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COPD患者請小心!缺氧有致命的風險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Weitseng Lin · 更新日期:2022/07/11

    COPD患者請小心!缺氧有致命的風險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簡稱肺阻病,是一種肺部疾病,無法治癒,且會影響肺部功能的狀況,導致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和肺氣腫(Emphysema)。若不幸罹患,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現象,原因都在於進出呼吸道的空氣受到阻礙,造成肺部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患者承受缺氧(Hypoxia)的風險。身體細胞及組織供氧不足會導致許多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您應了解缺氧的症狀和發作前的跡象,並嘗試在嚴重發作前之前控制病情。

    缺氧的症狀?

    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將缺氧定義為「即使血液流量充足,細胞組織中的含氧量仍不足」。氧氣支撐著人體內多項活動,而人體獲取氧氣的唯一方法是通過肺部進行氣體交換。慢性阻塞性肺病則限制了患者吸取氧氣的能力,而且慢性支氣管發炎的肺阻病患者主要是氣道發炎及腫大,肺氣腫患者則是肺組織損傷。缺氧的症狀包括:

    • 休息時也會感到呼吸急促。
    • 睡覺時因呼吸不足或停止而醒來。
    • 運動或活動後會感到嚴重呼吸困難。
    • 有快窒息的感覺。
    • 發出哮喘聲。
    • 咳嗽咳不停。
    • 膚色變紫。

    另外,高碳酸血症(Hypercapnia)經常伴隨著缺氧而來,由於呼吸困難,肺部積累了過多二氧化碳。吸氣和呼氣是互相連動的,因此當您無法正常吸氣時,呼氣也連帶不會正常。這會使您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到能會致命的程度。如果您呼吸困難,合併有高碳酸血症,您必需比平常更專注在呼氣,設法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缺氧的併發症?

    氧氣是身體組織執行許多基本功能的基本要件,當呼吸困難,氧氣不足時,血液中缺失了最重要的成分,不僅影響肺部運行。還會嚴重影響您的心臟和大腦健康。肺阻病缺氧可能導致大腦缺氧(Cerebral hypoxia)。即使血流充足,大腦仍可能缺氧。據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的研究,您的腦細胞在缺氧五分鐘後就會開始死亡。肺阻病缺氧可能會導致:

    • 憂鬱症(Depression)及其他情緒障礙疾病。
    • 高血壓(Hypertension)。
    • 肺動脈高壓。
    • 心率增加。
    • 心臟衰竭。
    • 急性呼吸衰竭。
    • 繼發性紅血球過多症(Secondary Polycythemia,紅血球數量異常增加)。

    氧療法和缺氧治療

    治療缺氧情況的最佳方法就是增加氧氣攝取量。氧療法 (Oxygen therapy,又稱氧氣治療 )是最常用的方法;氧療法是把氧氣當成一種藥物,利用不同氧療設備,提供高於大氣中氧氣含量(21%)的氧氣,以預防或治療缺氧症狀。補充氧氣可以舒緩呼吸急促,增加血氧濃度,減輕心臟負荷,還可以減少罹患高碳酸血症的機率。在進行氧器治療之前,醫師會先測量您的血氧濃度。

    氧療法最常用的是濃縮氧氣,氧氣會通過管子從筒中經過鼻導管、面罩,伸入式鼻管,傳送進入您的身體。此療法也有氧氣濃縮機可使用。氧氣濃縮機從環境中將空氣抽入機體內,利用如高分子聚合膜或氮氣吸附劑等特殊材質,過濾掉其他氣體,得到高濃度的氧氣供儲存使用。壓縮氧氣需要使用預先填充氧氣在容器內,濃縮機則可利用電動裝置隨時從周圍抽取空氣使用,適用於隨時需要氧氣治療的人。缺點在於它需要電力發動,機體較大又笨重,通常於居家使用,會限制患者的活動範圍。

    另一種選擇是液態氧。液態氧離開容器後會轉變成氣體。根據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的說法,液態氧比壓縮氧氣節省空間,但因此也更昂貴。液態氧會蒸發,所以供應持續時間較其他短。除了氧氣治療之外,治療缺氧還需要:

    • 降血壓藥。
    • 心臟藥物。
    • 吸入器。
    • 可以放鬆呼吸道的支氣管擴張劑。
    • 治療氣道發炎症的類固醇。

    除了醫療治療外,更重要的是遠離環境中的不良誘發因素,包括:

    • 抽菸
    • 二手菸
    • 空氣污染。
    • 空氣中的化學顆粒或微塵。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Weitseng Lin · 更新日期:2022/07/11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