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延燒、經歷數次變種至今,全球皆已意識到新冠肺炎的傳播力驚人的嚴重性;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顯示,台灣截至今(20日)已有16,816新冠肺炎確診案例,而從年初部桃群聚感染、華航機師群聚感染,一直到職場傳播鏈等事件中,都能發現新冠肺炎可透過空氣傳播至人體內,傳播率之高讓所有人不可不慎。
就讓《Hello醫師》帶你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冠狀病毒是否能經由空氣傳播?又會留在物體表面多久時間?讓大家從防疫日常做起,打擊新冠零失誤!
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有哪些?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會經由感染者呼氣時所釋出的飛沫與微粒,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傳播出去,這些含有冠狀病毒的飛沫及微粒可能會進入其他人的眼睛、鼻腔或口腔內。
在某些情況之下,感染者也可能透過觸摸周遭物品的表面,把帶有新冠病毒的飛沫及微粒傳播到這些物品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也表示,感染者最常透過飛沫在距離其他人約2公尺(6英尺)內,將新冠病毒傳播出去。
以下為新冠肺炎主要的傳播途徑:
- 健康者經由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濺出含有冠狀病毒的飛沫和微粒,進入眼睛、鼻子或嘴巴。
- 健康者與感染者直接接觸,並用已感染冠狀病毒的身體部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
- 健康者摸到附著新冠病毒的物體,再觸碰自己的眼睛或嘴巴等黏膜部位。
冠狀病毒能經由空氣中的氣溶膠傳播?
除了上面提到的2大傳播途徑外,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也宣布「氣溶膠」是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之一。氣溶膠(Aerosol),又稱為氣膠、煙霧質,一般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的懸浮於氣體中形成的分散體系,同時也是一種懸浮微粒。
根據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衛教資料顯示,氣溶膠是一種空氣傳播方式,大小約在5~10微米以下,可以在空氣中飄浮數10分鐘至幾小時,傳播距離甚至能遠至10幾公尺。
雖然在單位相同的狀況下,1單位氣溶膠帶病毒量比飛沫少,但傳播病毒的距離比飛沫傳染還遠,諸如電梯或郵輪等密閉環境,皆可發現氣溶膠高度散播與附著於物體的情況。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中心主任王家蓁表示,民眾說話與呼吸時所排出的氣溶膠比飛沫更加細小、在空氣中能懸浮更久,更遠超出現行規範的社交距離。
若要快速清除這些飄散在空中且含有病毒的氣溶膠,建議民眾應盡量保持窗戶和房門開啟,促進室內、外空氣流通,避免氣溶膠於密閉空間久滯不散。
新冠病毒殘留物體表面最久達7天!
不少民眾都相當擔心,自己是否會摸到帶有冠狀病毒的物品而遭感染。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會在各處停留至少數小時至數天。依照物品材質的不同,病毒停留時間長短也有差異,常見物品病毒殘留時間如下:
- 外科口罩外層:7天
- 玻璃(製品):4~5天
- 紙鈔:4天
- 塑膠(製品):停留3天
- 木頭(製品):2~4天
- 不鏽鋼(製品):2~3天
- 衣物:2天
- 紙板:24小時
- 銅(製品):4小時
- 紙張或衛生紙:3小時
然而,上述物品皆可能依衛生條件、陽光曝曬及氣溫等環境與人為因素,而讓新冠病毒停留的時間出現變化,仍不失為民眾防疫清潔時的參考資訊之一。(推薦閱讀:施打第三劑新冠疫苗副作用免驚!AZ、莫德納、BNT、高端疫苗症狀一次看!)
保持距離勤洗手 預防新冠肺炎8大守則
為避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民眾應遠離曾直接接觸疑似新冠肺炎個案,與其帶有病毒之分泌物以預防飛沫傳染。以下為新冠肺炎相關預防措施:
- 關注並配合中央疫情中心最新公告防疫政策。
- 手部不乾淨時不觸碰眼口鼻,維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尤其飯前及如廁後)。
-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維持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的社交距離。
- 搭乘交通工具時遵守配戴口罩和相關防疫措施。(推薦閱讀:通勤族佛系抗疫法!5招並用Covid退散)
- 減少探病與非緊急醫療需求而前往醫院。
- 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請遵守相關規範。
- 身體不適時請停止上班上課,先留在家中觀察、休息,需要時請主動聯繫衛生單位;就醫時請說明旅遊史、接觸史、職業,以及周遭家人和同事是否曾有群聚。
- 配合新冠疫苗接種政策,按時完成接種。(推薦閱讀:新冠肺炎4大疫苗種類比較!成分、保護力一次了解)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