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談到健康,不能只顧生理而忽略心理。影響全人類的三大疾病,憂鬱症名列第二,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而心理健康卻常常被忽略。在這個類別,你可以認識各種心理狀態和問題、影響心理健康的風險因素,以及心理治療的方式。

基礎知識

心理健康

過勞症狀有哪些?預防過勞死7項前兆自我檢測,這6類人要小心!

多年前藝人高以翔在錄製節目時,驚傳心臟驟停倒地,經搶救仍回天乏術,根據報導,除了身體狀況及當時的氣溫較低之外,過勞(Burn-out,又稱職業倦怠)及工作過度造成他的身體無法負荷,也被質疑是導致心因性猝死的主因之一,甚至可能是過勞死。 究竟可以透過何種症狀自我檢測是否過勞?哪類人是過勞死的高風險族群?該如何工作才能防止過勞死的憾事發生?就讓《Hello醫師》為您一一介紹! 7大過勞前兆或工作過度的症狀 許多人將重心擺在工作時,常常不知不覺會工作過度,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那要怎麼樣評估自己是否工作過度了呢?民眾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有以下7種過勞症狀,視情況調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達成平衡。 長時間感覺疲累:疲累的呈現方式有許多形式,長時間感覺缺乏活力、精疲力盡、對工作感到畏懼或焦慮(Anxiety);這些心理或心理症狀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可能從1~2次的失眠,到整個禮拜都因失眠而無精打采。 總感覺病懨懨的:除了外表出現疲態外,可能也會有感覺總像感冒或病懨懨的樣子,這可能就是工作過度的徵兆。許多人會因為工作壓力過大或工時過長,導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感染,因而生病。 記憶、注意力減退:專注力下降是工作過度的重要指標,過勞也容易使我們邏輯思考的能力或記憶力減退。(延伸閱讀:記憶力變差是失智嗎?失智症9大前兆勿輕忽,及早就醫有效控制病情) 壓力大常焦慮:工作壓力大容易使人焦慮,且常導致失眠。 長期熬夜或失眠:工時過長和熬夜都會使得睡眠不足,此外,過度工作也會對身心都產生極大壓力,進而造成失眠症(Insomnia)。 工作效率降低:發現自己都在加班,完成的工作卻沒有以前多?這種效率大幅下降的情形,很可能是工作過度的跡象。 對事物失去興趣或熱情:這也是憂鬱症(Depression)的症狀之一,因為過度工作容易使我們有無助的感覺,或是產生負面的想法。 過勞的定義:加班超過100小時 工作時常讓人忘了時間、忘了休息,因此過勞這個名詞,在台灣早已耳熟能詳,但怎麼樣才算過勞呢?根據勞動部的過勞認定,在生病前一個月,因加班產生的加班時數超過100小時,或發病前2~6個月,平均加班時數達80小時,就可視為是過勞引起的疾病。 6種過勞死的高風險群 腦心血管疾病是過勞死的主因之一,而根據勞動部對「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認定,針對工作型態之工作負荷,以下6類人皆屬過勞死的高風險族群: 不規律的工作者 工時長的工作者 經常出差者 需輪班或夜班工作者 作業環境有異常溫度、噪音或時差者 伴隨精神緊張的工作者 使用「勞動部過勞量表」自我檢測 雖然時數可以作為是否為過勞的參考指標之一,但是難道需要忙出一身病之後,才有辦法定義過勞嗎?其實,一般所說的過勞,它的概念相當地廣,不論從心理狀態,還是一直到因為工作引起的腦心血管等各種疾病,皆屬於過勞的範疇。 而工作過度、工作壓力大或工時過長,除了會造成身體過度疲勞或加重許多病症外,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猝死。因此,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也發布了《過勞自我預防手冊》,其中的「過勞量表」,可供民眾檢測自己是否有過勞情形。 WHO首度將過勞納入疾病分類 根據今年(2019)世界衛生組織(WHO)通過的《國際疾病分類》,過勞首度被納入其中,WHO認為過勞屬於一種「職業現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而WHO所定義的過勞,有以下3大要素: 工作效率降低 常覺得提不起勁或精疲力竭 對工作有倦怠感或忿忿不平 不過,若根據以上條件,許多人可能都符合過勞的情況;相較之下,台灣在過勞的認定較為嚴格,也可見WHO在過勞的定義,較偏向職業倦怠,著重於心理壓力的評估。 過勞會引起哪些健康問題? 研究指出,對於低收入、且一週工作55小時的人,比每週工作35~40小時的人,心臟病發(Heart Attack)的機率高出13%;過勞引起中風(Stroke)的機率,則不分收入高低,只要工時較長,風險就高出33%。 雖然中風、心臟病發或猝死屬於較嚴重案例,但過勞對一般大眾的長期健康危害也不容小覷,因為工作超時者,常會有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經常抽菸或喝酒等不良習慣,而容易患有糖尿病(Diabetes)或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等疾病。 過勞死在台灣並不少見 過勞死(Karoshi)一字,其實來自於日文,由於在日本傳統的價值觀下,容易超時工作、加班過度,也因此每年過勞死的人數相當可觀,這也引起國內外不小的關注。 事實上,台灣等亞洲國家也都存在超時工作或責任制的影子,例如過去工程師或遊覽車司機因爆肝猝死的新聞也並不少見。  健康工作的5點建議 除了要求雇主應提供合理的工作環境,避免過長工時外,自己也可以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拒絕讓工作成為健康的殺手,以下提供民眾5項健康的工作習慣: 採用正念飲食觀念,吃飯時間放輕鬆進食,避免有時間壓力。 避免含糖飲料及垃圾食物,從家中帶些堅果、水果等做為點心,保持營養均衡。 坐式生活會提高整體死亡率,避免久坐不動,能走樓梯就不坐電梯,也盡量在休息時多走動活動。 工作時心情放輕鬆,不時和同事聊天開玩笑。因為幽默被認為和心血管健康,還有工作效率的提升有關。(同場加映:哈哈哈笑聲會傳染!大笑5個健康好處-減壓延壽增強免疫力) 多注意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的數值,若有過高的情形,請遵從醫師的處方服藥,避免過勞引起的腦心血管疾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看更多 心理健康 相關文章

成癮

網路成癮了?4方法「社群排毒」一下

每當Line、臉書(Facebook)和IG(Instagram) 全球大當機,就會令不少網友瀕臨崩潰,不斷在網路上發出求救訊息。這或許可以讓我們停下手指,思考自己是否對網路或社群成癮了,若是,建議要「社群排毒」一下了。 過去5年,愈來愈多研究評估,如果過度使用社群網站,恐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庫斯博士(Dr. Kuss)就表示,少數人使用社群,可能關係到某些心理狀況,包括焦慮,憂鬱,孤獨,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成癮。另外,現今智慧型手機幾乎人手一支,隨時都能滑滑社群網站,若您發現自己太習慣投入社群,或者擔心自己忽略掉什麼資訊,您可能正在展現「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 FOMO)這個現象,是怎麼產生的。 如果現在開始,社群從生活中徹底消失,您會感到憂鬱、不自在,或是失去生活重心呢? 我們可從以下的生活習慣,簡單觀察自己是否成為網路或社群成癮的高風險者,但實際心理健康狀況,仍應由專業心理醫師診斷。 網路成癮的6點自我檢查 時不時想到社群,也花很多時間去使用它。 愈來愈渴望使用社群。 想透過社群,來逃避心煩的事情。 一直想減少使用社群的時間,卻從沒成功過。 如果不使用社群,會感到焦慮不安。 使用社群太頻繁,對工作或學業已有負面影響。 如果以上6點都符合,就或許是網路成癮的高風險者,當然,任何確切的諮詢與診斷,都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醫師協助,以上問題僅供簡單參考。若您只符合以上幾項,或許您只是太習慣使用社群網站,不妨跟著以下「社群排毒」的4個簡單方法,從此更健康地使用社群網站。 關掉社群訊息提醒:許多人聽到社群訊息通知「叮」一聲的魔音誘惑,會忍不住去摸手機點開螢幕,時常在工作開會時無法專注投入,所以趕緊關掉魔音吧,讓腦袋隨時保持清醒。 規範社群的使用時間:別時時刻刻盯著社群網站的內容不放,現在就規定自己每隔30分鐘~1小時才能點開社群網站1次,並且每次觀看時間最多不超過3分鐘,以免不小心又沉迷其中。 用餐別滑社群:用餐還在滑著手機,連對面坐著誰都不曉得嗎?今後規定自己吃飯不用社群,讓自己盡情享受美食,也能全神貫注與另一伴談心。 睡覺時遠離手機:社群網站容易讓人克制不住一滑再滑,即使睡覺前心想:看5分鐘就好、12點前要睡,但真正入睡時間動不動就超過凌晨1點了,因此睡覺前請勇敢把手機擺在離床伸手無法觸及的地方,並趕快關燈就寢吧! 這一切都取決於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我們腦內的多巴胺系統與預期和動機有關,多巴胺讓您感覺自己想要什麼,並將其轉變為一種尋求獎勵的心態。不幸的是,社群網站的某些特性會濫用我們的多巴胺系統,所以社群網站成癮是一種心理成癮,和網路遊戲成癮一樣,開始排毒很容易,困難的是堅持下去。排毒需要多長時間?大多數專家認為大約3個月或更久,取決於您上癮的時間和程度。


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我單身很快樂!6絕招享受一個人生活

單身經濟的巨大商機令人咋舌,但社會與普世價值觀對單身者的看法,卻仍停留在恐龍時代:失敗者、不快樂、工作狂、很難搞,幾乎一面倒都是負評。但單身並不意味著孤獨,它只是一種狀態,更是一個學習的經歷。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幫你過,不管已婚或單身,開心就好,有伴不保證就快樂,兩個人也可能更寂寞。 提供你練就以下6招,讓自己心智強大、百毒不侵,不管別人怎麼碎嘴酸語,就當作一陣微風吹過,優雅地一笑置之,轉身抬頭繼續大步向前走! 1. 正面思考:把弱點變優勢 凡事一體兩面,把弱點變優勢,單身有好幾個不容爭辯的事實,例如自由、彈性、沒顧慮!想做就做、說走就走,不必跟另一個人商量或徵求誰同意,出門也不必掛念孩子、老公或老婆,買東西不必選超商取貨東藏西躲。此外,有些人獨睡有較好的睡眠品質,而有的人單身反而在經濟上負擔較輕,因為少了負擔另一半的開銷。 2. 學習獨處:從小地方做起 在某些方面,單身人士本身會比已婚者在人際關係中更加獨立。當然,擁有伴侶並不意味著失去獨立的能力,但當你單身時,很自然會有更強的自我意識。不管有伴沒伴,終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所以要了解,獨處並非孤單。 若不習慣獨處,可先從小處著手,例如嘗試一個人喝咖啡或吃飯,但請記得要遠離手機等3C產品,建議帶本書、雜誌或筆記本,寫下當時的心情,或寫給未來的自己。而且。一個人常有意料之外的驚喜唷,特別是一個人旅行的時候,有機會認識更多人與交朋友。 3. 關注自己:多探索開發潛能 單身的時候,更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單身的你最大!沒了另一半要擔心,就可以將全心放在自己身上,相對地會更有行動力。建議你多多自我探索,開發自己的潛能或興趣,更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或是那些以前想做但有伴時很難做到的事,現在沒人擋路了,就趁機全力衝刺吧! 4. 活在當下:跳離反覆思考 你容易鑽牛角尖、想東想西、內心上演小劇場嗎?一旦發現思緒掉入這種低落的無底洞時,立刻來個深呼吸,站起來原地跳一下,如科幻片般想像自己一秒就能跳離那個時空,回到當下的現實生活裡,專注在此刻,即使是洗個手都要用心去感受水溫、專心感覺去洗每一根手指,如此能讓自己停止沈溺在過去的回憶裡。 5. 強化友誼:花時間陪閨蜜 見色忘友很正常,有了愛情很容易會忽略友情,因此,要趁單身時多經營和閨蜜的情誼,男友、女友,來來去去,結婚也可能離婚,但真正一輩子的好友仍會在那裡,在你需要時提供肩膀讓你哭。單身讓你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友誼裡,也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空間。研究表明,擁有強大的友誼,會降低一些健康風險,例如高血壓(Hypertension)等。 6. 享受約會:沒壓力愛愛更讚 單身並不一定意味著孤單,相反地,可以盡情去約會,結識並體驗不同類型的人。分享一個讓約會變得有趣的祕訣,那就是隨興讓事情自然發展,而不是感到壓力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換個心態想,恭禧並歡迎自己回到單身的市場裡,光明正大地約會,輕鬆沒壓力。 甚至,可以趁機探索自己的性愛偏好,享受更優質的性愛,雖然次數可能比不及有伴侶時的多,但根據研究顯示,單身者的性愛品質,相對比有固定伴侶者來得好。


壓力管理

4症狀檢測!您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很多無法預測的天災或人禍,時有所聞,不分中外,甚至不是從新聞上看到而已,而是可能發生在你我或家人朋友身上,不管是生還者或受害者親友,甚至參與救災的人員,都可能因此受到程度不等的心理衝擊,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生理或心理的異常,引發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以下簡稱PTSD)。因此,大家都需要進一步認識這個疾病,不但可自我檢測,也可觀察家人或朋友是否出現類似症狀,既自助也能助人。 什麼是PTSD? 這是一種焦慮症,通常發生在自己親身經歷過創傷如性侵、暴力,或目睹了可怕的事件如親友意外死亡、車禍、天災等,大多數人在事發當下會有強烈的無助、震驚、憤怒、緊張、恐懼甚至內疚等情緒,但多半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消失,如果這些感覺不但沒遞減,反而持續甚至更強烈,且時間超過1個月以上,無法回到事發之前的正常生活,請務必立刻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因為您很可能有PTSD了。 PTSD的4大症狀 1. 重現:不斷重溫事發當時的情景,包括回憶倒帶、產生幻覺或做惡夢。一旦觸及與該事件相關的事物,就可能感到極度痛苦。 2. 逃避:遠離任何可能聯想起該事件的人、地點、話題或事件。不但對過去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還會疏遠親友。 3. 警覺性增加:常哭泣、易暴怒、易受驚、神經質、難入眠、思緒混亂、注意力難集中,生理反應則包括頭痛、胃痛、腹瀉、噁心、疲倦、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冒汗等。 4. 負面認知和情緒:對於該事件相關的想法和情緒都很負面,且迴避去談論它。 這些症狀通常在事件發生後3個月內開始,有時則長達數年才會出現。此外,其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各異,有些人在6個月內康復,有的則經歷長時間的痛苦,但它是可以被醫治的。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