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血管問題

在此分類你可以看到包括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周邊動脈疾病、高血脂在內,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的疾病、症狀或危險因子的介紹。

基礎知識

其他心血管問題

蹲下站起來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的定義、原因、治療

陳媽媽只要蹲下站起來就會頭暈,有時還會視力模糊,至醫院檢查後,醫師說這是「姿勢性低血壓」。究竟什麼是姿勢性低血壓?姿勢性低血壓應如何治療與改善?《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 什麼是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r Postural hypotension)又稱直立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姿態性低血壓。指因姿勢改變而引起的低血壓症狀,例如:蹲下站起來突然、坐著站起來頭暈。 一般低血壓的判定為收縮壓 20,舒張壓下降>10。 姿勢性低血壓的原因 多數的情況下,人體改變姿勢時,位於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的感壓反射接受器會發出訊號至自律神經,增加血管阻力或加速心臟跳動,以便將血壓控制在平均值內。但當這個控制血壓的機制受到影響時,便可能會出現低血壓的狀況。 另外一個主要成因,則是來自人體的血液量減少或循環受到影響,也可能會引發低血壓。本文將隨後列出會造成這兩項狀況的危險因子。(推薦閱讀:認識血壓:血壓標準、高血壓的症狀、原因和治療) 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 常見的姿勢性低血壓症狀如下: 蹲下站起來頭暈 頭痛 視力模糊 虛弱 昏厥 神智不清 噁心 久坐站起來容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何時該就醫? 如果只是「偶爾」感到頭昏眼花、頭暈目眩,有可能只是輕微脫水、低血糖、待在過熱的環境,或是久坐後起身等因素所引起,通常不是什麼太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如果你經常起身後常常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那麼就有可能是其他嚴重疾病的徵兆。若症狀嚴重到失去意識,即使只有數秒鐘的時間,情況也可能相當危急,請務必盡快就醫。 你可以將姿勢性低血壓發作的情況記錄下來,例如症狀持續多久、當下你正在做什麼等等,以便就醫時和醫師討論。(推薦閱讀:心電圖或心導管?侵入與非侵入性心臟檢查一覽) 姿勢性低血壓的7大危險因子 引發姿勢性低血壓的可能因素很多,其中特別常見的是循環血液量不足,這可能由身體脫水、失血或貧血,而引發姿勢性低血壓。(推薦閱讀:突然低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原因多要小心) 當人體內攜帶氧氣的紅血球減少時,就有可能出現暈眩、頭昏眼花等症狀。其他的危險因子如下: 年紀65歲以上:感壓反射接受器功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弱,而且年長者的心臟跳動變慢,供血的速度也會相對減緩。 藥物影響:包括高血壓藥物、心臟病藥物,例如利尿劑、乙型阻斷劑(β-blockers)。另外,帕金森氏症藥物、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肌肉鬆弛劑,勃起功能障礙藥物、麻醉劑等等,也會提高姿勢性低血壓之風險。 特定疾病患者:包括心臟疾病,例如心臟瓣膜疾病、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造成神經病變之疾病,例如糖尿病。 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待在高溫環境會造成大量流汗,可能造成脫水,以至於引起姿勢性低血壓。 久臥於床:因病而久未離床的人身體十分虛弱,容易在起身時出現姿勢性低血壓。 懷孕:由於懷孕時體重會上升、血館彈性與回流狀況變差,所以有可能造成血壓下降,不過通常產後血壓就會回復到生產前的狀態。 酒精:酒精可以暫時抑制交感神經,讓血管擴張,因此可能提高姿勢性低血壓之風險。 診斷姿勢性低血壓的5種檢查 醫師首先會先檢視患者的病史,若有需要的話,會進一步安排檢查,以確定是否有其他潛在的因素或疾病造成低血壓症狀。舉例來說,如果是因為服用特定藥物而導致血壓下降,醫師可能會調整用藥劑量,或者建議換藥。以下為可能採行的檢查方式: 傾斜床測試(Tilt table test):檢測患者在姿勢改變的過程中,血壓數值的變化。在這項測試中,患者需要先在檢查床上平躺數分鐘,之後醫護人員便會慢慢將床面立起。 血液檢查:檢視患者是否血糖或紅血球數量過低 (兩者皆為低血壓之徵象)。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簡稱ECG或EKG) :觀測心電訊號,以確認是否有心律不整、供氧或供血不足等問題。(推薦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心臟超音波檢查 (Echocardiogram):透過超音波觀測心臟瓣膜之活動,以確認是否有潛在疾病。 壓力測試(Stress test):患者可透過跑步機,測量血壓在運動下的狀況,若有需要,也可以透過特定藥物加速心率,達到相同的效果,以便觀測。 如何治療姿勢性低血壓? 要治療姿勢性低血壓,首要目標就是恢復正常血壓,包括增加血液量、減少積聚在下肢的血液,並且促進血液循環至全身。通常治療不會著重於症狀本身,而是將重點放在解決低血壓的潛在原因,例如脫水、心臟功能異常等等。 如果只是輕微的姿勢性低血壓,最簡單的治療方式就是站起來後若感到頭暈,馬上坐下或躺下休息,通常症狀就會馬上好轉。至於藥物引起的低血壓,通常醫師會建議改變藥物劑量,或者停止用藥。以下列出姿勢性低血壓的治療方式: 非藥物治療 醫師可能會建議你調整生活習慣,包括攝取充足水分、少喝或禁止喝酒、避免待在過熱的環境、睡覺時墊高枕頭、坐著時盡量不要雙腳交叉、起身時放慢速度等等。 如果你沒有高血壓,醫師可能會建議你增加鹽分攝取量。若你餐後血糖下降,則醫師可能會建議你採取低醣的少量飲食穿彈性襪、束腹等裝束可能有助於減少血液聚積在腿部,進而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藥物治療 特定藥物也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例如: 礦物皮質類固醇:例如Fludrocortisone,增加血液中的鈉和體液滯留,以提升血壓。 擬交感神經藥品:例如Midodrine,抑制血管擴張來提高血壓。 擬副交感神經興奮藥物:例如Pyridostigmine,可改善感壓反射(血壓反射),提升自律神經調節血壓的能力。 屈昔多巴:如果低血壓是因為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系統退化症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 或自律神經障礙所引起,醫師會開立此藥。 紅血球生成素:增加紅血球質量和血量、 改善血液黏稠度。 若患者的症狀無法透過生活習慣調整或上述藥物來改善,則可能會需要以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體抑素(Somatostatin)等其他藥物治療。 穿著彈性襪有助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改善姿勢性低血壓的8種方法 下列8種方法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飲食部分 增加鹽攝取量:請注意,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採行這個方法。鹽分攝取過多可能適得其反,導致血壓過度上升,引發其他健康問題。若欲增加鹽分攝取量,請務必先和醫師討論,並且斟酌食用份量。 少量飲食:若你餐後血糖下降,則醫師可能會建議你採取低醣的少量飲食。 補充維生素:貧血、缺乏維生素B12 都有可能使姿勢性低血壓更嚴重,所以低血壓患者也可以適當補充鐵質與維生素,或許有助於改善症狀。 攝取充足水分:體內水分充足可以預防低血壓。若你需要久站,或者從事任何可能引發低血壓之活動,建議你在事前先補充足夠的水分。 避免飲酒:酒精可能加劇姿勢性低血壓之症狀,所以請減少或戒除飲酒。 生活習慣 保持運動習慣:有氧與重訓兼顧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但請避免在極度炎熱、潮濕的天氣或環境中運動。 洗澡水溫不過熱:較高的水溫會讓血管擴張,提高低血壓的發生機會。 避免彎腰動作:如果你欲撿拾地上的物品,請以屈膝蹲下代替彎腰,以減少低血壓之風險。 穿著彈性襪:彈性襪可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你可以在白天時穿著,不過記得睡前或躺下時須脫下。 (延伸閱讀:下肢腫脹小心深層靜脈血栓!靜脈血栓症狀與診斷一次搞懂) 緩慢起身:從躺姿轉成坐姿時,試著放慢起身的速度,就能減少姿勢性低血壓所引起的暈眩感。此外,建議你起床時先別急著起身,可以先坐在床邊1分鐘平復血壓。 墊高枕頭:睡覺時稍微提高枕頭的高度,有助於對抗地心引力。 […]

看更多 其他心血管問題 相關文章

其他心血管問題

糖分攝取過多蛀牙還傷心!認識添加糖,預防心血管疾病

「糖」扮演日常飲食中很重要的角色,除了許多料理都需要用到糖來調味之外,也會出現在許多加工食品或飲料飲料裡面提高甜度,以符合多數人的「嗜甜心理」。然而,攝取太多糖分對身體造成的危害卻也不可小覷,不僅可能導致肥胖,同時也會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究竟糖分攝取過度與心臟病有何關聯?每天攝取多少糖分才不算超標?就由《Hello醫師》來為你解答。 高糖分攝取=高死亡風險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布的一篇研究顯示,每日攝取熱量有17~21%是來自「添加糖」的人,比起只有8%來自「添加糖」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高出38%。 過量的糖會對肝臟造成壓力,迫使它將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儲存,時間一久,容易造成脂肪肝,不僅如此,過量的糖分攝取也會提高你的血壓,以及造成身體慢性發炎,這些都是可能引發糖尿病或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延伸閱讀:罹患糖尿病需戒甜食控血糖?常見的糖尿病的迷思) 此外,糖還會導致口腔細菌繁殖,蛀牙和牙齦疾病,這也可能導致心臟病。 如果不仔細對待,導致反覆感染,如:牙齦感染,將增加罹患心臟瓣膜相關疾病的風險。(推薦閱讀:特別容易蛀牙?口水少和愛甜食是齲齒主因) 過量攝取甜食將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什麼是添加糖? 很多食物都含有糖分,但添加糖指的是加工食品為了提高甜味,所額外添加的糖類,常見添加糖包含單糖和雙糖等,乳糖或果糖則屬於天然食物中的糖類,但如果這些糖類被萃取出來,作為食品加工過程的額外添加物,則一樣必須算在添加糖裡面。 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候也會使用「游離糖」一詞與添加糖代換,它們主要的差別在於,添加糖著重於「加工的額外添加糖」;游離糖則還包含蜂蜜、糖漿或果汁中的天然糖分。 一般來說,控制糖分攝取主要會從減少食用富含添加糖的加工食品下手,因為從天然食物中所獲取的糖分,通常不容易過量,對身體造成負擔。(延伸閱讀:膽固醇指數這樣顧~不要再過度攝取糖分) 每天可以吃多少糖? 根據衛福部的建議,每人每天的添加糖(游離糖)攝取量最好控制在總攝取熱量的10%以下,若以每天攝取2000大卡的熱量做計算,添加糖的熱量應控制在200大卡內,而1公克糖大約等於4大卡,所以添加糖建議攝取量應少於50公克。 含糖飲料是添加糖的主要來源 蘇打水、能量飲料和運動飲料等含糖飲料,是我們飲食中最大的糖分來源, 其糖量佔國人食用的總糖量1/3以上。其它糖分來源還包括餅乾、蛋糕、果汁、冰淇淋、含糖優格、糖果與即食穀類食品。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以人手一杯的手搖飲來看,一杯大杯全糖冰紅茶可能就含有40~54公克的糖,一杯全糖珍珠奶茶則有近62公克糖,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會選擇半糖或更少的糖量,但即便半糖也還有20公克的添加糖,仍是相當可觀。(延伸閱讀:夏天只想呷涼!破解消暑飲料 3 迷思) 開始你的減糖生活 為了健康著想,我們應該理性地減少每日用糖量,每個人都需要有良好的營養飲食,以及規律運動,來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 該怎麼做呢?首先可以先從「減糖」開始,假如你現在每天都會習慣買一杯手搖飲料,那可以試著2天買1次就好,或者將你一直習慣點的半糖珍奶,改成微糖珍奶,比起一開始就挑戰「戒糖」,慢慢減量可以讓你更容易適應,也更願意堅持下去。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對添加糖的不再像以前那樣依賴,或許偶爾還是會嘴饞吃點甜點、喝些甜飲,但只要大部分時間是保持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的生活型態,適時的放縱其實無傷大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