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是一種因疾病引發的特定臨床表現,主要是因循環功能障礙,引發組織血液灌注量不足,導致各種器官功能異常的結果;因休克機轉不同,而有不同原因;其中,心因性休克可能是因嚴重心肌梗塞及心律不整所導致,嚴重可能猝死。究竟什麼是心因性休克?導致心因性休克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療及預防?《Hello醫師》帶您深入了解。
什麼是心因性休克?
心臟如同一臺幫浦,負責將富含養分與氧氣的血液輸送至身體各處;心因性休克指心臟發生故障,無法繼續輸出血液,並造成以下問題:
- 心肌收縮功能受損
- 心輸出量下降
- 周邊血管收縮、組織血液灌流不足
- 器官缺血、缺氧
導致心因性休克的原因
心肌梗塞——也就是俗稱的心臟病發,是成人心因性休克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根據統計,約5~10%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會發生心因性休克,同時心因性休克也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主因,致死率達25~50%。
心肌梗塞與心因性休克的差異在於,前者指心臟的冠狀動脈阻塞,造成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與氧氣受到阻礙,但此時心臟功能仍還能夠勉強維持;後者指心臟失去幫浦的功能,無法將血液輸送到身體各個器官。心肌梗塞未必會引發心因性休克,患者可能僅心絞痛或胸痛,但若不緊急救治,就可能演變為心因性休克;反之,除了心肌梗塞之外,下列原因也會導致心因性休克:
心因性休克的前兆與症狀
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臟疾病的常見症狀,即是心因性休克的可能前兆,需盡早就醫治療:
- 胸痛、胸悶
- 心絞痛
- 心律不整
- 呼吸不順暢、呼吸困難
- 上腹痛
- 冒冷汗
- 頭暈、噁心及嘔吐
- 易累、虛弱及全身無力
- 咳嗽、咳血
臨床上,患者休克後會出現嚴重低血壓、呼吸喘、四肢水腫和冰冷,以及發紺(四肢變紫、臉色暗藍),並非一般人所認知的失去意識或沒有呼吸,因此若出現相關症狀,請立即送醫,避免惡化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