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心臟或周遭血管未正常發育,造成寶寶出生就有心臟結構問題,也被稱為先天心臟缺陷。如法洛氏四重症、心室中膈缺損等。並非所有患者都需要進行治療,應以醫師的判斷為準。

基礎知識

先天性心臟病

爸媽看過來:寶貝需要做新生兒自費超音波嗎?專業醫教你這樣做!

【聽醫師的話】 × 黃斯煒醫師專欄 家長常會問: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到底有沒有必要做呢?其實這個檢查比較像是「買保險」的行為;當生活有餘裕時,會想花錢多買點保險;但經濟拮据時,保險就變成可以犧牲的東西。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也是一樣,因為大部分孩子檢查的結果,幾乎都是正常或者輕微異常,只要追蹤即可。 新生兒心臟病風險有多高? 根據台大兒童醫院前院長吳美環研究,台灣每10萬名新生兒,約有1307位是有先天性心臟病(不包含開放性軟圓孔),機率約是1.3%。這樣的機率乍聽之下其實不低,等於每一百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位新生兒是有先天性心臟病。 事實上,這些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中,大部分都是單純的先天性心臟病,以下共佔了1046位新生兒(約80%): 心房中膈缺損 心室中膈缺損 開放性動脈導管 肺動脈狹窄 心室中膈缺損怎麼辦?新生兒心室中膈缺損分4種,缺損大小影響自癒率 https://helloyishi.com.tw/heart-health/congenital-heart-disease/child-ventricular-septal-defect/ 另外,比較嚴重、一定需要進行手術矯正的嚴重型先天性心臟病僅有141位,大約是0.1%。 嚴重型先天性心臟病的0.1%機率算高嗎? 實際上並沒有這麼高;透過「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發現孩子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機率,其實比0.1%還要更低。 剛剛所說的統計,是「 盛行率」的統計,是反映整個群體的狀況。由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尤其是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多數會在出生後就出現「厲害」症狀,例如唇色發紺(發紫)、呼吸急促、心臟衰竭等,所以一出生後不久,就會被送到加護病房做檢查及照顧。 另一方面,現在產前的胎兒心臟超音波,也是越來越精準,許多先天性心臟病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會被診斷,出生之後馬上就會進行治療。 所以對於產前檢查正常、出生後完全沒有症狀的健康寶寶,藉由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來診斷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其實機率遠低於0.1%。 除了心臟超音波之外,其實新生兒都有做「危急性心臟病篩檢」喔! 寶寶出生之後,醫師會和爸爸媽媽說,孩子會進行很多很多新生兒篩檢項目喔!這些項目確實非常繁瑣,爸爸媽媽不可能記得起來;其中就有一項是「危急性心臟病篩檢」,這是透過測量新生兒的右上肢和下肢得到血氧濃度結果,如果差距過大或是血氧濃度太低,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台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發現,篩檢6387位新生兒中,篩檢有問題的寶寶有16位,其中5位最後被診斷是危急性心臟病。因此透過篩檢而找出危急性心臟病的機率大概是0.07%。 各項檢查之外,其實還有「醫生」啊! 不論是足月兒或者是早產兒,一定會有醫師幫孩子做基本的生理檢查,其中就包含心音聽診。先天性心臟病中,許多都會伴隨有心雜音。一般新生兒發現有心雜音時,就會需要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有心臟結構的異常。 層層保護之下,讓風險降到最低! 醫學令人討厭的地方【聽醫師的話】就是,我們可以說有心臟病的機會低於0.01%,但就是沒辦法說100%沒有心臟病,因為凡事都有例外。在層層保護之下,聽起來台灣的孩子在經過一連串的檢查之後,應該都不會有未發現的先天性心臟病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仍是有少數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在出生後檢查都正常,但在數個月後慢慢產生症狀,就診之後才發現是先天性心臟病。 透過自費的心臟超音波,可以讓未發現的心臟病機率降到更低。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要不要做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啊?我自己的孩子,我一定幫他做心臟超音波。畢竟超音波是非侵入的檢查,且提供的資訊很充足,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都可以透過心臟超音波診斷。算是性價比很高的一個檢查。 當然性價比是一回事,但還是需要考量經濟能力。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是一個「划算」但「非必要」的檢查。因為在台灣的孩子其實受到了層層保護,很多常規的篩檢、檢查可以抽絲剝繭,嚴重的心臟病抓出來。因此也不必為了沒有做新生兒的心臟超音波感到太過擔心。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看更多 先天性心臟病 相關文章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症狀有哪些?先天心臟缺陷成因、種類及治療與照護詳解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心臟疾病高居第2,更連續14年佔據十大死因亞軍,僅次於癌症。若從心臟疾病分類來看,大致分成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高血壓心臟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和冠心病(Coronary eart disease);《Hello醫師》將為您介紹先天性心臟病的成因、症狀、治療等相關資訊。 什麼是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指的是,寶寶的心臟或周遭血管未正常發育,一出生就有的心臟結構問題,又稱為先天心臟缺陷(Congenital heart defect)。(關於心臟病概略介紹,請看:認識心臟病) 胎兒的心臟在懷孕前6週就會積極發展,缺陷也可能就在此時產生;不過,因胎兒體積過小,若想透過產檢發現,可能要到懷孕中期才比較能察覺胎兒的心臟缺陷。 根據心臟先天缺陷的種類與嚴重程度不同,每個人的發病狀況也不同,有些人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心臟病問題,或要到成年才會出現,但也有部分人會立即發病或產生嚴重症狀。一般來說,有先天心臟缺陷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常人要高。 先天性心臟病的成因 正常的心臟結構,各腔室之間有中膈或瓣膜阻擋,因此血液會依照正確路徑流動;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因心臟缺陷,如中膈、瓣膜與動脈等組織異常發展,以致產生的破損或狹窄,影響其應有功能,就會造成先天性心臟病。 根據醫學研究,先天心臟病成因尚難斷定,但有研究統計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罹患德國麻疹(Rubella,又稱風疹)、吸菸或服用部分藥物,可能導致胎兒罹患先天心臟病。(延伸閱讀:麻疹、德國麻疹有差!麻疹傳染性強,疫苗可預防) 先天性心臟病種類 先天性心臟病主要可分成發紺(Cyanosis)與非發紺(Acyanotic)2大類,所謂的發紺,是指因血氧偏低而造成皮膚呈藍紫色。靜脈的血液是缺氧血,顏色偏深,若有心臟缺陷,當缺氧血流入動脈與充氧血混合,便會造成發紺。(推薦閱讀:父母必看!4種你不可不知的兒童心臟病類型) 先天性心臟病種類繁多,根據高雄榮民總醫院的先天性心臟病介紹,心室中膈缺損(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與法洛氏四重症(Tetralogy of Fallot)的罹患率最高,分別為31.2%與22%;以下介紹先天性心臟病類型如下: 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三尖瓣閉鎖(Tricuspid atreria)、大動脈轉位(Transpostion of great artries)、全肺靜脈回流異常( TAPVR)、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HLHS) 非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開放性動脈導管(Patent ductus arteriosus)、心房中膈缺損(ASD)、房室中膈缺損(AVSD或稱心內膜墊缺損ECD)、心室中膈缺損(VSD)、肺動脈狹窄(Pulmonary valve stenosis)、主動脈窄縮(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 患者有無症狀與心臟缺陷的嚴重程度具有相關性。較輕微的心臟缺陷,患者可能毫無任何症狀,但隨著年紀增長,心臟缺陷情況也可能出現變化,以致患者成年後才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症狀有下列幾種: 呼吸困難、急促 腿部、腹部與眼睛周圍腫脹 手、腳和腳踝腫脹 心律不整(Arrhythmia) 運動或勞動時易感疲累甚至暈倒 發紺 寶寶進食時出現呼吸困難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胸痛(心絞痛)、呼吸困難或是其他跟先天性心臟病相關的症狀與徵兆,或者在小時候接受過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請盡快就醫檢查。 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 先天性心臟病並沒有明確的發生原因,但根據研究與統計的結果發現,下列情況可能提高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 母親在懷孕期間罹患德國麻疹(Rubella,又稱風疹) 母親在懷孕期間使用史他汀類(Statin)或部分痤瘡藥物 母親在懷孕期間抽菸或飲酒 家族遺傳 唐氏症(Down’s syndrome) 糖尿病(Diabetes) 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方法 由於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就會形成心臟缺陷,醫師可以使用胎兒心臟超音波(Fetal echocardiography)進行檢查。對於寶寶、幼童或是成人的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主要有下列方式: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 胸部X光(推薦閱讀: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心臟超音波 經食道心臟超音波(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 心臟核磁共振檢查(Cardiac Magnetic […]


先天性心臟病

怎麼照顧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注意代謝快營養需求量大

不只成人會有心臟相關的疾病,兒童也會,而且比起成人,兒童患有心臟病時需要加倍時間的照護。孩童的心臟病分成許多種,包含先天性心臟病,或是其他遺傳性疾病或是健康問題,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都有可能影響到心臟。 不過現代的醫療技術進步,有心臟疾病的孩童還是可以順利長大成人,只是除了醫護治療,需要搭配飲食照顧,特別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童。《Hello醫師》將介紹心臟病兒童的發展,以及所需要的營養。 代謝較快、營養攝取不足 營養攝取多寡會影響心臟病童的成長和發展,尤其心臟病兒童需要的營養和熱量,會比一般孩童還要多,因為他們的心臟跳得比一般人快,要攝取更多才能供給身體所需。因為心臟病童的代謝也比一般人還要快,因此心臟的缺陷會帶給身體壓力,讓心臟病童會更容易感覺疲憊。(同場加映:父母請看!必知的兒童心臟病類型) 患有心臟病的兒童在嬰兒時期,可能會喝奶喝到一半因為太累就不喝了,甚至是睡著,再大一點的兒童,可能就會表現得挑食,吃幾口飯就說飽了,甚至跟爸媽反應要休息一下再吃。 另外,心臟病童也可能因為腸子缺氧,而無法正確地吸收營養,所以即使心臟病童需要更多熱量和營養來維持體重,他們更可能因為太累不吃東西,或是代謝不好而失去補充營養的機會。 3方法確保攝取足夠營養 醫師、護理師或營養師可能會告訴你一些注意事項,以維持先天性心臟病童所需的營養。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簡稱 AHA)表示,以下3個方法可幫助心臟病兒童攝取足夠的營養: 1. 高熱量的母乳或配方奶粉 你可以在母乳或是配方奶粉中添加營養品,這樣一來,即使小寶寶喝的少,還是可以攝取足夠的熱量和營養,另外,照顧者也可以調整餵食的次數和時間。以哺乳來說,假設媽媽每3小時要哺乳,正常的小寶寶大約會喝113克的奶量(相當於1天餵8次, 大薛907克),你可以調整成每兩小時餵85克,相當於一天餵12次。 以配方奶粉來說,你可以和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市面上哪種配方奶粉最適合自己的寶寶,並觀察寶寶體重有無增加,來確認寶寶是否有吸收足夠的營養。  2. 管灌飲食 對某些寶寶來說,只喝母乳或配方奶粉並不夠營養,他們還需要插鼻胃管,管子經由寶寶的鼻子,連通到胃部,不論是母乳或是配方奶,都可以藉由管子直接進到寶寶的胃裡,其他例如胃造廔口管及空腸造廔口管也是常見的餵食方式。  3. 高熱量食物和點心 當寶寶可以開始吃固體食物,就可以搭配高熱量的食物,雖然說要餵食高熱量食物和點心,但請記得還是要讓寶寶均衡飲食,所以避免含糖食物或垃圾食物。熱量較高又營養的食物,例如香蕉、芒果、百香果、甜菜、冷凍蔬菜、雞肉和雞湯等。 4原因造成發展慢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童,一般外型都會比同年齡的孩童瘦小,他們在發展里程上,例如翻身、坐、走路、講話和學習上廁所等,可能都比別人慢一些。影響他們發展較慢的原因有下列4個: 基因遺傳的心臟缺陷,會影響心臟病童的思考發展。 身體營養攝取不足會讓心臟病童沒有體力,進而影響到他們的肌肉、骨骼、大腦和神經細胞發展。 營養攝取不足會讓心臟病童容易疲累,所以在學習上較難跟上同年齡的孩子。 經常或是長時間住院會讓心臟病童缺少外界刺激,包含和其他人玩、講話、擁抱和觸摸,這會造成發展遲緩。 身為心臟病童的爸媽,可以在孩子動完手術後輕輕安撫他,不論是輕拍、溫柔細語的安慰,都是很有效的,多和孩子相處;也可以帶孩子喜歡的小玩具、毯子等物品,放在醫院讓孩子安心。等到孩子出院回家,若是身體許可,多讓他和兄弟姐妹一起玩,只要注意不要從事太激烈的活動就好。(延伸閱讀: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4點關鍵注意新症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童:4大常見先天性心臟病原因症狀、8成能順利長大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天生缺陷之一,泛指一切與心臟功能有關的疾病,「先天」代表它是與生俱來,在出生時就有的缺陷。以下是兒童心臟病常見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發生原因不明,但有幾點已被確認是危險因素,會提高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機率,如下: 孕婦在懷孕期間,罹患德國麻疹(German measles)之類會引起發炎的疾病 孕婦罹患有第1、2型糖尿病(Type 1、2 diabetes),卻又控制不良 唐氏症(Down’s syndrome)患者,唐氏症會影響新生兒的生理發展及學習能力 其他染色體病變(Chromosome defects) 許多胎兒的先天性心臟異常,可以在母親懷孕期間,藉由超音波診斷,但並不是所有的異常情況,都能夠檢查出來。 先天性心臟病的分類 先天性心臟病的樣態極多,有時伴隨著併發症及各種複雜狀況,較常見的類型如下: 心臟破洞,通常出現在心室、心房之間。 主動脈狹窄,尤其比一般新生兒狹窄的主動脈。  動脈畸形錯位,主動脈、肺動脈或動脈瓣發展異常、跨位。  肺動脈狹窄,心臟右下方的右心室出口狹窄,致使通往肺臟的血流變少,送到肺部進行交換的氣體變少,回左心的充氧血也變少。 先天性心臟病的徵兆與症狀 呼吸急促 心跳過快 發紺,皮膚或黏膜帶青色 出汗過度 極度疲倦無力 餵食時,特別軟弱無力或氣喘特別嚴重 以上這些問題,在嬰兒剛出生時就會呈現,輕微缺陷或許並不會影響日後的正常生活。  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治癒嗎? 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需依臨床病況嚴重程度而定。輕微缺陷,如心房、心室中膈缺損,一般會隨著年齡自然痊癒,不須特別治療或手術,對於未來的生活也不會造成困擾。 手術等侵入性治療,則適用於病情嚴重的狀況。當今醫療十分進步,可以矯正大多數的異常,80%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可以順利長大成人。 症狀複雜的人,可能終其一生都需服藥,他們會需要兒童心臟科及成人心臟科醫師的專門照護。病況更嚴重的人,或許無法擁有正常生活,因為生活會受到限制。這些照護計畫都需經過病童父母、病患與心臟科醫師專家的共同討論,擬訂而成。 生下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是令父母極度擔心害怕的事。然而現今的醫療技術及設備,可以提早診斷出大部分心臟血管構造方面的問題,但意外總是會發生,任何診斷都不能保證100%正確。稍令人寬慰的是,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童,經由適當追蹤和家人的細心照顧,都可以過上快樂和相對健康的生活。(延伸閱讀: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4點關鍵注意新症狀)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