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節慶家人團聚或親友聚會,許多人會圍爐、吃火鍋甚至熬夜聊天或打牌;但短期作息不正常,或吃下過多久的菜餚,特別要小心,可能引發腸胃不適,甚至引發急性腸胃炎,更可能導致消化性潰瘍。想了解如何避免急性腸胃炎?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了解!
急性腸胃炎是什麼?
急性腸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是泛指胃部、腸子受到刺激而發炎,導致一連串的腹部絞痛、腹瀉、噁心或嘔吐等症狀,其成因多半是由細菌或病毒所引起,可能藉由飛沫傳播或誤食不乾淨的食物與水後所致。
急性腸胃炎原因
兒童雖較容易罹患急性腸胃炎,不過,大人感染急性腸胃炎的機率也不低;尤其過年期間,可能吃到在室溫下久放或未適當冷藏存放的食物,再加上眾人口沫互相傳播,更容易得到急性腸胃炎。急性腸胃炎一般可以分為細菌性及病毒性兩種:
- 細菌性腸胃炎:最常見為沙門氏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較常在夏季發生,排泄物能看到血絲以及黏液,也容易出現腸胃出血併發症。(延伸閱讀:胃出血)
- 病毒性腸胃炎:急性腸胃炎多數屬於此類,主要感染病毒為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或腺病毒,較常在冬季發生,排泄物呈現水狀。(延伸閱讀:病毒性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症狀
急性腸胃炎症狀與個人抵抗力有關,常見的症狀如下:
- 腹瀉
- 噁心
- 嘔吐
- 胃痛
- 肌肉痠痛
- 食慾不振
急性腸胃炎患者通常可在幾天內自行復原,不過,有些病患抵抗力較差,若出現下列症狀,建議盡速就醫:
- 電解質不平衡
- 大量血便
- 持續嘔吐無法進食
- 劇烈腹痛
- 不斷發高燒
- 意識模糊
- 嚴重脫水
急性腸胃炎吃什麼?
感染急性腸胃炎讓腸胃相當虛弱,因此補充水分與保持電解質平衡,改善脫水與發燒,是首要任務,幾點飲食提醒如下:
- 少量多次補充水分:補充因過度腹瀉所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
- 禁食幾小時:若腹瀉症狀嚴重,則先禁食一段時間,待症狀緩解、無出現噁心感時,再循序漸進食用清淡的食物。
- 少量多餐、飲食清淡:以清淡、低渣的食物為主,如米湯、稀釋過的運動飲料。
- 禁止吃成藥、止瀉藥:止瀉藥會延長細菌在腸道停留的時間,若排泄物有血絲、黏液時,有可能延長治療時間。
急性腸胃炎如何預防?
與親友共桌吃飯要注意衛生,萬一感染急性腸胃炎,那可真的很難受。《Hello醫師》提供幾點建議,以預防急性腸胃炎:
- 勤洗手:洗手是預防急性腸胃炎的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首要之務;急性腸胃炎是透過飛沫或不潔的食物傳染,當外出回家、吃飯和如廁前後,記得將雙手清洗乾淨,避免將病毒或細菌帶回家。
- 使用公筷母匙:聚餐時,常有許多豐盛菜餚會同時擺在餐桌上,大家的飛沫在空氣中傳播,難免會沾染食物,因此,可以使用公筷母匙,避免接觸他人的口沫。
- 吃不完的菜要放冰箱:吃不完的菜餚要盡快放入冰箱內,利用低溫延緩細菌生長。許多人以為要等菜放涼後才能收進冰箱,其實細菌在室溫20至25度會快速生長,因此越快將食物保存置低溫環境越好。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