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手濕別碰插頭!皮膚電阻與觸電的關聯

手濕別碰插頭!皮膚電阻與觸電的關聯

你有過觸電的經驗嗎?身為成人的我們都知道手濕濕的時候,不要拔插電器插頭,但是許多人小時候可能常會因為好奇,總想拿些東西塞入電源插座,當然這種頑皮的行為通常會導致觸電,而且被媽媽發現還會招來一頓打罵。為了避免憾事再次發生,本文將針對觸電對人體的危害、造成的症狀以及避免方式這三個重點,為你一一介紹。

電流種類與電阻對觸電的影響

人體對於電流的感知相當敏感,以交流電(AC)為例,男性的容忍度為一毫安培(mA),女性則為 0.7 毫安培,只要超過便會感覺到有電流通過身體。在電流未達到一定的強度前,人體會比較容易掙脫電線或其他導電物,而交流電比起直流電(DC)更容易造成肌肉痙攣,因為前者的電流有週期性的變化,當人體觸電時,直流電可能在觸電的那一剎,肌肉便瞬間收縮而彈開;但是交流電則會在觸碰之後,造成肌肉「有週期性的收縮」,使得我們更難以控制肌肉脫離觸電的狀態,導致觸電時間拉長,而造成更大的損傷。

當談到觸電對人體會造成的傷害時,其中一項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便是電阻(Electric resistance);而常見的塑膠和木頭屬於絕緣體,因為它們的電阻相當高,使得電流不易經由它們傳導,而人體雖然不是絕緣體,但是皮膚在乾燥的情況下,也有 10 萬歐姆~60 萬歐姆(Ω)的電阻。(推薦閱讀:顱內高潮ASMR!咀嚼耳語聽了實在舒服

以台灣家中的 110 伏特(Volt)的插座為例,透過公式計算後,觸電時只會接收到 1.1 毫安培的電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觸碰插座,觸電之後還能活蹦亂跳的原因;但是當皮膚變得潮濕的時候,電阻可能會降到只剩一千歐姆,跟乾燥皮膚的電阻差了 100 倍,若這時觸電則可能遭到 110 伏特的電流流經身體,一般來說,超過 100 毫安培的電流強度,便有相當高的致死機率,因此,專家或是長輩們經常叮嚀不要用潮濕的雙手接近插座,並不是沒有道理。另外,除了潮濕會降低人體的電阻外,過高的電流強度,也可能瞬間將皮膚燒灼,導致電阻下降。

觸電了該怎麼辦

觸電的處理分秒必爭,因為每多經過一秒,你與死神的距離就會更近一步;觸電的當下,我們的本能反應便是想辦法將身體抽離導電物,若是在時間很短且電流強度很低的情況下可能還好,你甚至不會感覺到有任何不適,也不需要就醫;不過當電流強度不低時,你可能會產生麻痺、心律不整、呼吸困難,甚至昏迷的情形。

在較為嚴重的觸電情況下,如果你自身觸電,請盡你最大的努力,中斷觸電的狀態,在這同時也可以大聲呼救,請其他人協助,接著可以自行或是請他人幫忙撥打 119 叫救護車,做完這些事之後,請留在原地不要隨意移動,如果電流已經對你的身體造成了某些損傷,隨意移動可能會使狀況惡化;假如你看到有人觸電,切記不要下意識就衝過去將人拉開,這樣只會讓你一起加入電流串燒的行列而已。

最好的方法是先觀察是否有電源可以關閉,以中斷電流的輸出,或者利用身邊的絕緣物體如:拐杖、掃把或竹竿等,將觸電者移開後馬上叫救護車,如果患者已經沒了呼吸或失去意識,請立刻施行心肺復甦術(CPR)直到救護人員趕來為止。

電流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人體在接觸到電流後,會因為接觸時間和電流強度而造成程度不同的傷害,小量電流可能只會帶來些微痛楚,或是讓你有短暫麻痺的感覺;但是電流強度提高時,可能會灼燒皮膚或內臟組織,若導致壞死的情況,那麼可能就得面臨截肢。

另外,電流經過眼睛,也可能導致白內障(Cataracts)或失明,最嚴重的情況則是電流流經心臟,造成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又稱心室纖維性顫動),使得觸電者血液循環中斷而死亡,由於心臟位於人體左側,左手觸電是電流襲擊心臟的最短途徑,你不妨可以改以右手操作電器或拔插電線,降低遭受電擊的機會。

如何避免觸電的3方法

預防勝於治療,觸電就像地震一樣,發生的時候都是一瞬間的事,但是卻可能造成相當大的傷害,以下提供三種避免觸電的方式:

  1. 避免危險用電行為:手濕的時候不要碰插頭已經算是常識了,因此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在浴室使用吹風機,以及避免家中的小朋友亂摸插座。
  2. 不要自行修復電線:如果是家庭用品的電線有破損,請直接更換,不建議使用絕緣膠帶將其纏繞繼續使用;假設屋簷有破損的電線垂落,切勿進行任何形式的修復或碰觸,戶外的電線通常是高壓電線,其電壓相當高,隨意的觸碰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遇到這種情況,請聯絡相關單位進行修繕。
  3. 打雷請躲好:打雷的時候最好不要處於空曠處,以免自身成為雷擊的優先目標,尋找是室內或其他遮蔽物,並且不要待在金屬或其他高導電性的建築附近,以免遭受雷擊波及。

[embed-health-tool-bmi]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First Aid 101: Electric Shocks.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electric-shock#medical-treatment
Electrical injury. https://medlineplus.gov/ency/article/000053.htm
Electric Shock. https://www.webmd.com/first-aid/electric-shock#1
Electrical shock: First aid. https://www.mayoclinic.org/first-aid/first-aid-electrical-shock/basics/art-20056695
ELECTRICITY AND HUMAN BODY. https://www.wikilectures.eu/w/ELECTRICITY_AND_HUMAN_BODY

現行版本

2022/06/15

文: 于承宇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于承宇 更新


相關文章

4大神經疾病!癲癇發生的原因有這些

小孩是多汗兒?造成異常排汗的 3 原因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于承宇 · 更新日期:2022/06/15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