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是兒童最常出現的健康問題,包含感冒、中耳炎、扁桃腺炎、鼻竇炎、細支氣管炎、肺炎等。家長更應該對此有清楚的認識,你可以在此分類進一步了解相關疾病知識。

基礎知識

呼吸道疾病

乾燥症易併發肺纖維化?何時該做肺功能檢測?醫提醒3警訊、6高風險族群!

75歲的李女士因身體不適就醫,初步被診斷為流感併發肺炎,經安排住院接受高解析度電腦斷層(HRCT)檢測,才發現肺部竟已出現纖維化;醫師進一步追查病因後,診斷為乾燥症併發間質性肺病,立即轉診至免疫風濕科,針對自體免疫問題進行治療。 乾燥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病程進展緩慢,早期常見症狀為口乾、眼乾或皮膚乾等症狀,雖不影響生活,但也因此容易被輕忽;若未及時發現並治療,病情可能擴及其他器官,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其中最須高度警覺的,就是「肺纖維化」。 《Hello醫師》專訪馬偕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惠婷醫師,帶您認識乾燥症如何影響肺部健康,解析與肺纖維化之間的關聯與常見症狀,並提醒高風險族群掌握檢測時機,及早防範! 乾燥症盛行率被低估?乾燥症為何併發肺纖維化? 自體免疫疾病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因不明原因過度活躍,錯把自身細胞當成外敵攻擊,導致多種病症,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皮肌炎、多發性肌炎或乾燥症等;其中,原發性乾燥症(Sjogren's  syndrome)輕則引發口乾、眼乾、皮膚乾等症狀,重則影響呼吸道,造成慢性發炎,進而併發間質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簡稱ILD),若未及時治療,便可能使肺組織變硬,演變為肺纖維化。 李惠婷醫師說明,「乾燥症侵犯肺部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容易忽視,導致診斷率偏低,實際盛行率也可能被低估」,若未獲及時診斷與治療,肺部組織會逐漸硬化、失去彈性,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根據國外臨床研究顯示,乾燥症併發間質性肺病的發病率約10~20%,一旦進展為肺纖維化,預後將大幅惡化,五年存活時間可能比癌症患者短。 「喘、咳、累」3警訊勿輕忽!提防肺纖維化風險 李惠婷醫師提醒,肺部為人體重要的氣體交換器官,「若因間質性肺病引發肺纖維化會影響氧氣供應,嚴重時甚至須仰賴呼吸器協助呼吸。」 「喘、咳、累」是肺纖維化3種常見症狀,若有類似情形,應主動就醫進行肺部檢查: 容易喘、呼吸不順 乾咳或頻繁咳嗽 身體疲倦 李惠婷醫師強調,有些患者初期也不見得有任何症狀,或可能出現咳嗽、發燒、胸痛或反覆感染等,因此,乾燥症患者無論有無症狀,建議都要先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測,了解自己的肺部狀況。 李惠婷醫師說明,若進展為肺纖維化並影響肺功能,不僅影響健康,生活與睡眠品質也會受到影響。她進一步說明,有些患者因外出容易喘或疲倦,不敢輕易出遊、社交,若是仰賴呼吸器的患者,出門更是難上加難! 此外,肺功能下降也會增加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可能需反覆住院治療;若持續惡化,還可能造成慢性缺氧,引發肺動脈高壓,產生心肺衰竭症狀,甚至死亡。 肺纖維化怎麼診斷?醫:肺功能檢查與HRCT缺一不可 間質性肺病在發展過程中,肺泡及支氣管周圍的肺部組織會逐漸受損發炎,進而被纖維組織取代,形成肺纖維化。 隨著肺部逐漸失去彈性,會影響正常的擴張與收縮功能,使氧氣與二氧化碳交換效率下降,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可能進展至呼吸衰竭。 李惠婷醫師強調,越早診斷出肺纖維化,並使用抗纖維化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抑制肺纖維化進展速度,改善症狀、降低急性惡化與死亡風險,希望乾燥症患者能提高警覺,積極與風濕免疫科或胸腔內科醫師討論安排肺功能檢查的必要性。她也提醒,肺功能檢查攸關抗纖維化藥物的健保申請,因此每位乾燥症患者都要有一次肺功能檢查的紀錄,甚至能每3到6個月定期追蹤,才能及時掌握肺功能變化,避免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醫師通常透過以下方式判斷是否影響肺部功能: 肺功能檢查:觀察用力肺活量FVC值是否下降5%、一氧化碳瀰漫量DLCO下降10%。 聽診:聽診後背下肺葉,確認是否有異常連續性如魔鬼氈撕裂的爆裂呼吸音。 胸部X光檢查:觀察肺部結疤陰影的初步檢查。 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檢查(HRCT):可提供詳細肺部影像,評估纖維化面積是否超過10%。 她舉例,75歲的李女士確診乾燥症後,經免疫風濕科與胸腔科聯合評估,使用免疫製劑與抗纖維化藥物治療,目前病情已穩定控制1年以上。 「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只要能及早診斷與積極治療,都有機會延緩病情惡化,維持肺功能穩定。」李惠婷醫師提醒,千萬不要忽視肺功能檢查與後續追蹤。 當心肺纖維化不只乾燥症!這6類人也屬高風險族群 肺纖維化症狀不容易察覺,下列6類人有較高機率出現肺纖維化,應特別留意呼吸道症狀與肺功能變化: 自體免疫族群: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皮肌炎和硬皮症等,除皮膚表徵症狀外,內臟器官也容易有潛藏內傷。 55歲以上族群:年齡為肺部功能自然退化的重要風險因子,尤其男性發生率較高,若出現咳、喘或疲倦易累長達八週,更須提高警覺。 長期抽菸者:吸菸會造成氣道慢性發炎與肺組織損傷,是間質性肺病與肺纖維化的已知危險因子。 胃食道逆流患者:長期胃酸逆流可能造成微量吸入性損傷,增加肺部慢性發炎的風險,進而引發肺纖維化。 長時間暴露於有害物質環境者:如建築工地粉塵、工廠煙霧、石棉、金屬粉末、化學氣體等,長期吸入可能損害肺功能,並進展為肺纖維化。 正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又稱放射性肺纖維化,初期接受放射治療的癌症患者,可能出現肺功能受損跡象。 李惠婷醫師強調:「肺纖維化為漸進性疾病,一旦確診,不論是否已有明顯進展,都須定期追蹤肺功能。」若再搭配聽診、X光與肺功能檢查,便能全面掌握肺部變化,及早介入治療。 乾燥症患者日常注意事項?醫:遵守3原則防止肺部惡化 乾燥症對不同器官的影響程度不一,日常照護應依症狀進行個別化管理,例如出現口乾症狀者,應減少食用乾燥類或辛辣食物,並補充足夠水分,維持良好口腔清潔;若有眼乾症狀,則應定期至眼科就醫,由專業醫師評估淚膜狀態,預防角膜損傷與潰瘍。 若乾燥症已併發肺纖維化,更須防範感染風險。李惠婷醫師提醒,「這類患者因免疫力較低,一旦感染呼吸道疾病,病情可能會快速惡化。」 她強調,患者應遵守以下3原則,才能有效降低感染與病情惡化的機會: 在人潮密集或密閉空間中配戴口罩 接種預防性疫苗 遵照醫囑規律使用抗纖維化藥物與免疫製劑 她也再次提醒,患者不應輕忽肺部產生併發症的可能性,只要出現輕微呼吸不適的症狀,應立即就醫,進行完整的肺部功能與影像學評估,確認是否已有肺部病變跡象。唯有及早發現、積極介入,才能避免病情進展至無法逆轉的肺纖維化階段。

看更多 呼吸道疾病 相關文章

呼吸道疾病

小孩氣喘控制有招!父母這樣就安心

家長若是想要知道要花多久時間來控制小孩的氣喘(Asthma)症狀,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小孩的年齡、症狀有多嚴重、發生的頻率、治療計劃的完整性等。而且,除了醫師提供的治療計劃外,您還可以做一些事情來幫助您的小孩控制氣喘。本文將為父母介紹,若想要幫助孩子控制氣喘時應該怎麼做。 誘發氣喘的常見5原因 過敏原,如塵蟎、花粉、動物皮屑和唾液、黴菌、部分食物和藥物。 病毒感染。 化學煙霧,如空氣清新劑、氣霧劑、油漆煙霧、髮膠和香水。 運動造成的呼吸不順。 天氣變化,尤其是在有冷空氣的環境中。 如何在學校避免氣喘發生 要防止小孩在學校發生氣喘,家長應該要教小孩了解自己本身的狀況。若是小孩年紀還太小,至少要讓他們知道會誘發氣喘的因素有哪些,以及何時該服用藥物和吸入劑。另外,也請家長將這種情況告知老師,以便他們知道如果小孩氣喘發作時應該如何正確處置。 最好給老師一份氣喘治療計劃的副本,以及他們應該知道的任何資訊,也要給學校護理師小孩可能需要的藥物,並在必要時指導他們如何使用藥物。另外,家長和小孩最好寫下開始使用吸入器的日期,以確保記得更換吸入器。 要為緊急情況做好準備 您提供給學校老師的資訊應包括有關在緊急情況下如何採取行動,例如:如果吸入器無法緩解症狀時應採取的措施,以及情況多危急時要馬上送往醫院等。當然,請不要忘記提供您的電話號碼或可信賴的親友。


呼吸道疾病

孩子當心「行走型肺炎」!黴漿菌肺炎症狀及感染途徑詳解

肺炎黴漿菌成為台灣兒童社區型肺炎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患病後日常精神及活動力不太受影響,素有「行走型肺炎」(Walking pneumonia) 之稱。《Hello醫師》帶您了解肺炎黴漿菌是什麼?症狀及傳染方式各為何? 黴漿菌肺炎是什麼? 肺炎黴漿菌是一種不具細胞壁,大小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且是目前發現最小並且能自行繁殖的病原體,可以在動植物身上發現,分佈很廣。黴漿菌是兒童非典型肺炎常見致病菌之一,一年四季都有感染案例,在春、夏之交及秋天特別容易發生。 黴漿菌肺炎會出現何種症狀? 黴漿菌感染可能導致任何程度的呼吸道症狀,但肺炎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主要特色為明顯的咳嗽及發燒;不過,黴漿菌感染通常不會流鼻涕,臨床上,也可藉此作為區分黴漿菌感染或其他感染所導致的肺炎。 雖然黴漿菌肺炎只是輕微的感染,一般來說會慢慢痊癒,但有些情況下,它仍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因此父母要多加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此病的潛伏期可持續二到三個禮拜,常見的症狀如下: 咳嗽 喉嚨痛 支氣管炎(Bronchitis) 疲勞 發燒 耳朵感染 頭痛、胸痛或肚子痛 身體忽冷忽熱、 嘔吐 皮疹(Rash) 哮吼(Croup) 鼻竇炎(Sinusitis) 若是5歲以下的孩子被感染,有可能不會出現發燒的症狀,而是出現類似感冒的病症,包括嘔吐及腹瀉。另外,哮喘病患需要特別注意,黴漿菌感染可能讓病情更嚴重。 在一般情況下,小孩感染的黴漿菌肺炎並不需給予治療,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自動修復,但若其症狀持續了數天仍沒好轉,請務必找專業醫師求助。 (同場加映:小孩氣喘控制有招!父母這樣就安心) 黴漿菌肺炎傳染方式 黴漿菌肺炎感染隨時都可能發生,主要感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感染後潛伏期為 1至4 週;通常需要在近距離接觸的環境,像是透過講話、咳嗽、打噴嚏所傳播的空氣飛沫,才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感染。 因此,當孩子在學校跟其他同學玩在一塊的時候,黴漿菌就可能藉由口水或痰被傳開來;其他高風險場所還包括,密閉的家中、宿舍、夏令營、軍營,以及演唱會。   肺炎黴漿菌好發族群為何? 國內在全面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後,根據台灣小兒感染症聯盟 (Taiwan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Alliance, TPIDA) 在 2011 年到 2012 所做的全國性流行病學調查,肺炎黴漿菌為第二常見的致病原 (約佔 22%),僅次於肺炎鏈球菌(約佔 30%),5 歲之後的學齡兒童族群為最好發族群,唯 2 歲之後所佔比例便逐漸有上升的趨勢。 防感染 衛生觀念要正確 根據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的研究,黴漿菌肺炎感染佔了社區型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簡稱 CAP)在學兒童的4成,因此,正確衛生觀念要做好,除了要勤洗手,也要避免小孩共用餐具,並且教導孩子打噴嚏後用紙巾擦拭,再丟進垃圾桶。


呼吸道疾病

2歲以下很危險!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症狀與治療

過去曾報導月子中心出現嬰兒群聚感染,而主因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 RSV)感染;在多數情況下,RSV 病毒並不會造成寶寶的危險,幾乎所有兩歲以下的小孩至少都會經歷一次這場病。不過,請各位父母要注意,RSV病毒的感染力很強,也可能導致嚴重的症狀,甚至有致命風險,以下進一步帶你認識 RSV 病毒,以及你需要知道的發病症狀和治療方法。 RSV 病毒類似感冒 症狀嚴重可導致肺炎 RSV 是嬰幼兒呼吸道常見的病毒感染,為幼兒罹患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與肺炎(Pneumonia)最常見的病因,雖然常見包括流鼻涕、咳嗽、發燒或食慾不振等症狀,和感冒極為相似,但嚴重時可能引發呼吸急促與困難、肋間凹陷、呼吸聲有哮鳴、缺氧等症狀,也可能併發心血管、中樞神經系統、肝腎器官等合併症,因此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與高危險群都須特別留意,甚至可能導致長大後易有氣喘,家長不可不慎。 每個孩子的症狀雖然都不太一樣,但一般上都會持續 3~8 天,免疫力較弱的孩子甚至可能會病好幾週,若發現其病症愈來愈嚴重,請儘速就醫。父母應注意的症狀包括有以下幾點:異常不舒服或活動力低下、拒絕喝奶、脫水、唇舌及指甲發紫、咳出黃綠色痰液、呼吸困難,甚至出現耳朵感染、氣喘(Asthma)。 RSV 病毒主要為接觸感染 並非飛沫 RSV病毒通常易發生於秋末至初春的季節,因為這段期間我們在室內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就有可能把外面的病菌傳染給免疫力較差的寶寶,而病毒傳播途徑主要為人與人直接接觸傳染或體液間接接觸傳染,並不是飛沫傳染;而避免接觸感染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手部清潔,所有照護者、家人都一定要嚴格洗手、遠離人群等高風險的地區。 早產兒易被感染 家裡處處都是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嚴重的RSV病毒感染多發生在早產兒、小於六個月的寶寶,以及小於兩歲的慢性心肺疾病孩子,由於至今沒有無疫苗能對付 RSV 病毒,因此基本的清潔衛生、幫助孩子正確地洗手,並且遠離病人和感冒的人是很重要的。 在家照顧寶寶的父母也要留意,RSV 病毒會透過口水和黏液傳播,它也會殘留在不乾淨的手上長達 30 分鐘,甚至更久,其他還包含地板、玩具、鍵盤、門把等。一旦發現孩子被感染了,可以試著移除鼻腔和嘴巴中多餘的黏液,幫助他正常地呼吸及進食,此外,也要確保孩子補充足夠的母乳或水分。 防 RSV 病毒 政府補助早產兒及先天性心臟病童 由於早產兒及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抵抗力較差,若感染 RSV 可能導致嚴重病情,因此,衛福部將一種預防性藥物 Palivizumab(西那吉斯凍晶注射劑)納入健保補助範圍;對於一般人來說,此種藥物雖然可減少重症比例,但這種藥物要價不斐,因此最重要還是要確保孩子保持手足的清潔,並且平常在家就要做好消毒。 加強免疫力 預防嚴重 RSV 症狀 除了基本清潔和正確洗手之外,寶寶的免疫力也相當關鍵,免疫力愈好,就愈能抵抗細菌病毒的入侵。而除了疫苗接種、環境因素,影響免疫力的關鍵絕對少不了營養,有研究指出,配方奶寶寶在出生 13 週內,感染RSV機率,是母乳寶寶兩倍。 遠離 RSV 病毒感染,只能餵母乳嗎? 雖然配方奶與母乳在支持寶寶免疫力上,有巨大差異,但近期研究發現了母乳中的第三大成份:HMO 母乳寡糖 ,是母乳寶寶免疫力較好的關鍵因素,根據臨床研究發現:當寶寶的腸道內沒有母乳寡醣 HMO 時,病原菌會直接與腸道黏膜接觸,進入體內造成感染。 而 HMO 於腸道中的角色,如同「壞菌清道夫」,可作為病原菌的誘餌,誘使病原菌與 HMO 結合,將壞菌打包帶走。如此一來,即可防止細菌、病毒沾附腸道;研究更顯示,與一般配方奶的寶寶相比,HMO 母乳寡醣明顯降低寶寶 66% 的上呼吸道感染、52% 一般常見感染的風險。 不過不方便餵母乳的媽媽,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 HMO 已經以加入配方奶中,大大縮短了配方奶與母乳之間的距離,因此只要挑選貼近母乳成份的配方奶家長也能更加放心。


呼吸道疾病

兒童肺炎等級這樣分!發生呼吸困難快送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的報告指出,全球每 20 秒,就有一位小孩因為肺炎(Pneumonia)而喪命。每個小孩出現肺炎的症狀都不同,並不是每次都會有嚴重咳嗽、發高燒,或有什麼明顯的感染。這也使得要辨別小孩患有哪種肺炎,變得有些困難。因此以下提供一些參考線索,幫助家長分辨小孩是否罹患肺炎、哪種肺炎,以及哪種症狀該就醫。 輕度肺炎 如果疾病是因為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肺炎披衣菌(Chlamydia pneumoniae)等菌株引起,那就算是輕度肺炎,或稱「走路型肺炎」(Walking pneumonia)。這種肺炎常見於學齡期的小孩,症狀包括乾咳、輕微發燒、頭痛與疲勞。 中度肺炎 學齡期的小孩罹患的中度肺炎,大多都是由病毒所引起。常見的症狀有喉嚨痛、咳嗽、輕度發燒、鼻塞、腹瀉(Diarrhea)、食慾降低,以及疲勞等。 (同場加映:兒童食慾不振!5祕訣讓小孩開心吃) 嚴重肺炎 學齡期的小孩、青少年,若有以下症狀則代表狀況嚴重:發高燒、不停冒汗、畏寒、皮膚出現紅疹、嘴唇或指甲周圍皮膚發紫、喘鳴(Weezing),以及呼吸困難等。 寶寶的肺炎症狀 寶寶如果患有肺炎,症狀可能不會很明顯,而且由於寶寶無法描述身體不適的情況,要確定他們是否罹患肺炎並不容易。患有肺炎的寶寶,可能會有下列症狀:皮膚蒼白、身體虛弱、嗜睡、異常哭鬧、不易餵食、受到刺激時容易興奮、躁動、嘔吐等。 愛哭難哄睡!高需求寶寶特質&照顧撇步 何時該尋求醫師協助 當小孩有下列徵兆時,請立即帶小孩去看醫師。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膚色變藍或灰白 六個月以下的寶寶高燒體溫達攝氏 38 度 治療小孩肺炎的方法 醫師會檢查小孩的身體外觀、呼吸情況、脈搏、體溫等生命徵象,以及肺部是否會發出聲音等。另外,醫師也可能幫小孩做胸部X光檢查、抽血,以及對咳出來的黏液進行細菌培養,以了解肺炎是由哪種細菌造成的。 確診罹患肺炎後,口服抗生素並在家多休息,大多就能痊癒。但請記得,不要給小孩服用止咳糖漿,因為它會抑制小孩把黏液從肺裡咳出來的能力。因此讓小孩服用止咳糖漿前,請務必先諮詢醫師。 需要住院的情況 小孩有下列情況時,可能需要住院進一步治療,以避免家人間互相傳染: 因為百日咳(Whooping cough)導致的肺炎 持續發高燒,且呼吸一直有問題 需要氧氣治療 肺部感染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 患有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嚴重嘔吐 肺炎病情復發 患有嚴重肺炎的兒童,可能需要送至加護病房照顧 (同場加映:COPD 患者請小心!缺氧有致命的風險)


呼吸道疾病

小孩咳嗽!這4招居家療法有效

成藥雖然很方便,但對兒童而言,並不全然適合服用,特別是4歲以下的小孩。如果您的小孩只是輕微生病或咳嗽,可試試以下幾項沒有副作用,且安全又健康的居家治療法。 1. 蜂蜜 瓶裝蜂蜜富含營養且有抗菌特性,被許多人視為治療咳嗽和輕微生病,最有效的抑制劑之一。在一份針對270位1~5歲兒童所做的雙盲研究(Double-blind study)結果顯示,睡覺前半小時,吃以下任一種蜂蜜(尤加利樹、薄荷科植物、柑橘屬植物)的兒童,比喝糖漿安慰劑的兒童,健康的改善更顯著。2007年出刊的小兒科與青少年醫學文獻(The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也指出,在100個咳嗽的兒童個案裡,蜂蜜被評定為最有效的治療法。 若想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可將蜂蜜混合檸檬汁或薑茶,另加入維生素C、精油與抗氧化劑。不過,家長們請切記,12個月以下的寶寶千萬別使用這種治療方法,因為蜂蜜含有肉毒桿菌孢子(Botulinum spores),而正是這種細菌每年造成數千名嬰兒食物中毒。 2. 多喝水 當人體發燒時,由於出汗或嘔吐的關係,身體會流失較多水分,因此要確保身體有充足的水分,以免脫水,一旦脫水會讓發燒更嚴重,而且身體會更不舒服。若想要有更好的效果,可試試專為兒童設計,鹽水混合的口服脫水補充液。一般相信,額外的水分有助於降低體溫,還會讓造成咳嗽的濃稠黏液變得較稀。 3. 生理食鹽水滴鼻劑(或噴鼻劑) 透過提供需要的水分,生理食鹽水滴鼻劑可以讓嬰兒更容易擤鼻涕,幫助清除鼻道裡的黏液。生理食鹽水在藥房就買得到,也可在家自製簡易的,只要將水、無碘食鹽和小蘇打混合即可,完成後應儲存在球形注射器,或是可擠壓的塑膠瓶裡。 4. 維波揉(Vapor rub, 商品名: 維克斯傷風膏/薄荷膏 Vicks) 它是藉由讓身體發熱的方法,緩解鼻塞造成的不適。如果您要將它抹在生病的孩子身上,記得在胸部和喉嚨抹上一層較厚的,孩子才能吸入軟膏散發的含藥氣體。維波揉的活性成分包括安全的咳嗽抑制劑,還有像樟腦、薄荷醇和尤加利樹精油等外用的止痛劑。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