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知識

均衡攝取食物中的營養素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和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這裡會介紹各式各樣的食物和其營養價值等。

基礎知識

營養知識

乳清蛋白是什麼?高蛋白4大功效!這樣喝準沒錯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近年來健身風潮橫掃全球,台灣也不例外,各種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你可能看過健身的人,常在運動完後泡一杯狀似奶昔的飲料,那就是所謂的乳清蛋白(Whey protein,又稱高蛋白)。有些人以為只有健身的人才需要吃乳清蛋白,甚至認為它是一種藥物,接下來就為你揭開乳清蛋白的身世之謎。 什麼是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是由乳清(Whey)提煉出來的蛋白混合物,而乳清其實是牛奶製造起司(又稱奶酪)過程中的副產品,曾經,乳清被認為是毫無價值的東西,但被發現其高含量的蛋白質與胺基酸(Amino acid)後,搖身一變成了最夯的蛋白質補充品。 乳清蛋白裡的乳糖(Lactose)含量低,並且含有9種胺基酸。蛋白質為人體主要的組成成分,而蛋白質主要由胺基酸組成。除了人體自身的細胞會製造胺基酸外,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則必須透過外在的攝取才能獲得,乳清蛋白便是一個不錯的來源。 乳糖不耐也可喝高蛋白 亞洲人普遍有乳糖不耐(Lactose intolerance)或乳糖消化不良的症狀,而台灣人也不例外,許多人可能第一次嘗試高蛋白飲品後,便感到腸胃不適,急忙衝去廁所「解放」,其實只要選對產品,即便對乳糖耐受性不佳,也可以享受高蛋白的好處。以下為市售的乳清蛋白粉的主要分類: 濃縮乳清蛋白(WPC):這是市面上最常見且便宜的乳清蛋白商品,碳水含量低,蛋白質含量落在30%~90%之間,取決於商品的質量。 分離乳清蛋白(WPI):去除了脂肪和乳糖的乳清蛋白,其蛋白質含量大多仍高於90%以上,適合乳糖不耐患者選用,可改善腹脹或腹瀉等症狀。 水解乳清蛋白(WPH):蛋白質要被人體吸收,需要經過水解(Hydrolysis)轉化為胺基酸,而水解乳清蛋白即是已有部分「預水解」過的產品,能幫助身體更快速地吸收乳清蛋白。 4大乳清蛋白功效 乳清蛋白可增加肌肉:增肌是乳清蛋白最廣為人知的食用目的,除了它所含的白胺酸 (Leucine)可以刺激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外,食用乳清蛋白也能增加胰島素(Insulin)的分泌,而胰島素可增加胺基酸的吸收,進而製造蛋白質去修復肌肉。關於食用乳清蛋白增肌的時機,曾有研究指出,在運動後馬上補充乳清蛋白的吸收效果最好,但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無論何時攝取乳清蛋白,在一天中的攝取總量是否達到你設定的標準,才是最重要的。 乳清蛋白幫助減肥:蛋白質有相當的飽足感,除了能幫助餐後血糖穩定,也可以降低想吃宵夜或零食的慾望。與碳水化合物相比,碳水化合物較容易使胰島素升高,而降低體內血糖濃度。若身體細胞對胰島素較不敏感,則胰島素可能會分泌過量,造成血糖降低過多,而引起飢餓感。 乳清蛋白降低膽固醇:根據英國營養學期刊(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顯示,在為期12週的實驗裡,食用乳清蛋白那組人的膽固醇(Cholesterol)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cholesterol,壞膽固醇)都較低。 乳清蛋白降低血壓:根據國際乳製品期刊(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的研究,食用乳清蛋白除了可降低高血壓(Hypertension)病人的血壓,同時也降低了罹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和中風(Stroke)的風險。 乳清蛋白怎麼泡? 儘管部分市民運動中心或是健身房也可能會有高蛋白飲品販賣機,你可以挑選喜歡的口味、按下按鈕,不久便有現泡的高蛋白供你享用。不過自行購買乳清蛋白粉沖泡仍是比較經濟實惠的選擇。高蛋白粉大多以袋裝或罐裝的形式販賣,包裝內部通常會附上湯匙,使用者只要根據包裝上的說明,挖取1~2匙的蛋白粉倒進杯內搭配冷水沖泡即可。若發現蛋白粉結塊、攪不開,可參考以下做法: 建議先加水再將高蛋白粉倒入杯內有利攪散。 避免使用熱水沖泡以免蛋白粉結塊。 可考慮購買附有攪拌球的「搖搖杯」,將杯子蓋緊後用力搖晃10秒鐘左右,通常不會有蛋白粉小顆粒殘留。 搭配其他飲料口感更佳 原味乳清蛋白的味道可能許多人都不能接受,雖然高蛋白廠商出了五花八門的調味乳清,但我們也不妨「DIY」,將原味高蛋白粉與豆漿、牛奶、咖啡、茶類搭配飲用,找出專屬於你的高蛋白特調。(延伸閱讀:運動增肌喝豆漿:比乳清含更多營養) 乳清蛋白的飲用時機 一般而言,乳清蛋白什麼時候喝都可以,但不建議以乳清蛋白取代正餐,因為乳清僅含蛋白質,缺乏碳水化合物與其他重要維生素與礦物質。但若有減肥需求者,可考慮將以高蛋白飲代替含糖飲料,不僅飽足感更強,營養價值也較高。針對健身族群,建議可在運動後30分鐘內飲用一杯高蛋白,有助快速提供蛋白質供肌肉生長。 腎臟病患飲用高蛋白先與醫師討論 乳清蛋白並非藥物,也非健身者的專利,台灣外食族眾多,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遠高於蛋白質,乳清蛋白可做為一種便宜、快速且方便的營養補充品。值得注意的是,有說法指出乳清蛋白攝取過多會傷腎,這點目前仍有爭議。但若你有腎臟疾病,選擇乳清蛋白之前,最好先跟醫師討論後再決定。乳清蛋白一般建議攝取量為1天25~50公克內。對於想增肌減肥的人,請了解乳清蛋白並非仙丹,要搭配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習慣,才能有效達到理想目標。

看更多 營養知識 相關文章

營養知識

不只膽固醇!紅麴3大好處保你健康 你不知道的副作用千萬要防

中式料理常用紅麴調味、增色,但其實紅麴不只是食材,也廣泛用於各種保健食品中,因為它具有降低膽固醇、調節血脂等功效 究竟紅麴是什麽?有哪些功效?吃多可能出現何種副作用?就讓《Hello醫師》來說明。 紅麴是什麽? 紅麴(Red Yeast Rice,又稱作紅麴米),是以蒸熟的米經紅麴菌發酵所製成,其中紅麴菌(Monascus purpureus)廣泛存在於穀類、澱粉、新鮮牧草、泥土和松樹根組織中。 古代的紅麴的製作方式,是將生米長時間埋在地底下,讓土壤裡的天然紅麴菌,附著於米上發酵而成;現代的紅麴作法,製作初期同樣會先將米洗淨、蒸熟及冷卻,但與過去不同的是,隨後會將純化後的紅麴菌種種入米中,再置入麴盤,進行固態發酵、翻麴,最後經乾燥而成。 紅麴經發酵後會產生天然的「紅麴色素」,由於紅麴色素不會因pH值改變而變色,且耐熱性極佳,不容易褪色或變色,因此常用於幫食物染色;舉例來說,傳統節日當中常會出現的紅蛋、紅龜粿及紅湯圓等傳統食物,便是透過紅麴色素染上喜慶的顏色,藉以滿足視覺觀感並刺激食慾。 3大紅麴功效、好處:降膽固醇、降血壓 紅麴功效1: 降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 紅麴發酵後,不僅含有紅麴色素,還會產生Monacolin K(又稱莫那可林K、紅麴菌素K)及類黃酮等成分;其中,Monacolin K的功效,與可降血脂的Statins(史他汀)類藥物相似,能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有助於降低血脂濃度,減少罹患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自紅麴健康食品所攝取的Monacolin K,每日至少應達到4.8毫克以上,但不得超過15毫克。(推薦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紅麴功效2:降血壓 紅麴不僅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其中內含的γ-胺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簡稱GABA)屬於一種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還可控制中樞神經系統緊張狀態。 多項動物研究發現,以含有紅麴成份的飼料,餵養具有先天性高血壓的老鼠,可穩定血壓、抑制血壓上升。(延伸閱讀: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日常飲食法一次看!) 紅麴功效3:Monacolin K抗發炎 根據義大利一項研究指出,紅麴內含的Monacolin K,有助於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指標「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簡稱CRP)及總膽固醇數值。 另外,紅麴萃取物中也可清除自由基及抗油脂過氧化性,其中抗氧化物質Dimerumic acid(簡稱DMA)可抑制自由基的生成,減少肝臟及血管損傷。 挑選紅麴4重點!有效又安心的關鍵 1.紅麴功效關鍵:Monacolin K 成分、劑量 紅麴含有的Monacolin K(紅麴菌素K)能降低膽固醇,是紅麴功效的關鍵所在。研究發現,每天服用Monacolin K,能降低總膽固醇濃度,包含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三酸甘油酯的濃度;但需注意的是,過量服用紅麴可能會導致肝功能異常。 衛生部規定,紅麴健康食品所提供之Monacolin K,每日攝取量至少應達4.8毫克,並低於15毫克。 2.紅麴搭配「輔酶Q10」更安全 研究指出,攝取紅麴後會抑制體內輔酶Q10合成,輔酶Q10是人體細胞的發電機,若嚴重缺乏則會造成心臟等器官的危險,因此攝取紅麴建議搭配輔酶Q10,補充量可達30毫克,以減少心肌梗塞和心臟衰竭的風險。 3.未檢出「橘黴素」檢驗報告 紅麴製品在發酵過程,若環境衛生及發酵條件不佳,會產生橘黴素(Citrinin);研究發現,過量的橘黴素對動物會提高肝臟、腎臟或其他器官的損傷風險。 黴菌毒素屬於慢性毒性中毒,較少發生急性中毒,但孕婦長期食用橘黴會提高畸胎風險,因此購買前務必確認是否有橘黴素的未檢出報告。 衛生署規定,市售紅麴的橘黴素(Citrinin)含量濃度應低於2 ppm。 4.安心原料:國際大廠、檢驗安心有保障 挑選紅麴膠囊補充品時,可選擇國際知名大廠檢驗過的品牌和產地,並最好通過第三方檢驗,例如cGMP認證、SGS檢驗、塑化劑未檢出、重金屬未檢出,確保紅麴的安全性,另外產品有獲國際Monde Selection金獎也能保證在品質上的安全性,食用更安心。 紅麴副作用、禁忌:紅麴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紅麴禁忌1. 不可與降血壓藥同時食用 不少人為了降低血脂,會選擇購買含紅麴相關食品或膠囊,卻不知其中的Monacolin K與降血脂藥史他汀(Statins)類藥物的成分類似,若合併服用,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痠痛、尿液顏色改變,甚至造成肝、腎損傷及提高橫紋肌溶解症發生率等副作用。 因此,若患者定期服用降血壓藥物,又想食用含有紅麴的保健食品,建議應先諮詢醫師;食用後若發生身體不適,應立刻停止食用,並可透過「全國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通報,協助食藥署及時採取措施,減少可能危害發生及避免影響範圍擴大。 紅麴禁忌2. 搭配柚子、葡萄柚吃 紅麴應避免同時和葡萄柚、柚子一起食用,會增強降血脂作用,進而提高肌肉病變及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率。 紅麴禁忌3. 不宜同時服用降血脂藥物 市售紅麴保健食品的主成分是Monacolin K,與降血脂藥史他汀(Statins)類藥物(像是Lovastatin)的成分類似,兩者同時服用會產生交互作用,因此不宜再服用降血脂藥物,以免劑量超標,傷肝或造成橫紋肌溶解症。 紅麴禁忌4. 肝腎病友、孕婦不宜 動物實驗中發現品質不佳的紅麴產品含有橘黴素(Citrinin),會對心、肝、腎具有毒性;因此,孕婦、腎功能異常與嚴重肝病或急性肝炎的人,應避免服用紅麴,或先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 紅麴禁忌5. 類抗黴菌藥物、類抗生素、抗凝血藥物 避免與Azole類抗黴菌藥物、紅黴素類抗生素等併用時,因為會增強降血脂作用,可能提高肌肉病變及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率;而與抗凝血藥物Warfarin併用時,更要留意較易發生出血危險。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膳食纖維比高麗菜更多!黃豆芽、綠豆芽的差異?豆芽菜營養大解析

豆芽菜在台灣是相當普遍的食物,舉凡麵店、小吃店、餐廳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由於豆芽菜大多時候都扮演配角,容易讓人忽略,甚至選擇不吃。其實,豆芽菜營養豐富,熱量低,含有鈣質、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雖然都是豆芽菜;而且,黃豆芽和綠豆芽的營養成分其實大不相同,但都各有優點。 《Hello醫師》帶你瞭解豆芽菜的營養成分、好處、黃豆芽與綠豆芽的差異、如何挑選未經漂白、化學加工的健康豆芽。 豆芽菜 顧名思義,豆芽菜就是豆子長出來的芽,舉凡苜蓿芽或奇亞籽芽,這類的豆芽廣義來說都可稱為「豆芽菜」。台灣最常見的就是「黃豆芽」與「綠豆芽」。最簡單的分別方式,黃豆芽是從黃豆發芽而來,綠豆芽則是從綠豆發芽而成。兩種豆芽菜又可區分為去掉豆瓣,僅剩白色根部,以及未去掉豆瓣,保留豆瓣與根部兩種類型。 要辨別黃豆芽與綠豆芽,光從外觀來看,其實不太容易,因為兩種豆芽的豆瓣,都可能呈現淺黃至淺綠之間的色澤,若要區別兩者不同,必須從豆瓣厚度及根的粗細來看。 更簡單易記的方式,就是從黃豆與綠豆的大小來聯想,因為黃豆比較大顆,黃豆芽豆瓣自然較厚,豆芽本身即豆莖較粗;反之,綠豆比較小顆,因此綠豆芽的豆瓣較小,豆莖較細。 豆芽菜的營養及好處 以每100克來說,黃豆芽、綠豆芽的熱量都低於30卡,非常低,適合減肥或搭配其他熱量較高的食物一同食用,增加飽足感。 不過,個頭小小的黃豆與綠豆發芽成菜之後,營養成分竟與原來的豆子完全不同。以下為大家介紹黃豆芽與綠豆芽的主要的營養素及好處。 蛋白質 芽菜有豐富的「活性植物蛋白」,每百公克約有3至4克含量,比一般蔬菜來得高,也就是說,是茹素者優良且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可以多多攝取。 膳食纖維 黃豆芽、綠豆芽的膳食纖維各為2.7g、1.3g,兩者皆比高麗菜的纖維量(1.1g)更多。黃豆芽的纖維量也勝過白菜、萵苣(大陸妹、A菜)及菠菜等許多蔬菜。 膳食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縮短食物殘渣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並且降低血糖、膽固醇,進一步預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維生素 黃豆芽含有高達928 I.U.的維生素A,比番茄、柳橙還高。維生素A可維持眼睛健康,維持黏膜及皮膚功能,預防夜盲症、乾眼症、掉髮及皮膚乾燥。 鈣質 黃豆、綠豆在發芽過程中,分解了原先在豆類中會影響人體吸收鈣質的植酸,提升鈣質的吸收效率。補充鈣質除可預防骨質疏鬆,亦可舒緩肌肉,預防身體各處肌肉抽筋,同時也可降低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降低動脈粥狀硬化、高血脂的風險。 抗氧化 研究指出,豆類發芽後,原先存於豆類之中的植化素會提高,進而強化抗氧化的功效。抗氧化可增加人體抵抗力,延緩老化及預防失智,降低過敏機率,並且改善睡眠品質與情緒反應。 如何挑選未經漂白、化學加工的健康豆芽 挑選豆芽菜時,首先要挑選帶有根部(鬚根)的豆芽,因為所有種子萌芽都是從根部開始,因此根部的營養含量最高。市面常見的無根豆芽(又稱銀芽),為了讓外觀好看而切除根部,反而減少豆芽菜的營養價值。此外,為讓芽菜的賣相好看、減少工作成本,有些業者在栽種過程中,可能添加無根劑,讓根部長不出來,這類的無根豆芽就不建議食用。 選購時,最重要的是注意豆芽菜的顏色是否自然、會不會過度潔白?也可將豆芽菜拿起來聞,確認有無奇怪味道。除了添加無根劑之外,也有些業者會在栽種時添加生長酵素、尿素與嘌呤。這類的化學藥劑皆對人體有害。正常的豆芽菜僅會有自然清香,不會有刺鼻或化學的味道。 若依照上述方式挑選豆芽菜,即可初步過濾不健康的化學豆芽。如仍對食物加工過程存有疑慮,建議可直接選擇有機或擁有無毒驗證標章之豆芽。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秋天別忘了顧肺!12種養肺食物怎麼吃?過敏兒當心白色偏涼食物

秋天轉涼,偶爾還是有秋老虎來記回馬槍,讓天氣更乾燥,中醫稱之為「秋燥」。 秋燥易傷肺、造成免疫力低下,因此需養肺、顧肺,才能避免鼻咽喉、氣管或肺臟等器官不適。《Hello醫師》為你介紹秋季最當令的12種白色養肺食物,告訴你哪些食物適合氣管不好的人?哪些食物又不適合過敏體質者食用。 白色食物好養肺,過敏體質勿亂吃 依據中醫理論,五臟中的肺,對應青紅黃白黑五色中的「白色」,其他與肺屬同一系統的器官還包括支氣管、喉嚨、皮膚與大腸;秋季日夜溫差大、氣候乾燥,此時是食用白色食物養肺的最好季節,特別是平時容易感冒、咳嗽,肺或支氣管經常不適者。 然而,白色食物多性寒涼,過敏體質者因體虛,若食用過多寒涼食物,恐使身體更加虛弱。與一般體質者相較,過敏體質者在秋季首重「補氣」:補足「肺衛」之氣,也就是保護肺部的精氣,因此普通的白色寒涼食物都應少吃,並多吃溫補及補氣的白色食物。以下為讀者分別說明: 溫和補元氣的蛋白質:過敏、肺虛皆可吃 魚肉:魚肉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對人體不僅負擔小,而且營養豐富。多數魚類皆可食。 豆漿:豆漿性質與魚肉接近,對人體負擔比魚肉更小,方便性更高。此外,相較於魚肉或其他肉類,更不容易引起痛風,特別適合有輕度痛風者。(延伸閱讀:豆漿助心血管健康:1天2杯剛剛好) 滋陰益氣、宣肺化痰的中藥:過敏、肺虛皆可吃 人參:補元氣且補脾益肺,除養肺外,對於安定神智、改善失眠也多有幫助。 沙參:潤肺補氣,可治肺陰虛所造成的咽喉乾痛、久咳。 西洋參:補肺降火、養肺生津,適合氣陰不足,容易疲乏無力、久咳的病患。 百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常用於治療慢性咳嗽、乾咳,或痰中帶血等症狀。 杏仁:袪痰止咳,疏肺部風寒,適用於痰多、久咳、大腸燥節不順者。 川貝:止咳化痰、消腫散節,可治肺虛久咳、瘡瘍腫痛等病。 性寒的白色養肺食物:過敏體質要少吃 白蘿蔔:無論大人、小孩皆可食,具備潤喉理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另可幫助腸胃消化。 白菜、高麗菜、花椰菜:這三種蔬菜皆為十字花科蔬菜,彼此為親戚,含有豐富水分,並具備清熱潤膚的功效,但須注意不可食用太多,避免性寒而造成腸胃不適。(延伸閱讀:吃花椰菜有學問!多做這步驟加倍抗癌) 洋菇:諸如鴻喜菇、雪白菇、杏鮑菇、蘑菇皆可以,但菇類普林較高,痛風者須酌量食用。 白木耳(銀耳):別名為平民燕窩的白木耳,可養陰潤燥、補肺益氣,適合肺須久咳、病後體虛的病患食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洋蔥功效、好處?發芽可以吃嗎?洋蔥種類、營養成分一次看

洋蔥被視為天然養生法寶,可作為料理食材,對身體有相當多益處,素有「蔬菜界的皇后」之稱;其中富含的豐富營養成分,能抗氧化及發炎,還能有效預防多種疾病。究竟洋蔥內含有哪些營養成分?適量食用能對身體產生何種功效?多吃甚至能預防阿茲海默症?就讓《Hello醫師》為你一一解惑! 洋蔥分3種,營養成分有這些 市面上常見的洋蔥品種主要可以分成3種,包括黃洋蔥、紫洋蔥及白洋蔥,而又以黃洋蔥最常被大家使用,相較於其他2種洋蔥味道微辣、偏甜,並不會太過辛辣,因此經常會被加入料理當中燉煮或拌炒。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指出,黃洋蔥的熱量有42大卡,白洋蔥與紫洋蔥較少,只有32大卡;不過,在其他成分部分,三種洋蔥都含有膳食纖維、糖質、鈉、鉀、鈣、鎂、鐵、鋅、磷、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葉酸及多種胺基酸等,對人體健康相當有幫助。 洋蔥的4大好處與功效 洋蔥除了能抗氧化及抗發炎外,還具有對抗多種疾病的功能。以下列出吃洋蔥的4種好處: 洋蔥功效1. 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洋蔥富含槲皮素,為一種類黃酮化合物,有助於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對抗發炎、降低壞膽固醇濃度,使血管暢通、保持彈性,有效預防動脈硬化、血栓,降低罹患心臟病風險。 洋蔥功效2. 預防阿茲海默症 洋蔥內含豐富的類黃酮,根據《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一項研究顯示,若長期攝取類黃酮,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因此,洋蔥也被列為多吃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食物之一。(延伸閱讀:失智症如何改善?跟著4方法調整日常飲食、運動習慣,延緩病情惡化) 洋蔥功效3. 抗癌 洋蔥除了具有抗發炎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之外,富含的槲皮素,也能有效降低罹患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結腸癌、卵巢癌、胃癌、肺癌及膀胱癌等。 除槲皮素外,洋蔥還含有有機硫化合物,包括二硫化物、三硫化物、頭孢烯和乙烯基二硫苷等,具有多種功效;據國家農業圖書館研究發現,平時食用大量洋蔥及大蒜,能有效預防乳腺癌。 洋蔥功效4. 控制血糖 吃洋蔥可能有助控制血糖,因為它含有特定化合物如槲皮素和硫化合物,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此外,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約100克的生洋蔥,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https://helloyishi.com.tw/diabetes/all-you-need-to-know-about-blood-sugar/ 洋蔥發芽可以吃嗎?洋蔥挑選與保存重點 挑選洋蔥時,注意要以球體完整堅實、表皮完整光滑、乾燥、無萌芽、無鬚根及無腐爛為佳。平時應將其放置陰涼乾燥且通風處,勿置於冰箱內,否則冰箱的冷藏環境容易使其吸收水分,變得濕軟。另外,當洋蔥已經發芽或變軟,極有可能是洋蔥內部已經發霉或腐爛,建議盡快丟掉,以免食用後造成身體不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補血食物第一名曝!貧血吃什麼鐵質食物?水果能補血嗎?

缺鐵性貧血顧名思義就是因缺鐵而貧血,是台灣最常見的貧血類型。依據台大醫院知識庫指出,全台女性小至1~6嬰幼兒,大至30~44歲的輕熟女普遍皆有缺鐵情形。 許多人為了補血,常參考網路資訊如補血食物排行榜,食用菠菜、紅豆或紅色外皮水果,但這些食物真的可以補血嗎?《Hello醫師》為你打破關於補血食物的迷思,告訴你攝取哪些食物才可以補血,並分享日常飲食補血的注意事項。 補血食物有2種,動物性鐵質食物比植物性好 鐵質可分血基質鐵和非血基質鐵等2種,前者來自於動物性來源,例如豬血、鴨血或肉類,吸收率高;後者來自於植物性來源及部分動物,例如蔬菜、蛋奶類食物,吸收率低。 血基質鐵:攝取後不受其他食物成分影響,直接與血基質(血紅素)結合,為構成紅血球的主要成分,吸收率約25%。 非血基質鐵:攝取後須在腸道與其他維生素產生交互作用才能被吸收,且容易受其他食物成分影響,吸收率約5%。 血基質鐵與非血基質鐵的吸收率相差5倍;換算下來,同樣攝取40毫克的鐵質,血基質鐵(動物性來源)可吸收10毫克的鐵,非血基質鐵(植物性來源)只有2毫克。(延伸閱讀:什麼是缺鐵性貧血?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以下用常見的高鐵食物來推算: 豬血:每100克含有28毫克的鐵質,食用100克豬血可吸收約7毫克的鐵。 紫菜:每100克含有56毫克的鐵質,食用100克紫菜可吸收約2.8毫克的鐵。 由上可知,動物性鐵質的吸收率比植物性鐵質好,且在日常飲食上,動物性鐵質食物的攝取量也比植物性多。 一碗豬血湯約有60至100克豬血,但一碗紫菜湯的紫菜份量實際僅有6至10克,因此若要透過植物性食物攝取鐵質,需食用相當大的份量,才能攝取相當的鐵含量。 貧血吃什麼?動物性鐵質食物排行 在動物性鐵質中,血液類食物普遍含鐵量最高,其次則是內臟海鮮類、肉類,以下依種類列出補血食物排行: 補血食物第一名:血液類食物 豬血:28毫克 鴨血:15.6毫克 補血食物第二名:內臟海鮮類 九孔:11.4毫克 豬肝:10.2毫克 文蛤:8.2毫克 小魚乾:6.8毫克 章魚:6.1毫克 牡蠣:5.2毫克 雞心:4.4毫克 補血食物第三名:肉類 牛腱:3毫克 牛腩:2.3毫克 鵝肉:1.9毫克 牛火鍋肉片:1.8毫克 動物性鐵質食物更好,那素食者該怎麼辦? 素食者平時須多食用深綠色蔬菜、豆類、堅果及穀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特別是容易缺鐵的女性。若透過食物仍無法補足所需鐵質、經常貧血,則可考慮藉由以植物性來源製成、素食可食的鐵劑補充。 每日的鐵質建議攝取量是多少? 衛福部建議,成年男性每日鐵質攝取量為10毫克,女性則為15毫克。 補血食物3大迷思、重點一次看 1.紅色或紫色水果能補血? 這類水果的顏色之所以呈紅、紫色,是因其成分所含的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種有助眼睛保健的營養素,但對補血並無幫助。實際上,這類水果所含鐵質每100克皆小於1毫克。 2.女生缺鐵、月經來要吃紅豆補血? 每100克紅豆的鐵質含量為7.1毫克,看似很高,但實際上一碗紅豆湯的紅豆含量約50克,相當於3.5毫克的鐵質,再加上紅豆是植物性鐵質,吸收率僅5%,換算下來一碗紅豆湯的鐵質連1毫克都不到。 3.吃飯最好不要喝茶、咖啡或牛奶,會影響鐵質吸收? 這點是正確的。茶和咖啡含有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進而影響鐵質吸收,而鈣也會抑制鐵質吸收,因此不只是牛奶,連優酪乳、優格或起司等高鈣食物,也都不應與高鐵食物一同食用。(延伸閱讀:開始無咖啡因生活10理由!戒咖啡好處不只助眠,還能減低焦慮護腸道) 食用高鐵食物或鐵劑時,須避免同時食用高鈣食物或鈣片,兩者最少間隔4小時。而日常飲食時,除了避免飯間或飯後喝茶和咖啡,也可多攝取芭樂、奇異果或柳丁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增加鐵質吸收率。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龍鬚菜好處有哪些?佛手瓜3大功效營養、挑選重點公開

說到佛手瓜、梨瓜,一般人可能較陌生,不知道它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但說到龍鬚菜,大家應該就有印象。龍鬚菜有別於一般葉菜,沒有軟嫩易裂的葉片,反而是由根和絲兩部分組成,葉的部分比較少。原來,龍鬚菜會如此特別,是因為它是佛手瓜的嫩芽。 龍鬚菜 = 佛手瓜 佛手瓜學名為隼人瓜,俗稱梨瓜,原產於中南美洲,果實顏色和形狀皆酷似芭樂,在 1935 年引進台灣,龍鬚菜則是佛手瓜的嫩芽。由於龍鬚菜食用口感較好、營養價值也比果實高,因此民眾普遍多食用嫩芽;不過,佛手瓜生命力強,不易出現蟲害,種植時不需噴灑農藥和化學肥料,種植成本低,漸漸地越來越普及,也成為台灣人常吃蔬菜。 目前龍鬚菜主要產地在花蓮,其他栽種面積較多的,包括苗栗、南投及高雄等地,產季落在4至11月。 龍鬚菜學名為隼人瓜苗,又俗稱隼人瓜鬚、佛手瓜苗、梨瓜苗等,是一種熱量很低,纖維豐富,而且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蔬菜。 龍鬚菜(佛手瓜)5大功效營養 1.富含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 維生素A的主要功能為維持正常視力、調節皮膚上皮組織生長,使皮膚光滑細緻、幫助牙齒及骨骼生長與發育,並具備抗氧化作用,能中和有害的自由基,增強身體抵抗力,而β-胡蘿蔔素則會在人體轉換為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A易有夜盲症、乾眼症、皮膚乾燥及掉髮等症狀。 維生素A除了由植物性食物(如綠色、橙色蔬菜)而攝取,也可從動物性食物(如魚、肉或是內臟類食物)中取得。成人每日的建議攝取量,男性為600微克、女性為500微克,而每100克的龍鬚菜即含有41微克的維生素A及976微克的β-胡蘿蔔素。 2.高鐵、高鋅 鐵、鋅皆是人體中重要的礦物質。鐵質為人體製造紅血球的主要成分之一,當身體缺乏鐵質時,就容易出現貧血。 鐵質的食物來源分為動物性(如豬肝、蛋黃)及植物性(如深綠色蔬菜)。雖然動物性食物的鐵質吸收率較好,但含鐵蔬菜只要和維生素C一起食用,即可提升鐵質的吸收率,因此建議以些許檸檬汁調理龍鬚菜,或是在飯後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鋅具有促進生長與器官發育、強化免疫力、維持味覺與促進食慾等功效。男性補充鋅可促進睪固酮分泌,維持性功能及生育能力,減少男性更年期所帶來症狀如性功能障礙、易累、情緒不穩等。 提到含鋅蔬菜,大多會想到菠菜、豆類,其實龍鬚菜的鋅含量也很高,每100克即有0.7毫克,與菠菜相當。 3.含有豐富纖維 龍鬚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每100克即有2.3公克。膳食纖維含有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多醣類(如纖維質、半纖維質、果膠質)和木質素,在消化道中能夠增加糞便的體積、重量,並吸收水分,進而促進腸道蠕動、排便,預防便秘。同時膳食纖維也可減少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進一步減少致癌物質的產生,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 龍鬚菜怎麼選? 龍鬚菜依不同的採收時間,外觀呈現不同色澤與口感,清晨採收光合作用時間較短,葉色黃綠,但飽含露水,口感軟嫩;若下午採收,整體翠綠,口感清脆,因此顏色並非挑選新鮮龍鬚菜的主要依據。建議可觀察細絲,也就是龍鬚的部分,龍鬚越直越嫩,越捲則通常越老。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硒」收不足骨骼健康要小心!強化骨質:10大含硒食物報你知

拜醫療進步所賜,我國高齡人口屢創新高、愈活愈長壽,高齡長者若想保有優質退休生活,便應及早預防或改善骨質疏鬆的問題。 衛福部統計發現,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盛行率是男性的3倍,而除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之外,近年更有研究指出,「硒」能促進骨骼生長,輔助治療骨質疏鬆,在人體骨骼健康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究竟硒元素是什麼?為何有助輔助治療骨質疏鬆?本文將帶你了解硒對骨骼健康的好處,並提供每日建議攝取量與攝取管道。 硒的作用與好處? 硒(Selenium)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提升人體抗氧化能力,預防過量自由基導致氧化壓力過大,引發如癌症、白內障、失智症、關節炎等疾病。由於自由基存於人體及環境之中,當人體代謝時會產生自由基,並透過體內的抗氧化物加以清除,以達到健康平衡狀態,但抗氧化能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降低,同時外在因素如環境汙染及壓力等,也會使體內的自由基大幅增加,打破代謝平衡,導致身體細胞受損而引起各種疾病。(延伸閱讀:研究證實:攝取足量「硒」助減重、預防糖尿病及心臟病) 所幸人體可透過補充營養素如硒,或其它具抗氧化功效之維生素與微量元素,提高人體對抗自由基的能力。 硒元素好處多元,3大作用包含: ● 可活化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 消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損傷 ● 可抗老、抗發炎及預防疾病如骨質疏鬆等 「硒」收不足骨密度變差!小心骨質疏鬆提早上門 人體的骨骼存有造骨細胞及破骨細胞等2種細胞,前者的功用為替骨骼補上新骨質,後者則負責代謝老舊骨質,2者一同構成骨骼的更新及代謝。若人體內自由基水平過高,便可能抑制骨髓基質細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的造骨細胞分化,減緩新骨質的增長速度,進而加劇骨質疏鬆症的發展。(你也想知道:減肥、掉髮、骨質流失?醫師解答6大女性常見營養問題) 骨質疏鬆症患者常有下背、腿部及肩頸疼痛等問題,而攝取足量硒元素則有助抑制自由基對骨骼細胞的破壞,促進骨質再吸收與骨質生成,達到減緩骨質疏鬆,改善骨骼發炎導致疼痛或僵硬之功效。 2016年一項針對研究歐洲年長者的調查發現,人體內血漿硒濃度愈高,骨密度也愈高,骨質疏鬆發生率亦較低。2019年另一項中國大型研究則進一步支持硒有利於維持骨骼健康的發現。該研究調查範圍逾6千位中國中老年人,並評估他們飲食中的硒攝取量及骨骼密度的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硒攝取量愈低的受試者,骨質疏鬆的風險愈高;日常飲食硒含量較多者,骨質密度則愈好,骨質疏鬆的風險愈低。 因此無論是否為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族群,建議可透過均衡攝取硒和鈣來為骨骼健康打底,盡早開始「存骨本」,避免未來因骨質疏鬆而發生腰酸背痛、駝背、關節變形及骨折等問題。 然而歐洲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卻發現對於已停經、已發生骨質疏鬆的婦女,每天服用50~200微克的硒元素,對骨質合成與代謝指標並無幫助?! 雖然相關數據分析發現,這些女性體內的硒濃度已經較一般人平均高,或許比較難看到額外補充硒的效益。 同時這亦強調了早期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的重要性,一旦發生骨質疏鬆,建議須依據個人飲食生活型態多方面調整治療,不能僅依賴單一營養素,從原型食物中攝取多重營養素並且得到飲食的愉悅感以及家庭社會支持,永遠是首選的方式! 每天該攝取多少硒?成人每日應攝取55微克 以下為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針對各年齡階段及族群每日的硒建議攝取量: 這些食物都有硒!10種含硒量豐富的食物 硒是維持人體及骨骼健康的重要營養素,雖然我們可透過日常飲食的方式攝入硒,但現代人多有營養不均的問題,例如慢性發炎、感染、攝取不均衡、懷孕、接受心臟手術或血漿硒濃度異常低下等情況發生時,便需透過口服硒或營養點滴,搭配食補雙管齊下以補足缺乏的硒。 而10大含硒量較高的食物中,其實從日常飲食就能取得,但建議需諮詢專業療人員,避免補了東缺了「硒」,或是不小心過度攝取;以下10大食物為每100克中所含有的硒含量: 巴西堅果:約6~8顆(相當於28克)即有544微克 鮪魚:約108微克 大比目魚:約55微克 沙丁魚:約52微克 火腿:約49微克 蝦:約47微克 牛排:約38微克 牛肝:約32微克 雞肉:約25微克 雞蛋:1顆約15微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補鈣不夠,預防骨質疏鬆要吃「硒」!減緩骨質流失、提升骨密度更「硒」利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區的老年人口將於2030年升高至24%,2040年則達30.2%,已開發國家步入高齡化社會是無可避免的趨勢,目前我國65歲老年人口已逾16%,而高齡慢性病中最常見的「骨質疏鬆」問題也迫在眉睫。 論及骨質疏鬆,一般多將重點放在鈣質攝取,鈣為骨骼組成的主要成分,因此攝取足量鈣質是累積骨本、減緩骨質流失的關鍵之一。除了鈣以外,硒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的重要元素。近年有研究指出,飲食中攝取較多硒的人,骨質疏鬆風險較低;而硒攝取不足者,骨質疏鬆風險則較高。以下說明硒是什麼、有何功效,以及為何能強化骨質、輔助骨質疏鬆治療。 硒元素:抗氧化功效佳,健康好處多元化 硒是人體必需的重要營養素,其傑出的抗氧化能力源於人體內部重要的抗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 GPx)。當人體攝入硒後,硒可活化GPx,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傷害,產生抗氧化功效,進而達到抗發炎、促進代謝及調節免疫力等作用,有益皮膚健康、心血管健康、甲狀腺健康、體重控制及預防各類慢性疾病,因此市面亦可見到各類硒營養補充品如口服錠、或是在醫師處方下使用的營養點滴。 硒攝取不足:恐引發心血管疾病 根據研究指出,相較於美國人,亞洲人的硒攝取量普遍較低,尤其現代人飲食營養普遍不均,幾乎難以達到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攝取55微克的標準。若日常飲食嚴重缺乏硒,將有可能罹患克山病(Keshan disease,一種特殊的心肌病變),對於骨骼健康亦有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預防骨質疏鬆新關鍵:補硒減緩骨質流失 骨質疏鬆受年紀、營養不均及缺乏荷爾蒙等因素共同影響,導致骨質流失、骨骼密度變小,但近年研究指出,缺硒會導致人體自由基水平升高,進而影響骨質代謝。人體透過破骨細胞將老舊骨質代謝,藉由造骨細胞補上強壯健康的新骨質。 但當年齡增長、荷爾蒙減少,便可能打破2種細胞間的平衡,造成骨質形成趕不上骨質流失的速度,而缺硒會使自由基增加,影響造骨細胞的作用,進而破壞平衡,加速骨質流失,提高骨質疏鬆的風險。(你也想知道:缺硒會致病!補硒術後恢復快、預防心血管疾病一把罩) 骨鬆患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但隨骨質持續流失,患者可能常感腰背、肩頸痠痛或有駝背症狀,若未積極接受治療,一旦受到外力衝擊,極易發生骨折意外。因此,除了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足量硒則可減輕造骨細胞受自由基的抑制,提高骨質生成與礦化作用,減緩骨質流失,而硒元素的抗氧化功效,亦有助舒緩關節炎症反應,降低疼痛與僵硬感。 相同研究即指出,在年長健康的歐洲男性及停經女性中,血漿硒濃度與骨密度呈現正相關,意味著硒濃度愈高,骨頭密度愈高,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愈低。2016年,中國醫學單位招募6,267位、年齡40歲以上的受試者,針對硒攝取量與骨質疏鬆症的關聯進行研究。其中有9.6%受試者患有骨質疏鬆症(601位)。 研究團隊透過問卷調查,掌握各受試者於日常飲食中的硒攝取量,並依攝取量多寡與骨質情況做對照。研究結果發現,硒攝取量愈低的受試者,患有骨質疏鬆的風險愈高;反之則愈低,顯現出硒之於骨骼健康的重要性。(你也想知道:這些食物好「硒」利:延緩老化、皮膚白又細!) 硒元素具有以下3種有益骨骼健康的功效: ● 抗發炎作用,可調節並抑制細胞激素IL-6和細胞激素分泌,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症狀。 ● 硒蛋白(Selenoproteins)為將硒元素運送至骨骼的必要蛋白,可促進骨質再吸收、骨質形成與礦化;缺硒則會加速骨代謝,並改變骨骼結構、降低骨密度和骨量。 ● 維持甲狀腺機能,避免甲狀腺疾病所導致的骨骼問題,如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導致骨中鈣質流失,造成高血鈣與骨鬆症狀。 想要好骨力?不只補鈣,「硒」收也重要! 由於硒具有維持骨骼健康、輔助強健骨質的功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攝取鈣、維生素D等預防骨質疏鬆的營養素外,更應攝取足量硒元素,以達全面性的骨骼保健功效。 2021年英國與德國研究團隊,發表在刺肋針(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卻發現對於已停經、已發生骨質疏鬆的婦女,每天服用50~200微克的硒元素,對骨質合成與代謝指標並無幫助?! 這顯示了早期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的重要性,若已經發生骨質疏鬆,則必須依據個人飲食生活型態多方面調整治療,不能僅依賴單一營養素。營養介入需專業的醫療人員協助,進行評估、診斷、設計個別化精準方案。 因此建議不妨可與醫師和營養師溝通,討論透過適合自己的方式,如飲食調整、補充營養品或營養點滴,來滿足人體的硒元素暨整體營養需求。(推薦閱讀:硒」收不足骨骼健康要小心!強化骨質:10大含硒食物報你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缺硒會致病!補硒術後恢復快、預防心血管疾病一把罩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原因的頭號殺手,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179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若將焦點拉回國內,衛福部統計資料亦指出,每年有逾5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由於心血管疾病多由長年生活型態引起,除規律運動與戒除菸酒外,多樣化的飲食攝取,亦為滿足人體營養需求的關鍵,而諸多研究已證實,補充足量微量元素「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避免特定心血管疾病發生,更可改善心臟外科手術的預後。 硒是什麼?有什麼功效? 硒是一種礦物質,和鉀、鈣、鐵等微量元素一樣,為人體必需營養素。一般而言,人類可從肉類及海鮮之中攝取到微量的硒,但考量現代人營養不均、食物污染嚴重等情況,亦有許多人選擇透過口服營養品或營養點滴等方式進行補充。 硒在人體中主要以硒酶和硒蛋白的形式,如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 GPx)和硫氧還蛋白還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 Trx)等,避免細胞受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又可稱自由基)損傷,意即具備抗氧化功效,並可促進免疫功能、基礎代謝,以此達到維持肌膚健康、體重控制的功效。 心血管疾病的大敵「硒」 硒的抗氧化能力與人體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機制存有密切關係,研究證實缺硒會導致克山病(Keshan’s Disease,心肌病的一種),並與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病程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缺硒會導致克山病! 1935年,中國黑龍江省克山縣診斷出一種特殊的心肌病變,患者出現血液循環障礙、心內膜異常及心肌壞死等問題,且經調查與研究發現病患不只一位,中國各地農村及山區等落後地區皆有相同病例,並命名為克山病(Keshan disease)。 醫學人員調查發現多數出現克山病的地區,其土壤與作物的硒含量非常低,並進一步發現,人體硒濃度不足為克山病主要的致病因素,於是中國政府便推廣使用亞硒酸鈉種植作物,大幅減少克山病的發病數,充分顯現透過飲食仍可能造成營養不均,以及硒對於維持心臟健康的重要性。(你也想知道:變老、發黑、長痘痘!缺「硒」不可:皮膚健康的營養關鍵、「硒」的3大功效) 克山病患者在臨床上會出現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而補充足量硒則可降低血小板活化反應(Platelet responsiveness)、有助預防急性和亞急性心肌多灶性血管周圍壞死,並增強抗氧化能力,降低心肌過氧化損傷,同時使GPx活性增強,提高心肌粒線體(Myocardial mitochondria)保護作用,改善心肌收縮性,進而達到預防克山病的功效。 降低氧化壓力,防動脈硬化!預防冠心病非「硒」不可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由多種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而過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OS)則是導致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發現,硒的攝取量愈充足,冠心病的罹病風險便愈低。硒經攝入人體後,可幫助消除脂質過氧化物,並保護動脈細胞膜完整性,達到預防冠心病、血栓及心肌梗塞的功效。另一研究則指出,心肌梗塞患者的硒濃度較健康者低,其濃度差距在亞洲人身上更為顯著,進一步證實攝取充足的硒對於亞洲人的重要性。 硒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點在於抗氧化及減少發炎反應,硒蛋白可減少由活性氧化物(ROS)和活性氮(NOS)所引發的氧化壓力,抑制人體炎症反應並降低病變風險,進而達到維持心血管健康的功效。 硒濃度過低好「傷心」!心臟手術後補硒助恢復 其實不只是心肌梗塞,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其體內的硒濃度皆較一般人低,而研究也發現,硒濃度過低會提高患者心肌損傷、或因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的風險。 一項2017年的瑞士研究將一群預計接受心臟手術者分為2組,1組安排在手術麻醉過程及手術後接受高劑量的硒補充劑,1組則在相同情況給予安慰劑靜脈點滴注射。研究結果發現,高劑量的硒補充劑可防止術後血液和血清硒水平下降,並減少術後使用升壓劑與強心劑與強心劑等藥物的必要,顯現出硒不僅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也有利於心臟手術的術後恢復。 研究也觀察到大多數心臟外科手術患者,在手術前就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硒缺乏,術後血中硒濃度與術後多器官功能衰竭相關,對於預測術後是否會產生併發症而言,具豐富參考價值。 綜合以上所述,硒與心血管健康的密切關聯已經諸多研究證實,然而,現代人工作忙碌、三餐不定的飲食習慣,卻經常導致營養不均、缺乏特定營養素,不只不利於心臟健康,亦可能提高其它慢性疾病的罹患風險。建議民眾不妨可諮詢營養師,評估自身營養狀況,量身打造個人化的飲食菜單,並視情況搭配營養品或營養點滴補足營養缺口,做好日常調養,預防心血管等慢性病找上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保護心血管、預防慢性病就靠「硒」!微量元素硒的作用與功效

依據衛福部國人10大死因統計排名顯示,心臟病已成為國人第2大死因,每年造成2萬多人死亡,若再加上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心血管疾病,每年即有5萬4千多人死亡,遠超過頭號殺手癌症所奪走的生命。 心血管疾病是包括心臟、血管,以及影響循環系統的疾病,冠心病、腦血管病、外周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等皆是常見心血管病症之一。 所幸近代已有研究發現,微量元素硒(Selenium, Se)可強化人體抗氧化能力,預防冠心病、血栓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適量攝取並可幫助減脂,達到預防各種慢性病的功效。 保健養身?絕對不可不知道「硒」! 硒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可構成人體內第21個胺基酸:硒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硒半胱氨酸於人體內可組成25種功能性硒蛋白質及酵素,並擔任這些蛋白質與酵素的活化中心。 當人體自海鮮及肉類攝入微量硒後,硒便於細胞內結合胺基酸,合成體內的硒蛋白(Selenoprotein)及酵素,它們具備多種重要功能,包含抗氧化、抗發炎、調節免疫力,以及調控甲狀腺激素的代謝等,其中較廣為人知的硒蛋白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便是經由硒來活化該酵素,提升抗氧化能力,避免細胞 受自由基傷害。 硒對人體的5大功效如下: 維持皮膚健康,預防曬黑、曬傷、痤瘡及皮膚過敏 維持甲狀腺機能,預防甲狀腺低下 有助維持骨骼健康,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 促進代謝效率,有助減脂及體重控制 保健心血管系統,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相關慢性疾病 由上可知,硒不僅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營養素,且對於心臟保健更是十分重要,讓我們進一步認識為什麼硒可以保護心血管系統。 抗氧化保護血管  心血管的健康守門員「硒」 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與發炎和氧化壓力有密切關聯。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為自由基與抗氧化物比值間不平衡,尤其是自由基過剩、抗氧化物被過度耗損的失衡狀態。當人體內存在過多自由基時,自由基會攻擊細胞內的大分子,如蛋白質、脂類及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醣核酸(RNA),造成細胞氧化損傷。 也因硒是許多功能性硒蛋白的關鍵成分,硒蛋白GPx可以抵抗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氧化壓力;缺乏硒則會引起高氧化壓力,導致發炎反應,促使發炎細胞激素如TNF-α、IL-1等,通過PI3K/AKT信號途徑啟動NF-κΚβ,並與相應受體結合、產生調節介質,進而導致內皮細胞損傷,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最後導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疾病。 補充硒則可提升人體抗氧化能力,改變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代謝,並因此達到抗發炎作用。代謝物類花生酸為一種擔任調節發炎反應的類荷爾蒙脂質化合物,並也與具信號傳導功能的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的活化有關聯性。 動物研究顯示,缺乏硒會導致實驗鼠體內的PLD活化率降低,進而抑制磷脂酸和二酸甘油酯的生成,最後降低擔任調控發炎等免疫反應的因子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的活化率,因此補充硒則可促進花生四烯酸代謝,調節身體的免疫反應,進一步達到抗發炎功效。 正確補硒:和心血管疾病、慢性病說再見! 硒是心血管健康的關鍵營養素,攝取足量硒有助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此外,相關研究亦證實硒可幫助減少內臟脂肪、降低體重及體重控制的功 效。 2016年即有一項 研究 安排超過3千位受試者,探討飲食中硒攝取量與肥胖的關聯性,該研究發現飲食中攝取較多硒的人,BMI、腰圍和總體脂肪百分比皆較低;反之,患有肥胖症的受試者(BMI≧30 kg/m2),其硒攝取量皆比體重正常者還低,顯現出硒對於體重控制的幫助及重要性。 肥胖為導致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高風險因子,相較於體重健康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之風險則為2倍,可見每日攝取足量硒元素,有助預防現代人常見的多種文明病。 「硒」收多少最剛好?補硒管道有這些 儘管補硒有助預防預防心血管疾病,但若補充過量,導致體內硒濃度過高,亦可能對心臟代謝帶來不良影響。 根據衛福部的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55微克硒,以滿足人體健康需求。由於硒普遍存於肉類及海鮮之中,以台灣人常吃的食物來說,僅有鮪魚、牛肉、雞肉及雞蛋含量較高,若為素食或少吃海鮮者,硒攝取量可能稍嫌不足。 建議民眾不妨諮詢醫師,透過硒營養品、營養點滴等方式,補足每日硒攝取量。同時也需多多食用各類蔬果,確保其它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攝取足夠,以利身體保持免疫平衡與健康體重,降低罹患心血管與其它慢性病風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