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多無致命危險,但卻相當難以根治,每當症狀發作時,總讓人發癢難耐、十分惱人。而且濕疹種類繁多,更讓許多患者摸不清頭緒,甚至可能因反覆發作而放棄治療。
《Hello醫師》將會介紹濕疹的主要原因以及濕疹最常引發的症狀,幫助您判斷並積極接受治療,以盡早改善濕疹症狀,以及到底要用什麼方式、才能有效預防甚至是改善濕疹。
濕疹是什麼?10種常見濕疹與原因
濕疹(Eczema)是一類引起皮膚發炎的疾病統稱,常見症狀包括乾癢、紅腫、水泡、脫皮等。濕疹並非單一病因所致,而是由多種外在刺激或體內反應引發。
以下整理10種常見濕疹類型與可能原因:
- 手部濕疹:常因頻繁接觸水、清潔劑或酒精,導致皮膚屏障受損而引發紅腫脫皮、乾裂等症狀。
- 汗皰疹:可能與氣溫變化、壓力、接觸過敏原或攝取含鉻食物有關,常在手腳出現群聚水泡。
- 異位性皮膚炎:與遺傳、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及皮膚屏障脆弱有關,常見於兒童,症狀反覆發作。
- 接觸性皮膚炎: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如金屬、乳膠、香料)後引起局部紅腫、搔癢、水泡等反應。
- 錢幣狀濕疹:可能因皮膚乾燥或搔抓刺激所致,患部呈現圓形紅斑,可能伴隨滲液與脫皮。
- 神經性皮膚炎:多與壓力或長期搔抓有關,導致皮膚增厚、粗糙,伴隨強烈癢感。
- 鬱滯性皮膚炎:由於下肢靜脈循環不良引起,小腿容易出現紅腫、脫屑,嚴重時可能潰瘍。
- 脂漏性皮膚炎:與皮脂分泌旺盛或皮屑芽孢菌增生相關,常見於頭皮、鼻翼、耳後等部位。
- 對磨疹:因皮膚皺摺處反覆摩擦或潮濕悶熱造成,常見於腋下、腹股溝、乳下等區域。
- 光敏感性皮膚炎:部分體質對紫外線敏感,日曬後可能出現紅疹、脫皮與搔癢等過敏反應。
濕疹4大原因:外在刺激、免疫異常、過敏、遺傳
濕疹並不是單一病因所引起,而是多種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根據臨床觀察與研究,濕疹的常見原因可歸納為以下4大類:
- 外在刺激:包括物理或化學性刺激,如清潔劑、酒精、香精、羊毛、緊身衣物等,容易破壞皮膚屏障,引發紅腫、乾裂或搔癢等症狀。天氣忽冷忽熱、氣候乾燥潮濕的劇烈變化,也可能加劇皮膚敏感度。
- 過敏反應:吸入型過敏原如塵蟎、花粉、黴菌孢子,或食物過敏(如牛奶、堅果、海鮮、小麥等),都可能誘發濕疹症狀。此外,金屬飾品、乳膠手套、染髮劑等也屬常見接觸性過敏源。
- 免疫調節異常:當免疫系統失去平衡時,容易產生過度發炎反應,導致皮膚長期處於刺激狀態。壓力過大、作息不規律、營養失衡、慢性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免疫穩定性。
- 遺傳體質:若家族中有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病史,罹患濕疹的風險也會提高。這類體質的人通常皮膚屏障功能較弱,對外界刺激的耐受性較低。
濕疹症狀:濕疹初期、急性與慢性濕疹
濕疹雖有多種類型,但常見症狀大致相似,包括患部起丘疹、紅腫搔癢、起水泡,若不慎抓破還可能流出組織液。若皮膚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皮脂膜會受損,導致保水能力下降,進而出現乾燥、脫皮、皮膚增厚等現象。
不同濕疹階段的症狀表現會有所差異,臨床上通常依發作時間與皮膚變化分為以下三期:
- 急性濕疹:發病迅速,常出現紅斑、丘疹、水泡、滲出液、糜爛與結痂等多樣皮膚變化,伴隨強烈搔癢。患者若反覆搔抓,會加重病況並延長癒合時間。
- 亞急性濕疹:多為急性症狀緩解後的過渡期,患部仍有丘疹、鱗屑、結痂等表徵,若繼續搔抓仍可能流出組織液並惡化。
- 慢性濕疹:急性或亞急性期反覆發作未癒,皮膚會出現乾燥、增厚、脫屑與色素沉著等長期變化,甚至可能苔癬化(皮膚變硬粗糙),有些人還會因為習慣性搔抓形成類似「神經性皮膚炎」的症狀。
目前醫界對慢性濕疹的定義較偏向「反覆持續的皮膚發炎狀態」,不像蕁麻疹那樣有「6週未癒即為慢性」的明確時間標準。
濕疹治療方式
一般而言,濕疹患者通常會先接受外用藥物治療,以緩解發炎症狀,以下是常見能有效治療濕疹的藥物:
- 滋潤劑:滋潤皮膚,使其有充足水分,降低搔癢以及不適感。
- 類固醇:分外用及內服,是治療最有效的藥物之一,但對於患者有許多副作用,如:皮膚萎縮、變薄、皮膚色素改變、長毛、影響荷爾蒙分泌等,切勿自行塗抹,須與醫師討論,方能有效控制病情。(延伸閱讀:類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減少副作用)
- 非類固醇藥劑:其他能治療濕疹的藥物,且不會造成類固醇藥劑的副作用,如:抗生素、局部塗抹免疫調節劑藥膏等。
- 組織胺:組織胺可對患部止癢,令患者不因搔抓而造成傷口二度傷害,但僅能短暫控制病情,並無法根治。
另外,針對反覆發作的濕疹,醫生也會視情況為患者進行「光照療法」,透過紫外線光照控制並減緩病情,能夠有效降低服用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4招改善濕疹
對於濕疹患者而言,除透過醫生開立的藥膏或是口服藥改善情形,平時皮膚保健也相當重要,因此《Hello醫師》提供以下4點改善建議,幫助你盡早擺脫濕疹的不適:
- 控制飲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咖啡因、辛辣、高油食物等等,並多攝取蔬果,穩定免疫系統,減緩濕疹症狀。
- 擦去汗水:汗水會引發濕疹惡化,若是天氣較熱皮膚容易出汗,不妨隨身攜帶面紙,以保持患部不會因此受到刺激。
- 以乳液保養:由於濕疹會導致皮膚的角質細胞失水,使得肌膚增厚、乾糙、起屑。為避免此情形,建議洗澡後或是睡前在皮膚塗抹乳液,能夠幫助角質細胞回復健康,並改善濕疹。若乾癢情形十分明顯,或是患部經常得碰水,則應不定時塗抹乳液,以防止患部過於乾燥而脫屑。(延伸閱讀:勤洗手皮膚太乾燥?7招治療皮膚乾裂)
- 避開過敏原:避免皮膚接觸到過敏原或刺激物質,如香水、化妝品、清潔劑等,也能改善膚況、降低罹患濕疹可能。另外也建議民眾可使用溫和或天然的沐浴乳、洗潔精等,以減少皮膚所受的刺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embed-health-tool-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