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流鼻血的原因:為什麼會流鼻血?
人的鼻腔黏膜微血管密布,所以稍有外在刺激,像是挖鼻孔、冷風灌入鼻子、空氣太乾、溫度變換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流血;另外,外力撞擊像摔倒、被球打到,也會導致鼻子受傷而流鼻血。
流鼻血原因1.人為刺激
兒童時常反覆鼻塞、擤鼻涕、打噴嚏或揉鼻子,造成黏膜受損,進而使血管破裂流鼻血。
流鼻血原因2.乾燥的空氣
乾燥空氣可能鼻道變乾,其內微小血管更加脆弱,以致容易破裂而流血。
流鼻血原因3.炎熱的氣溫
同上所述,炎熱氣溫也會使得鼻道變得乾燥,刺激鼻黏膜,並使之乾燥發癢甚至出血。
流鼻血原因4.冬天溫差變化大
在寒冷乾燥的冬天,流鼻血問題會特別嚴重;主要原因是當溫度下降時,通常濕度也降低,以致破壞鼻子內的脆弱鼻膜,導致流血。
流鼻血原因5.常用噴鼻劑
類固醇鼻噴劑的副作用可能造成鼻子乾燥。
流鼻血原因6.服用止痛藥
阿斯匹靈和布洛芬等止痛藥會降低血小板數量,降低身體凝血能力。
流鼻血原因7.過敏性鼻炎
醫生可能會開抗組胺藥或減充血劑等藥物來控制鼻癢、流鼻涕或鼻塞;該藥會使鼻黏膜變乾,進而導致流鼻血。
流鼻血了怎麼辦?流鼻血處理5步驟
- 保持冷靜,別看到血就慌
- 採坐姿或站姿,別躺下
- 頭微往前傾,千萬別後仰,避免鼻血滴進氣管而嗆到
- 輕捏鼻翼兩側加壓止血,持續壓緊 5 ~ 7 分鐘
- 冰敷鼻樑位置 3 ~ 5 分鐘,幫助血管收縮止血
鼻血停後的 24 小時內,請注意下列事項:
- 不要摳鼻血結痂
- 不要搬重物或做重訓
- 不要喝熱飲或酒精飲料
- 不要挖鼻孔或大力擤鼻涕
這時要趕快就醫
- 鼻血流超過 15 ~ 20 分鐘,依照上述步驟還是止不了
- 外力導致流鼻血,例如摔倒或是被外物撞擊
- 大量流血,鼻血甚至流進喉嚨裡
- 伴隨頭暈目眩、虛弱站不穩的情況
常流鼻血要看哪科:耳鼻喉科醫生
- 經常流鼻血:耳鼻喉科醫生
- 突然流鼻血:急診室或家醫科醫生。
若流鼻血的頻率頻繁到干擾日常生活建議去看耳鼻喉科的醫生;如果是突發性的流鼻血,且失血嚴重(裝滿一個杯子),則優先選擇急診、家醫科醫生。
常流鼻血怎麼辦?
冬季鼻膜乾燥是鼻子出血最常見原因之一,流鼻血嚴重程度屬於可重可輕,它們通常不是任何嚴重問題的徵兆,自行治療即可痊癒。
- 食鹽水 用鹽水舒緩和滋潤鼻黏膜。用一個碗,往裡面放一些水和幾滴鹽水。將其混合均勻,然後在鼻子中滴幾滴,以潤濕鼻腔的內壁。
- 蘋果醋 醋中的酸有助於收縮血管,從而止血。將棉球浸入醋中後,把棉球放在受傷的鼻孔中約 5 到 10 分鐘。這種治療方式通常在第一次嘗試時就有效,所以請嘗試一下。
流鼻血是癌症的症狀嗎?
反覆流鼻血(每周四次以上)可能是更嚴重疾病的症狀:血癌、鼻癌、鼻竇癌、淋巴瘤、血友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 ITP ) 。
- 血癌(白血病) 因骨髓造血細胞不正常增生,導致血小板、正常白血球、紅血球不足,進而導致流鼻血、發燒不退、發炎、倦怠、臉色蒼白,嚴重甚至會引發敗血症。
- 鼻癌和鼻竇癌 鼻癌和鼻竇癌的許多症狀也與鼻子過敏和慢性鼻竇炎一樣。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會導致確診延遲,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可進行檢查以排除癌症的疑慮。
- 鼻咽癌 初期頸部淋巴腺腫大、頭頸部疼痛、口鼻出血,若是鼻水、痰中略帶血絲),通常是暗紅色或帶血塊,請立即就醫。
-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 一些患有 NHL 的人在被診斷時在他們的骨髓中有淋巴瘤細胞,這會導致血細胞計數低、紅細胞計數低(貧血)、導致疲倦、呼吸困難、白細胞計數低,增加感染風險、血小板計數低,導致出血問題,例如經血過多、流鼻血或皮膚出現小血斑。
- 血友病 血友病它不屬於癌症。它是一種先天性血液凝固異常的出血疾病,由於基因缺陷,造成血液中缺乏某種凝血因子。
-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 ITP )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數量較少,容易產出血的症狀,通常皮膚會出現點狀瘀斑或大片瘀斑。患者的所有部位皆可能出血,包含流鼻血、牙齦出血,或是月經大量出血。
常流鼻血要吃什麼?
1.維生素C
人體黏模需要膠原蛋白,若缺乏維生素C,膠原蛋白就無法合成,容易造成流鼻血。建議補充柳橙、橘子、草莓、檸檬等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
2.維生素K
維生素 K 的食物會參與膠原蛋白的形成,有助於在鼻腔內形成濕潤的黏膜,促進血液凝固,故多吃富含維生素 K 的食物會有很大幫助:橄欖油、芥花油、菠菜、萵苣、綠花椰菜、羽衣甘藍、菠菜、芥菜、花椰菜、高麗菜。
小提醒:維生素 C 和 K 是長期緩解劑,不能立即緩解症狀。
3.攝取足夠的水分
一天沒有喝足夠的水也會使鼻腔黏膜乾燥,導致流鼻血,故請確保一整天都喝足夠的水。
常流鼻血應少吃的食物
有些食物具備活化血液的效果(抗凝血食物),若容易流鼻血建議避免此類食物,以免止血困難。
常流鼻血少吃的食物:
- 水楊酸鹽:紅酒、香料、巧克力、咖啡
- 抗血小板活性食物:大蒜、生薑、人參、銀杏葉和維生素 E15
- Omega 3:魚油、鮭魚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