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症狀

耳朵位於頭部的兩側,除了外露的耳殼(耳廓)之外,還有外耳、中耳和內耳併組在一起才讓耳朵具有聽覺與平衡的功能。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耳朵相關症狀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耳朵症狀

兒童近視矯正「客製化」 「周邊離焦」眼鏡阻絕惡視力

近視是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據國際近視學會指出,全世界約有30%人口患有近視,到2050年更將上升至50%;台灣的情況又更加嚴重,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國三青少年近視比例近9成,位居世界之冠。蘆洲諾貝爾眼科院長李怡萱表示,兒童提早接觸3C產品,加上AI時代來臨,都推升兒童近視比例;她建議,父母應慎選兒童近視矯正方式,以「周邊離焦」眼鏡為例,不僅可依個別兒童需求「客製化」,可以更加契合使用習慣,並提升配戴舒適度,還可搭配其他矯正方式,阻絕「惡視力」。 兒童近視矯正要趁早 避免高度近視引發眼疾 當近視度數達500度即屬於高度近視,未來出現早發性白內障、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及青光眼等眼睛問題,較無近視或低度近視者高出許多;若能在近視初期及早矯正,可避免惡化成高度近視及相關眼睛問題。此外,兒童正處於近視度數快速增加的時期,因此,更突顯及早進行兒童近視矯正的重要性。 兒童近視矯正 兒控眼鏡可同時改善視覺、管理視力 兒童近視矯正方式除了傳統的光學眼鏡矯正外,還有其他4種包括:散瞳劑、角膜塑型片、軟式隱形眼鏡和兒童視力管理鏡片(兒控眼鏡);其中,兒控眼鏡和傳統近視眼鏡的單一焦距不同,兒控眼鏡鏡片使用「周邊離焦」原理,能讓兒童看得清楚,同時做到近視度數管理。 所謂「周邊離焦」,是將物體周邊成像於視網膜前方,抑制眼軸變長,達到近視管理的效果。李怡萱院長進一步解釋:「配戴傳統近視矯正眼鏡,物體周邊成像會聚焦於視網膜後,可能誘發眼軸向後伸長、變長,近視度數會持續上升。相較之下,周邊離焦鏡片將物體中心影像聚焦於視網膜上,物體周邊焦點則成像於視網膜前方,可抑制眼軸增長。」 臨床經驗顯示,使用兒控眼鏡的學童不僅接受度高,近視管理也看得到成效;李怡萱院長在接受《Hello醫師》訪問時指出,在相似的生活學習情境之下,沒有接受近視矯正的兒童,每年近視度數平均增加100度;若使用兒控眼鏡矯正,一年近視增加度數平均可控制在50度以內。」 兒控眼鏡周邊離焦度數可調整 因應不同用眼習慣 如今市面上有款極光T技術的鏡片,能配合因應不同用眼習慣,調整周邊離焦度數100、200、300、400,最多可調整達500的離焦度數,讓家長與孩子在視力管理路上,能更有彈性的取得舒適與管理間的平衡。 李怡萱院長表示:「以常看書與喜愛戶外運動的兒童為例,即使2人近視度數相同,周邊離焦度數仍會因需求有所不同,醫師會根據孩子用眼習慣,搭配適合的周邊離焦度數,降低適應期,讓近視管理有更好表現。」 兒童近視矯正 兒控眼鏡使用4大情境 李怡萱院長指出:「兒童近視矯正時間愈長、方法正確,成效就愈好」。在散瞳劑、角膜塑型片、軟式隱形眼鏡及兒控鏡片4種視力矯正方式中,兒控眼鏡不僅可以單獨使用,還可與其他3種矯正方式相互搭配,提升兒童近視控制效果。」李怡萱院長進一步說明兒控鏡片使用4大情境: 初期近視:周邊離焦原理,可個別化設計,幫助兒童適應,適合初次配戴眼鏡者。 使用散瞳劑:若使用散瞳劑出現畏光或近距離閱讀視力模糊的情形,可搭配使用兒控眼鏡,避免畏光與視力模糊影響學習,同時達到近視管理目的。 使用角膜塑型片:角膜塑型片主要在夜間配戴,白天拔除後,角膜會逐漸回彈,高度數的兒童可能在傍晚之後開始有視力模糊的狀況,此時可配戴兒控眼鏡持續進行視力管理。 使用軟式隱形眼鏡:軟式隱形眼鏡每天建議配戴時間約10小時,摘除隱形眼鏡後仍有用眼需求時,可配戴兒控眼鏡,持續提供清晰的視力。 李怡萱院長也分享近期一則求診個案,YouTuber「彼得爸與蘇珊媽」帶他們的大兒子 Cody 進行近視矯正治療;就讀小一的 Cody,過去以夜間長效散瞳劑延緩近視加深,但白天卻因此常畏光,近距閱讀也會視線模糊,讓他感到非常不適。 李怡萱院長表示:「針對使用長效散瞳劑而有畏光情況的兒童,建議改用低濃度的眼藥水,並在白天搭配具近視管理效果的兒控眼鏡,不僅能持續且全方位的近視管理,也能避免副作用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對於守護兒童視力健康更有幫助。」 良好用眼習慣及定期檢查 雙重守護視力健康 兒童近視約70%由不良用眼習慣導致,因此,除了進行視力矯正,良好的用眼習慣尤其重要,李怡萱院長指出:「近距離用眼時,應保持40公分的距離;每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讓眼睛望向遠方放鬆睫狀肌;此外,研究證實,每天2小時戶外活動也有助於降低近視風險。」 李怡萱院長建議,兒童視力矯正需及早進行,避免演變為高度近視,甚至在日後惡化成其他眼睛疾病。若是已經近視的兒童,建議每1~2個月追蹤視力變化;若還未近視,應每半年進行一次視力檢查,確保視力健康發展。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看更多 耳朵症狀 相關文章

耳朵症狀

耳朵有蟲免驚!4招安全清除耳內異物,這NG行為千萬別做

不少人都有過昆蟲跑進耳朵的可怕經驗,尤其天氣變熱時,各種千奇百怪的蚊蟲都跑出來,在身邊飛舞。 究竟耳朵有蟲該怎麼辦?該用手指或棉花棒去挖嗎?耳朵會出現哪些症狀?《Hello醫師》提供4種異物卡耳的處理方法,避免因驚慌失措而誤傷耳道。 耳朵感覺有東西在爬?外耳道常見異物、症狀一次看 外耳道全身最容易跑進異物的位置之一,尤其以兒童最常見,外耳道出現異物時,體積可小至棉花、衛生紙屑、小石塊或植物種子;大至彈珠、BB彈等小玩具,甚至還可能看到令人退避三舍的蚊子、飛蛾、螞蟻或蟑螂等昆蟲。 若異物的體積過小或無刺激性,當事人可能不會感受到任何異常,直到某日生病去看耳鼻喉科,才可能發現耳朵異物的存在。 然而,體積偏大的異物則可能會擠壓耳道,而導致急性外耳炎,引發耳悶脹感、耳鳴、反射性咳嗽及耳痛等症狀。(延伸閱讀:耳鳴又有異物感?可能是耳咽管出問題) 另外,如果是活體異物(如昆蟲)侵入耳內,則可能感受到耳鳴或昆蟲在耳內走動的摩擦聲及翅膀拍動的轟鳴聲,還可能引起外耳道劇烈疼痛,甚至造成鼓膜及中耳受損。 耳朵有蟲可以用棉花棒或夾子取出嗎? 若懷疑耳朵有異物或昆蟲侵入時,請勿過度驚慌,而用手指、夾子或尖銳物將異物或蟲子取出,反而易將異物推得更深,甚至造成耳道皮膚、耳膜或鼻腔黏膜進一步的傷害。(推薦閱讀:夏天蟲蟲危機!蟑螂、蒼蠅等居家常見蟲類介紹) 耳朵有蟲怎麼辦?4招清除耳朵異物 當你感受到耳朵有異物或異常的聲音時,不妨先冷靜下來,使用以下方法清除耳內異物: 昆蟲侵入時:面對耳朵有蟲誤闖外耳道時,應保持冷靜、走到黑暗處,使用手電筒將光線照進耳內,利用趨光性將小昆蟲引出。 若確定鼓膜無破損的情形下,建議可將生理食鹽水、沙拉油或甘油倒入耳道內,浸泡約10分鐘待其溺斃後,再由耳鼻喉科醫師取出異物,以避免直接夾取造成昆蟲更往內鑽,造成耳道及耳膜受損。 豆狀物進入時:讓有豆狀物的耳朵向下,然後輕輕搖頭,使豆狀物掉出來。 液體流入時:當液體流入耳內時,則可用清潔用棉花棒輕輕擦拭耳道外側,但須切記不要伸太進去,否則可能會傷及耳膜。 小玩具掉入時:家中孩童若在玩遊戲過程中,將彈珠或BB彈等小玩具放入耳中而卡住拿不出來時,應立即前往耳鼻喉科診所,尋求醫師協助。 另外,若孩子無法維持固定不動或周遭環境條件不足時,醫師會幫孩童全身麻醉(一般需空腹至少8小時才可進行)或局部麻醉後,再將異物取出。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耳朵症狀

聽不見別人說話竟是耳屎塞住耳朵!清潔耳垢千萬別用棉花棒

黃先生因左邊耳朵悶塞長達2週,無法聽清楚別人說話,擔心是否罹患耳部疾病,嚇得趕緊至附近診所求診。 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由於他耳毛偏多、耳垢代謝不正常,長期悶塞於耳道內造成耳垢栓塞(Impacted cerumen),才會這陣子都聽不太到聲音,直到醫師為他夾出一顆顆堅硬的耳屎後,耳朵不適才獲得緩解。 究竟什麼原因會造成耳屎塞住?可能出現哪些症狀?平時該挖耳屎嗎?如何清理才對?《Hello醫師》以下為大家一一說明! 為什麽會出現耳垢?有什麼功能? 耳垢(Earwax,又稱作耳屎)是由外耳道表皮脫落的皮屑及分泌物混合而成的,通常會聚集在耳道最外面約1/3的位置。 外耳道的分泌物大多都具有抗菌與防水特性的皮脂,且含有抵抗細菌及真菌,能保護外耳道,其中的油性物質還能滋潤外耳道皮膚,並形成防水保護層。 此外,耳垢特有的黏性,也可使灰塵、昆蟲等進入耳中的異物,因被黏住而卡在淺處,不致於接近耳膜。 乾、濕耳垢比一比! 人類的耳屎可分為呈現乾燥屑塊狀的「乾耳垢」及呈濕黏液狀的「濕耳垢」。乾耳垢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質地易碎,而其成份則以皮屑與皮脂為主,較難堵塞耳道。 濕耳垢則多為褐色,質地又濕又黏,而其內含成份繁多,除了皮脂及皮屑外,還含有少許水分,也因濕耳垢密度較高,所以容易因堆積而造成耳屎塞住。 值得一提的是,耳垢類型是受基因所決定,歐美人濕耳垢者較多;台灣人則多為乾耳垢者。 這6類人容易出現耳垢栓塞! 諸如年紀較大、罹患先天性耳道狹窄或長期配戴耳塞,都有可能導致耳屎塞朵的情形出現,以下為容易發生耳屎塞住的6類族群: 常使用助聽器、戴耳塞或耳機者 耳毛旺盛者 濕耳垢者 皮膚容易脫屑的者 不當使用掏耳棒者 先天耳道狹窄者 怎麼聽不見了?耳屎栓塞6大症狀一次看 當耳屎塞住時,可能會出現下列6種常見症狀: 聽力下降 耳鳴 耳朵有悶脹感 耳痛 頭暈 咳嗽 耳屎塞住怎麼辦?公開耳垢栓塞的治療方法 當耳朵連續3天出現上述症狀時,就應儘速就醫檢查。一般而言,耳垢栓塞多半因堆積時間過久,導致耳垢變硬,難以輕易地從耳朵清除,因此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耳垢軟化劑,來解決耳屎塞住的問題。 巿面上的耳垢軟化劑種類繁多,雖然很多無須處方籤也可購得,但建議民眾應遵守醫囑使用耳垢軟化劑為佳,以下是耳垢軟化劑的使用方法: 協助病患使用耳垢軟化劑者,在開始滴藥前應先清潔雙手。 以藥棉清潔外耳道。 將藥瓶握於手中數分鐘,使耳垢軟化劑溫度接近體溫。 病患須將頭側一邊,或側臥在床/沙發上,將需要治療的耳朵朝上。 協助者可將患者的耳朵輕輕地向上及向後拉,將耳道拉直,並按醫生指定的份量將耳垢軟化劑滴進耳道。 滴藥後,將耳道入口的三角形軟骨(耳屏)按下,然後輕輕按摩。 病患應停留在本來位置約2~5分鐘,即可回復正常活動。若需要點另一耳,可於10分鐘後再重複上述步驟。 能挖耳屎嗎?清理耳垢的正確方法報你知 大多數的情況下,耳垢會順著耳道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而排出外耳道,因此不必刻意去清理耳垢。用棉棒或其他硬物挖耳,會把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內,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適及影響聽力。 若一定要使用棉花棒,則建議用於吸除水分而非清除耳屎。民眾在使用棉花棒時,應避免深入耳道,僅在耳道外側以旋轉的方式,吸除耳朵多餘水分即可。 通常只有以下3種情況才需要挖耳屎: 外耳道被耳垢阻塞造成聽力障礙及不適 耳垢遮蓋耳膜妨礙診斷耳科疾病(如中耳炎、外耳炎等) 需要長期使用助聽器或深耳道式耳塞的人士 如耳道已遭耳屎堵塞,影響聽力或有搔癢、疼痛等症狀,請前往耳鼻喉科接受醫師的專業檢查與治療。不宜由其他人或自行掏挖耳朵,若傷及耳膜更是得不償失。(延伸閱讀:耳朵很癢但沒有耳屎?8大原因導致耳朵癢,小心越挖越嚴重)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耳朵症狀

梅尼爾氏症能根治嗎?梅尼爾氏症初期症狀、治療及飲食詳解

李小姐在家中看電視時,突然頭暈目眩,感覺周圍都在轉動,耳朵還會出現嗡嗡耳鳴聲。隨著日子過去,她的症狀愈加頻繁,經常噁心想吐,有時甚至會聽不見聲音;忍無可忍後,李小姐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了梅尼爾氏症。 究竟為何會罹患梅尼爾氏症?初期有哪些症狀?多久會好?梅尼爾氏症能根治嗎?《Hello醫師》為您詳細說明! 梅尼爾氏症是什麼? 梅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首先被法國醫師普羅斯珀.梅尼爾(Prosper Ménière)所發現,並以此命名。 梅尼爾氏症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層,通常好發於20~40歲成年人,患者以女性居多,常因內耳的淋巴分泌過多、內耳內淋巴囊的吸收功能異常,或是內淋巴循環受阻,而導致內淋巴液壓力增高,而此種壓力改變則會影響前庭系統,使其內耳無法發揮正常的平衡功能,最後引發梅尼爾氏症。 梅尼爾氏症的常見症狀:眩暈、耳鳴 梅尼爾氏症患者可能會出現下列3種常見症狀:大部分為單側 陣發性眩暈:感覺頭暈目眩且持續20分鐘以上,甚至幾小時,眩暈發生前可能沒有徵兆或是伴隨耳悶,嚴重時會伴隨嘔吐。(推薦閱讀:別以為頭暈沒事~這4類型是中風警訊) 低頻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由於患者的耳蝸缺少感覺細胞或受損,而造成聽力障礙,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永久性聽力喪失。 耳鳴:耳鳴即為耳朵內出現鈴聲、轟轟聲、鳴笛聲或嘶嘶聲等,而梅尼爾氏症的耳鳴通常是較低頻率的聲音。 耳悶 何時須求診? 倘若你長期出現上述任一症狀,請盡速就醫檢查,因為不僅有可能是罹患梅尼爾氏症,還有少數情況為罹患中風、腦瘤或心血管疾病的前兆。 梅尼爾氏症12大高危險族群 下列為容易罹患梅尼爾氏症的12大高危險族群: 長期睡眠不足者 經常過度勞累者 高工作壓力者 容易緊張或情緒化者 酗酒或抽菸者 在噪音強烈的環境工作者 嗜鹹食者 過敏者(延伸閱讀:鼻塞、流鼻水?是感冒還是鼻子過敏?一分鐘看懂過敏和感冒差異) 頭部曾受過外傷者 罹患慢性中耳炎、糖尿病、梅毒、甲狀腺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低下等疾病者 女性 有偏頭痛問題者 如何診斷梅尼爾氏症? 醫師會藉由聽力檢查及詢問臨床症狀,為病患進行初步診斷,之後也可能會透過簡單的甘油試驗(Glycerol dehydration test ) ,請患者口服甘油,作為利尿劑,在利尿過程中測試聽力是否有改善。 若梅尼爾氏症病人,在甘油試驗中聽力出現暫時改善,即可稱為甘油試驗陽性,醫師會將其診斷為梅尼爾氏症。另外,醫師可能會再進行耳蝸電位(ECoG)及溫差眼振圖檢查已進行更精確的判讀。 為何梅尼爾氏症要用甘油試驗診斷? 醫師會使用甘油試驗作為診斷梅尼爾氏症的方法,主要是因為甘油能使血液處於暫時性高張狀態,引起內淋巴外滲,進行脫水及減壓,有助改善內淋巴水腫情形。 當內淋巴水腫及聽力於甘油試驗後皆獲改善,便屬陽性反應;反之,則未罹患梅尼爾氏症,其症狀可能是由其它疾病造成。 梅尼爾氏症能根治嗎?2大緩解治療方法一次看 梅尼爾氏症目前尚無法完全治癒,但大部分患者皆可透過使用藥物,或搭配手術來緩解、控制症狀。以下將分成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介紹: 1. 藥物治療 多數患者可經由服用藥物,包括前庭抑制劑、止吐藥物、內耳循環促進劑、低劑量利尿劑及口服類固醇,來緩解身體出現的各種不適症狀,並改善內耳液體的平衡狀態,以治療梅尼爾氏症。 2. 手術治療 只有很少數對藥物治療無效的梅尼爾氏症病患,才需考慮接受手術。目前較為常見的手術方式包含以下3種: 內淋巴囊手術:內淋巴囊負責管理內耳淋巴液分泌的多寡。透過內淋巴囊手術,可減少分泌淋巴液,或增進淋巴液吸收,減輕梅尼爾氏症病患的眩暈症狀。 前庭神經切除術:內耳前庭神經是維持人體平衡功能的主要系統,而接受前庭神經切除術後,通常可改善眩暈,又可保留受影響耳朵的聽力。 內耳迷路切除術:會切斷患者的第8對腦神經,也就是移除有梅尼爾氏症患者耳朵的平衡與聽力能力,而此手術由於會造成永久聽力受損,所以只會在病人受影響的耳朵聽力幾近喪失或完全喪失時,才考慮施行此術。 梅尼爾氏症不能吃什麼?飲食忌食及照護重點 梅尼爾氏症的患者平時應維持睡眠充足、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在飲食方面則須保持清淡,減少鹽分攝取,建議應戒菸、戒酒,並忌食含咖啡因或刺激性的食物。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則可以藉由從事自己喜愛的休閒活動,排解平日所累積的壓力,並盡量減少情緒的起伏,以避免梅尼爾氏症所引發的不適症狀再度出現。(同場加映:說戒就戒!成功戒菸做到這4點)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耳朵症狀

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比較高?聲音不同的原理

你喜歡自己的聲音嗎?事實上,我們聽自己的聲音會有兩種版本,一種是說話時聽到的自己的聲音,一種是錄下自己聲音後播出的聲音,後者也是別人所聽到的你的聲音。或許你曾經在錄音播出後,訝異自己的聲音竟然如此不同,本文將介紹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與自己聽到的不同的原理。 聽自己的聲音共2個管道 美國非營利組織國家家庭學習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Family Literacy)表示,我們說話時所聽到的聲音,會受聲帶的震動,把聲波透過骨頭和細胞組織傳遞到腦部。另外,聲波也會從耳朵進入耳鼓膜,達到耳蝸,再將聲波傳送到腦部,也就是說,說話或唱歌時同步聽自己的聲音,有兩個聲波管道。而錄音後聽聲音,以及別人聽到的,卻只有耳道這個途徑,少了骨頭和細胞組織能產生的低頻率,所以我們的聲音在別人耳中所聽到的,會比我們自己實際聽到的,音調更高、更不同。 (同場加映:唱歌燒聲很困擾!5個必知保護聲音方法) 覺得自己的聲音奇怪,是因為和預期不同 覺得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很怪,是因為它跟我們理想的或印象中的有落差,包含個性與身分的不對稱。美國阿爾布萊特學院(Albright College)心理系所的研究指出,比起其他人的聲音,我們比自己想像得更能接受自己的聲音,並覺得更有吸引力,而這是種隱藏式自我主義(Implicit egotism,或稱內隱式的自我膨脹)的表現,即人類對與自己有關聯的事物,有潛意識的偏好。


耳朵症狀

坐飛機、上山耳朵塞住怎麼辦?耳壓不平衡的原因、治療、解決方法

耳氣壓的定義 耳壓不平衡,又稱飛機耳(Airplane ear)、耳朵壓力性損傷(Ear barotrauma)、氣壓損傷性中耳炎(Barotitis media)或航空性中耳炎(Aerotitis media),是當環境中的氣壓與中耳內的壓力不一致,使耳膜和中耳內的其他組織承受壓力而產生的狀況。您可能會在飛機起飛、下降,或任何經歷快速海拔高度變化的時候(如潛水、開車上山、坐電梯去高樓)出現此症狀。通常可透過打呵欠、吞嚥或嚼口香糖等方法來平衡耳壓,並改善症狀。但若有嚴重的耳壓不適,可能就需要醫師介入治療。 耳壓不平衡有多常見? 耳壓不平衡十分常見,若需要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耳壓不平衡的症狀 下列是常見的耳壓不平衡的症狀: 耳朵裡面感到疼痛或不適 耳朵感覺脹脹或悶悶的 聽不清楚或聽力下降 若症狀十分嚴重且持續好幾個小時,您也可能出現下列情形: 耳朵嚴重疼痛 中度至重度聽力喪失 耳鳴 暈眩、嘔吐 耳朵流血 以上可能並未列出所有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顧。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對上述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與醫師討論。每個人的身體反應都不太一樣,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顧。 耳壓不平衡的原因 會有耳壓是因為耳朵內外壓力不平衡,導致耳咽管堵塞(Eustachian tube blockage)。而之所以會有壓力不平衡的現象,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歷經海拔高度的變化,如飛機起降、潛水、開車上山、坐電梯。 耳壓不平衡的風險 許多事項都會讓人更容易引起耳壓的不適,如下; 感冒、鼻塞、鼻竇感染 過敏、花粉熱(Hay fever,也稱做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中耳炎(Otitis media) 在飛機起降時是睡著的 耳咽管較狹小的人,如嬰幼兒。 耳壓不平衡的診斷與治療 下列資訊無法取代專業醫療建議,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耳壓不平衡如何診斷? 醫師可能會根據問診及耳鏡檢查,觀察患者是否有輕微鼓膜外凸或凹陷的狀況。若病情嚴重,醫師可能會在耳膜上看到積血或液體。若患者會暈眩,則代表內耳結構可能已經受傷,醫師會建議進行聽力檢查,並確認內耳是否有問題。 耳壓不平衡如何治療?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只要不持續處於海拔高度在變化的環境,耳壓通常會隨著時間消失。若症狀持續,才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治療來平衡耳壓,並緩解症狀。 藥物治療 醫師可能會開立藥物,或建議患者購買非處方藥控制症狀,讓耳咽管恢復正常的運作。以下是可能開立的藥物: 減充血鼻噴劑 口服減充血劑 口服抗組胺藥物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安舒疼Advil、莫痛寧Motrin)、萘普生(Naproxen sodium,商品名:萘普生鈉止痛退燒藥Aleve)、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商品名:泰諾強效錠Tylenol)。 自我療法 除了藥物治療,醫師可能會教您使用「閥氏平壓(Valsalva maneuver,或稱閉氣用力法、伐氏操作、努則現象)」,也就是在捏住鼻子、嘴巴合起來的狀態下吐氣或模仿擤鼻涕的動作。 手術 醫師可能會進行鼓膜切開術(Myringotomy),讓耳內外氣壓平衡,並排出液體。但即便是嚴重的耳朵傷害,如耳膜受損或內耳膜薄破裂,人體大都能自行痊癒,因此只有某些少見的案例才需要手術。 改善耳壓不平衡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去學自由潛水學習閥氏等平壓技巧 飛機起降時不要睡覺 耳朵感到壓力時打呵欠、吞嚥或咀口香糖,讓耳咽管附近的肌肉把耳咽管撐開,幫助壓力平衡。 感冒、鼻竇感染、鼻塞、耳朵感染,或最近動過耳朵手術時,都不要飛行或潛水,並諮詢醫師什麼時候才能重拾這些活動。 使用飛行耳塞(Filtered earplug),可以在藥局、機場禮品店或在地耳鼻喉科診所購得。 使用非處方減充血鼻噴劑,並在起降前30分鐘~1小時使用。不過請勿過度使用,否則數日後會使鼻塞加劇。此外,若有心臟病(Heart disease)、心律不整(Cardiac arrhythmia)、高血壓(Hypertension)或曾經出現藥物交互作用,應避免使用口服減充血劑,除非得到醫師允許。若為50歲以上男性,服用含偽麻黃素(Pseudoephedrine,商品名:愛發Actifed、舒得發Sudafed)的減充血劑時,可能會出現嚴重副作用,如尿滯留,尤其若患有前列腺肥大,可能性會更高。若懷孕,在口服減充血劑前也請先諮詢醫師。 服用抗過敏藥物,並於飛行前或潛水前服藥。 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耳朵症狀

音波炮安全嗎?LRAD健康風險看這裡

「音波炮」原本是為了驅逐海盜而發明,是到後期才開始在軍事上做為傳送訊號設備,它的全名叫做長程聲波裝置(Long Range Acoustic Device,簡稱LRAD)。由於它能發出超過100分貝(Decibel,簡稱dB)的聲音頻率,且涵蓋範圍最大可至5.5公里,因此也廣泛用於對抗暴民及人潮管制。因此本文將帶您了解,關於音波炮對健康的風險及使用上的安全性。 LRAD不是武器 聲音傳播很精準 外界對LRAD有很多負面的評論,但根據歐洲自由電台(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簡稱RFE/RL)的資料,它本身並不是一種武器,而是和平溝通而存在的協調工具,一般用在海上警示、分辨敵友、搜救行動、疏散人潮、趕走禽鳥,以及應付其他緊急情況。 LRAD的聲音傳播不會360°地散播出去,而是精確性地朝一個方向傳播,若您身在裝置的後面,或是旁邊,所接收的聲音聲波相對是小的。 威力可達162dB 恐引發健康症狀 雖然LRAD被警方證實並不會危害人的健康,但仍有民眾表示身受其害,包括像是偏頭痛(Migraine)、永久性耳鳴、暈眩、精神錯亂、膝蓋發軟、肚子痛等症狀。LRAD的聲音頻率之所以會如此傷耳,是因為它的最大威力可達到162dB,與其相比,人正常的對話是60dB;剪草機則是90dB;噴射機也只有140dB,基本上超過130dB就已經超過人類能夠忍受疼痛的極限了。 戴耳塞也難保沒事 75米以外才算安全 LRAD和其他的非致命武器(Non-lethal weapon)一樣,被視為能夠控制群眾的手段,但這個方法卻引起人權組織的聽覺專家的反彈,特別針對它有可能導致永久性耳朵傷害,而質疑其安全性。除此之外,就算您戴著耳塞,也不能擔保耳朵不會有事,因為一旦破壞了內耳神經,即使耳鳴症狀消失了,所造成的耳朵傷害依然沒辦法恢復。所以,保持安全距離很重要,以LRAD音頻140~151dB為標準,退到75米以外才算安全,無穿戴保護措施的民眾切勿隨意靠近聲音源頭,以免受傷。 至於音波炮的傳聞屬不屬實,各界有不同的聲音和看法,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遠離這些風險因素,像是街頭遊行和戶外集會,而若面對LRAD的「攻擊」,且感覺耳朵和身體出現不舒服的症狀,請馬上離開現場,並在必要時找專業醫師協助。


耳朵症狀

聽覺傷害

聽覺傷害的定義 聽覺傷害,通常是因為人體暴露在高分貝(dB)噪音環境下傷及內耳所導致。單一巨響或長時間暴露於低分貝聲音裡,也可能發生一樣的情形。由於耳膜能保護中耳或內耳,若有任何細微聲響,透過耳膜的震動,最後能傳遞到大腦接收聲音,因此,除了耳膜破裂或內耳受損,一些腦部損傷也可能造成聽覺傷害。另外,聽覺傷害也可能意味著聽力受損。 聽覺傷害有多常見 請和醫師討論,以了解更多資訊。 聽覺傷害的症狀 聽覺傷害常見的症狀,包括: 部分聽力受損:當身處高分貝環境中,聽力很可能漸漸惡化。 耳鳴:感覺耳朵有聲響出現 有些症狀可能沒列在上面,如果您對任何症狀有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聽覺傷害的病症因人而異,若有疑問,請諮詢醫師,了解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聽覺傷害的原因 聽覺傷害,是造成聽力受損的重要原因,而傷害內耳的原因包含: 耳邊的爆炸聲 耳邊的槍聲 長期處在巨響環境,例如:大聲的音樂或機械聲 聽覺傷害的風險因素 以下是增加風險的因素: 長期在大聲的工業設備旁工作 長期在高分貝環境中生活或工作 使用槍械(在射擊場工作等) 在巨響環境裡未使用耳塞 若人體持續暴露在超過85分貝的噪音裡,可能增加聽覺傷害的風險。或許,醫師會提供日常生活聲音的分貝表,例如,小型引擎的聲音一般為90分貝。因此,醫師會幫助分析您生活上應該避免待在那些地方太久。 聽覺傷害的診斷與治療 請注意,這裡提供的資訊,並不能取代專業醫師的專業診斷。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隨時與您的醫師諮詢。 聽覺傷害如何診斷 醫師會詢問您曾處在那些噪音,另外,醫師還會透過聽力檢查,來幫助診斷。在檢查裡,您會聽到許多聲音和音調,醫師會請您說明哪些聽得到,哪些聽不到。 聽覺傷害如何治療 聽力受損可能無法完全康復,治療的目的主要是避免耳朵受到更多傷害。另外,學習助聽器和唇語也能幫助患者溝通。 聽覺傷害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和應付聽覺傷害: 戴耳塞或耳罩,避免過大的音量傳入耳朵。 從事音量過大的活動,例如:槍械射擊、使用電鋸、騎重機或雪車。 避免長時間聽大聲的音樂。 若有任何疑問,請洽詢醫師以獲得最佳建議。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耳朵症狀

耳鳴又有異物感?可能是耳咽管出問題

您有曾有在飛機起降耳朵裡面感到疼痛,並且伴隨著類似鈴響的聲音在腦內環繞嗎?這種稱為「耳鳴」的狀況,對於部分人來說,可能比狹窄的經濟艙座位還要難以忍受。然而,引起耳鳴的原因以及與其高度相關的耳咽管(Eustachian Tube),聽起來卻有點陌生。以下將帶您來了解耳咽管的構造、功能與耳咽管功能喪失的治療方式。 耳咽管的功能是什麼 耳咽管是連結耳朵與靠近鼻腔出口的一條細窄管道,這條管道除了連結咽部之外,另一側則連接位於鼓膜(Tympanic membrane,又稱耳膜)之後的中耳(Middle ear)。 耳咽管可以幫助平衡耳內壓力以及排出中耳內的分泌物等液體,如同上述提到飛機起降所引起的耳鳴狀況,便是耳咽管沒有做好平衡耳內壓力的工作,導致耳內壓力與外界壓力相差過大,使得鼓膜凹陷產生疼痛,但這個症狀可以透過吞口水、咀嚼或打哈欠來改善。因為耳咽管會在進行這些動作時開啟,發揮平衡壓力的作用 耳咽管功能喪失原因 除了高度改變外,感冒、過敏和鼻竇炎(Sinusitis)也是可能造成耳咽管罷工的原因,因為它們所產生的鼻液可能會堵塞鼻咽管,或是因為咽部發炎,使得組織腫脹,讓管道變得更為狹窄。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放置不管,長期的疾病感染,可能引發如:中耳炎(Otitis media)、中耳炎合併積水(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等併發症。另外,以下3個族群的耳咽管特別容易出問題: 肥胖族群:脂肪沉積物可能會提高耳咽管堵塞的風險。 抽菸人士:抽菸或危害耳內纖毛(Cilia)阻擋異物入侵的功能,使得耳咽管更容易被黏液或細菌入侵。 兒童:兒童的耳咽管比成人來得更窄小,因此一旦感冒,鼻咽管相當容易堵塞。 耳咽管功能喪失的症狀與治療 耳咽管功能喪失的症狀除了耳鳴之外,患者也可能感到耳朵有堵塞感和疼痛感。一般來說,超過2個禮拜耳朵都還怪怪的,便建議要就診治療。另外,若是因為症狀而感到非常不適,除了打哈欠、吞口水之外,用手指捏住鼻子、閉緊嘴巴吐氣,可以幫助耳咽管擴張。以下為醫師可能採取作為治療耳咽管的方式: 耳滴劑與口服藥:抗生素(Antibiotic)和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可用耳滴劑或口服藥的方式,改善耳咽管感染或發炎的症狀。 中耳通氣管(Ear tubes):如果耳咽管堵塞的情況嚴重,醫師可能會考慮在鼓膜上開一個小口,放入耳管幫助平衡耳內外壓力,同時也能排出耳內積水(分泌物)。但是既然鼓膜上有孔洞,水當然也能從外側進去,因此不建議游泳,而洗澡的時候,可以戴耳塞或塞棉球避免水跑進耳朵內。


耳朵症狀

聽覺障礙很常見~用這5招防聽力受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全球約有4.6億的人患有聽覺障礙,其中3千4百萬是孩童;而基因、老化、感染、噪音或意外受傷等因素,也會造成聽覺障礙,不過有6成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都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因噪音造成的聽力受損,以下介紹聽覺障礙的定義,以及5個方式避免噪音造成聽力受損。 聽覺障礙的定義 雙耳聽不見25分貝(dB)以下的聲音,就視為聽覺障礙。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聽覺障礙有以下幾種程度。 輕度聽障:聽力損失在25分貝以上,未達40分貝者。 中度聽障:聽力損失在40分貝以上者,未達60分貝者。 重度聽障:聽力損失在60分貝,未達90分貝者。 全聾:聽力損失在90分貝以上者。 避免聽力受損的5種方式 1. 遠離音量過大的噪音 判斷會造成聽力受損的音量,有以下幾種依據: 感覺耳朵疼痛 聽不見附近的人說話 要提高音量和別人對話 出現耳鳴或耳朵悶住的感覺 噪音的測量單位為分貝,高於85分貝對人耳就有危害,特別是長時間暴露在這個分貝下時。若您不是很清楚,您也可以下載相關應用程式,來測量環境噪音是否過大。以下例子為一般生活中的音量。 30分貝:耳邊細語。 60分貝:一般對話。 70~85分貝:車水馬龍聲。 90分貝:重機呼嘯而過。 100~110分貝:耳機調到最大聲。 120分貝:飛機經過。 2. 帶耳機音量要適中 戴耳機聽音樂是造成聽力受損的主因之一,即便只是調低一點音量,都能減低聽力受損的風險。使用耳機時,建議注意以下幾點事項:(推薦閱讀:顱內高潮ASMR!咀嚼耳語聽了實在舒服) 使用有隔絕噪音功能的耳機,避免調高音量來隔絕外界聲音。 調到適當的音量,能聽到音樂就好。 最好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可以使用設定音量控制的功能。 戴耳機聽音樂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每小時休息5分鐘較為理想。 3. 在大型活動或場合 在較熱鬧嘈雜的場合,例如:夜店或運動賽事等,應該避開音量過大的地方: 若音量實在太大,可以考慮戴耳塞。 遠離喇叭等音量最大的地方。 盡量每15分鐘就離開噪音源,稍作休息。 參加完較嘈雜的活動,離開噪音之後,讓耳朵休息18個小時以上。 4. 工作時注意環境 我們一天通常有8小時都在工作,若是在工作上需要接觸噪音,持續的噪音對聽覺影響很大,勞工可以依照政府訂定之《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要求雇主符合相關規定。 5. 進行聽力檢查 如果擔心自己可能聽力受損,請盡早前往醫院安排聽力檢查,若能及早發現聽力障礙,愈有機會治癒,如果您的職業需要接觸大量噪音或較大音量,例如:音樂工作者或工人,可以考慮定期安排聽力檢查,


耳朵症狀

中耳炎膽脂瘤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中耳炎膽脂瘤手術的基本概念膽脂瘤是因為,您的角皮物質堆積在中耳凹陷袋中所形成;膽脂瘤會逐漸變大,最後會長進中耳腔和乳突骨,除了會讓您感到不適之外,膽脂瘤還會造成令人不舒服的氣味,和造成您聽力喪失。 為什麼要進行中耳炎膽脂瘤手術? 膽脂瘤通常只會在患者有一隻耳朵產生,若您的醫師診斷出您的膽脂瘤,您的醫師會將您轉診至醫院裡,讓您接受耳鼻喉外科醫師的檢查 ,膽脂瘤最常見的症狀如下: 持續性的臭味。 逐漸喪失聽力。 有些人也許會感到耳朵些許不舒服或是腫脹感。 中耳炎膽脂瘤手術的風險因素由於膽脂瘤有復發的可能性,尤其是先天性的膽脂瘤,因此您可能需要做終生的追蹤。而且,有些病人會被抽檢做顏面神經的監控,例如:進行再次修復手術的病患,以及曾有顏面神經衰弱問題的病患。 膽脂瘤的嚴重性也可能導致永久性、中度傳導性的聽力受損。進行此手術的風險與未治療膽脂瘤的風險相同,如聽力喪失、耳鳴和眩暈,但整體來說移除膽脂瘤的好處遠大於風險。因此,若您有任何問題,可以與您的醫師諮詢,以獲得更多資訊。下列出來的併發症,除了下列第1項之外,發生機率都極低,大約為1%或更低: 暫時性(幾個月)的味覺產生變化。 軟骨膜炎(Perichondritis)。 軟骨炎(Chondritis)。 耳道狹窄(Ear canal stenosis)。 顏面神經損傷。 在其中一條半規管中形成廔管。 內耳迷路(Labyrinthine)或中耳損傷都會造成長期暈眩。 後天性膽脂瘤(Acquired cholesteatoma)的患者手術後,又進行先天性膽脂瘤手術的案例。 除了進行手術之外,關於膽脂瘤,您應該了解這幾項替代的治療選擇: 定期清潔和使用抗生素可防止異味散出及感染。 藥物療法是針對不願進行手術的患者,或是針對那些因為有共病症,全身麻醉會產生危險的病患。 醫師會建議這些病患,定期治療感染,和使用外用和全身抗生素,來進行耳部清潔。不過,這並不能完全防止膽脂瘤的生長及其造成的後果。 中耳炎膽脂瘤手術的術前準備與過程為了確認您是否有膽脂瘤,耳鼻喉外科醫師會重新檢查您的耳朵,也可能會進行一些聽力測試。另外,也可能會進行電腦斷層(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檢查您耳朵的哪個部位有膽脂瘤。手術會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前,您一定要告知醫師最近的用藥情況、過敏或任何身體狀況。並且,手術前,依照醫師的指示停止飲食非常重要。 中耳炎膽脂瘤的手術流程 手術通常需要2~3小時。 醫師會在您的耳前或耳後進行切口,移除周圍耳骨,確認膽脂瘤分布範圍,再進行移除。 醫師可能需要移除耳道中的耳骨。若如果這種情況發生,醫師會將耳後的骨頭(乳突骨)塑形成一個通往耳朵外部的洞,並接上耳膜。 中耳炎膽脂瘤手術的術後恢復 手術後,您通常需要住院一晚,也需要暫時停止工作1~2週。 出院後,請保持您患部乾燥,並且需要等一週之後才能洗頭髮,避免有水流進耳朵。 您可以用擦了凡士林的棉花塞進耳朵,以防止水分流入。 您在數週內必須避免游泳、劇烈運動,並在回診時和醫師確認是否已經能進行運動。 醫師可能也會建議在手術後數週內避免搭飛機,避免耳朵壓力的改變造成您的不適。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