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是身體最大的血管,當主動脈不正常膨脹腫起,便會形成「主動脈瘤」。主動脈瘤就像一個不定時的隱形炸彈,患者平時對其存在通常毫無感覺,但某日若突然破裂,就會大量出血、甚至致死。依據台北市聯合醫院的資料,僅不到50%病患可撐過主動脈瘤破裂的治療手術。
既然主動脈瘤如此危險,平日該如何預防呢?主動脈瘤的形成原因為何?哪些人是主動脈瘤的高危險族群?《Hello醫師》逐步介紹主動脈瘤,以及主動脈瘤的症狀與治療。
主動脈瘤是什麼?
主動脈的結構如同木夾板,分成血管內皮、肌肉層、纖維層等3層結締組織,直徑約2~3公分。一般情況下,三層組織皆平滑而富有彈性,但若有任何因素導致動脈壁異常膨大,使主動脈直徑大於正常的1.5倍,便可視為主動脈瘤。
主動脈瘤的形成原因
主動脈瘤的形成原因可分為先天及後天。
先天因素造成的主動脈瘤的包括:
後天因素則包含任何可能影響血管健康的因子:
根據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的資料,男性罹患主動脈瘤的機率為女性4倍,特別是50~60歲以上,具有三高或抽菸習慣的男性。
主動脈瘤早期無症狀
主動脈貫穿人體的胸腹部,發生於胸部的主動脈瘤稱為胸主動脈瘤,發生橫隔膜以下,腹腔內的分岔處則稱為腹主動脈瘤。
主動脈瘤初期多無症狀,患者僅感覺腰痠背痛、腹脹,直到主動脈瘤過大,像氣球似的壓迫鄰近組織,才可能進一步就醫檢查,才發現患有主動脈瘤。因此,定期心臟健檢十分重要,特別是罹病的高危險族群。
主動脈瘤依據發生位置不同,出現症狀也不相同。以下分述「胸主動脈瘤」與「腹主動脈瘤」的症狀:
- 胸主動脈瘤:咳嗽、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9成患者會感到撕裂似的胸痛,嚴重時更恐喪失意識、死亡。
- 腹主動脈瘤:初期無症狀,後期會因主動脈脹大,壓迫周邊組織而導致腹痛。有時疼痛也可能轉移至背部、鼠蹊部,因此常被誤判為一般腹痛或腎結石。若腹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公分,可在患者肚臍上摸到明顯硬塊。
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公分,需立即手術治療
若主動脈瘤超過5公分以上,破裂出血的機率會大幅增加,因而造成失血過多、休克而死亡,因此若已發現超過5公分的主動脈瘤,醫師通常會建議需要開刀治療。
主動脈瘤依據大小和發生位置和,治療方法有所不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