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媽媽只要蹲下站起來就會頭暈,有時還會視力模糊,至醫院檢查後,醫師說這是「姿勢性低血壓」。究竟什麼是姿勢性低血壓?姿勢性低血壓應如何治療與改善?《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陳媽媽只要蹲下站起來就會頭暈,有時還會視力模糊,至醫院檢查後,醫師說這是「姿勢性低血壓」。究竟什麼是姿勢性低血壓?姿勢性低血壓應如何治療與改善?《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
姿勢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r Postural hypotension)又稱直立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姿態性低血壓。指因姿勢改變而引起的低血壓症狀,例如:蹲下站起來突然、坐著站起來頭暈。
一般低血壓的判定為收縮壓<90mmHg,舒張壓<60mmHg,而姿勢性低血壓則指在站立後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舒張壓下降>10。
多數的情況下,人體改變姿勢時,位於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的感壓反射接受器會發出訊號至自律神經,增加血管阻力或加速心臟跳動,以便將血壓控制在平均值內。但當這個控制血壓的機制受到影響時,便可能會出現低血壓的狀況。
另外一個主要成因,則是來自人體的血液量減少或循環受到影響,也可能會引發低血壓。本文將隨後列出會造成這兩項狀況的危險因子。(推薦閱讀:認識血壓:血壓標準、高血壓的症狀、原因和治療)
常見的姿勢性低血壓症狀如下:
如果只是「偶爾」感到頭昏眼花、頭暈目眩,有可能只是輕微脫水、低血糖、待在過熱的環境,或是久坐後起身等因素所引起,通常不是什麼太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如果你經常起身後常常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那麼就有可能是其他嚴重疾病的徵兆。若症狀嚴重到失去意識,即使只有數秒鐘的時間,情況也可能相當危急,請務必盡快就醫。
你可以將姿勢性低血壓發作的情況記錄下來,例如症狀持續多久、當下你正在做什麼等等,以便就醫時和醫師討論。(推薦閱讀:心電圖或心導管?侵入與非侵入性心臟檢查一覽)
引發姿勢性低血壓的可能因素很多,其中特別常見的是循環血液量不足,這可能由身體脫水、失血或貧血,而引發姿勢性低血壓。(推薦閱讀:突然低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原因多要小心)
當人體內攜帶氧氣的紅血球減少時,就有可能出現暈眩、頭昏眼花等症狀。其他的危險因子如下:
醫師首先會先檢視患者的病史,若有需要的話,會進一步安排檢查,以確定是否有其他潛在的因素或疾病造成低血壓症狀。舉例來說,如果是因為服用特定藥物而導致血壓下降,醫師可能會調整用藥劑量,或者建議換藥。以下為可能採行的檢查方式:
要治療姿勢性低血壓,首要目標就是恢復正常血壓,包括增加血液量、減少積聚在下肢的血液,並且促進血液循環至全身。通常治療不會著重於症狀本身,而是將重點放在解決低血壓的潛在原因,例如脫水、心臟功能異常等等。
如果只是輕微的姿勢性低血壓,最簡單的治療方式就是站起來後若感到頭暈,馬上坐下或躺下休息,通常症狀就會馬上好轉。至於藥物引起的低血壓,通常醫師會建議改變藥物劑量,或者停止用藥。以下列出姿勢性低血壓的治療方式:
醫師可能會建議你調整生活習慣,包括攝取充足水分、少喝或禁止喝酒、避免待在過熱的環境、睡覺時墊高枕頭、坐著時盡量不要雙腳交叉、起身時放慢速度等等。
如果你沒有高血壓,醫師可能會建議你增加鹽分攝取量。若你餐後血糖下降,則醫師可能會建議你採取低醣的少量飲食穿彈性襪、束腹等裝束可能有助於減少血液聚積在腿部,進而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特定藥物也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例如:
若患者的症狀無法透過生活習慣調整或上述藥物來改善,則可能會需要以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體抑素(Somatostatin)等其他藥物治療。
下列8種方法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
飲食部分
生活習慣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