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醫師的話】 × 黃斯煒醫師專欄
很多人發生感冒時,會以為這樣就叫「流行性感冒」。但在醫學上,「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也分別對應不同的英文名稱:流感是「influenza」,感冒是 「common cold」。
流感和一般感冒有什麼不同?
1. 症狀差異
- 一般感冒常見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較少高燒、肌肉痠痛等全身症狀。
- 流感除了上述症狀,還可能高燒3-4天、出現肌肉痠痛、全身倦怠感。
2. 致病病毒不同
- 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 一般感冒可能由200多種病毒造成,如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
3. 傳染力不同
- 流感病毒的傳染力非常高。
- 感冒病毒則依種類不同,傳染力略有差異。
4. 重症風險不同
- 流感可能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
- 一般感冒則較少造成嚴重併發症。
流感的流行季節是什麼時候?
每年流感好發時間為11月至隔年3月,是最常見的流行季。
A型、B型流感有什麼差異?
流感可分為A、B、C、D四型,其中A型與B型流感較容易產生明顯症狀與大流行:
- A型流感:症狀較嚴重,可依 H、N 抗原分型(如 H1N1、H3N2)。
- B型流感:症狀相對輕微,但仍可能引發流行。
什麼是流感併發重症?發生機率高嗎?
感染流感後可能併發:
- 肺炎
- 腦炎
- 心肌炎
- 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或嚴重繼發性感染
發生率統計
根據疾病管制署2019年資料:
- 每十萬人中約有4人發生重症。
- 5歲以下兒童中,每10萬人有2人併發重症。
- 50-64歲族群:每10萬人有6人併發重症。
- 65歲以上:每10萬人有11人併發重症,屬高風險族群。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流感重症的高危險族群是五歲以下的兒童以及65歲以上的長輩。在流行季時家中有小孩或是長輩的家庭一定要格外小心!
流感治療方式有哪些?
目前有多種抗病毒藥物能對抗流感,於發病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可縮短病程約1~1.5天。
公費用藥資格
以下族群可免費使用抗病毒藥物:
- 流感併發重症者
- 孕婦
- 5歲以下或65歲以上之類流感患者
- 住院患者
- 重大傷病或免疫不全者
- BMI>30 的肥胖患者
流感疫苗要每年打嗎?有用嗎?
為何每年都要施打?
- 流行的病毒株每年不同,疫苗保護力約在施打6個月後下降。
- 需每年更新疫苗來保持有效保護力。
疫苗保護力高嗎?
- 疫苗整體保護力約40~70%。
- 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則高達80%以上。
公費施打對象
高風險族群:
- 50歲以上成人
- 長照中心受照顧者
- 6個月 ~ 6歲幼兒
- 重大傷病與慢性病患者
- 孕婦
高傳播族群:
- 醫療人員
- 照顧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 幼兒園與托育工作人員
- 安養院等長照機構工作人員
- 國小、國中、高中職與五專1-3年級學生
疫苗多久產生保護力?
接種後約兩週產生有效保護力。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疫苗的出現讓許多傳染病幾近絕跡。流感不僅能夠透過抗病毒藥物治療,更能透過疫苗主動預防,有效減少重症發生率。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