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及內視鏡科 柯皓文主任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經常來得無聲無息,多數病人都沒有症狀,一名44歲的女性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健檢時意外發現,肺部有顆腫瘤且已侵犯到肺膜,竟是第四期肺腺癌。基因檢測為ALK基因突變,所幸經過抗ALK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腫瘤明顯縮小,穩定控制已超過兩年,從絕症走向「慢性病」。
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及內視鏡科主任柯皓文醫師指出,肺腺癌中有4-6%的病人會出現ALK基因突變,雖然比例不高,但好發於年輕、不抽菸的女性,惡性度高、進展迅速,特別容易腦轉移。在初診斷的病人中,竟有四成已出現腦轉移。不過,ALK突變雖然惡性度高,但對標靶藥物反應極佳,治療成果相當好。
早期開刀、晚期標靶,肺癌治療有策略
肺腺癌分為四期,其中第一、二、四期可區分為A、B期,而第三期則是分為A、B、C。第一期到第三期A的病人可接受手術治療,被歸為早期肺癌。第三期的3B、3C期為局部晚期,第四期晚期則已遠端轉移。
柯皓文醫師表示,肺腺癌病人,若落在1A,五年內不復發的機率高達九成以上;1B期不復發機率則降至70-80%;但若已進展至3B期以上,復發機率高達一半。雖然早期可手術切除治療,術後標靶藥物輔助治療還是很重要,可以大幅降低復發率。
針對肺腺癌ALK基因突變3B、3C期局部晚期病人,治療策略是「同步化療與放療+標靶治療」;若病人體力差、年紀大,則優先使用標靶藥物。至於已發生遠端轉移的病人,直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
第二代ALK標靶療法讓無惡化存活期達近3年
目前已問世的ALK標靶藥物共有三代,由於第二代與第三代的效果遠遠大於第一代,因此醫師建議從第二代開始使用。柯皓文醫師解釋,第二代標靶藥物不僅對腫瘤控制效果好,可以有效控制腦轉移,無惡化存活期平均可達20~30多個月。
第二代標靶藥物,依處方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副作用也略有不同,症狀有腸胃不適、心率下降、肝腎功能異常、肺纖維化等副作用,可透過調整劑量來減少副作用的程度。
第三代藥物療效好,但副作用強,包括體重、水腫、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上升,甚至少數人會出現情緒與認知障礙,有可能因此要犧牲生活品質,病人可依自身狀況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