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過敏

皮膚過敏相當常見,患者接觸到 過敏 原後,皮膚可能會出現紅腫、搔癢、起疹子、脫皮或乾燥等症狀。治療上,通常會藉由皮質類固醇或抗組織胺來緩解發炎、紅腫。

基礎知識

皮膚過敏

類固醇藥膏強度分7級,皮膚癢擦哪款?選用4重點一次看

「醫師,類固醇藥膏副作用很強,我一定要用嗎?」、「請問有強一點的類固醇藥膏嗎?我皮膚癢一直好不了。」 上述2種情況皆是民眾接觸類固醇藥膏時會出現的反應,顯現出民眾對類固醇藥膏的種類、用法及副作用的不瞭解。其實類固醇藥膏種類繁多,用對藥膏、對症下藥,不僅用量少,症狀也較快緩解。 《Hello醫師》為你詳細介紹類固醇藥膏的種類、常見藥名及選用指南,讓你下次再選購類固醇藥膏時不會再「霧煞煞」,不知該用哪款。 外用類固醇藥膏4大作用 外用類固醇藥膏主要有4大作用,主要針對皮膚方面的疾病: 抗發炎:治療皮膚過敏、濕疹、皮膚炎、眼瞼炎與結膜炎等症狀。 免疫抑制:抑制淋巴球的活性,並影響細胞酵素作用,治療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及扁平苔癬皮膚病。 抑制增生:暫時干擾表皮細胞內DNA的合成,治療乾癬(牛皮癬)。(推薦閱讀: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血管收縮:使真皮上層微血管收縮,減少紅斑。 類固醇藥膏選用4重點 不同於口服類固醇,類固醇藥膏可在藥局買到,因此許多民眾多是藉由「親朋好友好康逗相報」、「藥局推薦」等方式選購類固醇藥膏,但無論是藥性過強、過弱,或是劑型不對(軟膏、乳膏)皆可能拖延症狀緩解速度,反而讓身體吸收更多藥劑。 以下《Hello醫師》從強度、劑型、部位及年紀等4個層面一一為你介紹,讓你知道哪一種類固醇藥膏最適合自己。 1.類固醇藥膏強度有7級 不同國家、機構對於類固醇的強度分級不一,本篇以台灣常見的美國分類系統來介紹。 美國分類系統依據外用類固醇引起血管收縮、抗發炎程度,將不同劑型的類固醇藥膏分為7級,第1級最強效,第7級最弱效,其分級、成分、劑量及常見藥名如下所示。需特別注意的是,相同濃度的類固醇藥膏由於劑型不同(如軟膏、凝膠等),強度也會不同。 2.類固醇藥膏劑型選對,擦起來事半功倍 從上表可知類固醇藥膏可能有不同劑型,如軟膏或乳膏等。劑型會影響類固醇的強度,即使成分與濃度相同,不同劑型的藥效強度也會不一樣,因此依症狀與塗抹處選擇合適的劑型非常重要。 類固醇劑型大致可分以下5種: 軟膏、油膏(Ointment):黏稠度最高,可增加皮膚吸收率,並具保護軟化效果,缺點是太油膩,適用於治療光滑無毛髮、乾燥或角質化的部位。 乳膏(Cream):容易推展,可水洗且不油膩,適合塗抹於皮膚濕潤或流汗部位,但部分藥膏會添加防腐劑,因此較容易導致過敏。 凝膠(Gel):質地清爽,適用於臉部毛髮處,但缺乏保護效果和軟化特性。此外,因含較有高濃度的酒精或丙二醇,容易造成皮膚乾燥和刺激感。 洗劑、膠液(Lotion、Solution):延展性佳,可用於大面積病灶、毛髮部位及皮膚容易摩擦處。使用上較難控制用量,容易浪費。 泡沫液(Foam):新類劑型,藥物釋出能力較傳統劑型佳,而且因不含界面活性劑、丙二醇,較不易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3.類固醇藥膏擦不同部位的吸收量有差 皮膚角質厚度及濕潤度會影響藥劑吸收程度,舉例而言,發炎及脫屑的皮膚的吸收力,就比正常皮膚還好,因為受損皮膚的角質較薄。 以下為身體各處的吸收比例: 腳掌:0.14% 手掌:0.83% 前臂:0.1% 頭皮:3.5% 前額:6.0% 下顎:13% 生殖器:42% 從上述數據可知,生殖器的吸收率較其他皮膚部位高非常多,因此就不適合選用藥效強度太高的類固醇藥膏。 4.擦類固醇藥膏3類人要注意 孩童:孩童皮膚薄,吸收率較高,且皮膚屏障發育尚未完全,身體較不易代謝藥劑,因此適合使用第5~7級弱效類固醇藥膏。 孕婦:研究證實孕婦於懷孕時期塗抹大量強效或超強效的外用類固醇,雖不會增加先天畸形、早產與胎兒死亡等風險,但胎兒出生體重過輕的風險會增加7倍,因此建議遵循醫師指示使用合適的類固醇藥膏或其他皮膚藥物,避免擅自購買藥物使用。(延伸閱讀:藥物酒精傷胎兒!導致先天缺陷的因素) 年長者:長者皮膚較薄,適合使用弱效類固醇,並需避免長期頻繁使用,以防皮膚變得更薄,導致老人性紫班出現。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看更多 皮膚過敏 相關文章

皮膚過敏

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可改善? 認識營養點滴提升免疫力

蕁麻疹(Hives)是一種皮膚的過敏反應,會引起發炎、紅腫、搔癢的不適感,非常的惱人,有時候甚至找不出真正病因,尤其有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的人,吸入的過敏原不僅會把鼻腔搞得「天翻地覆」,導致鼻塞、流鼻涕,甚至還會引發蕁麻疹,儼然又是另一種惡性循環。 常規醫學對於過敏性鼻炎與蕁麻疹常常只是緩解症狀,有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麼營養點滴是否能夠讓患者有更進一步的改善呢? Hello 醫師特別有請功能醫學專家許崇恩醫師,了解營養點滴可以如何幫助過敏病患。 抗組織胺藥物對於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只有症狀上的改善 許醫師表示,傳統醫學上對付過敏的藥物,是以「抗組織胺」為大宗。而所謂的組織胺(Histamine)是一種在細胞與細胞之間傳遞訊息的信號分子。 我們身體的肥大細胞裡裝了很多組織胺,一旦碰到過敏原,像是帶殼類的海鮮、花粉、塵螨、寵物毛髮、乳製品、蛋類食品等等外在的影響,肥大細胞就會把組織胺噴出來。而過多的組織胺會誘發過敏,例如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等的症狀就會出現。(推薦閱讀:貓奴的夢魘!貓過敏的治療與改善方式) 台灣醫師一般的診療方式,就是幫患者找出過敏原,然後建議避開這些過敏原,而過敏的症狀就不會發生了,這就是所謂對急性過敏的處置方式。但是許多患者無法找出明確的過敏原,可能是該患者本身分解組織胺的功能有問題,或是環境汙染之下,廢氣、農藥等等因素都會干擾身體免疫系統的平衡。這種就屬於慢性的過敏,時不時的發作。 大多數的狀況下,我們所使用抗組織胺藥物,無法處理人體產生過多的組織胺,也無法有助於組織胺的代謝。抗組織胺的藥物只能像是用布袋把細胞蒙住,讓組織胺不會與細胞起反應,所以阻斷不適症狀的產生。 也就是說,這些抗組織胺的藥物就只是把組織胺與細胞結合的能力截斷,但是無法解決組織胺過多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麼傳統醫學上對於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只能提供症狀上的改善,無法根治。 營養點滴補足缺口,從根本治療 許醫師說,其實許多人出現過敏的症狀,來源可能不只外界的有形的刺激,還包括無形的壓力,讓焦慮與憂鬱造成情緒陷入低谷。就像蕁麻疹的患者,因為不安,而不斷地抓癢,反而讓症狀更加嚴重。  許醫師也強調,環境汙染、慢性壓力是現代人生病的兩大原因。舉例來說,鎂離子與維生素 C 容易因為壓力過大而被消耗,但是好巧不巧, 鎂離子與維生素 C 是天然的抗組織胺。可見身心上的失衡會引發過敏,而關鍵在於營養素被消耗掉了!如果沒有補充,那服用藥物即使有效,也只是一時的,畢竟我們不是因為「缺乏藥物」才生病。(延伸閱讀:你可能缺了點鎂!補充關鍵營養,緩解焦慮穩定自律神經) 營養點滴的治療方式,可以幫助患者把因為壓力所耗盡的營養素補起來。許醫師希望大家能夠明白,病人並不是因為缺抗組織胺的藥物而過敏,而是因為體內缺乏天然的抗組織胺。 硒與鎂能夠緩解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的症狀 許醫師特別以鎂和硒這兩種微量元素來說明,鎂是天然的抗組織胺,可以穩定我們的肥大細胞,所以肥大細胞就不會隨便釋出組織胺了。 此外,統計上來說,有 60% 的蕁麻疹的病人會發生甲狀腺機能低下(Hypothyroidism)。由於人體甲狀腺荷爾蒙的製造過程中需要硒元素,所以如果患者有蕁麻疹合併甲狀腺低下,那麼硒元素的補充也是重要的配方,可以用來改善過敏,甚至氣喘的症狀。(延伸閱讀:氣喘不煩惱!學好飲食5招保健康) 許醫師想強調,即使看似都是同一個疾病(如蕁麻疹),但治療上使用的營養處方可能大不相同,因此務必與熟悉營養醫學的醫師配合,以達最佳療效。 過敏患者透過營養點滴獲得改善 許醫師談起一位患者,每年春季過敏性鼻炎的症狀都很嚴重,甚至會喉嚨痛到失眠,需要靠出國才能解決。由於疫情的關係無法離台,所以採取營養點滴的療法,經過四次的療程,他已經能夠「與春天和平共處了」。 還有患者身上有許多過敏、疼痛、心悸、腸胃道不適、代謝變差等狀況,他跑遍醫院、診所,得到的答案都是「壓力太大」,但是該名患者已退休,並不曉得自己的壓力從何而來。以營養點滴的醫學觀點來說,就是把消耗掉的營養素補足,自然而然症狀就會改善。 人生一路上困難重重,常常「壓力山大」。營養醫學可以幫助患者把流失掉的營養素補回來之後,他們才有精力、能量、元氣再度面對生理上與心理上的挑戰。 功能醫學專家:許崇恩醫師 現任:日本元氣診所 院長 專長:營養點滴、科學養生、預防衰老 經歷: 美國功能醫學院完訓醫師(AFMCP+APMs) 林口長庚醫院 醫師 鍾馨診所 美容與抗衰老醫師 百善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林口長庚整型外科異體複合移植中心 研究醫師 日本元氣診所粉絲專頁 |日本元氣診所官方網站|許崇恩醫師的養生下午茶


皮膚過敏

皮膚起疹好可怕!阿莫西林皮疹的照護

阿莫西林(Amoxicillin)是一種抗生素,屬於青黴素(或稱盤尼西林Penicillin)家族,對許多人來說是過敏原。一般來說,皮疹是使用抗生素後的常見副作用,阿莫西林特別容易引發。而阿莫西林皮疹(Amoxicillin rash),顧名思義就是使用阿莫西林抗生素後,所產生的副作用皮疹。 此疹好發於女性和特定患者 相較於男性,阿莫西林皮疹更好發於女性。患有單核細胞增多症(Mononucleosis),和淋巴性白血病(Lymphatic leukemia)的人,出現阿莫西林皮疹的機率也較高。 阿莫西林皮疹不危險但需關注 阿莫西林皮疹本身並不危險,但和任何過敏症狀一樣,就算目前不致命還是要加以關注。因為接觸過敏原的次數越多,過敏反應就會越嚴重,如果持續服用抗生素,儘管每次都只有單純的皮疹,反覆發生後,有一天也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並停止呼吸。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大多時候,阿莫西林皮疹會在停止服藥後,自行從體內代謝消失。萬一仍持續發癢,可用非處方藥物,苯海拉明(Benadryl)治療,或向醫師索取外用類固醇乳膏止癢。皮疹的發生是無法預測的,出現並不一定代表患者有嚴重的問題,但有時可能是致命免疫反應的徵兆。患者應諮詢醫生,以確認皮疹和蕁麻疹的反應,是否可歸咎於過敏。 阿莫西林皮疹的家庭療法和預防 詳細記錄過敏反應的情況,以便讓醫師評估過敏的嚴重程度,並適時為您替換藥物。 多喝水,有助於將殘餘的藥物從體內代謝,並減緩其他不適。 用燕麥洗澡,可以買現成的燕麥浴預拌包,或自己DIY,或許可以舒緩皮疹的不適。作法是將1杯燕麥片倒入浴缸與溫水混合,並泡15~30分鐘。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