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骨骼疾病

除了常見骨骼創傷,如骨折、運動傷害造成的關節和肌腱損傷等。另外也有其他種骨骼疾病或創傷,例如脊椎損傷、先天性骨骼疾病、骨髓炎等。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其他骨骼疾病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其他骨骼疾病

了解「骨鬆」威脅,居家檢測嘛會通!醫:3大撇步教您顧好骨本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每7人就有1人可能患有骨質疏鬆症,對健康的威脅不容輕忽。《Hello醫師》為您邀請婦產專科醫師周維薪(大象醫師),為您說明為何骨鬆被稱為「沉默的疾病」?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該如何在家掌握自我骨質狀況?同時教您3大撇步,從生活中輕鬆顧好骨本。 大象醫師現為愛群醫療生殖再生科主任醫師,他在受訪時提到,多數民眾在摔倒、骨折前不易警覺自身罹患骨質疏鬆,更忽略一旦臥床可能造成死亡風險,因此,骨鬆才被稱為「沉默的疾病」。他提到,若要了解自身骨質狀況,須先了解T值,即與同年紀族群進行平均骨密度比較後的標準差,若數值是負2.5以下,就可能有骨質疏鬆症,一定要提高警覺。 大象醫師說,測量T值最準確的方式,就是到醫療機構接受「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但對民眾來說,可能有便利性及多一筆費用等問題;不過,目前市面上已有新世代「生物電阻抗體組成分析儀」,不僅測量準確度提升,「而且在家就可以檢測,非常方便」。他也建議,應補充「對的營養」,包括鈣質與維生素D等,同時也應戒菸、酒及不良習慣,並透過重訓、增加防跌措施及骨密度居家檢測,就能在生活中輕鬆顧好骨本。

看更多 其他骨骼疾病 相關文章

其他骨骼疾病

免開刀!治療脊椎側彎的不見血療法

脊椎側彎(Scoliosis),指的就是脊椎出現異常彎曲的現象,有些症狀很輕微,病患只需要給醫師檢查、追蹤即可;但其他比較嚴重的就需要治療。幸好,大多數的治療方式並不需要開刀。下面要跟大家介紹一些不需要動手術,就能夠治療脊椎側彎的療法。 持續觀察固定回診 若脊椎彎曲的現象很輕微、而且您還在發育,通常會建議持續觀察病情就好。醫師每4~6個月會檢查一次,確認脊椎側彎的狀況,再看是否需要接受治療。 穿戴支撐器避免更嚴重 若您還在發育、或是病情變嚴重、又或者脊椎中度至重度彎曲,醫師就有可能會建議您穿戴支撐器,雖然支撐器無法治癒脊椎側彎,但可以避免病情變得更嚴重。醫師會依照脊椎側彎的位置、有多少地方彎曲、脊椎的可塑性、您整體的健康狀況和您另外患有的疾病,來決定您該穿哪種支撐器。而且, 醫師會與設計支撐架的專家合作,來做出最適合您的支撐器。 支撐器分為兩種:塑膠支撐器與動態支撐器。最常見的塑膠支撐器通常會罩住上半身的前後,從腋下、腰部到下腹部和臀部都罩住。動態支撐器則用一種軟帶來固定在您的身上,若穿著寬鬆衣服,通常就看不太出來有穿支撐器。若您擔心支撐器會限制您的行動能力,請您不必擔心,因為支撐器通常不會限制到您的行動,您也還是可以做某些運動。 對於正在發育的青少年而言,支撐器每天要穿戴數小時,直到停止發育才可以結束穿戴。女生通常是第一次生理期來的2年後停止發育,男生則是開始每天刮鬍子或是停止長高後,才算停止發育。每天穿戴的時間愈長,效果就愈好;通常一天需要穿16~23小時。 物理治療兼改善呼吸 研究指出,物理治療可以改善脊椎側彎,讓脊椎變直一點,也可以改善呼吸狀況。除此之外,瑜伽和按摩也對脊椎側彎有幫助,但目前沒有證據指出能夠治療脊椎側彎。請務必諮詢醫師,看看您是否適合做瑜伽以及按摩。 其他不需動手術的療法 脊椎神經治療(Chiropractic treatment,又稱脊椎矯正)、電流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服用營養補充劑等其他治療方式,都可以讓背部肌肉變強壯、減少脊椎受到壓力。脊椎側彎通常不會帶來危險,大多數的病例也不需要治療。即使需要治療,也會優先採取不需開刀的方法。因此,請您諮詢您的醫師,以了解您適用哪種不需要開刀的治療方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專家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與專家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