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則網路傳聞是這麼說的,有位女性平時有補充維生素C的習慣,但某日在晚餐吃蝦子後卻七孔流血身亡,並在驗屍後,發現身體內有砒霜;此傳聞呼籲民眾不應將維生素C與蝦共食,因為維生素C會跟蝦中所含的砷(Arsenic)產生化學反應,產生砒霜導致毒發身亡。但這個網路傳言究竟是否屬實?本文將帶您破除這則謠言,並了解蝦中所含的砷,對人體有什麼樣的影響。
海洋生物多數含有砷
由於砷可溶於水,因此幾乎所有我們吃進的食物中都可能含有砷,只是多和少的差別罷了;而砷又可以分為有機砷(organic Arsenic)和無機砷(Inorganic Arsenic),兩者的差別在於,有機砷會出現在動物當中,例如:蝦子、螃蟹、魚類和貝類,而無機砷則可以在土壤或水源中發現。
一般來說,海鮮當中的含砷量較高,但是絕大多數還是以毒性低的有機砷為主,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海鮮內所含之有機砷占了砷含量的90~99%,人體在攝取有機砷後會透過尿液排出體外,並不會威脅到人體健康。若無機砷占了大多數,恐怕在我們吃到這些海洋生物之前,牠們自己就先毒發身亡了。
砷中毒的症狀
傳聞中所描述的狀況,應屬於急性砷中毒,其症狀包括:嘔吐、腹痛、腹瀉(Diarrhea)、四肢發麻、痙攣(Seizures),嚴重可能造成中毒者死亡。另外,長期攝入砷達5年左右,也可能導致慢性砷中毒,使皮膚產生病變、色素沉澱,以及手腳出現硬塊,這些情況也可能是皮膚癌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