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有先天性心臟病能懷孕嗎?掌握先天性心臟病患2大照護重點、仍可懷孕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于承宇 · 更新日期:2022/08/18

    有先天性心臟病能懷孕嗎?掌握先天性心臟病患2大照護重點、仍可懷孕

    拜醫療進步所賜,多數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皆能正常成長,其症狀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改善,但女性患者便可能遇到一個問題:先天性心臟病患是否可以懷孕?《Hello醫師》針對先天性心臟病患應如何自我照護為您詳加說明外,先天性心臟病患是否可以懷孕?有哪些方式可評估懷孕的可能性、以及哪些情況不適合懷孕,為您一次揭露。

    先天性心臟病2大照護重點

    1. 了解自身病情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面對先天性心臟病也是如此。當患者對自身病況所知無幾,不僅可能缺乏日常保健的意識,甚至易導致忽視徵兆而延誤治療。

    因此,若不確定有無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應先詢問父母或至醫院進行心臟檢查。若確知已有先天性心臟病,但已許久沒有回診,應安排進行完整之心臟相關檢查,完整了解自己的病史、應使用藥物與相關日常照護資訊為先。

    2. 定期追蹤檢測

    一般來說,多數先天性心臟病會於嬰幼兒時期被檢測出來,較嚴重者則會在年幼時就進行相關心臟手術,以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但這並非代表一勞永逸。

    以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為例,多數患者在術後都能從事一般活動或工作,但於長期追蹤檢查中發現,他們逐漸出現右心室出口的肺動脈不全症狀。以此情況而言,醫師會視病況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肺動脈瓣置換加以治療。建議每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都應該定期回診,掌握自身心臟健康狀況。

    有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懷孕嗎?

    懷孕可能是成人與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需面臨的治療差異最大的情況之一。

    由於懷孕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影響,孕婦的血液和血流量都會增加、血液凝固程度提高,所以也會加重心臟的負擔,提高心律不整、肺水腫等風險。若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有懷孕計畫,應該先與醫師討論。

    此時醫師會透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胸部X光等方式,確認待孕者之心臟健康,並檢查有無其他病症,或正在服用的藥物與過往接受過的治療等相關病史。

    有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懷孕,除了這5種情況之外

    先天性心臟病會遺傳嗎?

    當女性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有懷孕計畫,常會擔心下一代是否將遺傳先天性心臟病。

    根據臺大醫院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中心研究顯示,若父母皆無先天性心臟病,子女罹病的機會約為0.8%;如果父母親的先天性心臟病並非伴隨染色體異常或是基因突變相關,則下一代也出現先天性心臟病的機會,大約會是3~12%,亦即約有3成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與遺傳相關。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5大病況不適合懷孕:心血管疾病4級以上不建議

    症狀較為輕微的女性患者經過診斷後,懷孕多數為可行的選項。但也有少數症狀較為嚴重或複雜的患者,恐怕較不適宜生育,以免母親或對胎兒造成危險,以下為不適合懷孕的5大病況:

  •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 嚴重系統性心室功能異常(左心室射出分率 <30%)
  • 馬凡氏症(Marfan syndrome)患者主動脈直徑擴大超過四公分。
  • 嚴重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valve Stenosis)、二尖瓣狹窄(Mitral stenosis)
  • 主動脈窄縮(Native severe coarctation)
  • 根據 WHO 的心血管疾病孕婦懷孕分級,以上情況皆屬於第4級(不建議懷孕)的類別,其他的狀況則依據嚴重程度與類型,可能不需要過於擔心,或者必須在懷孕期間密切監測。

    先天性心臟病要小心!心內膜炎、補牙亦恐感染

    心內膜炎(Endocarditis)為帶有細菌的血液流經心臟,附著在心臟組織上而導致。一般正常的心臟組織不那麼容易受細菌侵害,但若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就應特別小心。因為心臟有缺陷或曾進行過心臟手術,就會讓細菌更易趁虛而入。

    因此,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在接受牙齒治療或任何手術前,應先向醫師說明自身病況,醫師可能會開立預防性抗生素,以預防治療過程中,細菌透過傷口進入血液而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可能性。建議先天心臟病患者於平時就做好牙齒清潔,即能減少至牙科補牙或拔牙的機會。

    先天性心臟病患可以運動嗎?

    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可能對運動敬謝不敏以免心臟疾病意外發生。然而,運動其實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研究指出,雖然先天性心臟病確實會降低患者的運動能力,但久坐和肥胖對於健康的危害同樣嚴重,因此建議多數患者仍應該規律運動。也由於先天性心臟病的類型、嚴重程度,以及運動類型和強度都互相關聯,建議與醫師諮詢以獲得最適合自己的運動建議。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于承宇 · 更新日期:2022/08/18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