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症狀

耳朵位於頭部的兩側,除了外露的耳殼(耳廓)之外,還有外耳、中耳和內耳併組在一起才讓耳朵具有聽覺與平衡的功能。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耳朵相關症狀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耳朵症狀

聰明健走4步驟!糖友一起存滿體力,慢醣健步走!

規律運動好處多,對糖友尤其重要,不僅有助於健康,更能增強體力!健走是一般民眾都適合,且隨時隨地可做的運動,更是糖友的運動好選擇!但健走該怎麼走、走多久、運動前該注意什麼?這其中可是有不少學問。《Hello醫師》教您聰明健走4步驟,幫助您健康運動、存滿體力,邁向新生活! 糖友親身分享:調整飲食勤運動,增強體力活出精采人生! 糖友人生,也可以很精采!蔡女士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逾20年,為了能更安心有好體力出遊,便聽從醫師建議,透過調整飲食及勤健走達到健康目標;她也分享一個小秘訣,就是每日早餐固定補充桂格完膳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不僅可補給多元營養素,也方便管理營養份量。 和蔡女士一樣,姜先生的母親也患有糖尿病,身為糖友照顧者,他特別關注糖友照護,重點之一便是遵照醫師建議,定期運動並搭配飲食調整,因此,他常陪媽媽運動健走,也挑選適合糖友的營養補充品,全家人一起陪媽媽面對糖尿病,更有信心活出精采人生。 許多糖友都希望自己人生更多采多姿,營養與運動是維持糖友健康生活的不二法門!如何選擇適合的營養品,作為日常補充、幫助維持體能續航力,《Hello醫師》整理以下挑選原則: 低升糖指數¹:升糖指數為衡量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指標;低升糖指數能幫助穩定吸收營養,內含多元的水溶性膳食纖維,促進新陳代謝。 16倍高吸收率鉻²:鉻有助維持醣類正常代謝。 優質蛋白: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生長,增強體力。 0公克糖:無糖不甜,少負擔。 多元營養補給:鈣、鎂、鋅等30多種營養素。 營養充足擁有好體力 更加享受新生活! 蔡女士積極面對糖友生活,平時能走就不坐,每天維持健走習慣,她笑說:「希望有體力陪孫子一起玩!」所以,她精挑細選希望找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營養品;她說,桂格完膳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喝起來不甜,既能補足30多種身體所需營養,又能提升體力,「現在健走都走得比以前更遠,陪孫子玩體力也能維持住!」 改變生活型態,是糖友亟需面臨的重要課題,除了透過飲食控制、定期監測及檢查外,規律運動更不可少;鼓勵糖友們,可從輕鬆健走開始,培養飯後健走30分鐘的習慣,長期持續下來,也能慢慢養成好體力。 聰明健走4步驟 健走看似簡單,但出發前,還是應該做好準備,維持心情愉悅,才能讓身心維持最理想的狀態,逐步提升體能表現! 以下為您整理糖友健走4步驟: 步驟1. 挑選合適的運動時機 建議運動時間為飯後1~2小時,若有早上晨運習慣,也請先進食,避免空腹運動;另外,如果在運動前,已經長時間進行其他活動,請視自身狀況調整,以免造成體力不支。 步驟2. 準備充足水分及補給食物 健走前,請先確認準備充足水分及食物,建議可隨身攜帶適量糖果、餅乾或葡萄糖片,或是低升糖指數的營養品;糖友家屬姜先生提到,在與家人一同健走時,他都會幫忙準備一份桂格完膳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配方營養品,因為它升糖指數低,無糖不甜,家人在健走過程中或結束後,都可視身體狀況進行補給。 步驟3. 運動前先檢測自身狀況 運動前檢測數值,若未在正常範圍內,可適量補充一些小點心,攝取約15公克含糖食物,或飲用低升糖指數的營養品。 步驟4. 暖身開始運動,適量運動不過度 健走前,請先暖身10~15分鐘,提升關節與肌肉的柔軟度,避免運動傷害。衛生福利部建議,糖友每週至少運動5次,每次30分鐘;因此每次可健走至少30分鐘,並且視身體狀況調整步伐,穿插快走或慢走,以提升運動效果。 在健走過程中,請密切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發現身體不適,請先歇息進食或補充營養品,同時保持穩定,以確保身體狀況不受影響。 註1:根據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4; 48(2): 84-94.” 顯示低GI值(升糖指數)是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葡萄糖並釋放到體內速度的指標。 註2:J Trace Elem Med Biol. 2007;21(2):120-124 ,吡啶甲酸鉻與三氯化鉻之吸收率比較。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看更多 耳朵症狀 相關文章

耳朵症狀

耳鳴

耳鳴的定義耳鳴(Tinnitus)是指外在環境沒發出聲音,但耳朵或腦中卻傳來聲響的情況。耳鳴的聲音可能是柔和的、響亮的、尖銳的或低沉的,有時會在單側,有時會在雙側。耳鳴會發生通常是因為聽覺系統任一處出了問題,嚴重的話有可能影響日常活動和生活品質。 耳鳴多常見? 耳鳴很常見,若想獲得更多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耳鳴的症狀耳鳴的人會聽見不存在的惱人聲響,可能是鈴聲、嗡聲、風聲、嘶聲、咚聲,甚至是音樂或歌聲,形式多元,可能低沉也可能高亢。有時耳鳴會大聲到無法讓人專注,甚至聽不見真實世界的聲音。它也可能一直存在,或突然自己消失。以上可能還有其他症狀未被列出,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 與醫師討論方能獲得最妥善的照護,若有下列情形請就醫或連繫醫師: 耳鳴發生於上呼吸道被感染之後,例如感冒後,且1週內沒改善。 耳鳴突然發作,且找不到任何合理的原因。 嚴重影響聽力,且感到頭暈目眩。 耳鳴的原因耳鳴是一種反映聽覺系統異常的症狀,也可能是因為異物堵塞造成,其他可能的原因有: 與年齡有關的聽力損失 耳朵與鼻竇感染 心血管疾病 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 腦部腫瘤 女性體內的荷爾蒙變化 甲狀腺異常 若耳鳴患者喝酒、吸菸或喝含咖啡因飲品,可能會使症狀惡化 瞬間接觸到極大的噪音 耳鳴的風險因素下列因素可能會增加耳鳴的風險: 暴露在音量大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在巨大噪音下,會使耳朵中負責將聲音傳至大腦的毛細胞受損。某些特定職業如裝修工人、飛行員、歌手、園丁等,因工作環境需接觸會發出巨大聲響的設備,耳鳴的風險會特別高。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耳朵正常運作的神經纖維數量下降,就會導致聽力問題。 性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耳鳴。 吸菸:吸菸者患有較高的耳鳴風險。 心血管問題:高血壓(Hypertension)、動脈狹窄或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erosis)等,當血液流動受影響,耳鳴的風險就會提高。 耳鳴的診斷及治療以下資訊非醫療診斷,請諮詢醫師以了解詳細病情。 如何診斷耳鳴? 醫師在診斷耳鳴時會先檢查耳朵、頭部及頸部,過程可能包含: 聽力檢查:檢查時醫師會要求患者戴耳機,坐在有隔間的房間,1次只在單側播放特定聲音,並評估患者聽到的聲音是否正常。 行為測試:醫師可能會要求患者轉動眼球、咬緊下顎,或移動頸部、手臂和腿部,並觀察耳鳴是否產生變化或惡化。 影像學檢查:醫師可能會進行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MRI)檢查。 如何治療耳鳴? 目前還沒有完全根治耳鳴的方法,但大多數醫師會採取以下的治療組合: 助聽器、耳蝸植入器、人工電子耳:有益於耳鳴伴隨聽力喪失的患者。 清潔:有時醫師會為減少耳鳴症狀,而為病患清耳垢。 醫療諮詢:教育患者,使其了解如何應對日常生活中的耳鳴。 穿戴式發聲器:用一些柔和、悅耳的聲音來蓋過耳鳴。 桌面或床邊發聲設備: 幫助患者放鬆、睡好覺。 聲學神經刺激:這是一種較新的技術,是利用約手掌大小的設備和耳機傳遞寬頻聲訊。這種療法有助於刺激大腦的神經迴路,最終抑制大腦對耳鳴的反應,進而減少耳鳴噪音對患者造成的影響。 藥物:若耳鳴令人徹夜難眠,醫師可能會開立抗憂鬱劑、抗焦慮劑,或其他助眠藥物。但服用藥物只是耳鳴的替代療法,目前還沒有臨床實驗證實服藥對耳鳴的實際功效。 耳鳴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對改善耳鳴有益: 避免可能的刺激物:避免可能使病情惡化的環境或事物,如巨大噪音、咖啡因和尼古丁。 遮蔽療法:風扇、柔和的音樂或小聲的白噪音,可能有助於蓋過耳鳴。 壓力和疲勞管理:壓力是導致耳鳴惡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只要嘗試壓力管理,就可能改善耳鳴,如放鬆、運動。 避免或減少飲酒:飲酒可能導致血管擴張,特別是內耳,使症狀加重。 選擇適合的療法:例如用悅耳的聲音來蓋過耳鳴的聲音治療、參與讓病患更了解耳鳴相關知識的醫療諮詢、改變對耳鳴看法的認知行為療法、重塑大腦對耳鳴反應的耳鳴減敏療法。 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