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最重要的自我健康管理,就是血糖控制,但控糖有時容易誤信迷思,反而讓血糖不降反升,例如:運動一定能降血糖?增肌和減脂,何者對控糖更有幫助?怎麼吃才能兼顧健康與美味?
糖尿病名醫游能俊在《Hello醫師》「醫師幫幫我」節目中,為您解析5大常見控糖迷思,並提供實用的 133 低醣餐盤法則及正確的運動觀念,幫助糖友既能穩定血糖,又能享受健康生活。
控糖迷思1:一餐血糖超標,下一餐少吃就能平衡?
許多糖友誤將「血糖控制」,視為一般「減重」,認為若上一餐吃多了,下一餐少吃就能平衡。游能俊醫師提醒:「穩定血糖不超標才是最重要的,血糖過度波動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偶爾超標沒有關係,糖友要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情,控糖之路才能走的長久。
控糖迷思2:133 低醣餐盤中的「133」是食物的比例?
醣類攝取是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游能俊醫師提出「 133 低醣餐盤」概念,有些人誤以為「 133 」分別代表醣分、蛋白質與蔬菜的比例,實際上, 133 指的是份量,每餐應攝取 1 份醣類、 3 份蛋白質及 3 份蔬菜,每份的份量各有不同。
游能俊醫師進一步說明, 1 份醣類約 40 克白飯; 3 份蛋白質約等於單手手掌及厚度的肉類; 3 份蔬菜(煮熟後)約為一碗半的量。因此,若以餐盤作為份量基準,僅看各類食物的比例,卻未計算份量,吃下過多食物,血糖仍可能超標。
控糖迷思3:只要醣類食物吃得少,就不會影響血糖上升?
其實只對一半,除了要控制醣類攝取量,進食速度也是控糖關鍵;以吃同樣份量的醣類食物為例,快速進食比起慢慢吃,更容易導致血糖迅速上升。游能俊醫師分享自己穩定血醣的秘訣,「將 40 公克的白飯細嚼慢嚥,分 60 口吃完,從連續血糖監測數據顯示,這樣進食可使血糖緩慢上升,減少波動。」
控糖迷思4:運動有助降血糖,還是白忙一場?
一般人多認為,運動有助於降血糖,游能俊醫師表示:「這是迷思,運動不等於降血糖」;他解釋,若在餐前運動,肝臟會釋放肝醣,反而可能使血液中的血糖上升;因此,餐後2小時內運動,無論何種運動,都有助穩定血糖。
但這樣還不夠,游能俊醫師也提醒醣友,運動同時還要掌握3大關鍵,包括:「持續運動」、「增加運動量與頻率」及「降低體脂肪」,才能讓控制血糖更有感。
控糖迷思5:減脂與增肌 哪個更有助降血糖?
減脂與增肌是控制體重、調節體態的方法,兩者分別對應不同的運動模式,有氧運動可加速減少身體脂肪,無氧類的重量訓練對增加肌肉較有幫助;究竟哪種方式對糖友降血糖較有效果?游能俊醫師說:「與增加肌肉相比,減少脂肪更能降低3倍的糖化血色素;但增肌運動也很重要,不應偏廢;因此,建議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的時間分配比例為 2 : 1 ,例如高強度有氧間歇運動,如「 TABATA 間歇訓練」(Tabata 之名,源於日本教授田畑泉(Izumi Tabata)之姓氏 Tabata)。
更多控糖相關內容都在:
「糖友怕扎針?名醫游能俊院長帶您了解 連續血糖監測儀的多重宇宙」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live/FKVxZ5qsfsI?si=X0TUvklYmh25hIeZ
更多【醫師幫幫我】內容都在《Hello醫師》YOUTUBE:https://helloyishi.tw/gIyrH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embed-health-tool-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