鈣(成分較多)、海藻鈣

劑型:粉包

鈣片特色

  • 德國百年大廠頂級檸檬酸鈣+法國Algalithe海藻鈣,雙效鈣來源!
  • 添加鎂,完美鈣鎂比例2:1,幫助牙齒、骨骼正常發育
  • 搭配瑞士DSM Quali®-D 維生素D,增進鈣吸收
  • 添加維生素K,促進骨質鈣化,維生素A、C增進骨骼及牙齒的生長
  • 粉包設計,一包500毫克鈣,足量鈣質有效吸收,幫你輕鬆達標

鈣片推薦:威德 檸檬酸鈣

  • 鈣片種類:檸檬酸鈣
  • 劑型:粉包

鈣片推薦:好市多 科克蘭鈣鎂鋅複合錠

  • 鈣片種類:碳酸鈣
  • 劑型:錠劑

鈣片推薦:好市多 科克蘭鈣加維生素D3二合一錠

  • 鈣片種類:碳酸鈣
  • 劑型:錠劑

鈣片推薦:萊萃美 綜合檸檬酸鈣加維生素K2錠

  • 鈣片種類:檸檬酸鈣
  • 劑型:錠劑

鈣片推薦:National Vita 顧可飛 檸檬酸鈣錠

  • 鈣片種類:檸檬酸鈣
  • 劑型:錠劑

鈣片推薦:赫而司 愛克明紅海藻鈣片+維生素D3錠

  • 鈣片種類:海藻鈣
  • 劑型:錠劑

鈣片推薦:達摩本草 全方面海藻鈣鎂複方

  • 鈣片種類:海藻鈣
  • 劑型:膠囊

鈣片推薦:寶齡富錦 胺基酸螯合鈣

  • 鈣片種類:胺基酸螯合鈣
  • 劑型:咀嚼錠

鈣片推薦:挺立 鈣強力錠

  • 鈣片種類:碳酸鈣
  • 劑型:錠劑
  • 鈣片推薦:MIHONG 米鴻生醫 高機能海藻鈣

    • 鈣片種類:海藻鈣
    • 劑型:膠囊

    鈣片推薦:營養師輕食 國民海藻鈣

    • 鈣片種類:海藻鈣
    • 劑型:膠囊

    鈣片推薦:VITABOX 挺固專科 愛爾蘭高比例海藻鈣

    • 鈣片種類:海藻鈣
    • 劑型:膠囊

    鈣片推薦:挺立 鈣迷你錠

    • 鈣片種類:碳酸鈣
    • 劑型:錠劑

    鈣片推薦:BHK’s 孕媽咪螯合鈣錠EX

    • 鈣片種類:胺基酸螯合鈣
    • 劑型:錠劑


    • 本文列出之產品,均為《Hello醫師》依各產品之公開資訊統整後所得。各產品排名之先後順序,與推薦排名無涉。若您有任何產品相關疑問,請逕洽各品牌業者或購物平台。
    • 產品最終售價請依各電商平台價格為主。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張凱安 Kyle Chang · 更新日期:昨天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