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障礙

情緒障礙的學名為「情感性疾患」。一般人情緒都會有高低起伏。但如果心情過度低落,或太高亢,也就超過正常的範圍,就形成「躁症」、「鬱症」、「躁鬱交替」的病徵了。

基礎知識

情緒障礙

青春痘很嚴重怎麼辦?皮膚科名醫親解口服A酸正確用法與禁忌

長期受到痘痘困擾,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打擊自信與干擾生活。25歲女性上班族小娟自青春期以來,因荷爾蒙失調與作息不規律,導致青春痘頻繁復發;隨著工作壓力增加,臉部出現多顆膿皰並留下明顯痘疤,求職屢屢碰壁,連番面試失利更讓她信心大受打擊。 青春痘是最多人感到困擾的皮膚疾病,視個別症狀不同,常見治療方式從外用到口服都有,其中口服A酸已成為中重度青春痘的主要治療選項之一。《Hello醫師》為您訪問林政賢皮膚科診所林政賢院長,解析青春痘的形成原因、症狀分級與常見的治療方式,並說明口服A酸的作用與使用注意事項。 為何有青春痘?形成青春痘4大因素! 青春痘的醫學名稱為「痤瘡」,為最常見的皮膚科疾病,與皮脂腺分泌異常、高油高鹽食物、日常作息不規律、壓力大或部分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 根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AAD)統計,全球16至24歲青少年約28%有青春痘困擾,即使成年後25至36歲,也有近2成受影響;國內盛行率也差不多,好發族群則集中在16至24歲。 林院長表示,臨床個案中,青春痘相關就診者約佔整體的2至3成,其中不少人除了外觀困擾,還面臨社交上的心理壓力。 他曾遇到一名青少年病患,因嚴重痤瘡而極為自卑,「不僅影響情緒、交友,甚至因此不敢上學,家人怎麼勸說都沒用。」他提醒,痘痘不僅是皮膚問題,也可能牽連到自尊與社交生活,應及早評估與治療。 以生理因素來看,青春痘主要形成原因可歸納為以下4項: 荷爾蒙變化異常 皮膚層過度角化 皮脂腺分泌過盛 痤瘡桿菌的過度增生 嚴重痤瘡是什麼?醫:青春痘常為混合症狀! 林院長說明,依不同研究之論點,對青春痘的分級略有差異,但大致可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等3級,各級別的臨床表現如下: 輕度痤瘡:尚未發炎,因毛囊堵塞而產生輕微的白頭與黑頭粉刺;若隨意擠粉刺,且清潔不完全,可能惡化成發炎病灶。 中度痤瘡:開始發炎,出現泛紅、腫脹、丘疹、結節與膿皰等症狀。若隨意戳破病灶,容易留下疤痕。 重度痤瘡:發炎持續一段時間,除了紅腫之外,也伴隨深層囊腫或大膿皰,觸碰時會產生疼痛。若戳破可能讓細菌感 染惡化,留下凹疤。 他進一步指出,臨床上,多數嚴重痤瘡患者都屬於「混合型痤瘡」,即粉刺、膿皰與囊腫同時存在,皮膚狀況反覆不穩,對外觀影響甚鉅。 青春痘很嚴重需要就醫嗎?外用藥膏與口服藥有何差異? 嚴重的青春痘常處於發炎狀態,患者應盡快進行專業治療,以減緩發炎反應、穩定膚況,減少後續惡化與留疤的風險。 根據青春痘的不同型態與嚴重程度,醫師通常會開立外用藥膏及口服藥進行協同治療,常見的外用藥膏及口服藥如下: 常見青春痘外用藥膏 過氧化苯:具殺菌作用,可抑制油脂過度分泌。 外用抗生素:抑制痤瘡桿菌,有助消炎。 杜鵑花酸:改善角質代謝,有助淡化色素沉澱。 外用A酸:消炎及抑制油脂分泌,且助毛囊正常角化。 常見青春痘口服藥 口服抗生素:具消炎作用,有助抑制痤瘡桿菌。 口服荷爾蒙藥品:適用於女性患者,有助調節皮脂分泌。 口服A酸:適用於嚴重痤瘡者,可抑制皮脂腺分泌,減少痤瘡桿菌增生,進而達到消炎作用。 包括口服A酸在內,青春痘口服藥皆是處方用藥,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後開立,並搭配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用藥安全。 口服A酸有效嗎?醫:搭配外用藥膏加速治療! 「口服A酸為目前治療痘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林院長強調,該藥物透過抑制皮脂腺分泌與毛孔收縮,可從源頭減少粉刺與發炎反應。目前國內核准的口服A酸可分為3類,其中僅1類專用在青春痘治療,其餘2類主要應用於乾癬疾病。 不過,林院長也指出,臨床最常使用的「口服A酸」,雖具治療效果,但因膠囊體積較大、無法磨粉且帶有特殊氣味,導致部分患者難以吞服,排斥服藥的情況不在少數,「有些患者只能改服傳統抗生素,療效自然無法達到預期。」 不過,隨著製藥技術進步,在相隔35年之後,衛生福利部近期核准一款新型口服A酸,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選擇。他分享:「這款新藥採用義大利原料搭配專利技術,治療效果並不亞於現行口服A酸,且膠囊體積較小,也無油耗異味,讓病患接受度大幅提升,也積極配合後續治療,為嚴重痤瘡患者帶來一大福音。」 口服A酸禁忌與副作用說明 林院長提醒,口服A酸為維生素A的衍生物,服用期間應避免補充含有維生素A的保健品及藥品,以免增加副作用風險。常見副作用與處理建議如下: 皮膚脫皮、嘴唇或鼻腔粘膜乾燥:使用凡士林或護唇膏幫助保濕,並建議額外補充水分。 皮膚對光線更敏感:使用高防曬係數產品,並避免長時間曝露於陽光或紫外線下。 血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異常:定期回診抽血追蹤,確認各項數值位於正常區間。 視覺變化、夜間畏光:避免夜間駕駛,必要時可配戴普通眼鏡,且搭配人工淚液緩解乾燥。 此外,以下族群服用藥物前也須謹慎評估: 備孕或懷孕女性:A酸具致畸風險,服藥期間應嚴格避孕,並避免於懷孕或備孕期間服用。 哺乳中女性:口服A酸具高親脂性,可能透過乳汁傳遞,影響孩童健康。 肝、腎功能不全者:建議避免食用,或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方可服用。 特殊體質、酗酒者:糖尿病、肥胖、過敏或酗酒者,服用前須經專業醫師評估。 欲捐血者:服藥期間應避免捐血,以免受血者為備孕婦女或出現其他副作用。 林院長也進一步說明他收治個案小娟的治療歷程,原本對治療失去信心的她,在接受口服A酸治療後,搭配外用杜鵑花酸及過氧化苯,同時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持續治療3至4個月後,膚況逐漸穩定,半年後不再長痘,「她不僅恢復自信,也順利求職成功。」 最後,林院長提醒,治療期間應遵照醫囑,切勿自行停藥。為降低復發風險,臨床上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調整劑量,「由原先3天1顆,調整至1週1顆,以低劑量的方式治療,待膚況穩定後再逐步停藥。」若再搭配正確清潔習慣及作息調整,即使面對嚴重痤瘡,也有機會逐步改善、重拾生活自信。

看更多 情緒障礙 相關文章

情緒障礙

趕走冬季憂鬱!6個方法簡單做得到

冬天日照時間比夏天短,尤其是緯度較高的溫帶及寒帶國家,冬夏日照時數的差異更明顯,冬天的日照長度可能不到全天的三分之一。但人體若缺乏日照,會使體內血清素和維生素D變少,進而容易出現憂鬱傾向。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專家表示,冬季感到憂鬱是很常見的,徵兆包括常感到悲傷,體力與精神不佳等。 對此,有個專門的醫學名詞為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也稱作季節性情感疾患,是一種與季節變化有關的憂鬱症(Depression, 也稱抑鬱症),通常以冬季為好發時期,而這類「冬季限定」的憂鬱症稱為冬季憂鬱症(Winter depression),會開始對事物失去興趣、疲勞、專注力差以及食慾改變(通常是食慾增加)等。 若您感覺自己疑似有冬季憂鬱症的情形,或是冬天長期感覺悶悶不樂,不妨嘗試以下幾種方式來幫助改善情緒、趕走憂鬱。 1. 吃對食物 心情不好的話,不妨為自己泡一杯熱可可吧!除了嗅覺和味覺的享受之外,天然的可可粉可以改善情緒且有益心臟健康。若加入牛奶還可一次補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生素D,這樣的組合有助於提高血清素(Serotonin)的水平,幫助身體放鬆。 另外,魚類也是一項好選擇,每週吃3~5次如鮭魚、鱒魚、沙丁魚或鮪魚等魚類,它們所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改善情緒。早餐多吃全穀物、蔬果和雞蛋(良好的膽鹼 Choline來源,有助於調節神經功能和新陳代謝,可保持身體能量穩定)也能為身體注入活力。 2. 睡眠規律 戈蘭教授表示,最好訂定一個睡眠時間,並建立一套固定的睡前和起床流程,例如若每天11點就寢,10點就將房間燈光減弱以培養睡意。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的建議,每晚至少要睡滿7小時,來維持整體的健康。 若覺得難以入睡,請注意睡眠環境的舒適,例如讓室溫稍涼、阻絕光源,都能助您入眠。 3. 開始運動 如果您過去沒有運動習慣的話,不妨試著在午餐後到戶外散步、走樓梯取代搭電梯等,再來養成其他的運動習慣。西北大學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副教授賈桂琳·戈蘭(Jacqueline Gollan)博士表示:「各種類型的運動都可以,每週至少做4次、每次2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可減少憂鬱的情緒。」 4. 寫下待辦事項逐一完成 把生活中的待辦事項寫下來並逐一完成,可以讓您獲得成就感喔!例如列出規劃和收納家中的雜物、整理花圃等事情,利用一個下午把它完成。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天生就渴望「自己有能力勝任並完成事情」的感受,這種自我肯定能帶來幸福感。 5. 看場搞笑電影 專家認為「笑」可刺激大腦,幫助對抗憂鬱症,而且笑具有傳染性,所以不妨找幾位朋友,租個搞笑影片一起觀賞,或去電影院和觀眾們一同解放大笑吧! 6. 多社交與人互動 研究證實,社交可幫助心理健康,並有助於抵抗冬季憂鬱。如果想起某位朋友,不妨嘗試聯繫對方吧!假日時也可以和家人朋友出門,來趟小旅行或去聽場演唱會,即使只有一天的活動,也可以幫助情緒獲得改善。 若出現如慢性疼痛、頭痛、睡眠障礙或是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也可能都和憂鬱症有關。所以若您的情況一直未獲得改善,最好還是尋求專業醫師諮詢,才能避免問題惡化。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