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A酸5大作用!口服、藥膏差異?吃多久?副作用禁忌一次看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曹嘉儀 · 更新日期:2023/10/19

A酸5大作用!口服、藥膏差異?吃多久?副作用禁忌一次看

近年盛行使用A酸治療與預防痘痘,究竟外用和口服A酸差異為何?為什麼吃A酸會爆痘?A酸副作用、注意事項有哪些?《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析!

A酸是什麼?

A酸是維他命A衍生物,常用於治療各種皮膚問題,包括痤瘡(粉刺)、皺紋及皮膚色斑等,主要可分為口服藥和外用藥膏等兩種,兩者在應用和功效上有顯著差異。

維他命A衍生物除了A酸(Retinoic Acid),還包括A醇(Retinol)、A醛(Retinaldehyde )與A酯(Retinyl ester)等,其功效與刺激性由強至弱依序為:A酸 > A醛 > A醇 > A酯 。

A酸5大用途功效

A酸對痘痘的治療效果良好,無論是口服或外用,使用後,都能改善皮膚光澤與細緻度。

以下介紹口服與外用A酸的共同作用:

  • 治療粉刺與痘痘:A酸可抑制皮脂分泌,抑制細菌增生,並減緩痘痘等發炎反應。
  • 改善紫外線造成的老化:A酸可改善肌膚長期照射紫外線所產生的老化現象,促進製造真皮層膠原蛋白及穩定細胞間質,幫助表皮細胞分化,維持角質層平整,進而達到使皮膚光滑細緻的效果。
  • 治療角化疾病:A酸可用於治療魚鱗癬、掌蹠角化症和乾癬,改善皮膚異常角化、掉屑等問題。
  • 改善雀斑、發炎後色素沉澱或日光性色素異常等肌膚問題

A酸口服、外用差在哪?

以下介紹A酸口服和外用的差異:

1.吃口服A酸

口服A酸能夠在全身發揮作用,較適用於治療嚴重痤瘡,並有助預防痤瘡發作;不過,口服A酸屬於處方藥,須由醫師診治、開立處方才可取用。

2.外用A酸藥膏

至於外用A酸藥膏,僅新上市或濃度較高的製劑屬於處方藥,其他多數外用A酸,例如濃度不超過0.1%之Tretinoin,即為指示藥品,民眾可在諮詢藥師或醫師後,自行於藥局購買。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若是嚴重或大面積痤瘡,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而輕度及小面積的痘痘,則可至藥局向藥師諮詢,再購買外用A酸指示藥品。

台灣販售的化粧品不得添加A酸

在台灣,A酸不得添加於化粧品中,若有需要,須經皮膚科醫師診斷後開立。

口服A酸吃多久、擦多久見效?

針對治療痤瘡,口服A酸約須服用1個月才會有明顯療效,一般治療期間為4~6個月;若服用A酸劑量較高,前幾週可能會有短暫的惡化現象,俗稱「爆痘」,這是因為A酸會促進皮脂排出,此時只須依照醫師指示搭配其他藥物改善,並且定期使用,症狀就會逐漸改善。

對於較輕微的痘痘問題,通常僅須使用外用A酸,並視病況搭配使用其他口服或外用藥,一般約2~6週內即有顯著改善。

服用口服A酸時,建議隨餐與富含脂肪的食物一同服用,增加藥物的吸收率。

吃口服A酸不能吃什麼?

  • 維生素A:若攝取過多維生素A會增加肝臟負擔,並增加維生素A的中毒風險。
  • 口服四環黴素:例如多喜黴素類(Doxycycline)等藥物,可能會提高顱內高壓的風險。
  • 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同時服用容易增加肝毒性,提高肝功能受損風險。

A酸的副作用

使用A酸時應注意以下副作用,尤其是敏感性肌膚患者:

  • 鼻塞
  • 疲倦
  • 輕度頭痛
  • 輕度皮疹
  • 反胃或嘔吐
  • 皮脫皮或剝落
  • 口乾或嘴唇乾燥
  • 皮膚乾燥或發癢
  • 眼睛和鼻子乾燥
  • 輕度胃痙攣或食慾不振

A酸3大使用禁忌

  1. 女性使用口服A酸的前1個月至停藥後1個月都須避孕,因為口服A酸具致畸胎性,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目前外用A酸對孕婦的安全性尚未確定,建議備孕或懷孕女性暫時停用任何A酸製品,或在使用前先諮詢醫師。
  2. 口服A酸可能導致血脂或肝指數上升,因此高血脂患者或肝功能異常者應避免使用。
  3. 使用外用A酸後,若發生皮膚脫皮或不適,勿過度搓揉或用力撕去皮屑,應諮詢皮膚科醫師,視情況停用或降低塗抹次數。
  4. 避免使用蒸臉器、果酸換膚、做臉、用太熱的水洗臉或處在燥熱的環境,避免刺激肌膚。
  5. 吃口服A酸禁止捐血:若輸給孕婦含有A酸的血液,,也會提高畸胎風險。

使用A酸3大注意事項

  1. 日間做好防曬:口服或外用A酸後,會降低皮膚表皮對紫外線的防護力,因此建議在夜間或睡前使用A酸,白天則須注重防曬與保濕。
  2. 小範圍的測試:先在臉頸不明顯部位做小範圍測試,擦薄薄一層即可,3~4天後若未出現明顯紅腫或不適,再擦拭整個患部。
  3. 每天晚上使用:每天一次或間隔數天使用一次,並避開眼眶周圍、鼻翼與嘴角。
  4. 保養順序:擦過A酸後,使用滋潤性較好的乳液、乳霜或醫師開立之藥膏。
  5. 定期血檢驗:口服A酸可能會導致血脂肪及肝功能上升,建議定期抽血檢驗。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曹嘉儀 · 更新日期:2023/10/19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