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歲嬰兒期

新生兒一定讓家長手忙腳亂,不管是餵奶、哄睡孩子,都是一門學問,你可以在此分類中了解到 0~1 歲的寶寶照顧方式與發展里程碑,跟著你家裡的小寶貝一起快樂成長吧!

基礎知識

0~1 歲嬰兒期

尿布推薦10大品牌!尿布價格、尺寸、材質、挑選重點全解析

嬰兒尿布推薦哪一款?尿布種類有哪些?尿布尺寸怎麼看?挑選時該注意哪些重點?《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析,推薦您10款熱門嬰兒尿布品牌,並整理相關產品資訊,供您參考選購。 尿布推薦種類:尿片、拉拉褲 尿布依據穿脫方式,可分為以下2種: 尿片(黏貼型尿布) 尿布設計:腰部有魔術貼,可配合嬰兒腰圍自由調整鬆緊度 穿脫方式:嬰兒須躺著才能穿脫 適合對象:0~3個月新生兒,因為新生兒多無法自行改變姿勢,使用黏貼型可更貼合身體 尿布價格:通常較便宜,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拉拉褲(褲型尿布) 尿布設計:外型如同小內褲,只要將尿布套進雙腿、往上拉,就能輕鬆穿上 穿脫方式:無論躺著、站著都能穿脫 適合年紀:適合6個月以上,穿尿布時已不易乖乖躺好,或已學會翻身爬行的嬰兒 尿布價格:通常較貴,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尿布推薦種類選用3重點 尿片和拉拉褲可互相搭配使用,例如當嬰兒還不會爬行走路,但睡覺時已會翻身漏尿時,可在晚上改用拉拉褲,其餘時間則繼續使用尿片,以節省預算。 除了基本款的黏貼型尿布與拉拉褲之外,市面上也有推出「高腰設計」的款式,若嬰兒的尿量較大,或經常軟便而從尿布縫隙中滲出,可考慮買高腰設計的款式,加強包覆性。 市面上也有推出外層具防水設計的防水褲,俗稱游泳尿布,適合帶寶寶去戲水時使用。 尿布推薦材質怎麼挑? 尿布的結構分成2部分: 1.尿布外層 外層通常有PE防水塑膠材質及不織布等2種材質,其差異如下: PE防水塑膠材質 較不透氣 防水性較佳 適合尿量較大的嬰兒 不織布材質 較透氣 防水性較差 適合尿量較少、皮膚較嬌嫩的新生兒 2.尿布吸收層 尿布的吸收層主要由紙漿與高分子吸收體所組成,其功能如下: 紙漿(表層):負責快速吸收尿液,將尿液引導至高分子吸收體,同時也增加尿布的柔軟度。 高分子吸收體(底層):尿布吸收大量尿液的關鍵,遇水後會形成凝膠狀,將尿液鎖在吸收體中,讓尿布即使遭到壓擠也不會滲漏。 尿布推薦材質挑選重點 嬰兒的肌膚十分嬌嫩,尿布材質若不透氣且吸水性差,寶寶很容易有尿布疹,另外,尿布的表面材質若不夠柔軟,長期反覆摩擦也可能傷害肌膚,讓嬰兒出現紅屁屁,甚至破皮。 因此,在挑選尿布時,可多加注意以下3個重點: 尿布透氣性 尿布吸水性 尿布接觸肌膚材質的柔軟度 除了拋棄式紙尿布之外,市面上也有以棉布、竹纖維等天然材質製成的布尿布。布尿布雖然單價較高,需反覆清洗,但長期使用下來,花費成本其實比紙尿布低,也較為環保,父母們可視預算、方便性、時間及環保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與選購。 尿布推薦尺寸怎麼看? 挑選尿布尺寸時,建議同時評估嬰兒的月齡、體重及體型,因為每位寶寶出生的體重、發育狀況都不同,體格也不一樣,有些寶寶可能一出生體重較重、大腿較豐潤有肉,就不見得適合穿NB尺寸的尿布。 一般來說,合適的尿布尺寸,腿圍須比嬰兒大腿再寬鬆一些,以不外漏尿尿或便便為基本標準;此外,也須注意尿布的腰圍不能太緊,以能放進1~2手指的鬆緊度,最為舒適。 註:NB指新生兒,為New Born的簡寫 嬰兒尿布尺寸年齡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年齡 NB 0 ~ 1.5個月 S 3個月 ~ 5個月 M 5個月 ~ 11個月 L 1歲 ~ 2歲 XL 2歲以上 嬰兒尿布尺寸體重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體重 NB ~ 4kg S 4 ~ 8kg M 6 ~ 11kg L 9 ~ 14kg XL 12 ~ 17kg XXL 15 ~ 28kg 尿布尺寸推薦挑選重點 若嬰兒出現以下5種情況時,建議就可考慮挑選大一號的尿布: 尿布穿起來很緊或有勒痕 尿尿或便便的量增加,或頻繁外漏尿尿或便便 腰圍上的黏貼位置已經貼到最外側 褲襠感覺變短,或腰圍部分一直掉到肚臍下方 嬰兒體重超過尿布尺寸表上所標示的體重 尿布推薦品牌:10款|嬰兒、新生兒尿布推薦 日本大王尿布 輕薄舒爽 褲型紙尿褲 麗貝樂尿布 敢動褲褲型 紙尿褲 / […]

探索更多0~1 歲嬰兒期類別

寶寶 0~1 歲

看更多 0~1 歲嬰兒期 相關文章

寶寶 0~1 歲

真笑還是假笑?寶寶的笑容這樣看才對

帶著情感與潛藏意義的微笑是人類與非靈長類動物的分界線。成人的笑容能夠輕易地辨別真假,但是新生兒的就很難判斷了,儘管寶寶從還在媽媽的子宮裡就已經會微笑了,但學會社交性的微笑則是到6週大才開始,寶寶在8~12週大時,開始會用笑容來表達他們感興趣、吸引他們注意力的以及自己的想法,而且寶寶也會用微笑來溝通。因此下列將為您解釋笑容的種類,以及寶寶在真笑還是假笑。 笑容的種類 人類的笑容有很多種,無論是發自內心真實的微笑,或社交式的杜氏微笑(Duchenne smiles),都必須牽動眼部、嘴、臉頰及眉毛的肌肉,真實的微笑難以呈現是因為它必須反應正面情緒時才會促發,因此真實的微笑表達了一個人的快樂、愉悅或感激。 換言之,假笑則不需要那麼多的表情元素,隱藏在這種笑容後的動機也都有所不同,有時人們也用假笑來反應負面情緒,假笑總是伴隨著隱藏、批判或者謊言的情緒來掩飾背後真正的動機。 分辨寶寶在真笑還是假笑 2016年宋氏研究員與其他共同作者針對這個議題的研究也被發表在《進化與人類行為》(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學術期刊中;他們的論點著重在幾歲的幼兒開始擁有辨別真假笑容的能力。學者也研究幼兒對於真實笑容,以及有利社會行為的笑容,例如:誠實或配合社交性笑容的差異程度。在對168位2~5歲兒童進行評估後,宋氏以及其他專家們整理出結論如下: 2~4歲幼兒:比較容易分辨出假笑容還是真笑容。 4歲左右的幼兒:可以從言語中分辨哪個是真笑容。 4~5歲幼兒:為了希望獲得更多注意,因此在行為中出現的真笑容多於假笑容。 這項研究指出即使年幼的孩子,也能確實分辨誰值得信任、合作、互動,並成為了兒童未來發展的里程碑。畢竟選擇值得的合作對象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口碑以及過去跟他們相處的經驗作為選擇的基礎,那為什麼真實的微笑可以是好合作夥伴的判斷依據呢?因為真實的微笑是很難得的,我們能從真實微笑來取決一個人是否真誠。


嬰兒期的照顧

新生兒要準備什麼?新手爸媽必看!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上)

第一次當上新手父母時,心情上難免都會感到緊張及焦慮,日日夜夜都在思考著該購買哪些嬰兒用品。嬰兒用品數量繁多,有些視個人偏好選購,有些則是必需品。本篇文章《Hello醫師》為你整理一份0~1歲新生兒的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讓你一眼就知道該為寶寶添購哪些用品! 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 新生兒要準備什麼?新手爸媽必看!嬰兒用品清單懶人包(上) 嬰兒車與配件 嬰兒背帶:嬰兒背帶能讓你將寶寶背在身上,也同時能讓你將雙手空出來做其他事情,建議選擇背帶式且背帶堅固的款式,除了確保寶寶的安全也方便清洗。 嬰兒推車:帶寶寶外出不僅可刺激寶寶的感官神經,也能適時轉換母親心情。(延伸閱讀:避免寶寶曬傷!防曬配備全方位) 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兒童汽車安全座椅不僅為法律所制,也是維護寶寶安危的重要用品。許多車禍所導致的不幸事故,皆是因為寶寶並未安置於安全的汽座上。建議在選購時須留意安全座椅的使用年限(5~7年),且避免使用超過使用年限之老舊或二手安全座椅。 哺乳用品 餵奶專用枕:餵奶專用枕可減少母親手臂或頸部酸痛,讓餵奶的過程更輕鬆、順利,也能讓寶寶在進食時維持適當姿勢。 哺乳小物:綿羊油或冰袋等哺乳小物可緩解乳房的脹痛,新手媽媽也可使用防溢乳墊來避免乳汁沾濕衣服。 圍兜:在寶寶流口水或溢奶時擦拭。 奶瓶:若擔心塑膠奶瓶恐溶出化學物質,可選購玻璃或不鏽鋼製的奶瓶。 配方奶:當你不再親餵母乳時,可選擇餵食配方奶,配方奶的種類眾多,建議可與醫師討論。(延伸閱讀: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集乳器:集乳器用於收集乳汁,市售集乳器有傳統手壓型,也有電子款可以兩側乳房同時使用。 母乳儲存袋:將母乳擠出後,母親會需要儲存袋來保存乳汁,使用母乳儲存袋可節省冰箱空間,市面上甚至還有可解凍的專用儲存袋。 新生兒用寢具 毯子:依據爸媽的使用需求,毯子可分為可穿式、包巾式等2類。 嬰兒床和床墊:嬰兒床的用處在於保護寶寶及維持父母睡眠品質,建議購買符合安全檢驗標準且易清洗的嬰兒床及床墊。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寶寶營養

寶寶牛奶過敏怎麼挑奶粉?牛奶、豆製配方奶型態一次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建議,寶寶最好在出生的前六個月都只喝母乳,但若媽媽有分泌乳汁的困難,配方奶也是很好的母乳替代品。至於奶粉要怎麼挑選呢?請繼續看下去。(推薦閱讀:鮮奶、奶粉與配方奶:了解營養價值與優缺點) 奶粉配方主要分牛奶和黃豆 牛奶製的奶粉:大多數的奶粉都是牛奶蛋白質的改良品,這種配方的味道和母乳較接近,比較能讓寶寶適應。此外,這種奶粉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也比較好,是奶粉的首選。如果可以,建議父母挑選有機的產品。因為營養價值不但不會減少,也比較不會有抗生素。 黃豆製的奶粉:用黃豆蛋白質做成的奶粉,是僅次於牛奶第二常見的奶粉,對六個月以下,且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或對乳製品過敏的寶寶比較好。 寶寶對奶粉成分過敏怎辦? 如果寶寶在喝了牛奶製的奶粉後出現過敏症狀,醫師會建議改喝黃豆製的奶粉,且不應飲用羊奶配方,因為羊奶的蛋白質成分和牛奶非常類似。寶寶對牛奶成分過敏的症狀有: 持續嘔吐 起紅疹 淚眼汪汪 咳嗽、鼻塞 腸胃不適 體重不太增加 但若媽媽無法哺乳,牛奶和黃豆的奶粉也都不適合寶寶,醫師就會建議水解蛋白配方奶(Protein hydrolysate formulas)。這種配方奶中的部分或全部蛋白質,都已經分解(或稱水解)為小分子,因此寶寶可以好好吸收,並不會產生不適。這種特殊配方奶,通常也會添加額外的營養,也適合出生體重過低,或早產的寶寶。(同場加映:嬰兒常見消化問題有哪些?小撇步教爸媽幫寶寶緩解) 除奶粉狀外  配方奶還有 2 種型態 不同型式的配方奶營養價值大致相同,並無優劣之分,只要照喜好和預算挑選即可。 奶粉狀配方奶:奶粉狀配方奶價格最實惠,每一匙奶粉都必須用水沖泡。 濃縮配方奶:這類型的配方奶也必須用水沖泡。 即食配方奶:即用型配方奶相對方便,因為不需另外用水沖泡,但價格也最貴。


親餵母乳

分享母乳歷史悠久~不同管道的優缺點

雖然有些人對「喝別人的奶」這件事觀感不佳,但由於分享母乳有現實的益處,所以有逐漸成為趨勢的現象。分享母乳帶來的好處與風險,則會依分享者及分享的方式而定。 為什麼會有人想分享母乳? 答案是,因物母乳比配方奶還健康。那為什麼有人願意透過非正式管道,取得別人的母乳呢?這是因為從母乳銀行買母乳,必須要有醫師的診斷證明,意即只有具特殊狀況的寶寶,才能從母乳銀行取得母乳。而且母乳銀行的價格很高,健保不會給付,對沒有預算,且母乳分泌量較少,及領養家庭來說,是很大的負擔。 母乳銀行歷史百年悠久 母乳銀行的歷史已超過百年之久,捐贈母乳主要是為了幫助需提升免疫力的寶寶,拯救他們的生命。會存在母乳銀行的母乳,其安全性都是經過驗證的,並且捐贈者都要經過專家的合格認證,包括菸酒習慣、生活型態健康、沒有疾病,才能為別人提供母乳。 母乳銀行以外的分享管道 最常見的分享管道,就是媽媽們互相交換哺乳。媽媽之間相互支援哺乳工作,不但可以交換育兒經驗,也能為彼此建立支援網絡,增加育兒彈性。 也有些媽媽會選擇雇用乳娘來餵自己的寶寶,雖然這個作法跟代理孕母一樣具爭議性,但根據調查,有40%的媽媽,對這個做法抱持著中性或正面的態度。 至於醫療人員對分享母乳的行為則是反對的,除非是透過正式管道。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發言人艾利·布朗(Ari Brown)醫師表示,如果媽媽無法親餵寶寶,可以從母乳銀行取得乳源,不然就使用配方奶。畢竟從非正式管道取得的母乳沒有安全保障,有些疾病,例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或愛滋病毒),是有可能經由母乳傳染的。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嬰兒期的照顧

寶寶遲遲不叫媽!模仿他並鼓勵開口說話

早期習得的口說表達和語言技巧,對寶寶未來的閱讀、寫作及人際溝通技巧發展影響很大。但若寶寶遲遲不開口,父母肯定會有點心慌慌,不過不用緊張,以下將列出鼓勵寶寶開口說話的方法。 鼓勵寶寶學說話的方法 微笑並給予注意:時常對寶寶微笑,並將注意力放在他身上。當寶寶發出咕咕聲、咯咯聲或笑聲的時候,要將注意力分給他,並對他微笑,讓他知道父母一直都在。試著解讀寶寶的聲音時要有耐心,寶寶出聲可能是開心,也可能是挫折的徵兆,因此就算很忙,也要試著花時間和寶寶交流。(同場加映:寶寶第一次微笑了!背後真相父母必知) 模仿寶寶:當寶寶試圖溝通的時候,可以模仿他,假裝在來回對話,為他示範成人談話時的訊息交換過程。就算不知道寶寶在說什麼,還是盡可能回應他,因為這樣可以建立親子之間的親密度。 常對寶寶說話:專家表示,愈常跟寶寶說話,寶寶的說話和語言技巧就會愈好。而且寶寶也喜歡聽到有人跟他講話,因此可以盡量用溫柔及開心的語氣,或特殊的語調和浮誇的表情,來跟他對話。在餵食、移動,或穿衣洗澡時對寶寶說話,也可以增加他們的語言聽力。每天重複幾個單字,幫助寶寶記憶,就可以讓他有更多機會學習語言。(同場同應:嬰兒牙牙學語在說什麼?這樣做聽懂並回應寶寶說的話) 閱讀和聽音樂:一般認為,這兩個方式都能刺激寶寶的腦部發育。可以買一些彩繪本,每晚讀給寶寶聽,或是一起聽些柔和輕快的音樂。(同場加映:強化小孩語言能力~這9招父母必學) 不開口的話何時該看醫師? 若發現寶寶有說話或聽力發展遲緩的問題,就要儘快就醫,讓醫師檢查寶寶是否有需要治療的健康問題。(推薦閱讀: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嬰兒期的照顧

嬰兒牙牙學語在說什麼?這樣做聽懂並回應寶寶說的話

寶寶有他們自己的語言,這點無庸置疑,有時候他們會發出有趣的小聲響,想嘗試與大人溝通,牙牙學語的樣子總是融化大家的心,不過你是否也曾好奇寶寶都在說些什麼、想表達什麼呢?以下我們列出了寶寶在不同階段學說話的進度,以及幫助大人聽懂寶寶在說什麼的方法。 寶寶學說話的階段 根據專家研究,每個嬰兒都有自己學說話的時間表,因此父母不必過於緊張或和別的寶寶比較。一般來說,嬰兒 12 個月左右就會開始說幾個字,但也有一些寶寶要到 18 個月大才開始說話。不過寶寶學語言的過程通常分成三個階段: 微笑(1~ 3 個月):這個時期的寶寶能理解大人的語調,會在大人說話時時透過微笑、笑聲或興奮地揮舞小手臂,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寶寶也會在這個階段,開始發出一些帶有母音的咕咕聲。 牙牙學語(4 ~ 7 個月):這個時期,寶寶牙牙學語的能力會愈來愈厲害,並且會等大人對他們做出反應。寶寶還會開始提高或降低語調等,像在問問題一樣,並發出不同的聲音。 第一聲媽媽爸爸(8~12 個月):家長可能會在這個階段,第一次聽到寶寶喊「媽媽」或「爸爸」,或「嘎嘎」、「噠噠」和「巴巴」等聲音。 【同場加映:寶寶幾歲會走路才正常?破解寶寶學走路2迷思】 這樣聽懂寶寶在說什麼 寶寶的牙牙學語,就是他們在試圖溝通、表達需求和慾望的方式。以下我們將針對各種寶寶可能發出的聲音,為大家一一解密。 尖叫:大人可能常常會聽到寶寶發出高頻率的聲音,像尖叫一樣,這代表寶寶很開心或很興奮。寶寶尖叫時,大人可以用會讓他興奮的東西回應、鼓勵他,刺激他的語言發展;寶寶雖然還不能完全了解大人在說什麼,但是他會觀察人的臉部表情。當然,如果寶寶不停尖叫,就要確認他是不是有不舒服的狀況、或是有什麼需求。 咕噥:寶寶排便的時候常常會咕噥幾聲,這個聲音可能代表挫折或無聊。隨著寶寶成長,他可能會用這個聲音來表達他大部分的需求,所以如果大人能觀察並回應寶寶的需求,寶寶就會了解語言和行為的關係。 低吼:低吼聲是像哭泣或咯咯笑一樣的反射動作,雖然不像其他聲音那麼常聽到,不過有的寶寶在前六個月時,會常發出這樣的聲音;寶寶有時候會用低吼表達不悅,有時也會因為喜歡喉嚨發出這種聲音的感覺,而不停低吼。(同場加映:嬰兒未滿6個月別喝開水!喝太多恐水中毒) 輕笑:寶寶四個月大時,就會發出笑聲。當大人做讓寶寶覺得好笑的事時,寶寶就會出現這個反應。(推薦閱讀:寶寶第一次微笑了~背後真相父母必知) 嘆息:寶寶幾週大時,就會開始發出嘆息聲,可能表示他現在很放鬆。 牙牙學語:在寶寶 4~6 個月大的時候,寶寶會發出不同的母音和子音。這是他們開始使用單字的時候,大人可以在他們的聲音中聽到不同的組合變化,例如「踏踏」、「吧吧」。


嬰兒期的照顧

直直撞看了心痛?放輕鬆解決寶寶撞頭

寶寶愛拿自己的頭撞牆,是個常見卻又令人不解的現象。通常在6個月大以後,約有20%的寶寶都會有撞頭的行為;到了18〜24個月大的時候,撞頭的頻率可能變得更頻繁。這種行為可能會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不過大多數寶寶的這種行為,可能在3歲後就消失了。此外,男寶寶出現撞頭行為的比例,也比女寶寶多3倍。以下是家有愛撞頭的寶寶時,父母可以採取的應對措施。 多給正面關注免助自殘行為 在寶寶又開始撞頭行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已給他足夠的關注和照顧?如果已經給他足夠的安撫,但寶寶仍持續想撞頭的話,請保持耐心,試著別抓狂,因為負面反應會助長寶寶的自殘行為。換句話說,處罰寶寶不會帶來正面效果,只會讓狀況更糟。 為寶寶提供堅固的保護措施 定期檢查寶寶的起居和遊戲環境,以確認像嬰兒床垮掉之類的意外不會發生。父母可以在嬰兒床柱的腳裝橡膠輪,或在嬰兒床靠牆的一側放置柔軟的軟墊,以降低碰撞產生的不悅聲響。別將枕頭和棉被放在嬰兒車裡,因為這或許可以讓寶寶周遭環境變柔軟,但會增加寶寶窒息的風險。父母可以用輕薄且堅固的護桿,代替蓬鬆柔軟的物品,以避免寶寶的頭卡在護欄內,以及在碰撞時受傷。裝好後,別忘了確認護桿是否有安全地固定在嬰兒車的圍欄上。 寶寶知分寸  父母可放輕鬆免驚 父母總是對於撞頭造成的傷害過於憂慮,但請放心,寶寶其實知道自己的分寸。既然寶寶會規律性地撞頭,那表示那個行為並不會讓自己受傷,頂多只是出現幾個瘀青而已。 唱高跳舞用律動消耗體力 寶寶喜歡節奏帶來的愉悅,有節拍的聲音總是能吸引他們注意,並使他們動起來。與其讓寶寶用撞頭的方式打拍子,父母可以運用音樂和舞蹈等方式代替,如踏步、拍手或打鼓。此外,父母也可以讓寶寶白天醒著時,多做些會消耗精力活動,如此就能避免他用撞頭來發洩用不完的體力。 泡澡抱抱幫寶寶放鬆 若寶寶習慣在忙碌的一天之後,用撞頭來自我放鬆,那父母可以幫他找其他助於舒壓的替代方案,例如泡澡、抱著他搖晃、唱搖籃曲、拍背、摸額頭和聽輕柔的音樂,都是值得嘗試的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嬰兒期的照顧

自我放鬆、緩解疼痛?寶寶跑去撞頭的4大原因

寶寶愛拿自己的頭撞牆是個常見卻又令人驚訝的現象,約 20% 的寶寶都會出現撞頭的行為,其中,男寶寶出現撞頭行為的比率比女寶寶多三倍。 撞頭行為通常在發生在寶寶六個月大以後,在 18~24 個月大的時候,撞頭現象可能出現更頻繁,這種行為可能會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不過大多數寶寶滿三歲之後,就會停止這種行為,本文將為你剖析為什麼心肝寶貝會有撞頭的行為出現。 寶寶撞頭的4大原因 1. 自我放鬆 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很多寶寶確實會透過撞頭的方式來舒壓,例如:寶寶正在睡覺的時候,或睡眠中、甚至半夜突然醒來,寶寶可能出現有節奏的撞頭的行為。專家認為這種撞頭的節奏可以安撫寶寶,就像爸媽常常搖晃寶寶時的感覺。 2. 緩解疼痛 當嬰兒正在長牙時,產生的不適或耳部受到感染,都可能是寶寶撞頭緩解疼痛的原因。寶寶可能會覺得撞頭時的疼痛感,可以暫時消除那些一直干擾他們的不舒服感。(同場加映:愛亂咬流口水!寶寶長牙階段的徵兆和時間) 3. 釋放情緒 如果你曾觀察到當寶寶感覺挫折時,會出現撞頭的行為,那麼撞頭就只是他釋放強烈情緒的方式,因為寶寶還不清楚如何表達他們的感覺,或是還無法透過語言來思考,因此身體動作就變成最直接的反應。 4. 吸引關注 有時寶寶撞頭是為了吸引別人的關注,小朋友都很聰明,已經能夠意識到撞頭這種自殘行為(Self-destructive behaviors)可能會有效地吸引大人的關注,但除了這個動機外,寶寶撞頭可能也是源於發展過程中潛在問題的訊號,例如撞頭可能是自閉症(Autism)或一些發展障礙的警訊。(延伸閱讀:小孩自閉症學說話~父母怎麼幫助溝通) 寶寶撞頭的現象如果過於頻繁,或甚至已經弄傷自己,請務必就醫請求醫師協助。即使個案少見,但撞頭畢竟可能是自閉症或發展障礙的訊號,因此不可輕忽。以下是兒童自閉症的常見徵兆: 社交畏懼。 抗拒肢體接觸,包含與父母的接觸。 說話、閱讀或學習等生理方面的能力降低。 變得非常害羞。 兒童發展遲緩的現象。


寶寶營養

自製副食品注意~除了營養也要顧衛生

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除了食物的營養夠不夠,家長也不可忽略食品的安全。以下從食材挑選、烹煮到保存,我們將帶大家了解自製副食品時,應該注意的衛生要點有哪些。 品質從挑選食材開始把關 副食品的品質,有很大一部份取決於使用的食材,挑選時請參考下列事項,以確保食品的安全: 了解蔬果的來源、供應商和有效期限。挑選當季並且當地種植的蔬果,少了長途的運輸過程,不僅較營養、新鮮,通常也比較便宜、容易取得。如果可行,也可以自己種。像番茄、高麗菜、香菜、豆芽菜等小型蔬果,都很適合用盆栽栽種,而且不用花太多時間和力氣就可收成。 建議在有冷藏設備的地方購買肉類、魚類和蛋類生鮮,並盡量挑選包裝和標示完整的食材。 自製副食品時,請勿使用以下食材:生的或未經過高溫殺菌的奶製品、蜂蜜、自製的罐頭食品,以及包裝有凹洞、生鏽、內容物外漏、標示不完整的食品。  烹煮器具和過程都要乾淨 在烹煮副食品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器具和調理方式,都請遵照下列衛生要點進行: 製作副使品前,請確保廚房和烹飪器具,包括欲使用的鍋碗瓢盆、刀具、砧板、攪拌機等,都有經抗菌清潔劑或洗碗精清洗過,不能只用清水沖一沖了事。 開始製作副食品之前,應仔細清洗雙手,若指甲很長也要記得修剪。摸過生肉或生蛋之後,也都要再洗一次手。 生肉購買後要盡速冷藏,以避免孳生過多細菌。 開始料理前,請徹底清洗過所有食材,並仔細檢查寶寶不能吃的部分,如骨頭、籽等等,是否都已處理。 不同的食材請用不同的砧板,以防交叉汙染,特別是生肉,最好不要和蔬果共用砧板。 冷凍肉可移至冰箱冷藏區隔夜解凍,或用微波爐當天解凍,但就是不可在放在室溫解凍,而且解凍的肉不可再次冷凍。 請確保所有的食材都有煮熟,特別是肉和蛋。食物中心至少要加熱75°C,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可以用料理溫度計確認是否達標。  時間長短是熟食的儲存關鍵 食物做好如果不馬上吃,或是只吃一半,沒有收好都會孳生細菌,請參考下列方法安全保存: 煮好的肉和蛋類食品,最久只能在冰箱冷藏24小時;蔬果類則能儲存48小時。但若將副食品冷凍,就能保存1~6個月,不過味道和營養可能會不如新鮮時。 寶寶吃剩的食物,就算有冰過也可能孳生細菌,因此不可再次給寶寶食用,除非可將食物中心加熱至74°C。 煮過的食物不可置於室溫超過2小時。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嬰兒期的照顧

小心奶瓶性齲齒!注意寶寶口腔衛生預防蛀牙

嬰兒從三到六個月大時,就會開始長出乳牙。根據美國牙醫學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簡稱 ADA)指出,一旦嬰兒開始長牙後,就有蛀牙的可能。由於餵食習慣的關係,如喝奶頻率高,夜晚奶睡等,在寶寶缺乏照顧自己能力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造成奶瓶性齲齒(或稱奶瓶性蛀牙),爸媽們該如何維持寶寶的牙齒健康呢?以下為你說明。 什麼是奶瓶性齲齒 奶瓶性齲齒,是指嬰兒的乳牙快速被蛀壞的情形。嬰兒蛀牙最常見的情況是上排的牙齒和門牙被蛀蝕。由於舌頭可以保護下排門牙避免受到細菌侵擾,所以下排門牙相對較少蛀牙。 奶瓶性齲齒的症狀 初期症狀 一個很明顯的症狀是,牙齒的表面或是上排門牙的牙齦線會出現白色斑點。如果沒有給牙醫師檢查,其實較難在第一時間就發現這些蛀牙的白色斑點。因此,建議家長每個月定期帶寶寶看牙醫,這對於維持口腔衛生是很重要的。 後期症狀 白色斑點在口腔內迅速蔓延開來,顏色從白色轉為咖啡色或黑色。在這個階段,很可能出現牙齒流血、牙齦腫脹,伴隨發高燒、口臭的情況。如果在早期階段確診是奶瓶性蛀牙,可以利用塗氟(Fluoride)或是使用氟漆(Fluoride varnish)的方法,加強牙齒鈣化過程。另外,也可以透過飲食的改變,避免蛀牙的情況更惡化。然而到了較後期階段,治療方法可能就變得更為複雜。 造成奶瓶性齲齒的原因 稱為變種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的細菌,是造成奶瓶性齲齒的最主要原因,這種細菌通常在人類的口腔裡孳長。變種鏈球菌在代謝不同醣類後,便會產生能腐蝕牙齒的酸性物質,導致牙齒處在酸性環境裡,因而蛀牙,也因為酸性物質破壞了包覆牙齒的琺瑯質,所以牙齒被腐蝕、蛀壞。以下三點是導致奶瓶性齲齒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嬰兒的牙齒和牙齦暴露在含糖或會發酵的醣類環境裡,像鮮奶、果汁、蜂蜜和汽水等。爸媽讓寶寶在睡覺時,嘴裡含著包覆有糖、蜂蜜的奶嘴,或是用果汁、鮮奶取代白開水時,就很有可能會造成蛀牙。此外,請不要給一歲以下寶寶吃蜂蜜,小心嬰兒型肉毒桿菌中毒。 2. 照護者親吻嬰兒、吃東西時與嬰兒共用湯匙,或是先行咀嚼過食物之後再餵給嬰兒吃,可能會將唾液傳遞到嬰兒的嘴裡,造成蛀牙的發生。由於嬰兒的免疫系統較弱,成人口腔裡的細菌會讓嬰兒受到感染。 3. 氟化物使用量不足,發生蛀牙的機率較高。 如何預防奶瓶性齲齒 很幸運的是,有些方法對預防奶瓶性蛀牙是很有效的: 以母乳餵哺嬰兒: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母乳餵哺的嬰兒,比起用奶瓶喝配方奶的嬰兒,發生蛀牙的風險較低。此外,研究人員也相信母乳中的蛋白質,能殺死變種鏈球菌,有效保護嬰兒的牙齒。(推薦閱讀:哺乳好處多!8優點媽媽寶寶齊受惠) 徹底做好口腔衛生:每次進食完畢之後,要確實清潔寶寶的牙齒、牙齦,甚至牙縫。 糖分攝取要減量:嬰兒的飲食裡不要加糖,並且奶嘴也避免沾有任何含糖的液體。 定期看牙醫:嬰兒在長出第一顆乳牙後,請定期讓牙醫師檢查牙齒。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