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常見食物中毒事件,大多是吃到不新鮮的海產或食物所致;但究竟怎麼樣才算食物中毒?只要吃壞肚子就是食物中毒嗎?食物中毒又該如何緩解?《Hello醫師》為您講解關於食物中毒的大小事,說明食物中毒的定義、病徵、症狀及緩解方法。
拉肚子想吐=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定義解說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制署「防治食物中毒專區」指出,單一「食品中毒案件」指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症狀;但若是以下情況,也可視為食品中毒案件:
- 由肉毒桿菌毒素所引起,且人體檢體檢驗出肉毒桿菌毒素
- 由可疑食品檢體檢測到相同類型的致病菌或毒素
- 攝食食品造成急性食品食物中毒,例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
- 經流行病學調查推論為攝食食品所致
換言之,嚴格的「食物中毒」定義,通常還包含病因的追蹤及調查,但若因為攝食以下微生物或有害物質而出現相關症狀,醫師診斷與確定病因後,也可判定為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分5種
依據中毒原因,食物中毒可分為以下5種:
- 細菌性食物中毒:攝食含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腸炎孤菌、肉毒桿菌及仙人掌桿菌等食物,包括2024年3月爆發的邦克列酸(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 病毒性食物中毒:食物中存有A型肝炎病毒、急性E型肝炎、諾羅病毒或沙波病毒。
- 化學性食品中毒:攝食含有重金屬、農藥或有毒非法添加物。
- 動物性天然毒:攝入河豚、蟾蜍、熱帶性海魚或其他有毒貝類之毒素。
- 植物性天然毒:食用含有毒素之發芽馬鈴薯、姑婆芋、野生菇類及大花曼陀羅等等之植物。
除了上述5種外,若食用含有海獸胃線蟲且未妥善處理的海鮮,也可能引發食物中毒。(延伸閱讀:海獸胃線蟲好可怕!危害人體機率高嗎)
食物中毒7大原因
- 食品烹調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
- 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
- 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
- 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
- 食物冷藏及加熱處理不足
- 水源被污染
- 誤食含有天然毒素之食物
食物中毒常見病徵及症狀:拉肚子、想吐
食物中毒的症狀嚴重度,主要視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中毒原因及毒素的攝取量而定;若個人抵抗力差,症狀可能就比較嚴重;症狀通常會在進食1~36小時出現,其中以嘔吐與腹瀉最常見。其他常見症狀如下:
食物中毒怎麼辦?多久會好?
若是正常體質,食物中毒約在2~3天後,就會漸漸好轉,嚴重則須7~10天,才能康復。
若中毒患者為年長者、小孩或孕婦,或症狀持續數天仍未好轉,或有血便和膿便者,應就醫治療;醫師會先進行診斷,透過檢驗尿液、糞便或嘔吐物以查明中毒來源,並對症下藥,開立抗生素或其他藥物,同時確保病患水分攝取充足,避免因頻繁腹瀉和嘔吐而脫水。
在照護方面,中毒患者感到噁心或嘔吐時,須暫時停止進食,讓胃休息一段時間,並持續補充水分或電解質,其照護原則與腸胃炎相似;患者與照護者應仔細觀察患者症狀,若發覺症狀惡化,可能已攝食危險毒物,請立即就醫,接受專業治療與照護。
食物中毒怎麼辦?多久會好?
食物中毒一般經過2~3天就會漸漸好轉,嚴重則7~10天;若中毒患者為年長者、小孩或孕婦,或症狀持續數天仍未好轉,有血便和膿便,建議就醫治療;醫師首先會進行診斷,透過檢驗尿液、糞便或嘔吐物以查明中毒來源,並對症下藥,開立抗生素或其他藥物,同時確保病患水分攝取充足,避免因頻繁腹瀉和嘔吐而脫水。
在照護方面,中毒患者感到噁心或嘔吐時,需暫時停止進食,讓胃休息一段時間,並持續補充水分或電解質,其照護原則與腸胃炎相似;患者與照護者需仔細觀察症狀變化,若發覺症狀惡化,請立即就醫,可能已攝食危險毒物,需接受專業治療與照護。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