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管理

壓力 管理是人人都需學習的課題。現代人「壓力山大」已不是什麼新聞了,適當壓力能驅使我們進步,但過量的壓力會導致身心出現疾病。如何在壓力面前維持身心的平衡,我們都應該要好好學習。

基礎知識

壓力管理

壓力大怎麼辦?認識壓力和焦慮、教你7招放鬆紓壓

「明天要上台報告,壓力好大!」 「今天犯了錯,不曉得明天老闆會怎麼處分,好焦慮!」 「女友暗示想結婚,要裝傻還是直接跟她說我還沒準備好…」 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和焦慮,大家都不陌生,雖然適當壓力有其正面意義,但當壓力大到造成失眠或注意力減退等負面影響時,就必須多加留意。過多的壓力時常也會導致焦慮,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以下將深入了解什麼是壓力及焦慮,並提供七個簡單的紓壓方式,幫助大家舒緩壓力、脫離焦慮! 什麼是壓力? 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定義,壓力是指為了因應環境的變化,身體為了做出調整,而在身體、心靈或情緒上產生的反應。壓力是生活的一部分,平時老闆給的工作壓力、同儕間的社交壓力,即便是升遷、買房等相對正面的變化,也會產生某種形式的壓力。 什麼是焦慮? 美國心理學會將焦慮定義為一種情緒,會出現緊張或擔心的念頭,會有血壓上升等生理變化。不過其實焦慮是正常且重要的一種情緒,當我們懷疑有危險時,焦慮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突發狀況,但是,若一個人太常感到焦慮,且嚴重時可能會演變成焦慮症 (Anxiety disorder),就需要治療了。   (同場加映:焦慮症是什麼?6大類型你可能都聽過) 壓力和焦慮的生理症狀 壓力或焦慮都可能造成生理或心理的症狀,且因人而異,以下為常見的生理症狀: 頭痛 頭暈 疲勞(同場加映:總覺得沒睡飽?認識慢性疲勞症候群) 腹瀉 頻尿 盜汗 胃痛 胃口改變 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 睡眠障礙 肌肉緊繃 造成壓力或焦慮的原因 以下列舉幾個造成焦慮的壓力來源: 搬家 結婚 生小孩 親友受傷 親友離世 生病或受傷 換學校或工作 壓力大怎麼辦?7 招實用紓壓馬上有感 如前文所述,壓力和焦慮是生活中的一部份,而有時候感覺到壓力大,反而是回顧心理健康的好時機,在覺得壓力大的當下,建議可以先找尋壓力的來源,並將思緒從中抽離出來,盡量不要專注在給予自己壓力的事情上,因為這只會讓壓力更大而已。不過,要將思緒從壓力當下抽離並不容易,因此以下介紹七種紓壓方式,幫助你紓解壓力。 深呼吸:這是最簡單立即有效的方式,在心情平靜時,多練習深呼吸,吸入時默數四秒,憋住四秒,吐氣四秒,並重複練習,這樣在感到壓力大時,就能很自然地運用深呼吸來舒緩緩壓力。(推薦閱讀:什麼是正念?深呼吸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動起來:運動能紓解壓力,促進腦內啡(Endorphins)、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Dopamine)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讓人們產生快樂的感覺。(同場加映:規律運動10大好處:減肥、助眠、護膚、更「性」福) 寫日記:寫下一天的大小事,能幫助人們了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將這些開心或不愉快的事記錄下來,也能幫助紓解壓力。 聽音樂:聆聽較輕柔、令人放鬆的音樂,會減緩壓力的反應。相反地,節奏快的音樂能幫助你的運動表現。 發揮創意:近年相當受歡迎的著色本,也被視為是紓壓神器,其實不論是繪畫、著色或寫詩,培養各種興趣,創作或發揮創意的同時,都能有效幫助身心放鬆。 練習正念:專注在當下發生在身邊的任何事情,感受吃進嘴裡的每一口食物、聽見的聲音、看見的景象,徹底貫徹活在當下的概念,正念的減壓效果已由不少研究證實。 和親友聊聊:當壓力太大時,不妨和家人、朋友分享你的心事,若不方便,參加一些團體、社區活動或互助團體,也相當有幫助。

看更多 壓力管理 相關文章

壓力管理

人類最好的朋友~養狗狗的7大好處

您有養寵物嗎? 許多人喜歡養寵物來陪伴,其中狗佔了主要的比例。據行政院農委會統計,2017年台灣人飼養的家犬總數超過177萬隻,比73萬多隻的家貓,多出100多萬隻,可見得大家有多愛狗。養狗不僅像多了個家人,對人的身心也大有益處,狗狗果真是人類的好朋友。而平常除了遛狗之外,也可以和牠們一起運動,當您想運動時,不妨帶著愛犬一起加入吧! 養狗有益身心好處多 養狗不僅是多了個陪伴的寵物,且對人的身心有很多好處,列舉如下: 降低壓力:和狗狗相處幾分鐘,就能達到降低血壓及焦慮的效果,人們在從事有壓力的工作時,若有狗在一旁陪伴,表現會比較好。 減少憂鬱更快樂:養狗的人通常比較不會憂鬱,主人和狗之間的互動,以及從狗身上得到的愛,有助於讓飼主的思想更正面,即便只是稍微看狗狗一下,大腦便會產生讓人感覺親密的化學物質,像是催產素(Oxytocin)。 讓身體更健康:研究指出,養狗的人比較有動力完成他們的健康計畫,因為當主人在遛狗時,對他們自己來說也是在運動,而且運動的品質更好。當一個家庭有養狗時,小孩子也比較願意出門運動,和狗玩在一起。 強化心智及社交圈:研究顯示,養狗和遛狗能增加社交互動,狗能助人漸漸不再害羞、脫離孤立,許多人遛狗時遇到其他遛狗的飼主時,會開口與其交談,因此增加互動。另外,經常照顧狗狗的小孩,其同理心和自尊心都會提高,撫摸狗狗、和狗狗玩,可以增加血清素(Serotonin)和多巴胺(Dopamine)的生成。 預防慢性疾病:專家指出,遛狗的人罹患糖尿病(Diabetes)的機率,是沒養狗的人的1/3;另外,養狗也能幫助小孩子預防自我免疫方面的疾病或過敏。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的研究指出,家族有過敏史的小孩,若出生後就在狗的陪伴下長大的話,得濕疹(Eczema)和氣喘(Asthma)的機率較低。 增強心血管健康:研究指出,養狗和降低心跳速率、血壓、膽固醇(Cholesterol)、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是相關的,有助於整體心血管健康、降低患冠狀動脈方面的疾病及心臟病的風險。 找出疾病與陪伴病人:有些狗被訓練來嗅出皮膚、腎臟、膀胱、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等疾病,有些狗則用來陪伴一些如大腦受創傷、自閉症(Autism)、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等病人;另外有些狗則陪伴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對於緩和他們的暴怒和侵略性的行為,似乎也有所幫助。 訓練狗狗有撇步 雖然養狗是件好事,但同時也是個重大的責任,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處理大小便、幫牠們洗澡、帶牠們去玩,而訓練牠們乖乖的也是很重要的,就像在教小孩一樣。 訓練狗的5大好處: 訓練狗狗的過程中,也能增進狗和主人的感情。 狗和主人有了共同語言後,能了解主人的指示。 狗在接受訓練的過程中,也會訓練到心智。 狗若很乖巧,就不需擔心牠們會亂跑或隨地大小便。 狗受過訓練後,可以帶牠們去認識更多人或同類。 4個基本指令/動作 不需要訓練牠們到很厲害,只要讓牠們聽懂一些基本的指令就很好了: 坐下:手拿食物站在狗狗面前,將食物靠近牠的鼻子讓牠聞,再稍微把拿著食物的手抬高,讓狗狗順勢朝著食物方向抬頭,同時讓狗狗順勢坐下,等牠坐下後,喊「坐下」,再給牠食物。 過來:幫狗戴上狗鏈和項圈,拉著狗鏈和狗狗保持一小段距離,然蹲下來與牠同高,對牠喊「過來」,同時輕輕拉一下狗鏈,等牠過來時再給牠食物。 等一下:教這項指令前,要讓狗狗先學會指令1。讓狗狗像指令1所述坐下後,將自己雙手手掌打開,雙手掌心同時朝向狗狗,喊「等一下」,然後往後走幾步,若牠沒有動的話就給牠食物,再慢慢增加自己後退的距離。 離開:自己雙手各拿著同一種食物,將其中一隻手伸向牠,但不要讓牠看到食物,然後喊「離開」,不管牠要聞、舔、抓或叫,都不要理牠,等到牠不再試著拿到您手中的食物後,就把另一手裡的食物給牠吃。接著繼續重複做一樣的步驟及指令,一直練習到您喊「離開」時,牠真的不理會您伸出的手為止。 和狗狗一起運動 養狗不但對人類有益處,也是人在運動時絕佳的好夥伴,可以試著和愛犬從事以下的運動: 遛狗:這對狗和人來說都是很好的運動,遛狗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會降低,也比較不會罹患慢性疾病或有憂鬱症狀。 跑步:第一次和狗狗慢跑時要放慢速度,評估牠能跑多遠,再慢慢增加距離,狗通常喜歡跑在主人前面,如果牠和主人平行或是落後了,表示該讓狗狗休息了。 爬樓梯:和狗狗一起爬樓梯,主人可以訓練到股四頭肌、大腿後肌和臀肌,下半身會更緊實。 瑜伽:和狗一起做瑜伽,有個名詞叫做Doga (Dog+Yoga),主人可以幫助狗狗做些姿勢,或幫牠按摩、指壓,可增進人狗的感情,同時也可幫狗狗做些健康檢查,摸摸牠的毛皮下是否有腫塊或異物。 足球:有些類型的狗喜歡玩足球,買個防咬的足球,等愛犬學會用鼻子或腳爪踢球或運球之後,再玩其他的玩法,例如把球踢遠,讓狗去追球。 丟飛盤:和狗狗玩你丟我接的飛盤遊戲,可以把飛盤當作吃飯的盤子使用,讓牠更熟悉飛盤,或把飛盤放在地上旋轉或滾動,讓狗狗更融入飛盤遊戲。


壓力管理

趕快找本書來看!閱讀可防失智、減壓,還能改善憂鬱症!

閱讀除了可以讓人暫時逃離生活壓力,也可以改善健康、為生活帶來幸福及充實感。其實書籍是很棒的休閒娛樂,每本書都有獨特的故事,也不必擔心如3C產品般受電量限制。 此外,閱讀亦具有平靜心情的效果,能清除心理的負面想法,有助於改善憂鬱症(Depression)及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甚至降低失智症的發作風險,以下《Hello醫師》為你整理5個閱讀所帶來的好處。 1. 減輕壓力 壓力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力高達60%,當壓力過大時,中風風險會提高50%、心臟病風險會提高40%。當然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但我們可以藉由一些方式來減輕壓力,避免讓它成為嚴重的健康問題,閱讀就是其中一項好選擇。(同場加映:壓力大怎麼辦?認識壓力和焦慮、教你7招實用減壓) 根據英國蘇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研究發現,閱讀可以降低68%的壓力值,甚至比聽音樂或散步的效果更好。神經心理學家大衛·劉易斯博士(Dr.David Lewis)發現,只需6分鐘閱讀時間,無論是報紙或書籍,都可使心率減慢和緩解肌肉緊張。 2. 讓人變聰明 閱讀可以增加腦中的詞彙量,促進智力發展。研究發現,年紀愈小的小孩,若閱讀能力愈強,則可能愈聰明。 一項2014年發表於兒童發展雜誌(Child Development)上的研究發現,7歲時閱讀能力較強的兒童,在智商測驗中的得分高於閱讀力較弱的兒童。 3. 減少焦慮 閱讀可減少負面思想,讓人不易感到焦慮及憂鬱,並對大腦有撫慰作用。當人透過書中角色在故事穿梭時,便會不自主地遠離負面及焦慮想法。 此外,閱讀還可減少與他人的疏離感和孤獨感,幫助治療如焦慮和憂鬱等心理健康問題。(推薦閱讀:焦慮症是什麼?6大類型你可能都聽過) 4. 更有同理心與社交技巧 2013年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常閱讀小說的人,更能理解人們的信仰、慾望和想法與自己的不同,也就是更有同理心。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和人類發展系(Department of Applied Psych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 )的研究作者基思.奧特利(Keith Oatley)認為,小說會使讀者與書中角色連結起來,讓讀者容易對現實中的人產生更多共鳴,進而發展人際關係。 5. 減緩認知能力的衰退 隨著年齡增長,腦部功能會逐漸退化,但部分研究指出,閱讀除了可幫助減緩並預防認知能力衰退,還有助於避免更嚴重的認知障礙,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美國若許大學醫學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員,於2013年在神經病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logy)發表研究指出閱讀和其他刺激心智的活動,可能會減緩失智症(Dementia,俗稱老年癡呆症)的發生,該研究針對294名平均年齡89歲的年長者,在他們死亡前約6年開始調查研究,並分析他們的大腦,發現在早年與晚年有閱讀及寫作習慣,或其他心智刺激活動者,他們的大腦較少出現失智症患者常有的病變與斑塊。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壓力管理

新年健康新目標!解壓進修多休息

迎來2019年,您立下新的年度目標了嗎?除了工作和人際關係的目標,許多人可能都忽略了另一個大重點–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繼續迎接更多的新年啊!本文將帶您一起看看,有哪些適合新年設定的健康新目標,以及如何達成! 保持與社會互動 打開手機通訊錄看看有誰已經失聯很久了?其實與朋友重新聯繫是對健康有益的喔!研究證實,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密切的人比疏離的人更長壽。其實缺乏社會關係會危害健康,就像酗酒和抽菸一樣,甚至比肥胖和缺乏運動更嚴重。所以記得與親友保持聯繫,或嘗試聯繫上老朋友吧! 多休息 晚上有個好眠可以幫助改善情緒,更對健康有益。許多研究指出,睡眠不足與肥胖、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風險增加有關,所以疲憊的話就小睡一會吧!不需要感到愧疚。 減肥 減肥一直都是許多人持續努力的目標之一,但說得容易,執行起來卻需要時間和心力才可能達成。今年開始,不妨認真地用食物日記來記錄飲食內容,審視自己吃了哪些食物。此外,盡力找到可以支持與陪伴您減重的人,因為一般人容易在第4~6週開始動搖,萌生放棄的念頭。 排解壓力 短暫的壓力可以提振精神和能量,但是如果壓力是慢性的,就可能增加健康惡化的風險。長時間工作、缺乏睡眠、不運動、飲食不均衡,或不常和親友相處等,都會導致壓力累積,所以要好好排解壓力,重視生活中的睡眠、放鬆、社交和休假等。 當志工 一般而言,我們大多以為幸福感是來自「自我改善」,但其實「幫助他人」時,我們的幸福感也會增加,而幸福感對健康有益。 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有正面情緒的人,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比負面情緒的人少20%。 重回校園進修 無論年紀多大,都可以重新再當學生。當學生可以幫助改善職場與生活技能,認識新朋友,甚至提升智力。200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曾經重回校園進修的中年人比沒有的人,有更強的記憶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更有研究認為,高等教育程度與降低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風險具有關聯性。 戒菸 您曾經多次嘗試戒菸最後卻破功了嗎?和成功戒菸的人聊聊,您會發現即使多次失敗還是可以成功戒菸的。許多人往往因為失敗多次而自暴自棄,但多數戒菸成功者也都經歷過多次嘗試才成功。另外,也可多想想自己若成功戒菸,每個月可以省下很多錢。 不喝酒 飲酒過量會影響大腦的神經傳遞物,並可能增加憂鬱、記憶力衰退甚至癲癇(Epilepsy)發作的風險。長期豪飲會增加患肝病、心臟病(Heart disease)、高血壓(Hypertension)、中風(Stroke)和精神衰退,以及口腔、咽喉、肝和乳房等癌症的風險。 如何順利達成目標? 1. 心理學家發現,將遠程目標列出步驟、具體化、可衡量和分階段,成功機率更高。例如減肥目標是1個月瘦3公斤,就先從培養好的飲食習慣開始,然後計算飲食的營養與熱量,接著加入規律的運動等等。 2. 即使目標是抽象的,但若從「改變行為」開始,成功機率較高。 3.不要受他人影響而跟隨多數人的目標,要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 4. 不要一次設定太多的目標。 5. 為了維持積極度,也可以寫下設該目標的理由,以及用什麼方式去實現它。 6. 把目標告訴家人或朋友,更有可能獲得支持與持續的動力。 7. 可製作一份清單,說明如何實現您的目標,能讓自己更積極。 8. 每達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有助於激勵自己。 9. 透過寫日記、輸入手機或寫在筆記本上,讓計劃和進度具體化。 10. 記得將任何失敗都當作暫時性的挫折,而不是放棄的理由。


壓力管理

減痛降壓緩情緒~聽音樂原來好處多多

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曾經因為聽到某首歌而在腦海浮現某段特別的回憶,或因為音樂而感到快樂、平靜或活力滿滿呢?因為人類的大腦有不同的路徑可以處理不同的音調、旋律和節奏喲! 人類自從有文明後,就已開始用音樂來放鬆身心,古希臘哲學家甚至還將音樂用於治療上。近代的音樂治療約在二戰後興起,當時大量士兵因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許多社區音樂家開始造訪各醫院,利用詩歌旋律治療士兵,醫護人員因此注意到患者的身體和情緒,都有大幅改善,此後醫院便開始僱用音樂家。 其實當人們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時,大腦會釋放出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可使心情愉悅。目前已有研究指出,音樂可改善我們的健康和幸福感。今天就一同來看看音樂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吧! 1. 改善情緒與焦慮症狀 研究證實聽音樂可幫助調節情緒,帶來快樂並使身心放鬆、減輕壓力。特別是慢速、低音且沒有歌詞的音樂,可以減少人的壓力和焦慮,很適合給準備要接受手術的人。甚至在國外,有許多在進行心臟手術時播放音樂的案例,心臟病患者的心率和血壓可被降低,減少與手術相關的壓力、焦慮和疼痛感。 2. 提高健身表現 由於交感神經系統可幫助我們的心臟收縮,而副交感神經系統可減緩心律並幫助放鬆,而音樂可以自然地影響這兩大神經系統,改變心臟的自主平衡。所以練瑜伽時,適合播放輕音樂使身心放鬆,而健身時可以播放律動音樂來幫助提升運動效果。 3. 增強記憶力與改善認知 節奏和旋律的重複模式有助於大腦增強記憶。在某個對於中風倖存者的研究中,聽音樂可幫助他們容易記下語句及提升集中注意力。此外,另有研究顯示音樂可幫助阿茲海默症患者回想,甚至有助於維持一些心理功能。 4. 緩解疼痛 某項對術後患者恢復的研究中,術前到術後聽音樂的人,比不聽音樂的人所感受的疼痛更少。另有研究指出,有聽音樂的冠心病患者比沒有聽音樂的患者,較少發生輕微的心臟疼痛。音樂甚至可以減輕癌症患者的不適和失戀者的痛苦。 5. 降低血壓與維持免疫力 研究表示,高血壓患者也可以透過播放平靜和放鬆的音樂,使呼吸更深而讓血壓降低。此外,聽音樂可減少釋放與壓力有關的激素如皮質醇,維持免疫系統健康。 6. 協助情緒釋放 音樂治療可以透過音樂來幫助患者學會溝通、表達情感與增進人際關係,像是幫助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或臨終的人,來釋放他們的恐懼、孤獨和憤怒。另有一項研究顯示,患有自閉症光譜障礙(ASD)的兒童,接受音樂治療後的社交、溝通技巧和注意力,都有所提高。


壓力管理

4症狀檢測!您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很多無法預測的天災或人禍,時有所聞,不分中外,甚至不是從新聞上看到而已,而是可能發生在你我或家人朋友身上,不管是生還者或受害者親友,甚至參與救災的人員,都可能因此受到程度不等的心理衝擊,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生理或心理的異常,引發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以下簡稱PTSD)。因此,大家都需要進一步認識這個疾病,不但可自我檢測,也可觀察家人或朋友是否出現類似症狀,既自助也能助人。 什麼是PTSD? 這是一種焦慮症,通常發生在自己親身經歷過創傷如性侵、暴力,或目睹了可怕的事件如親友意外死亡、車禍、天災等,大多數人在事發當下會有強烈的無助、震驚、憤怒、緊張、恐懼甚至內疚等情緒,但多半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消失,如果這些感覺不但沒遞減,反而持續甚至更強烈,且時間超過1個月以上,無法回到事發之前的正常生活,請務必立刻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因為您很可能有PTSD了。 PTSD的4大症狀 1. 重現:不斷重溫事發當時的情景,包括回憶倒帶、產生幻覺或做惡夢。一旦觸及與該事件相關的事物,就可能感到極度痛苦。 2. 逃避:遠離任何可能聯想起該事件的人、地點、話題或事件。不但對過去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還會疏遠親友。 3. 警覺性增加:常哭泣、易暴怒、易受驚、神經質、難入眠、思緒混亂、注意力難集中,生理反應則包括頭痛、胃痛、腹瀉、噁心、疲倦、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冒汗等。 4. 負面認知和情緒:對於該事件相關的想法和情緒都很負面,且迴避去談論它。 這些症狀通常在事件發生後3個月內開始,有時則長達數年才會出現。此外,其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各異,有些人在6個月內康復,有的則經歷長時間的痛苦,但它是可以被醫治的。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