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神經病變

人類的大腦結構相當複雜,相關腦神經與認知功能問題也是。在此分類中,你可以找到例如作夢、健忘、暈車等與大腦運作有關的日常現象,還可以了解其他與腦神經或認知相關的疾病,例如神經退化疾病、腦部外傷或相關罕見疾病。

基礎知識

周邊神經病變

坐骨神經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坐骨神經痛的定義 坐骨神經痛是神經疾病的症狀,而非一種疾病,通常治療4~8週後就會消失;坐骨神經痛是坐骨神經受到損傷或壓迫引發的疼痛。坐骨神經是體內最長的神經,從脊髓到臀部並向下延伸至腿後側。 坐骨神經痛多常見? 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大多是年長者、慢性疾病患者及肥胖的人;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以下是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症狀,但並未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 從腰部到臀部,再延伸到腳後側的刺痛、灼熱、麻木、肌肉疲勞或無力。通常只有單一條腿會有症狀(包含整隻腳或部分的腳)。 走路、彎腰、久坐、咳嗽或打噴嚏時,症狀惡化,但躺下後舒緩。 疼痛的感覺可以是輕微的疼痛、灼熱、刺痛或極度疼痛。 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可能導致行走困難,甚至無法走路。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若有下列任何一種症狀,請聯繫醫師: 休息或服用止痛藥後仍然疼痛不已。 疼痛持續超過一週或愈來愈嚴重。 下列症狀需要立即住院觀察: 腰部或腿部突然劇烈疼痛、麻木或無力。 嚴重傷害,如車禍後疼痛。 大小便失禁或無法控制。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大部分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是椎間盤突出,直接壓迫到神經。椎間盤是由像果凍的膠狀物形成,外面由硬質纖維層包圍;椎間盤的目的是吸收緩衝來自身體的重量與壓力,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異常的椎間盤可能會突出,並壓迫到神經。 其他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包括:骨關節炎引起神經刺激或腫脹、髖關節骨折造成的出血或感染等併發症、或是少見的腫瘤、肌肉嵌入神經。椎管狹窄症(Spinal stenosis)造成的壓迫也可能引起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的風險因素 下列是引發坐骨神經痛的危險因子: 老年:最常見的原因是老年人因脊椎長期磨損而造成椎間盤突出。 肥胖:體重過重會造成脊椎的負擔,進而導致坐骨神經痛。 糖尿病:糖尿病會增加神經損傷的風險。 久坐不動:長時間坐著不動會增加坐骨神經痛的機率。 坐骨神經痛的診斷和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坐骨神經痛? 醫師會根據您的病史與症狀進行診斷,通常不需要額外進行其他檢查。然而,若是症狀持續一段時間,且醫師考慮進行手術,可能會開立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或其他檢驗項目。 如何治療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式取決於病因及疼痛程度,在某些情況下,不需要治療即可康復。 不須手術的治療包含: 在疼痛部位熱敷或冰敷:症狀發生的48~72小時內應該冰敷,之後則是熱敷。 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等藥物來減輕腫脹及緩解疼痛:醫師可能開立口服肌肉鬆弛藥物、類固醇或硬脊膜外腔類固醇藥物注射(Epidual Steroid Injection)。若疼痛十分嚴重,可能會使用含有麻醉劑的強效藥物。 醫師也會建議交替進行冷熱按摩,以減輕肌肉酸痛和刺痛感。要特別注意的是,所有止痛藥和藥物都有副作用。例如非類固醇消炎藥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腹瀉、胃潰瘍、頭痛、頭暈、聽力困難或皮疹,而肌肉鬆弛劑可引發嗜睡、頭暈或皮疹。醫師也可能建議搭配物理治療,以減輕疼痛。 若上述方法均無效,且症狀嚴重,則需進行手術切除骨刺或部分被擠壓而壓迫坐骨神經的椎間盤。 坐骨神經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坐骨神經痛: 服用醫師的處方藥物。 保持體重,若過重,請減重。 不要因為疼痛而減少活動;坐越久,情況越糟。 每天做伸展運動,您可以向醫師詢問適合的運動項目。 正確的坐姿、站姿。 若是情況沒有改善,可向醫師諮詢特殊療法。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看更多 周邊神經病變 相關文章

周邊神經病變

緩解坐骨神經痛:消炎藥與物理治療

由於引起坐骨神經痛(Sciatica)的原因有很多種,因此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方法,不僅僅是針對疼痛而已,其疼痛的原因也必須納入考量。目前,結合非外科手術的療法,以及客製化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和運動課程,已成為減輕疼痛、身體不適的新方法。另外,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目標是盡可能減少疼痛感,並且增加身體靈活度,下列的幾個方法,有助於達到目標。 消炎藥舒緩疼痛 消炎藥最大宗的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的疼痛緩解藥物,包括: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益普消)、那普洛仙(Naproxen,商品名:舒痛寧錠)皆有助於緩解疼痛與僵硬情況,因而提高身體的靈活度、活動能力。如果是要舒緩肌肉痙攣的症狀,請諮詢醫師,處方藥物例如:塞克隆班查品(Cyclobenzaprine,商品名:瑪舒可錠,或服樂適的肌肉鬆弛劑)。不過肌肉鬆弛劑對行動能力差的病人或年長者有跌倒風險,所以必須由醫師根據情況,開立服用的藥量。 另外,在身體的下背部注射如皮質酮(Cortisone)的消炎藥,有助於緩解神經根(Nerve roots)的腫脹與發炎,因而增加身體靈活度。 物理治療減壓力 這個方法的目的是藉由身體不同部位的運動,減少神經受到壓迫,進而舒緩坐骨神經痛。其中可透過系統性的運動,包括有氧運動(Aerobics)、散步,以及伸展運動,幫助鬆弛緊繃的肌肉。 手術改善症狀 對持續治療未果,或是受疼痛煎熬的病人而言,可以諮詢醫師,考慮採用手術治療,其選擇包括:切除部分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disk)的脊椎內視鏡手術(Microdiscectomy),和切除部分環繞與覆蓋脊髓的骨頭,以及讓坐骨神經受到壓迫的一些組織的椎板切除術(Laminectomy)。 另類療法有哪些? 很多人相信瑜伽或針灸有助於改善坐骨神經痛;另外,按摩對於坐骨神經痛引起的肌肉痙攣,是很有效的。加上從生物性反饋(Biofeedback),如追加腦電波、皮膚電傳導率、心率和疼痛等等監測下,能客觀評估你處理疼痛的能力。這些都能盡量提升坐骨神經痛的控制力與緩解能力。 上面所提到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並不完全,由於治療是根據不同原因進行,因此了解導致坐骨神經痛的臨床診斷原因,是很重要的。


周邊神經病變

讓瑜伽幫助您~遠離惱人的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Sciatica) 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坐骨神經受損或受到壓迫而導致,常見症狀如腿部痠麻、刺痛及無力感,而影響的範圍通常是在坐骨神經影響的範圍,如腰臀至下肢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通常發生在晚上,或者當患者採坐姿、站立、大笑,以及咳嗽的時候。若您想要有效地改善坐骨神經痛,那麼瑜伽就是您最好的選擇之一,但由於有些瑜伽動作可能造成症狀惡化,因此採用正確的瑜伽姿勢對改善坐骨神經痛是非常重要的。 找出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椎間盤錯位和突出,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骨盆損傷,甚至是腫瘤所導致,因此先諮詢您的醫師,再依據導致您坐骨神經痛的原因,來安排瑜伽課程是很重要的。 透過瑜伽矯正體態 依據人體工學來調整體態的瑜伽姿勢,可以幫助您改善,因為椎間盤突出導致的坐骨神經痛。最基本的瑜伽動作,例如山式,為身體維持站姿、雙手自然垂放身體兩旁,雙腳站穩,維持身體直立,並將雙手高舉過頭交叉握,踮起腳尖同時頭部延伸至天花板,並注意雙腳及骨盆須成一直線。若您平衡感不好,您可以靠在牆邊進行此項動作。而梨狀肌症候群的患者,可嘗試用桌子作為輔助工具的鴿式或反轉三角式。 瑜伽的背部伸展動作 瑜伽有些姿勢可以伸展背部,例如弓式或眼鏡蛇式,都可以藉由促進髖部肌肉的血液循環,及伸展下背部來幫助減輕坐骨神經痛。而蝗蟲式則是,面部朝下俯臥,雙臂置於身體兩側,動作搭配呼吸,當您吸氣時,將雙臂、前胸及腿部抬離地面,並張開雙腳,停留數秒;當您呼氣時,則將四肢及前胸輕放回地面。重複五次後,放鬆全身俯臥休息。 應避免的瑜伽動作 雖然瑜伽可以改善坐骨神經痛,但有些前彎的動作,有坐骨神神痛的患者最好避免,例如坐姿前彎,及其他可能引發坐骨神經痛的姿勢。一般而言,瑜伽是緩解坐骨神經痛的良方,但在您開始瑜伽訓練課程前,請務必先諮詢醫師意見。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周邊神經病變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基本概念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指的是手腕的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受到壓迫的疾病。正中神經穿過的隧道十分狹窄,因此若周遭組織變粗,就很容易受壓迫。本手術會去除壓迫到神經的韌帶,減輕壓迫感,幫助病患降低疼痛和手麻感,也可降低肌肉萎縮和神經永久受損的風險。 為什麼需要做腕隧道症候群手術? 當您已經服藥數週至數個月後,症狀仍舊未改善,就會需要動手術。然而,服藥只適用於持續有症狀、但神經未受損的情況,若神經受損,則必須立即動手術,例如: 手指或手失去協調能力,或是失去感覺。 拇指愈來愈沒力氣。 因為手痛而失眠。 出現正中神經受損的徵兆,例如:手部、拇指或其他指頭的功能失調、或是受損。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風險手術前通常會做神經系統檢測,若檢測結果發現您患有腕隧道症候群,則手術較有可能成功。請務必記得,雖然手術可治療腕隧道症侯群,但會導致手腕受到其他傷害。因此,醫師會衡量手術的利弊,再決定是否要動手術。手術前,請務必了解手術風險與併發症。若有疑慮,請諮詢醫師或外科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 本手術分為兩種:內視鏡減壓手術(Endoscopic release surgery)和開放手術(Open surgery)。手術的選擇,會按照醫師的資歷與經驗而有所不同。內視鏡減壓手術是使用非常先進的醫療儀器,應該交由有多次經驗的醫師動刀。手術後,應盡量避免會讓腕隧道症候群復發的日常活動。下列為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併發症包括: 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改善。 手腕的神經、血管或肌腱受損:可能會需要再開刀、改善受傷狀況。 按壓或抓物品時,手的力量變弱或關節僵硬:這種現象通常是短暫的,在手腕痊癒後會改善。 手術留下的疤痕處持續疼痛或麻木:不適感有時會需要數個月才會完全消失。 症狀復發: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可能會復發。 若接受的是內視鏡減壓手術但出現併發症,外科醫師可能會改用開放手術。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術前準備與過程腕隧道症候群手術跟一般手術的過程一樣,而且可以在手術當天回家休養。通常會用麻醉,讓手腕和手掌的痛感消失,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意識會是清醒的,若對手術到術前準備有疑慮,請諮詢醫師或外科醫師以了解更多資訊。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過程為何? 手術會使用麻醉,過程約 20 分鐘。 外科醫師會在手上切一個小口,將神經中心的韌帶切除。 切除韌帶後,神經所受到的壓迫就會消失。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術後恢復腕隧道症候群術後須知 手術當天您就可出院返家,請盡量將手舉高、冰敷兩天。 請輕輕活動手指、手肘和肩膀,以防身體僵硬。 手腕通常八週後就會完全復原,但會需要個月才能恢復以往的活動力。 手術後手腕可能會有疼痛感,可使用止痛劑,像是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含有布洛芬(Ibuprofen)的處方藥。 請諮詢物理治療師,以了解能幫助手腕復原更快更好的簡單運動。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