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麻黃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Kai Shih · 更新日期:2020/05/12

麻黃

麻黃有哪些用途?

麻黃(Ephedra,Ma Huang)是種草藥,其樹枝和頂部常用於製藥,但其莖部和整個植物都有用途。麻黃能治療或改善以下症狀,包括:

  1. 體重下降
  2. 肥胖(Obesity)
  3. 運動表現
  4. 過敏 (Allergies)
  5. 花粉熱 (Hay Fever)
  6. 鼻塞 (Nasal Congestion)
  7. 支氣管痙攣 (Bronchospasm)
  8. 氣喘 (Asthma)
  9. 支氣管炎 (Bronchitis)
  10. 感冒 (Colds)
  11. 流感 (Flu)
  12. 豬流感 (Swine Flu)
  13. 發燒
  14. 畏寒
  15. 頭痛
  16. 無法出汗
  17. 關節與骨頭疼痛
  18. 作為利尿劑(Water pill),讓水腫患者利尿。

麻黃的功效原理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來佐證麻黃營養品的功效,因此請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更多資訊。但現在有些研究顯示麻黃有種化學物質,稱為麻黃鹼(Ehedrine),麻黃鹼會刺激心臟、肺臟和神經系統。

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有下列情況,請諮詢草藥醫師、藥師或醫師:

  1. 正值孕期或哺乳期:如果正在懷孕哺乳,應該只服用醫師建議的藥物。
  2.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括不須處方、坊間購買的成藥或指示藥物。
  3. 對任何含有麻黃的物質過敏:或者對其他藥物、草藥過敏。
  4. 本身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生理系統失調,或有其他任何健康狀況。
  5. 對某些物質過敏:例如特定食物、人工色素、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麻黃安全嗎?

麻黃對成年人和孩童並不安全,對某些人可能會危害生命或造成殘疾等狀況。

懷孕和餵母乳期間:站在安全的立場,請避免使用麻黃。

使用麻黃的潛在副作用

使用麻黃可能會產生下列副作用,包括:

  1. 高血壓 (High Blood Pressure)
  2. 心臟病發 (Heart Attacks)
  3. 肌肉疾患
  4. 癲癇 (Seizures)
  5. 中風 (Strokes)
  6. 心律不整
  7. 失去意識
  8. 死亡

麻黃也可能導致較輕微的副作用,包括:

  1. 頭暈
  2. 焦躁不安
  3. 焦慮 (Anxiety)
  4. 暴躁 (Irritability)
  5. 覺得心跳劇烈
  6. 頭痛
  7. 食慾不振
  8. 噁心(Nausea)
  9. 嘔吐

但並非每個人都會產生這些副作用,在此並未列出所有麻黃的副作用,因此對於與副作用有關的任何疑慮,都請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

使用麻黃的潛在交互作用

麻黃相關營養品可能會和個人服用的藥物或疾病,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前請先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麻黃可能會和下列疾病產生交互作用,例如:

  1. 糖尿病 (Diabetes)
  2. 一種運動障礙—原發性顫抖症(Essential Tremor)
  3. 高血壓 (High Blood Pressure)
  4.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Overactive Thyroid)和相關疾病
  5. 腎結石 (Kidney Stones)
  6. 隅角閉鎖性青光眼(Narrow-angle Glaucoma)
  7. 癲癇 (Seizure Disorders)

下述產品可能也會和麻黃產生交互作用,包括:

  1.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MAO Inhibitors),例如:苯乙肼 (Phenelzine) ,因為可能會導致高血壓等嚴重的副作用。
  2. 血壓相關藥物 ,例如:利尿劑 (Diuretics)、β-阻斷劑 (Beta-blockers) 、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因為麻黃會減低其藥物效果。
  3. 興奮劑,例如咖啡因(Caffeine),而含有咖啡因的產品,例如:咖啡、茶、可樂果(Kola Nut)、瓜拿納(Guarana),都可能提高產生副作用的風險,甚至有生命危險。

建議用量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因此服用麻黃前,請務必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

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麻黃相關營養品的服用劑量,因人而異。劑量也會因您的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草藥並非都安全,因此請向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詢問適合的劑量。

製成品的類型

麻黃可能以下列形式呈現:

  • 粉末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Kai Shih · 更新日期:2020/05/12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