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過敏

除了環境過敏原和食物之外,藥物過敏也是許多人可能碰到的問題。嚴重的藥物過敏可能造成過敏性休克,因此看診時需要告知自己的藥物過敏史。你可以在這裡找到關於 其他/藥物過敏 的資訊。

基礎知識

其他過敏

青春痘很嚴重怎麼辦?皮膚科名醫親解口服A酸正確用法與禁忌

長期受到痘痘困擾,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打擊自信與干擾生活。25歲女性上班族小娟自青春期以來,因荷爾蒙失調與作息不規律,導致青春痘頻繁復發;隨著工作壓力增加,臉部出現多顆膿皰並留下明顯痘疤,求職屢屢碰壁,連番面試失利更讓她信心大受打擊。 青春痘是最多人感到困擾的皮膚疾病,視個別症狀不同,常見治療方式從外用到口服都有,其中口服A酸已成為中重度青春痘的主要治療選項之一。《Hello醫師》為您訪問林政賢皮膚科診所林政賢院長,解析青春痘的形成原因、症狀分級與常見的治療方式,並說明口服A酸的作用與使用注意事項。 為何有青春痘?形成青春痘4大因素! 青春痘的醫學名稱為「痤瘡」,為最常見的皮膚科疾病,與皮脂腺分泌異常、高油高鹽食物、日常作息不規律、壓力大或部分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 根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AAD)統計,全球16至24歲青少年約28%有青春痘困擾,即使成年後25至36歲,也有近2成受影響;國內盛行率也差不多,好發族群則集中在16至24歲。 林院長表示,臨床個案中,青春痘相關就診者約佔整體的2至3成,其中不少人除了外觀困擾,還面臨社交上的心理壓力。 他曾遇到一名青少年病患,因嚴重痤瘡而極為自卑,「不僅影響情緒、交友,甚至因此不敢上學,家人怎麼勸說都沒用。」他提醒,痘痘不僅是皮膚問題,也可能牽連到自尊與社交生活,應及早評估與治療。 以生理因素來看,青春痘主要形成原因可歸納為以下4項: 荷爾蒙變化異常 皮膚層過度角化 皮脂腺分泌過盛 痤瘡桿菌的過度增生 嚴重痤瘡是什麼?醫:青春痘常為混合症狀! 林院長說明,依不同研究之論點,對青春痘的分級略有差異,但大致可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等3級,各級別的臨床表現如下: 輕度痤瘡:尚未發炎,因毛囊堵塞而產生輕微的白頭與黑頭粉刺;若隨意擠粉刺,且清潔不完全,可能惡化成發炎病灶。 中度痤瘡:開始發炎,出現泛紅、腫脹、丘疹、結節與膿皰等症狀。若隨意戳破病灶,容易留下疤痕。 重度痤瘡:發炎持續一段時間,除了紅腫之外,也伴隨深層囊腫或大膿皰,觸碰時會產生疼痛。若戳破可能讓細菌感 染惡化,留下凹疤。 他進一步指出,臨床上,多數嚴重痤瘡患者都屬於「混合型痤瘡」,即粉刺、膿皰與囊腫同時存在,皮膚狀況反覆不穩,對外觀影響甚鉅。 青春痘很嚴重需要就醫嗎?外用藥膏與口服藥有何差異? 嚴重的青春痘常處於發炎狀態,患者應盡快進行專業治療,以減緩發炎反應、穩定膚況,減少後續惡化與留疤的風險。 根據青春痘的不同型態與嚴重程度,醫師通常會開立外用藥膏及口服藥進行協同治療,常見的外用藥膏及口服藥如下: 常見青春痘外用藥膏 過氧化苯:具殺菌作用,可抑制油脂過度分泌。 外用抗生素:抑制痤瘡桿菌,有助消炎。 杜鵑花酸:改善角質代謝,有助淡化色素沉澱。 外用A酸:消炎及抑制油脂分泌,且助毛囊正常角化。 常見青春痘口服藥 口服抗生素:具消炎作用,有助抑制痤瘡桿菌。 口服荷爾蒙藥品:適用於女性患者,有助調節皮脂分泌。 口服A酸:適用於嚴重痤瘡者,可抑制皮脂腺分泌,減少痤瘡桿菌增生,進而達到消炎作用。 包括口服A酸在內,青春痘口服藥皆是處方用藥,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後開立,並搭配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用藥安全。 口服A酸有效嗎?醫:搭配外用藥膏加速治療! 「口服A酸為目前治療痘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林院長強調,該藥物透過抑制皮脂腺分泌與毛孔收縮,可從源頭減少粉刺與發炎反應。目前國內核准的口服A酸可分為3類,其中僅1類專用在青春痘治療,其餘2類主要應用於乾癬疾病。 不過,林院長也指出,臨床最常使用的「口服A酸」,雖具治療效果,但因膠囊體積較大、無法磨粉且帶有特殊氣味,導致部分患者難以吞服,排斥服藥的情況不在少數,「有些患者只能改服傳統抗生素,療效自然無法達到預期。」 不過,隨著製藥技術進步,在相隔35年之後,衛生福利部近期核准一款新型口服A酸,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選擇。他分享:「這款新藥採用義大利原料搭配專利技術,治療效果並不亞於現行口服A酸,且膠囊體積較小,也無油耗異味,讓病患接受度大幅提升,也積極配合後續治療,為嚴重痤瘡患者帶來一大福音。」 口服A酸禁忌與副作用說明 林院長提醒,口服A酸為維生素A的衍生物,服用期間應避免補充含有維生素A的保健品及藥品,以免增加副作用風險。常見副作用與處理建議如下: 皮膚脫皮、嘴唇或鼻腔粘膜乾燥:使用凡士林或護唇膏幫助保濕,並建議額外補充水分。 皮膚對光線更敏感:使用高防曬係數產品,並避免長時間曝露於陽光或紫外線下。 血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異常:定期回診抽血追蹤,確認各項數值位於正常區間。 視覺變化、夜間畏光:避免夜間駕駛,必要時可配戴普通眼鏡,且搭配人工淚液緩解乾燥。 此外,以下族群服用藥物前也須謹慎評估: 備孕或懷孕女性:A酸具致畸風險,服藥期間應嚴格避孕,並避免於懷孕或備孕期間服用。 哺乳中女性:口服A酸具高親脂性,可能透過乳汁傳遞,影響孩童健康。 肝、腎功能不全者:建議避免食用,或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方可服用。 特殊體質、酗酒者:糖尿病、肥胖、過敏或酗酒者,服用前須經專業醫師評估。 欲捐血者:服藥期間應避免捐血,以免受血者為備孕婦女或出現其他副作用。 林院長也進一步說明他收治個案小娟的治療歷程,原本對治療失去信心的她,在接受口服A酸治療後,搭配外用杜鵑花酸及過氧化苯,同時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持續治療3至4個月後,膚況逐漸穩定,半年後不再長痘,「她不僅恢復自信,也順利求職成功。」 最後,林院長提醒,治療期間應遵照醫囑,切勿自行停藥。為降低復發風險,臨床上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調整劑量,「由原先3天1顆,調整至1週1顆,以低劑量的方式治療,待膚況穩定後再逐步停藥。」若再搭配正確清潔習慣及作息調整,即使面對嚴重痤瘡,也有機會逐步改善、重拾生活自信。

看更多 其他過敏 相關文章

其他過敏

血管性水腫: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血管性水腫的定義血管性水腫是因為過敏反應引起的皮下腫脹症狀,此症狀與蕁麻疹(Urticaria)類似,但蕁麻疹僅會影響皮膚表面;但當人體出現過敏反應時,身體會釋出組織胺至血液中以對抗過敏原,使身體起免疫反應的外來物質。而血管性水腫會影響嘴唇和眼周部位,嚴重時血管性血腫也會使舌頭、喉嚨腫脹,造成呼吸困難,而導致生命危險。因此若有血管性水腫的狀況,請儘速就醫。 血管性水腫有多常見 血管性水腫是一種常見疾病,約有15~20%的人一生可能至少罹患過一次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且任何年齡、性別都可能發生,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血管性水腫的症狀血管性水腫的主要症狀是深皮層腫脹,可能會伴隨紅腫熱痛,而單一部位的血管性水腫只會持續1~2天,但多處血管性水腫則會持續數天或變成慢性水腫,慢性血管性水腫雖然會造成不適,但通常不會衍生更嚴重的問題。 血管性水腫可能出現在全身任何一處,通常是發生在眼皮、嘴唇、舌頭或喉嚨,若水腫是出現在身體表面則無危險性,但若發生在身體內部,例如腸道或呼吸道,就可能引起呼吸困難且有危險性,甚至致命。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輕微血管性水腫一般不需要治療,只有中度或重度的症狀才需要就醫,若水腫持續數天或感覺呼吸困難、症狀惡化,請儘速聯繫您的醫師。 血管性水腫的原因血管性水腫的常見原因是過敏所導致,例如:服用新藥物、嘗試新的食物、噴新的香水等。即使過去沒發生過問題,也可能在日後發生過敏反應;血管性水腫無法預測,也不是經由感染造成的,雖然感染可能導致血管性水腫,但大部分血管性水腫的原因是仍然是遺傳的緣故。 血管性水腫的風險因素造成血管性水腫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食物或其他化學物質過敏 自體免疫疾病,例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Lupus)、白血病(Leukemia)、淋巴瘤(Lymphoma)。 家族遺傳。 血管性水腫的診斷與治療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如何診斷血管性水診腫 醫師大多會檢查腫脹的皮膚,確認水腫處觸壓後回復的彈性才能給予適當的診斷;此外,醫師可能還會進行血液檢查,但並不影響治療的方式,醫師也可能會參考過去血管性水腫的家族病史。 如何治療血管性水腫 通常中度至重度的血管性水腫才需要治療,輕微的水腫可能不需要治療,確認引起水腫的原因是治療的第一步,血管性水腫的治療方式包含: 冰敷加壓可以緩解不適,但擦乳液容易效果不好,因為水腫處是在皮膚深層,而不是表面。 使用抗組織胺可減少血液中的組織胺,不過一旦過敏原消失,血管性水腫也會不藥而癒,若過敏原仍存在於體內,那抗組織胺就能有效抑制血管性水腫。抗組織胺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如嗜睡或口乾。 類固醇是較有效的藥物,如普賴鬆(Prednisone);當抗組織胺無法控制嚴重的血管性水腫時,則會使用類固醇。 血管性水腫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照護可以協助您克服血管性水腫: 紅腫處冰敷。 依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 記錄可能引起血管性水腫的過敏原,例如:新食物、藥物、肥皂、香水或衣物,這能幫助您避免接觸這些物質。 向醫師諮詢您的用藥情形。 抗組織胺藥物治療2~3天仍無改善,請聯繫您的醫師。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其他過敏

貓奴的夢魘!貓過敏的治療與改善方式

身為愛貓一族,對於貓咪們的包容心通常都很大,不管是亂抓沙發、把衛生紙全部抽光,或是跳到高處把易碎物品打落等;但是若是身體對貓過敏,那該怎麼辦呢?以下就為您介紹貓過敏的原因、症狀以及改善方式。 貓過敏的原因 免疫系統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抵禦細菌入侵的重要工程,當它偵測到有害物質進入人體時,便會產生抗體與其對抗,而所謂的過敏,則是免疫系統將過敏原錯認為有害物質,因此發生的一系列紅腫、發癢等過敏反應。過敏體質多來自於遺傳,由父母傳下「對某種物質容易發生過敏症狀」的基因給孩子,因此,只要家中成員中有人有過敏的症狀,其他人罹患相同類型過敏的機會也會提高。 對貓過敏的人,在接觸到貓的皮屑、體毛、口水或尿液時,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而且這種症狀不一定要在貓身旁才會發生,如果貓毛沾黏在衣物、沙發或是床上,甚至根本沒有養貓的人,也可能因為與養貓者相處,間接接觸到衣物上的貓毛或唾液,從而引發過敏。 貓過敏的症狀 根據免疫學先驅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的一篇研究指出,貓過敏有90%的過敏原都來自於貓的皮屑與口水,跟大多數過敏會發生的情況相似,鼻水流不止、咳嗽、打噴嚏、鼻塞、身體發癢和起紅疹,都是可能出現的症狀。 許多人對貓的熱愛,使他們寧願忍受過敏症狀,也要跟貓相處,雖然每個人情況不同,但是嚴重的過敏情形,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反胃甚至引發氣喘(Asthma),統計也指出,本身有氣喘症狀的人,患有貓過敏的可能性要比常人高。   2種檢測過敏的方式 一般來說,想知道有沒有對貓過敏,只要跟貓相處一陣子就知道了,如果擔心自己有過敏體質的話,在決定讓貓成為家庭成員之前,先去有養貓的朋友家拜訪一下,便能測試身體有無異狀。不過世間的過敏原何其多,因此以下將為您介紹2種科學檢測過敏的方式,除了貓過敏之外,也能知曉其他種類過敏因子: 皮膚點刺測試(Skin prick test):醫師會將消毒過但帶有微量過敏原的針,刺入前手臂的皮膚,以測試有無過敏反應,有貓過敏的人,入針處通常會變得泛紅或出現小腫包,症狀大約在30分鐘後就會消退。 血液測試(Blood test):在某些情況下,受測者的皮膚可能不會發生過敏反應,這可能不是因為它沒有過敏,而是因為自身的皮膚問題或是其他藥物所造成,這時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血液測試的方式,將抽取血液加以檢測後,便能清楚知道對那些過敏原有反應,缺點是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治療過敏的4方法 過敏基本上很難治癒,只能透過藥物減輕症狀,以下為可能的治療方式: 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 )藥物,例如: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或勝克敏(Cetirizine)。 使用皮質類固醇鼻噴劑,例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內舒拿(Nasonex),類固醇有抗發炎,抑制免疫系統的效果。 白三烯素修飾劑(Leukotriene modifiers,又稱白三烯調節劑),例如:孟魯司特(Montelukast),當患者不適宜使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進行治療時,可能會使用白三烯調節劑作為代替,它可以阻斷免疫系統特定化學物質產生作用。 去鼻塞充血劑(Decongestant)屬於非處方藥,可以自行在藥局購買,它有助於消除因過敏而腫脹的鼻黏膜,減輕不適的症狀。 4種避免過敏的方式 比起跟過敏硬碰硬,遠離過敏原顯得容易且有效許多,但是如果在養貓之後,才發現自己有貓過敏,該怎麼辦呢?以下提供4種降低過敏症狀的方式: 別讓貓進臥室:睡覺是人一生中花費最多時間的活動,一個人平均每天大約會睡7~8小時,如果床上充滿了貓毛,對於貓過敏的人來說,睡覺恐怕只會變成一場惡夢,不僅因為過敏症狀導致無法順利入睡,就算睡著了,也會因為睡眠品質過差,導致隔天精神不濟,請讓臥室成為最後一塊淨土,為自己保有舒適的空間,才能長久的與貓共處。 空氣清淨機:機器可以幫助過濾空氣中的過敏原,減少被人體吸入引發不適的情況。 勤打掃環境:髒亂的環境只會讓過敏更加嚴重,建議三不五時便打掃一下室內環境,同時記得戴上口罩,以免過程中揚起的灰塵,造成您的不適。另外,貓貓時常爬過的地毯、自己的床單和衣服,也要記得定時更換,減少過敏原殘留量,或是乾脆不要使用地毯,減少貓毛和皮屑遺留在上面的機會。 幫貓洗澡:每個禮拜幫貓洗澡一次,讓貓咪身體保持乾淨,也能減少皮屑和毛髮這2種過敏原產生的機會。


其他過敏

藥物過敏:症狀、原因、治療、預防

藥物過敏的定義藥物過敏是指身體的免疫系統對藥物有異常反應,無論是處方藥、非處方藥或草藥都可能導致藥物過敏。 每個人藥物過敏的症狀不同,最常見的是蕁麻疹(Urticaria)、出疹或發燒,嚴重時可能導致休克、血壓突然降低、呼吸道緊縮等致命的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藥物過敏並非藥物的副作用也不是服藥過量所導致的症狀。(推薦閱讀:認識過敏) 藥物過敏有多常見? 每個人都可能發生藥物過敏,不幸的是,目前尚無方法可以檢驗你對什麼藥是否有藥物過敏,大部分患者都是在服藥後發生過敏反應才知道。藥物過敏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 你可能在想,那麼藥物過敏怎麼辦?其實降低藥物過敏的風險是可能的,繼續看下去就可以知道檢測與治療的方式囉! 藥物過敏的症狀藥物過敏的症狀通常發生在服藥後一小時內,常見的藥物過敏症狀有: 皮疹 蕁麻疹 搔癢 發燒 腫脹 呼吸困難、短促 喘鳴 流鼻水 眼睛癢 流眼淚 有些藥物可能會引起某些人嚴重的過敏反應,必須就醫的嚴重症狀如下: 心跳或脈搏加速。 呼吸道、喉嚨緊縮,造成呼吸困難。 焦慮或暈眩。 意識喪失。 然而有些藥物過敏反應可能持續數天或數週,甚至有些症狀在你停藥以後仍持續,長期藥物過敏症狀包含: 發燒、關節疼痛、腫脹以及噁心。 貧血(Anemia):一種紅血球減少的反應,會導致疲倦、心律不整、呼吸困難或其他症狀。 皮疹、白血球數量過高、全身腫脹、淋巴結腫脹或潛伏的肝炎復發。 腎臟發炎(Nephritis,又稱腎炎):會引起發燒、尿蛋白、全身腫脹、意識不清以及其他症狀。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藥物過敏反應可輕可重,嚴重時亦可能有生命危險,若你有以下症狀,請速就醫: 急性蔓延的皮膚發紅疼痛或起水泡。 皮膚無水泡但成片脫落。 魚鱗癬。 身體極不適。 高燒。 眼部、嘴部或生殖器起皮疹、水泡。 血壓異常、呼吸困難等嚴重症狀請速尋求醫療協助。 藥物過敏的原因藥物過敏起因於你的免疫系統對藥物的化學物質起不良反應,你的免疫系統誤將藥物視為有害的化學物質而開始免疫攻擊。在藥物過敏的診斷上,一般會將藥物過敏導因與你先前曾碰過的食物、水或藥物,若你的免疫反應對於初次接觸的物質有反應,你的身體會生成抗體而導致藥物過敏。如下列藥物。 抗生素,例如:青黴素(Penicillin)。 阿斯匹靈(Aspirin)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 治療癌症的化學治療藥物。 治療自體免疫系統疾病藥物,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含有皮質類固醇的乳霜或乳液。 愛滋病(HIV/AIDS)用藥。 蜂膠產品。 紫錐菊(Echinacea): 一種被用來治療一般感冒的草藥。 醫學影像檢查使用的顯影劑(Radiocontrast media,又稱放射性對比劑)。 止痛的鴉片類藥物。(推薦閱讀:用不好變毒品!麻醉止痛藥使用與分類) 局部麻醉劑等。 藥物過敏的風險因素導致藥物過敏的風險因素有很多: 曾有過敏病史,例如:食物過敏或熱過敏。 曾對其他有效成分相同的藥物過敏。 對該藥物過敏的家族病史。 藥物劑量過高、重複使用或延長使用。 患有愛滋病(HIV)或感染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 藥物過敏檢測與治療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進行藥物過敏檢測: 理學檢查:醫師可以從皮疹、水泡,檢查心跳或呼吸道的生理反應來判斷藥物過敏。 問診:關於過去的過敏史、用藥史,使用藥物的狀況等,若對其他有效成分相同的藥物過敏,那對同類型的藥物產生過敏的機率很高。(過敏 你的醫師可能會安排進一步的實驗室檢驗來確診是否為藥物過敏,例如: 皮膚試驗(Skin tests)(推薦閱讀:過敏原診斷~了解3種皮膚測試法) 血液檢查(Blood tests) 如何治療藥物過敏? 醫師會用降低過敏症狀來治療藥物過敏,或使用其他方式來幫助你在不過敏的狀態下仍繼續服藥。 服用抗組織胺藥物來防止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 停用導致過敏的藥物。 治療過敏症狀的療法如下:(推薦閱讀:打針吃藥免疫治療~躲不了過敏原免哭) 對於嚴重的過敏反應可服用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 。 立即注射腎上腺素(Epinephrine),並住院觀察血壓及呼吸狀態。 在醫師的監控下服用過敏藥物,該療法目標是為了讓你對過敏藥物減敏。 先從小劑量開始服用,然後每 15~30 分鐘逐步加量,持續數小時或數天,直到過敏反應消失為止。 進行過敏原測試。 預防藥物過敏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幫助你預防藥物過敏發生:(推薦閱讀:花粉過敏喉嚨痛!快看醫師避免繼發感染) 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 若情況允許,隨身攜帶可自行施打的腎上腺素。 服用類固醇普賴鬆(Prednisone)或抗組織胺藥。 就醫時先告知醫師會引起你藥物過敏的藥物名稱。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其他過敏

花粉過敏喉嚨痛!快看醫師避免繼發感染

花粉季一到,當喉嚨痛、腫脹,就表示它發炎了,這也是花粉症(Pollen Allergy)的症狀之一。當過敏原刺激身體釋出組織胺(Histamine),就會導致喉嚨發炎、敏感。這個症狀不只不舒服,其實也很危險。以下三點,都是不能忽視的花粉過敏症狀,及早就醫才能避免繼發感染。 1. 喉嚨痛 喉嚨痛(Sore throat)是花粉症的常見症狀,若置之不理,喉嚨可能會腫脹到令人難以吞嚥食物和唾液,並使喉嚨受損。因花粉症引起的喉嚨痛,還可能會使喉嚨變得異常敏感和脆弱,進而演變成更難醫治的鏈球菌性咽喉炎(Strep throat),或其他繼發感染。(延伸閱讀:喉嚨痛怎麼辦?6招有效緩解喉嚨痛) 2. 鼻涕倒流 花粉症也會使鼻竇黏液增生,過多的鼻涕倒流至喉嚨,日積月累,就會造成喉嚨發炎。而堆積在喉嚨的鼻涕所引起的細菌滋生,就會變成日後喉嚨感染的罪魁禍首。因此若發現喉嚨有黃色濃稠的鼻涕,建議向醫師求診,因為這可能是繼發感染的前兆。 3. 異常的聲音改變 花粉症引起的喉嚨痛,會導致聲音沙啞,以及喘鳴(呼吸聲音粗糙)。這因為當喉嚨變敏感,喉頭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讓人無法正常發聲。花粉症也會使呼吸道阻塞,除了喘鳴,也可能造成呼吸困難,對有氣喘的人來說特別危險,應儘速就醫。(延伸閱讀:保養喉嚨養出好聲音!無咖啡因茶等5食材首選) 這些可怕的症狀如何緩解? 首先應盡量避免讓自己暴露在有花粉的環境中,若已經有過敏反應,可以使用抗組織胺類的藥物(Antihistamine drugs)來緩解症狀。如果喉嚨痛持續,建議盡速就醫,請醫師會為患者做全面檢查。喉嚨痛有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前兆,不能輕忽,即使症狀輕微,及早就醫才能避免潛在麻煩。


其他過敏

打針吃藥免疫治療~躲不了過敏原免哭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遠離過敏原,是避免過敏的唯一方法,但這點實際上很難做到。幸好有一種東西叫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可以將稀釋後的過敏原,以最少的劑量注入體內,讓免疫系統適應,進而預防過敏的發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認識免疫治療的方式,還有可能的副作用注意事項。(推薦閱讀:過敏原診斷~了解3種皮膚測試法) 打針吃藥二選一 打針 醫師通常會施打在上臂,並且會視患者持續施打的情形,逐步增加過敏原的劑量。打針的免疫治療,基本上都能有效治療對蚊蟲叮咬、花粉、塵蟎、黴菌及寵物皮屑的一般過敏。但打針的免疫治療目前對食物、藥物過敏或乳膠過敏的療效,目前尚無法確定。(推薦閱讀:貓奴的夢魘!貓過敏的治療與改善方式) 吃藥 醫師會將免疫治療藥物置於患者的舌下,然後讓身體慢慢吸收、適應藥劑裡面的過敏原。藥劑可治療較廣泛的過敏,包含食物過敏。當患者無法打針時,就可以選擇吃藥治療。 進行免疫治療前後的評估 同一種療法不見得適合所有人,醫師必須了解患者對過去的過敏原種類、反應程度、病史、醫療預算等資訊,才能決定適合的療程。患者自己也應該要去了解各種療法的優缺點,及可能的相關副作用後,再決定最好的治療方式。療程結束後,別忘了與醫師詳談治療成果,以供醫師評估給予的藥物是否合宜。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控管 由於有些藥物會因交互作用而增加副作用的風險,進行免疫治療前,患者必須告知醫師自己正在使用的各種藥物。通常免疫治療的標準流程,會讓患者在打針或服藥後的半小時到1小時內,留在醫院觀察是否有副作用發生。若患者出院回家後才出現發癢、呼吸困難、流鼻水或喉嚨緊等的不適等症狀,請盡速回診,或至最近的急診室就醫。


其他過敏

過敏的應對方式~請您按部就班這樣做

過敏(Allergy) 的發生是由於體內的防禦機制將外來的物質,誤認為有害身體時,所產生的免疫反應。這種反應會使身體釋出組織胺(Histamines)及其他化學物質等防禦機制,造成您輕微的過敏反應。不過,並不是所有狀況都只會造成輕微的症狀,有時當我們對於某樣物質的過敏反應強烈時,情況就會變得危險,甚至威脅我們的生命安全,因此不適當的處置可能導致不幸的事件發生。雖然避免過敏發生是首要考量,但當我們並無法徹底避開過敏原的時候,面對過敏的應對方案就變得十分重要! 過敏反應的應對方式是什麼? 應對方案是一套按部就班,逐步指導您身邊的人或一般大眾,當您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時該如何處理的流程表。一份正確的應對方案會包含過敏的類型、輕微到嚴重過敏反應的症狀、嚴重過敏反應的徵兆、詳細治療方式及何時該尋求醫療協助等資訊。舉一個對花生過敏的人為例子,若他在用餐時誤食了花生了,卻沒人處理,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那後果可能相當嚴重,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應對方案的原因。 為什麼應對方式如此重要? 如同上述所說,應對方案可以拯救您的性命,例如心肺復甦術(CPR)的應對方案,能及時拯救心臟病發的患者;而當嚴重過敏反應發生時,遲疑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您的每一個動作都關係重大,您迅速的反應更可能及時拯救一條人命,因為發病的人並無法告訴您該怎麼做,而您猜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也於事無補,因此瞭解過敏的應對方案對您個人,或任何有過敏體質的人都是很重要的。 過敏的症狀也會因人而異,所以一套應對方案可能只對特定的人有效,若您有過敏體質,您的孩子或配偶也可能有過敏體質,那就必須要有好幾套應對方案來面對發生時的情況。依據個人體質的差異,每個過敏患者的過敏反應先期徵兆都不同,若您不清楚該從何製作專屬於您的應對方案,建議您可以向您的醫師諮詢,以了解最完整的應對方式。


其他過敏

不小心吃錯藥!藥物過敏的診斷與治療

服藥後,身體怎麼開始發紅、發腫、發癢呢?本來吃藥是要緩解疾病等不適症狀的,吞下肚後免疫系統卻反應過度,引發了讓人更不舒服的藥物過敏反應。如果不幸發生這種狀況,以下是過敏的人必須採取的措施。 疑似藥物過敏先請醫師診斷 醫師必需全盤了解患者過往的病史,以及對各種藥物的反應程度,才能進行精確的診斷。如果患者對青黴素(或稱盤尼西林,Penicillin)之類的抗生素過敏,醫師可能會採用皮膚測試。不過若過敏反應極端,皮膚測試驗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為避免過敏加劇,一般來說,醫師會重新開立其他不需進行測試,就知道不會造成過敏的藥物,來替代目前會引發過敏的藥品。 暫緩藥物過敏的方法 有些過敏反應可以靠其他藥物來緩解,例如口服抗組織胺或塗抹外用藥膏,都可以緩解皮膚的過敏反應;支氣管擴張劑,可以用於舒緩因藥物過敏,而產生的呼吸困難現象;注射腎上腺素,則是解除各種過敏症狀的常用方法。不過這些方式只會暫時消除過敏反應,所以就算症狀舒緩了,患者仍應盡速就醫,以治療、追蹤,並確認健康無礙。 減敏療法可治療藥物過敏 避免藥物過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要使用起初引發過敏的同一類藥物。如果會引發過敏的藥物,是唯一的治療選項,醫師就會採取減敏療法(又稱免疫療法),將藥量從微量逐漸增加,慢慢調整劑量,患者的免疫系统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對藥物的耐受度。


其他過敏

什麼是藥物過敏?分清和副作用的差別

當人體免疫系統將外來物質(過敏原)誤判成威脅時,身體引起的強烈反應就稱為「過敏」。人體對藥物過敏,和對食物等其他物質過敏的反應相似。任何人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尤其是患有心臟病(Heart disease)、氣喘(Asthma)或高血壓(Hypertension)時,更可能成為產生嚴重藥物過敏的高危險群。 藥物過敏的症狀 輕微 通常引起紅腫、皮疹的過敏症狀,會在使用藥物後立即或1小時後發生。當下列這些輕微的症狀發生時,請立即告知醫師: 紅疹或蕁麻疹 皮膚或眼睛癢 發燒 關節痛或腫脹 淋巴腫脹 嚴重 嚴重的藥物過敏可能會危及生命,這種狀況稱之為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會影響多個身體功能。若發生下列症狀,請立即尋求緊急醫療協助: 鎖喉、呼吸困難 唇、舌、口、眼部腫脹 腹痛、噁心嘔吐、腹瀉 頭暈、意識混亂 心悸 暈倒 痙攣 藥物過敏和副作用的差別 藥物過敏與藥物副作用有些相似的症狀,如上述的頭暈或噁心嘔吐,但過敏對身體的影響比副作用還要嚴重許多。剛開始使用一種新的藥物時,請諮詢醫師或藥師該藥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或參考藥品包裝說明,以分辨特殊身體反應是否為過敏。也就是說,若藥物的副作用不包含上述症狀,但您服藥後卻經歷了,即代表您對該藥過敏。 容易導致過敏的藥物和物質 抗生素,例如盤尼西林(Penicillin)。 非類固醇消炎藥,例如布洛芬(Ibuprofen)。 阿斯匹靈(Aspirin) 抗癲癇藥物 單株抗體治療藥物 化療藥物 胰島素(Insulin) 有些用來包裝藥物的物質也會引起過敏,如染劑、乳膠等。


其他過敏

乳膠過敏症狀多~快學7招助預防

乳膠是由巴西橡膠樹(Brazilian Rubber Tree)樹液製成的天然橡膠製品,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乳膠製品種類非常多,例如手套、橡皮筋、兒童玩具、橡皮擦等。因此,若一個人的免疫系統將乳膠誤認為是細菌或病毒的外來入侵者時,可要多多留意,此時乳膠過敏反應就會發生,乳膠過敏症狀從輕微到致命皆有可能,視個人的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反應而定。接下來,我們會分享實用內容,協助您避免乳膠過敏的潛在危險。(推薦閱讀:乳膠過敏症狀多~快學7招助預防) 乳膠過敏的症狀 對乳膠過敏的患者而言,一旦接觸到手套或吸入懸浮在空氣中的乳膠粒子,就會快速引起過敏反應, 大部分的過敏反應是由於身體觸碰到乳膠,產生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發紅,乳膠過敏症狀可重可輕,分述如下: 1. 輕微的乳膠過敏症狀: 蕁麻疹 皮膚癢 皮膚泛紅或腫脹 濕疹(推薦閱讀:皮膚炎 濕疹 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2. 嚴重的乳膠過敏症狀: 打噴嚏 鼻塞或流鼻水 眼睛搔癢或流眼淚 腹瀉、嘔吐 胸悶、呼吸困難 喉嚨癢 咳嗽 乳膠過敏的風險因素 以下特定對象是乳膠過敏的高危險群: 脊柱裂或曾接受多次手術的患者 個人或家族曾有過敏病史 必須穿戴乳膠手套工作者 醫療服務單位、餐飲或托育工作者 塑橡膠產業工作者 如何預防乳膠過敏? 唯一避免乳膠過敏的方式是遠離過敏原,若您確診對乳膠過敏,可以這麼做: 避免直接接觸所有乳膠製成品,例如乳膠手套、氣球、保險套或其他天然橡膠製品。 避免待在可能吸入乳膠粒子的空間,例如使用含乳膠粉末手套的場所。 留意酪梨、香蕉、木瓜、奇異果、葡萄、栗子等食物,容易引起交叉過敏反應。 留意用乳膠手套處理過而殘留乳膠的食物。 聽從醫師對於乳膠過敏的建議。 至牙科看診、接受手術或其他治療時,請先知會醫療院所請求配合。 必須戴乳膠手套時,使用不含乳膠粉末的手套。


其他過敏

過敏壓力大~8招改善情緒享受生活

您可以輕易找到有一些常見過敏症狀如打噴嚏、眼睛發癢、蕁麻疹(Urticaria)、氣喘和噁心想吐的人,這些是立即的過敏反應,不同的過敏可能引起情緒、行為和心理症狀,例如恐慌發作(Panic Attacks)、焦慮、注意力缺乏、憂鬱症(Depression)、強迫症行為和其他精神疾病。另外,食物過敏的機制會藉由腦中特定的區域腫起或水腫,導致人格、反射、中樞神經系統有所變化。 腦疲勞(Brain Fag)與憂鬱 腦疲勞是一種心理疲勞,其症狀包含心理混淆、缺乏自主性、思緒變慢、偶爾會失去性慾,變得沮喪。根據近期的研究,有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或稱Hay Fever,花粉熱)的成人,在前12個月有2倍的機率可能會被診斷出罹患重度憂鬱症,同樣地,5~6歲時患有花粉熱的兒童,在接下來17年有2倍的機率患有重度憂鬱症。 改善過敏的生活好招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品嘗美食是人生中一大享受,但為食物過敏所苦的人恐怕就是例外,這些人對入口飲食要保持警覺,不僅吃東西會擔心,更無法好好享受用餐時刻。事實上,還是有辦法降低食物過敏的機會,若您想要改善生活品質,別為過敏操心,請參考以下8個小訣竅: 當覺得自己有食物過敏時,尋求過敏專科醫師幫助。 自我學習對食物過敏的警覺性,瀏覽網站、讀書、細看食物標籤都是好方法。 加入或在社區中成立互助團體,分享如何處理、預防過敏的經驗讓生活更有愛。 假使有氣喘(Asthma),確定控制良好並妥善治療。若沒有的話,可能會增加過敏性休克反應的嚴重性。 隨時做好過敏發作的準備,假如要出遠門拜訪朋友,是否有準備好足夠過敏藥物。 在生活上尋求伴侶和親友協助,他們或許會在烹飪時提醒您別放什麼食材。 外食對過敏者不是個好主意,或許減少在外約會用餐,多在家裡親自下廚招待朋友,會是較好的選擇喔。 有食物過敏不代表要減少社交活動,適時調整外出目的,可以相約爬山、逛展、運動,儘量自己準備餐點,減少不知名外食的影響。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