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不喜歡自己身體上有過於顯眼的痣,尤其當長在臉上時特別容易引人注意,但是你知道除了外表美觀之外,痣也可能「暗藏危機」嗎?特別是在皮膚上出現不明黑點或痣斑時,極有可能就是皮膚癌的好發前兆之一。本文將為你介紹皮膚癌的症狀與檢測方式。
確認登出嗎?
許多人不喜歡自己身體上有過於顯眼的痣,尤其當長在臉上時特別容易引人注意,但是你知道除了外表美觀之外,痣也可能「暗藏危機」嗎?特別是在皮膚上出現不明黑點或痣斑時,極有可能就是皮膚癌的好發前兆之一。本文將為你介紹皮膚癌的症狀與檢測方式。
皮膚癌是當皮膚細胞病變為癌細胞後所形成的癌症。導致細胞病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長期暴露於紫外線照射,例如像是手臂、手背、臉、頭皮、耳朵、嘴唇,或當夏季時經常穿著短褲而露出腿部,都是容易在陽光曝曬下容易被紫外線照射到的皮膚區域。
國人對皮膚癌認識普遍不深;由於相較於白人,黃種人皮膚可分泌較高的黑色素,可減少紫外線吸收,因此罹患皮膚癌的機率比起白人較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統計,民國107年的皮膚癌患者共4049人,每10萬人裡面約有9.6人罹病。不過,即使看來比例不高,但在人口結構的改變下,如今患者已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身為台灣人,雖然我們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較低,但可不能因此掉以輕心!研究指出,有色人種往往在皮膚癌晚期才確診,而且皮膚癌的預後也比白種人差,因此仍需做好皮膚防護、隨時自我檢查,才能有效降低皮膚癌的威脅。
皮膚癌症狀依據類型而有所差異,一般可分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這3種,但絕大多數的皮膚癌通常沒有症狀、不痛不癢。所幸皮膚是我們可以看到、摸到的部位,透過觀察皮膚的質地與顏色,有助於及早判斷是否有罹患皮膚癌的跡象。以下列出各種皮膚癌症狀與特徵: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好發於經常受陽光照射的皮膚區域,例如脖子或臉部,主要患病族群以老年人為主,也是最常見的皮膚癌類型。前面提到皮膚癌罹患人數的上升,可能跟台灣的人口結構老化亦有相關聯。基底細胞癌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與基底細胞癌類似,同樣都是長期受陽光照射而導致,是老年人第2常見的皮膚癌類型,可能出現的症狀有:
黑色素瘤(Melanoma,又稱惡性黑色素瘤)雖是皮膚癌中最少發生、卻是最嚴重的種類。它可能出現在人體任一處的皮膚,使既有的痣發生癌變且容易轉移。以下是黑色素瘤的常見特徵:
除了上述所列的3種常見皮膚癌種類外,台灣還有一部份老年人有波文氏症(Bowen’s disease)的問題,這其實與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殊途同歸,大多源自於台灣早年西南沿海一帶的居民,因為飲用含有高量砷的井水、地下水,久而久之,因為慢性砷中毒而在皮膚上出現病灶,而可能進一步演變成鱗狀細胞癌。
皮膚癌的早期檢查非常重要,若腫瘤已經變大而且轉移至淋巴結,甚至是內部其他器官,患者的存活率就會顯著降低。
醫師在診斷皮膚癌上,除了透過肉眼進行初步判斷外,還可以透過皮膚活檢(活體組織切片),在病灶處切除小片組織,透過分析儀以判斷是否為皮膚癌。
確診皮膚癌後,醫師將依據皮膚癌的種類進一步檢查;像是黑色素瘤容易轉移到其他部位,可能需透過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X光、核磁共振(MRI),以更精確地掌握癌細胞的動向。
除了前往醫院診斷之外,平時在家的檢查其實更為重要,你可以利用ABCDE檢查口訣,幫助你及早發現皮膚的異狀並求診。
此外,研究發現有色人種(黑人、黃種人)有更高的比例罹患黑色素瘤,而且腫瘤通常會長在不容易照射到陽光的部位,比如手掌、腳掌,或是手指甲、腳趾甲底下,因此在檢查時也應特別留意,這些地方有無異常的皮膚變化。
根據ABCDE檢查口訣,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皮膚出現新的腫塊、腫瘤或斑塊,且逐漸長大,甚至已產生潰瘍、流血,並超過1個月還無法癒合,就應該前往皮膚科進一步檢查。
只要是癌症就有分期,皮膚癌的分期可分為非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分期,以及黑色素瘤分期:
治療皮膚癌的手術方式繁多,較早期發現或範圍小的皮膚癌,可透過冷凍或雷射治療即可。若是黑色素瘤,需考慮有轉移的風險,可能就需搭配使用多種治療方式,以徹底清除癌細胞。
我們已知紫外線是造成皮膚癌的罪魁禍首,因此預防方法也和防曬息息相關,卻不應如此就完全足不出戶,因為人體仍需仰賴日曬獲得維生素D,適度曬太陽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究竟有哪些方法能讓我們在享受陽光的同時,也減少皮膚癌的風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1. 常見的皮膚癌症(長庚醫院)
https://www1.cgmh.org.tw/lhcc/02.info/02.2.2.careInfo/care_03.skin01.pdf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
2. SKIN CANCER.
https://www.aad.org/media/stats-skin-cancer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
3. SKIN CANCER IN PEOPLE OF COLOR.
https://www.aad.org/public/diseases/skin-cancer/types/common/melanoma/skin-color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
4. 皮膚癌早期診斷的重要性(高醫醫訊)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010/19.htm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
5. 不要輕忽皮膚上的腫塊 – 認識皮膚癌(馬偕醫院)
https://www.mmh.org.tw/taitam/derma/academic/article/untitled-2.html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
6. 面對皮膚癌(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
https://www.ecancer.org.tw/uploadfile/HandBook/2020/20201216/20201216113145477.pdf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
7. Skin cancer.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kin-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77605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
8. 皮膚癌 – Skin Cancer(財團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www.canceraway.org.tw/cancerinfo.asp?id=65F0883B-8992-4C2E-90B6-9262B32408F2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
9. Skin Cancer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612377/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
10. Skin Cancer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41949/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
11. Skin Cancer: Epidemiology, Disease Burden,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289116/
Accessed September 28,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