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物理性防曬是什麼?和化學性防曬的差異?防曬成分、優缺點解析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連珮妤 · 更新日期:2023/04/27

    物理性防曬是什麼?和化學性防曬的差異?防曬成分、優缺點解析

    為了防止皮膚曬傷曬黑及老化,不論任何季節,我們都應該維持防曬的好習慣,但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防曬產品,經常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不知該選哪款才適合?

    除了應選擇至少有SPF(防曬係數)30的防曬產品,民眾在購買時也需注意,防曬成分是屬於物理性防曬,還是化學性防曬,才能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防曬產品。

    究竟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差異為何?不少人更擔心塗抹化學性防曬產品會危害人體或汙染海洋環境。以下就讓《Hello醫師》為你解析有關化學性防曬的成分、副作用以及相關使用建議。

    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大PK!

    有些人可能誤以為物理性防曬指的是撐陽傘、穿長袖外套等無需塗抹防曬產品的防曬方式,但其實並非如此。(延伸閱讀:紫外線防護係數UPF是什麼?夏日防曬衣服挑選4大重點

    以下將為大家比較物理性與化學性防曬的優點及缺點,讓你更深入了解2者的差異:

    1. 物理性防曬

    物理性防曬主要是利用反射、散射或折射的原理,替皮膚隔絕紫外線(Ultraviolet, UV)如UVA及UVB,常見成分包括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與氧化鋅(Zinc oxide),而二氧化鈦可以有效阻隔UVA2,但對於阻隔UVA1則稍嫌不足;氧化鋅僅能協助肌膚表層阻絕UVA1。

    什麼是UVA和UVB?

    1. UVA為一種波長界於320~400nm的長波紫外線,此種紫外線可穿透臭氧層及人體肌膚,導致皮膚老化、變黑或曬傷等皮膚症狀。 UVA又可進一步細分為UVA1(340~400nm)及UVA2(320~340nm)
    2. UVB的波長為280~320,屬於中波紫外線,過度接觸可能導致曬傷並提高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由於物理性防曬成分對於皮膚刺激性小,適合敏感性肌膚或幼童使用,但缺點則是質地較為油膩、厚重,塗抹後會於皮膚表面形成1層白色防護膜,膚色可能會顯得不自然,且只能過濾部分UVA,無法完全阻隔UVA對皮膚的傷害。(推薦閱讀:PA、SPF、UVA?一次搞懂防曬乳指標

    物理性防曬成分對於皮膚傷害較小

    2. 化學性防曬

    相較於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則是透過防曬產品中化學成分的分子,將紫外線吸收至分子內部,讓紫外線能夠被隔絕在皮膚表層之外。

    化學性防曬產品多內含桂皮酸鹽、阿伏苯宗或二苯甲酮等成分,依照成分差異,有些可同時吸收UVA及UVB,有些則只能吸收UVA或UVB。

    另外,在塗抹化學性防曬產品後,需等待30分鐘讓表皮吸收化學成分,才有較佳的防曬效果,而比起物理性防曬產品,化學性防曬產品通常質地都較為清爽且透明,防曬效果也比較好,但其中的某些成分容易引發過敏,所以皮膚敏感的族群應減少使用為佳。

    化學性防曬成分、副作用有哪些?

    由於質地輕薄、防曬效果佳的緣故,所以許多市售的防曬產品中,都含有化學性防曬成分,以下將列出5種常見成分,並介紹其中的功效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 二苯甲酮(Oxybezone,又稱二苯甲酮3):能有效阻隔UVA,目前超過半數的市售防曬產品皆具有此成分,但使用後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還可能會影響人體荷爾蒙分泌。
    • 奧克立林(Octocrylen):可吸收紫外線UVB及部分UVA,可能會引起皮膚敏感或過敏。(延伸閱讀:夏天曬太陽皮膚發癢、起紅疹?小心紫外線引發光過敏!6大症狀你中了嗎
    • 桂皮酸鹽(Octinoxate、Ethylhexyl methoxycinnamate):是1種高度有效的紫外線UVB吸收劑,對皮膚的刺激性小,但會干擾人類內分泌系統,在動物試驗中發現其會干擾人體的雌激素正常分泌。
    • 阿伏苯宗(Avobezone):阿伏苯宗是化學防曬產品中常見的成分。由於阿伏苯宗效用較不穩定,所以通常會與二苯甲酮併用,幫助皮膚抵擋UVA,不過此成分同樣可能會破壞內分泌平衡。
    • 甲氧肉桂酸辛酯(Octyl methoxycinnamate):由於甲氧肉桂酸辛酯容易被皮膚吸收,所以也是防曬產品中相當常見的化學成分,可有效吸收UVB(波長為280~320nm),但可能會使皮膚出現過敏反應。

    下水前避開這些防曬成分!做好海洋友善防曬

    防曬乳裡若含有對桂皮酸鹽、 二苯甲酮及4-甲基亞苄基樟腦(4-methylbenzylidene camphor )等化合物,即便在低劑量的情況下,也可能會刺激珊瑚共生藻內的病毒,攻擊共生藻,間接使珊瑚白化,甚至死亡。

    當共生藻死亡後的病毒被釋入海水後,便會導致周邊海水病毒濃度增加,並提高其他珊瑚體內共生藻的感染率。因此建議民眾購買防曬產品時,應避免挑選含上述成份之防曬商品,才可防止在下水游泳後,塗抹在身上的化學性防曬物質汙染海洋、破壞珊瑚礁,讓瀕危的海洋生態更雪上加霜。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連珮妤 · 更新日期:2023/04/27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