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定義
癌症(Cancer),又稱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腫瘤,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延伸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確認登出嗎?
癌症(Cancer),又稱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腫瘤,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延伸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HO)指出,癌症是全球頭號死因之一,在2020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在台灣,癌症更連續39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癌症時鐘年年快轉,2019年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快轉11秒,大腸癌則連續14年佔據十大癌症之首。國健署更表示,因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
癌症為國民第一大死因,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布2019年國人癌症登記報告,依癌症發生人數,十大癌症排序如下:
1. 大腸癌:17,302 人,男性發生率最高(看更多:認識大腸癌)
2. 肺癌:16,233 人,死亡率最高(看更多:認識肺癌)
3. 乳癌:14,856 人,女性發生率最高(看更多:認識乳癌:乳癌風險、成因、症狀與預防)
4. 肝癌:11,272 人(看更多:認識肝癌)
5. 口腔癌(含口咽、下咽):8,204人(看更多:沒吃檳榔也會得!病從口入口腔癌、5大飲食地雷小心吃出病)
6. 攝護腺癌:7,115 人(看更多:攝護腺癌:發展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
7. 甲狀腺癌:4,580 人(看更多:《寄生上流》朴素丹、方季惟皆患甲狀腺癌!女性發生率高3倍!這6大前兆別輕忽)
8. 皮膚癌:4,442 人(看更多:皮膚長痣、長斑是皮膚癌前兆?皮膚癌初期症狀、檢測全解析)
9. 胃癌:3,938 人(看更多:認識胃癌)
10. 子宮體癌:3,124 人(看更多:認識子宮頸癌:患者9成曾染HPV、早期存活率逾9成)
認識癌症必須先了解腫瘤是什麼。外在的致癌因子會導致身體細胞不正常的分裂、形成腫瘤,而腫瘤通常分為以下兩種。
癌症有超過一百個種類,一般可依據癌細胞原發部位來分類,例如肺癌、乳癌等;另外能根據不同組織或細胞做以下分類:
(延伸閱讀:癌症分類與分期)
惡性腫瘤、癌細胞具侵略性,會破壞鄰近組織或器官,同時會進入血流讓其他器官產生新的腫瘤,擴散到其他部位,這個情況稱為癌症轉移(Metastasis),是造成罹癌死亡的主因;轉移癌症以原發部位命名,舉例來說,肺癌擴散到腦部時,一般稱為轉移型肺癌(或肺癌腦轉移)。
(延伸閱讀: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一般常見的致癌因子如下:
(延伸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癌症的症狀會根據發生的部位,有許多不同的症狀,但這些症狀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因此如果以下症狀持續數週都沒有改善,請前往醫院進行檢查。
(延伸閱讀:如何判斷是否為癌症症狀?持續數週是關鍵)
避免環境致癌因子是基本的預防方式;而癌症篩檢也能夠發現早期癌症,大幅提高存活率,因此政府提供四大癌症(女性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的篩檢補助,民眾可以前往各大醫院篩檢,詳細資格請參考:【癌症篩檢:定期篩檢4大癌症效果佳】。
癌症早期症狀多不明顯,篩檢能夠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經早期診斷治療後,除了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外,也能阻止癌前病變細胞發展為癌症。
如果篩檢為陽性,或者是出現許多前述症狀、久未改善,就需進一步診斷,癌症診斷方式包括三大類:
1. 血液、尿液檢查
2. 影像學檢查
3. 活體切片檢查
確診為癌症後就要進一步做分期之檢查,觀察是否有轉移、並做分期,以便醫師擬定治療方向。(延伸閱讀:癌症診斷的目的與方法)
癌症分期有許多方式,不同癌症會有不同種分期方式,最常見的是 TNM 分期系統(Tumor, Node, Metastasis,腫瘤、淋巴、轉移),醫師會再根據 TNM 分期做治療依據,並依嚴重程度,分為第零期(原位癌)到第四期(癌症末期)向民眾解釋。
癌症的存活率,會因腫瘤長的位置、大小、數目及癌症的分期而有不同,一般來說,只要早期發現,治癒率就越高;根據統計,發現許多癌症零期(原位癌)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幾乎接近百分之百,不過存活率會隨著期別愈晚而降低。(延伸閱讀:原位癌是什麼?剖析癌症進化史)
準確的癌症分期與診斷對於癌症的治療相當重要,癌症治療的原則是先確立治療目標,主要目標則可分為治癒癌症、延長生命、減輕痛苦及安寧療護四大類,常見的治療方式有以下幾項。
癌症治療會有許多後遺症,過程十分不易,因此治療後的照顧相當重要,包括疼痛控制、改善食慾、心理調適等,需要不同醫療團隊的合作,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不是放棄治療!剖析緩和與安寧照護的真相)
癌症的療程不短,不少病人會不斷更換治療方式或醫師,但一般建議盡量遵循醫師的處方完成療程,切勿使用偏方或任意中斷療程,以免延誤治療。
【想看更多相關文章,請至癌症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認識癌症(高醫醫訊)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111/4b.htm. Accessed July 22, 2020
Cancer by Type (Cancer Quest). https://www.cancerquest.org/patients/cancer-type. Accessed July 22, 2020
Cancer Staging (ACS). https://www.cancer.org/treatment/understanding-your-diagnosis/staging.html. Accessed July 22, 2020
Agents Classified by the IARC Monographs, Volumes 1–127. (WHO, IRAC) https://monographs.iarc.fr/agents-classified-by-the-iarc/. Accessed July 22, 2020
國健署新聞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76&pid=14938. Accessed Jan. 17, 2022.
Cancer.(WHO)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ancer. Accessed Jan. 1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