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A型肝炎如何檢查?檢測報告:有2種抗體!教您「正確解讀」方法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Kai Shih · 更新日期:6 天前

A型肝炎如何檢查?檢測報告:有2種抗體!教您「正確解讀」方法

近日好市多冷凍綜合莓、冷凍藍莓接連驗出A肝病毒,食用恐被感染,一時間造成社會人心惶惶。

到底A型肝炎的傳染途徑有哪些?A型肝炎該如何檢測?檢測結果有2種抗體,該如何正確解讀?《Hello醫師》帶您一次了解清楚!

A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針對A型肝炎的傳染途徑,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共有以下3種傳染途徑:

  • 攝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

透過食用、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包括冷凍或未經澈底煮熟的食物)或水而傳播,主要是發生在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水果、蔬菜、貝類、冰和水最可能被汙染。

  • 人與人接觸傳染:
  1. 當感染者沒有正確洗手,直接接觸其他物品或食物而造成感染。
  2. 照顧者更換或清理受感染者的尿布或糞便前後,沒有正確洗手而造成感染。
  3. 經由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感染,例如:性接觸(包括同性間與異性間肛吻、肛交、口陰交等性接觸)。
  • 血液傳染:雖極為罕見,但國外曾有經由靜脈藥癮者共用針具或輸入潛伏期患者之血液造成感染。

A型肝炎病毒檢測的基本概念

A型肝炎病毒檢測(Hepatitis A Virus Test,HAV Test)是一種抽血檢查,能測得身體因應A型肝炎病毒而製造的抗體,請參考以下所列。A型肝炎病毒主要藉由糞口傳播,如果不慎接觸到受帶原者糞便汙染的食物或水,就很可能被傳染。若現在或過去曾感染A型肝炎,血液中就含有這些抗體。為能預防傳染給他人,並及早接受治療,因此,檢測自己罹患何種肝炎很重要。

為什麼需要做A型肝炎病毒檢測?

若有任何肝炎的徵兆,基於以下原因,醫師可能會要求做A型肝炎病毒檢測:

  1. 檢測目前或之前的肝炎感染情形
  2. 確認肝炎病患的傳染性多強。
  3. 掌控肝炎患者的治療狀況。

其他原因如下:

  1. 慢性持續性肝炎 (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
  2. D型肝炎 (Delta agent, Hepatitis D)
  3. 腎病症候群 (Nephrotic Syndrome)

A型肝炎病毒檢測前須知

施打A肝疫苗可以有效預防A型肝炎,若有施打A肝疫苗或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即使接觸到病毒,還是能有效避免感染A型肝炎。然而,肝炎抗體需要數週到數個月才能形成,因此即使處於感染初期,檢查結果可能還是呈現陰性(偽陰性)。

若醫師認為求診者罹患肝炎,也會順帶做其他肝功能檢查,包括檢測膽紅素(Bilirubin)、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肝臟轉胺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麩胺酸苯醋酸轉氨基酵素(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型肝炎病毒檢測的流程與步驟

事前準備有哪些?

事前無須特別做準備,建議詢問醫師關於此檢測的需求、風險、檢測過程和結果分析。

檢測步驟有哪些?

下列為醫護人員取血液樣本的流程:

  1. 用止血帶環繞上臂止住血液流動,使止血帶皮膚下方的靜脈更明顯,方便打針。
  2. 用酒精清潔施打部位。
  3. 將針頭刺入靜脈,若必要時有時候可能不只打一針。
  4. 將抽取完成的血液注滿瓶管。
  5. 抽血結束時會鬆開止血帶。
  6. 移開針頭後,施打部位蓋上紗布或棉球。
  7. 輕壓施打部位,接著再黏上繃帶。

檢測後須知

有些人打針時並不感到疼痛,但也可能感受到被刺一下,在檢查結束後,大致可以正常活動,即可回家休息,醫師會告知何時再來討論檢測結果,結果通常都是5~7天內就出爐。

A型肝炎病毒檢測的結果

檢查結果需探討肝炎病毒抗體的陰陽性,以及抗體的類型。

  1. 抗體陰陽性:
  • A肝病毒檢查呈陰性:未發現任何A型肝炎病毒抗體。
  • A肝病毒檢查呈陽性:含有A型肝炎病毒抗體,表示曾經感染過A型肝炎。
  • 抗體類型:
    • A型肝炎 IgM抗體 (IgM anti-HAV Antibodies):表示近期感染到A型肝炎病毒。通常感染A肝病毒後,最快可在2週後的血液檢查中發現IgM抗體,抗體會在症狀退去後,維持數個月後,便從血液中消失。
    • A型肝炎 IgG抗體 (IgG anti-HAV Antibodies):表示曾感染過A肝病毒,感染後約8~12週,IgG抗體會出現在血液中,之後對A型肝炎便有免疫力或抵抗力。
  • 不同的實驗室或醫院,其檢查結果的正常範圍可能有所不同,若對檢查結果有任何疑問,請和醫師討論。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Kai Shih · 更新日期:6 天前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