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醫師幫幫我】無聲「新癌王」 腫瘤科名醫吳教恩醫師解析 肺癌早期發現的關鍵密碼與預防方式

肺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在早期幾乎沒症狀,因為肺部幾乎沒有神經,所以不會產生痛覺,只有當腫瘤壓迫肺部,或引起肺部發炎反應,造成咳嗽時,才容易被發現;然而,想要早期發現肺癌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醫界已發展出許多檢測方式,可幫助民眾及早發現肺癌、及早治療,提升存活率。 《Hello醫師》直播節目【醫師幫幫我】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級醫師吳教恩,透過「線上直回」Q&A,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解說及早發現肺癌的關鍵密碼與預防方式;《Hello醫師》特別為您整理「精華版」,讓您更對防範肺癌的發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低劑量電腦斷層 揪出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沒有明顯症狀,過去雖然有胸部X光作為初期篩檢工具,但僅能發現2公分以上的腫瘤,吳教恩醫師表示:「目前研究證實,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助於揪出早期肺癌,建議40或45歲的民眾,無論有無家族史或是否為高危險族群,都可主動進行篩檢」。針對肺癌的高危險族群,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7月1日開始,提供每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補助。 直播過程中有民眾線上提問,「擔心篩檢時所產生的輻射量,可能傷害身體健康」,吳教恩醫師說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低,且2年做一次篩檢,對人體不會有太大影響」。 遠離肺癌危險因子 及早預防勝於治療 吳教恩醫師提醒,預防肺癌4大要點: 戒菸、避免二手菸 遠離空氣汙染 降低職業暴露 高危險族群定期篩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探索更多癌症類別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大腸癌

大腸癌患者飲食指南!5個飲食原則與7種禁忌食物

我們都知道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而對生病或某種疾病族群的人來說,它更是幫助免疫系統得以發揮其功效的關鍵因素,而若不遵照良好的飲食守則,不僅會阻礙治療,甚至可能會使疾病惡化。本文將探討大腸癌的飲食原則和禁忌食物,讓大腸在保持健康的同時,又可以補充所需的營養。 大腸癌飲食5原則 隨著治療的進行,大腸癌患者的食慾可能會變差,導致體重減輕。為確保身體得以補充足夠的營養,不妨可考慮少量多餐。它能舒緩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包含消化過程會感到的不適感,建議可以把一天的量分成五到六份小餐,每餐間隔約三小時。 以下提供五個飲食原則與其功能,但請以專業醫師的營養建議為主,如果發現任何腸胃變化和問題,請向醫師反應。 高蛋白質食物:幫助修補身體細胞組織,有利免疫系統的恢復。 全榖物: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的優良來源,幫助保持身體能量。 乳製品:建議選擇低加工的乳製品,像是希臘優格,其富含益生菌,能幫助消化。(推薦閱讀:2024益生菌推薦22款!益生菌功效、什麼時候吃一次解析) 各種蔬果:各種顏色的蔬果都應多多攝取,它們擁有不同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大腸癌患者應以一天五份蔬果為目標。 喝足夠的水:多喝水乃重要的一環,因為它能幫助緩解便祕和疲勞等症狀,同時也能避免脫水。建議大腸癌患者不要等渴了才喝水;多方攝取水分,包括白開水、含水多的食物、冰沙,但要少喝含咖啡因的飲品。 (同場加映:癌症堅果飲食指南!癌友必知7種堅果吃法) 低纖維改善大腸癌腹瀉 另要注意,若大腸癌患者於治療過程體重減輕,亦表示所攝取的熱量並不足,這當然也包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不足。營養素的不足會影響身體的機能,降低治療和康復的效率。所以在治療過程中,營養和體重管理不可輕忽。 其中,在高纖維或低纖維的飲食選擇上,要考量的面相不同。根據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隸屬癌症資訊網(OncoLink)的資料,雖然高纖維飲食有助降低下腸胃道的癌症風險,但不建議於治療中食用,特別是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的病患,因為這兩者都會導致腹瀉。 若大腸癌患者有腹瀉的症狀,低纖維飲食會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不會刺激排便,所以不會造成腹瀉,且低纖維食物也比較好消化。 大腸癌禁忌食物7大類 以下針對大腸癌飲食,列出七種應避免食用的食物,這是為確保治療過程可以順利進行,請大腸癌患者和家屬務必多加留意。 1. 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像甜點和含糖飲料營養價值極低,但卻難被身體消化,這些糖分不但會佔用消化腸道的空間,也會提高慢性發炎的風險,最後導致肥胖等健康問題。所以,建議以白開水或其他低糖、低卡路里飲食取代高糖食物。 2. 高飽和脂肪食物 脂肪不是不要攝取,而是要懂得分辨好與不好的脂肪,不好的脂肪意指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包括有:豬肉、羊肉、乳酪,以及各種速食。相對的,好脂肪食物對身體是有好處的,甚至可助大腸癌治療效果,它們多含有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芥花油、堅果、魚類等。 3. 炸物 炸物和速食這類高油脂食物會加劇大腸癌的症狀和副作用,尤其在接受化療期間務必要避免。而若這些脂肪長時間停留在胃裡,無法被消化分解,可能還會造成胃食道逆流(GERD),使患者難以忍受。 4. 碳酸飲料 不只炸物,碳酸飲料和蘇打水也會惡化大腸癌的症狀,使噁心和脹氣的狀況變得更嚴重,此外,這類飲料通常都有很高的糖分,卻少有營養和熱量,只會徒增脂肪。(推薦閱讀:2大脹氣原因報你知!避吃6類易脹氣食物,約會不怕放屁形象全毀) 5. 咖啡因 大腸癌患者別以為喝咖啡沒事,因為咖啡不僅同樣能惡化腹瀉和噁心症狀,還會刺激胃部,增加胃酸的分泌量,造成吞嚥困難、胃食道逆流、胃灼熱(Heart hurn)。另外,它還會加劇化療所造成的失眠症狀。(同場加映:保養好聲音!無咖啡因茶等5食材首選) 6. 酒精 不必多說,酒精可說是大多數疾病與癌症的禁忌,特別是大腸直腸癌,因為它能與藥物成分產生化學反應,並可造成口乾、喉嚨痛、吞嚥困難,嚴重則導致胃食道逆流和胃灼熱。 7. 加工食品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已證實加工肉類為第一級致癌物,並且會提高大腸直腸癌風險,其綜合研究預估,若每天吃 50 克的加工肉類,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可提高約 18%。至於紅肉會否造成大腸癌,目前並無證實兩者的因果關係,但建議民眾要少吃,尤其是大腸癌患者更要避免,或以其他肉類和魚類取代紅肉。 另外,也要注意所攝取的穀物是否為加工類,因為加工穀物和加工肉類一樣,都會提高大腸癌的風險。全穀物本是好的纖維營養來源,但經加工處理後,其纖維可能已遭分解。而且這類精緻穀物更容易提高血糖指數,導致胰島素抗性,進而提高大腸癌和腎臟病的風險。(同場加映:大腸癌化療副作用很常見!飲食這樣調整緩解不適) 【想看更多相關文章,請至大腸癌專區】


子宮頸癌

9招居家療法~舒緩子宮頸癌的不適

罹患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和罹患任何癌症(Cancer)一樣,身體在生病及治療的過程中,常常需要承受許多疼痛和不適。以下介紹9種居家療法,不妨嘗試試看,或許可以暫時改善、舒緩不舒服的感覺,讓日常生活好過一些。 用針灸刺激身體釋放舒緩物 對有些人來說,針灸會讓身體釋放有助於舒緩的物質,能減緩子宮頸癌造成的肌肉和骨頭疼痛,甚至能減緩肌肉痙攣。 喝薑茶或咀嚼薑片 薑茶是有效緩解疼痛的天然配方,不但沒有副作用,還可以改善疾病的狀況。除了泡薑茶,也可以咀嚼薑片,達到舒緩的效果。 看好笑的東西大笑放鬆 子宮頸癌一痛起來,不只不舒服,還會讓人一直想到生病這件事。試著看些喜劇、搞笑影片或和家人朋友聊天吧,大笑可以舒緩情緒,減少焦慮和緊張。 保持運動習慣和健康飲食 運動可以強化免疫力,也可能減緩子宮頸癌及其治療帶來的疼痛和疲倦。另外, 多吃新鮮蔬果,也可以增強免疫力,以及提升身體的修復能力。 適時吃一點止痛藥 如欲使用止痛藥,請記得遵從醫師的服藥指示,以及產品的使用說明。切勿服用過量,或隨意使用他人的止痛藥物。可以在運動前30分鐘服用止痛藥,避免運動帶來的疼痛。 不怕辣可試試辣椒水 不怕辣的話可以試試食用0.5克的印度鬼椒,這是一種極辣的辣椒,有研究就相信,一天服用3~4次這種辣椒,可以減輕80%子宮頸癌對女性造成的疼痛。 補維生素B2抑制癌細胞 維生素B2是種水溶性維生素,可以阻止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修復受損的子宮頸組織,和降低子宮頸和生殖系統的發炎反應。若子宮頸癌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HPV)造成,維生素B2也有助於消滅其存在於體內的病毒。好的維生素B2來源有動物肝臟、蘑菇、雞蛋、杏仁、牛奶和沙丁魚。 靜坐冥想重建能量流 冥想可以助人舒緩不適,而不需依賴藥物。不同的冥想技巧有不同的效果,也對改善各種身心問題有幫助。冥想時,試著將食指和中指指尖的能量聚集在身體中心,這麼做會促進並重建良好的能量流,幫助疼痛消除。 吃薑黃減緩發炎反映 薑黃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機能、減緩生殖系統的發炎反應、幫助身體消滅人類乳突病毒、限制癌細胞病變及擴散,並減少子宮頸癌的症狀,如嚴重的出血和骨盆疼痛。(推薦閱讀:薑黃素15大推薦品牌!薑黃功效好處、怎麼吃、何時吃一次看)


皮膚癌

曬傷5次罹癌風險加倍!認識紫外線與皮膚癌的關聯

年約七十歲的鄭伯伯來診,主訴是額頭上有顆大黑痣最近經常流血,希望醫師看看能不能幫他點掉,免得壞了面子。然而,醫師定睛一看就發現「代痣」並沒有阿伯想得那麼簡單,原來,那顆大黑痣其實是皮膚癌的偽裝。 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我身上的痣也可能是皮膚癌嗎?別擔心,本文將為你介紹皮膚癌的特徵,以及該如何自我檢測,讓你不再聞痣色變。 紫外線是皮膚癌的主要成因 地球表面上的每個活生物都暴露在陽光的紫外線(UV)照射下,這種特殊的電磁能量既能產生生命,又能導致生命危險。紫外線會破壞 DNA,從而誘變與皮膚癌發展有關的幾個基因,其中又以UVB的致癌風險最大。 一般而言,皮膚癌會呈現在較容易被陽光照射的身體部位,包括頭皮、臉部、嘴唇、耳朵、頸部、胸部、手、手臂和腿部。(推薦閱讀:為什麼會曬傷?剖析紫外線的科學原理) 如果經常曬傷,可能會提高罹患皮膚癌(Skin cancer)的風險,而黑色素瘤(Melanoma)則是其中最嚴重的一種。根據英國卡倫.克利福德皮膚癌慈善機構(The Karen Clifford Skin Cancer Charity)的資料,平均曬傷5次,長黑色素瘤的風險就會提高2倍,可見防曬的重要性。 皮膚癌有3種 從外表特徵辨別 皮膚癌可分成三種,除了黑色素瘤之外,還有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簡稱BCC)、鱗狀細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簡稱SCC)這兩種非黑色素瘤的皮膚癌,若能早期發現的話,治療機率是非常高的。以下為這三種皮膚癌的特徵與辨別技巧: 基底細胞癌:經常出現於臉、耳、脖子上,呈現細小、平滑、有光澤、邊緣規則的蠟狀腫塊,但也有邊緣不規則的類型,一般呈現藍黑色,看起來就像一顆凸起的大黑痣。 鱗狀細胞癌:外觀一般偏紅因為傷口經常會有潰瘍、流血的狀況,觸摸起來感覺堅硬、呈現結痂、結節狀。大多鱗狀細胞癌的形成來自於日光性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又稱光化性角化症),其成因為長期曝曬紫外線,所導致的皮膚癌前病變,大多發生於老年人。 黑色素瘤:顏色分布不均且偏黑的斑點或腫塊,外觀像黑痣。要分辨黑色素瘤需要留意痣的顏色是不是不太均勻,可能左一塊深,右一塊淺,而且黑色素瘤的邊緣也不像痣一樣圓滑,通常會呈現不規則狀,凹凹凸凸的。(同場加映:別被冬天暖陽騙了~小心防曬這樣護膚) ABCDE皮膚癌自我檢測 在判斷身上的痣或是不明斑塊是否是皮膚癌時,你可以先用簡單的「ABCDE」5步驟檢視。若你痣或斑塊有逐漸變大或是流血不止的傾向,請諮詢醫師,以便做進一步的診斷。(同場加映:是痣還是瘤?黑色素瘤的致癌危機) 防曬關鍵5撇步 預防皮膚癌 想要避免皮膚過度暴露於紫外線,無論男女皆應做好適當的防曬措施,降低罹患皮膚癌的風險,以下提供5項防曬小撇步: 避免在紫外線高峰時段外出:研究指出,超過5次曬傷會使皮膚癌的風險加倍,因此建議在紫外線高峰時段(10:00~16:00)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若需外出,則應盡量尋找陰影處,例如騎樓或樹蔭下,或者撐傘減少紫外線的傷害。 了解紫外線指數:在高海拔且雲量較少的情況下,太陽紫外線強度會增加。建議民眾可前往中央氣象局的紫外線預報,了解各縣市的紫外線照射強度,以便安排當日活動與防曬準備。 穿著防曬衣物與配件:如果不喜歡塗防曬的黏膩感,可穿著長袖衣物、褲子,遮擋紫外線的入侵,尤其騎車通勤者更應額外佩戴手套。除了四肢之外,也別忘了戴帽子保護頭皮與臉部,例如帽簷寬大的寬邊帽可遮蓋頭部、面部、耳朵和頸部,防曬效果十分優秀;若配戴棒球帽,則仍須在耳朵和脖子擦上防曬乳。另外也別忘了戴上抗UV的太陽眼鏡,保護雙眼健康。(同場加映:曬黑曬傷大不同!SPF、PA、UVA防曬差別) 塗抹防曬用品:若生性怕熱喜歡穿短袖,那麼防曬就應該塗好塗滿,建議選用SPF 30以上或是PA+++的防曬乳或防曬油。塗抹時請勿遺漏嘴唇、耳朵、脖子等部位。 留意皮膚的異常變化: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身上的痣的數量也可能會變多,建議使用前面提到的皮膚癌自我檢測看看,若你發現自己身上的痣看起來有異狀,出現流血或是邊緣不平整等狀況,即應及早就診,提高皮膚癌的治癒率。


皮膚癌

沒太陽不代表不用防曬!皮膚鱗狀細胞癌成因、特徵與治療

疫情漸緩、疫苗接種也逐漸普及,不少民眾也開始恢復日常外出活動,重新走出家門與大自然連結;然而不論四季,當享受陽光照拂、吸收維生素D的同時,紫外線其實也正悄悄地侵襲皮膚,若日曬時間過長,長痣、黑色素沈澱生班,以致於引發皮膚癌的機率恐怕也大幅上升!就算是陰雨天、看不到太陽的時候外出,也由於90%的紫外線都能穿透隔離雲層,對皮膚帶來光老化、細胞癌變等傷害,因此就算沒太陽也不代表就不需要防曬。《Hello醫師》將帶你進一步了解3大皮膚癌之一「皮膚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簡稱SCC)的成因、特徵與相關的治療和檢測方式。 什麼是皮膚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又稱為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epithelioma),相較於致死率較高、較廣為人知的黑色素瘤而言,國人對其普遍認識較少,不過根據衛福部107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將近有1/5的的皮膚癌案例為鱗狀細胞癌,是台灣第二常見的皮膚癌種類。 此鱗狀非彼鱗狀 部分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鱗狀細胞癌不是肺癌的一種嗎?」 沒錯,鱗狀細胞癌是由鱗狀細胞病變成癌細胞所導致,除了皮膚以外,也可能發生於肺部、甲狀腺、食道或陰道,因此即便都是鱗狀細胞癌,也可能指的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癌症! 易由日光性角化演變而成 就如同其他皮膚癌一樣,過度曝曬於紫外線底下是導致鱗狀細胞癌的主因,因此手臂、臉、嘴唇、耳朵、小腿,這些容易曬到太陽的部位,都是容易出現鱗狀細胞癌的地方。 不過鱗狀細胞癌其實還有前身,那就是日光性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又稱光化性角化症),同樣肇因於頻繁的陽光照射。日光性角化症看起來像一層粗粗的硬皮、結痂狀,顏色偏棕、紅色,也可能會有脫皮現象,患者可能將其當作老人斑而延誤治療,導致其發展成鱗狀細胞癌。(推薦閱讀:日曬機紫外線恐致癌) 務農民眾應較易因紫外線曝曬而提高皮膚癌風險,建議應定期接受皮膚科醫師檢查。 好發於老年人 由於紫外線照射導致細胞病變並非一夕生成,往往在老年時才產生病徵。尤其務農民眾較集中於南台灣、東台灣,罹患鱗狀細胞癌的風險也相對較高,建議應該要留意自己身上是否有不明痣或斑塊有無皮膚癌的跡象,及早前往醫院檢查,預防癌變。 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特徵 鱗狀細胞癌的外表看起來偏結痂狀,由於病灶容易發生潰瘍,所以經常呈現為紅色或肉色外觀,不過若沒有出血,可能會呈咖啡色的突起結痂。與其他皮膚癌不同的是,鱗狀細胞癌的病灶較容易長得很大,外觀會明顯隆起如同發紅的小腫塊。 其他皮膚鱗狀細胞癌的危險因子 放射腫瘤科的何懷德醫師表示,紫外線太陽輻射是皮膚鱗狀細胞癌的最常見原因,也是導致皮膚鱗狀細胞癌的主要危險因素;當長期暴露於致癌物質(如香菸中的焦油),也會導致鱗狀細胞癌的發展。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嚴重燒傷疤痕、多年潰瘍,因接受器官移植而需服藥抑制免疫反應的病患,以及某些類型、特別是發生在生殖器部位的人類乳突病毒(HPV)與愛滋病(AIDS)患者等,皆是罹患鱗狀細胞癌的高風險族群。 此外,遺傳疾病如著色性乾皮症(Xeroderma pigmentosum)、白化症(Albinism),以及在日光性角化症、鱗狀細胞原位癌和浸潤性鱗狀細胞癌中最常見的遺傳異常「p53基因突變」,都是有此家族病史者不應掉以輕心的風險因子。由於p53蛋白具有阻止突變或受損DNA細胞複製的功能,若P53基因發生突變,則p53蛋白將失去功能,DNA受損的細胞(如鱗狀細胞癌)會變成可以複製。 而如先前所提及,紫外線易導致鱗狀細胞癌變,因此若皮膚中黑色素愈少,對紫外線的抵抗力就愈差,因此比起亞洲人而言,白種人不僅容易罹患鱗狀細胞癌,也包括其他各式皮膚癌。話雖如此,身為亞洲人也不應掉以輕心;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傷口長期不癒合、慢性砷中毒、或使用免疫抑制劑等特定藥物,都有提高罹患皮膚鱗狀細胞癌的風險。 前面提過早期治療的重要性,藉由ABCDE檢測,觀察自己身上的痣或斑塊有無異狀,對於及早治療相當有幫助,重點如圖: 皮膚鱗狀細胞癌的診斷 鱗狀細胞癌診斷方式就跟其他皮膚癌差不多,一開始醫師會先透過理學檢查,做初步的診斷,若醫師懷疑有皮膚癌的可能,就會進一步用切片檢查,並透過顯微鏡觀看檢體,以判斷皮膚癌的類型、分期。視情況也可能會使用影像檢查,例如電腦斷層掃描(CT)、X光、核磁共振(MRI)等。 皮膚鱗狀細胞癌的治療 治療方面,手術切除則是治療皮膚癌的主要方式。然而若有癌細胞轉移的情況,就可能需要使用放療、化療等方式,以確保癌細胞不會殘留於患者體內。 值得慶幸的是,皮膚鱗狀細胞癌的轉移雖然比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但比起黑色素瘤(Melanoma)仍相對較低,因此若能早期發現透過手術治療,成功率通常較高。其他治療方式還包含冷凍治療、雷射、光動力治療等等,但此類治療方式較適用於早期鱗狀細胞癌或日光性角化症,因此仍需對病徵多一份觀察,才能有效預防、提早治療。 另外,治療方式也會因為病灶部位不同而有所差異,像在臉部的鱗狀細胞癌,可能就會使用莫氏手術來減少對外觀的影響。 如何預防皮膚鱗狀細胞癌? 老生常談的「做好防曬!」可說是最積極的預防方式。避免紫外線照射不只是預防皮膚鱗狀細胞癌,也是任何皮膚癌的大原則,你可以透過穿著長袖長褲、戴帽子、塗抹防曬乳或撐傘阻擋直接日照,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即便是追求健康古銅色肌膚的族群,也建議盡量遠離日曬機(曬黑床);已有諸多研究指出,日曬機與人體罹患皮膚癌風險成正相關。 另外,何懷德醫師也提醒,皮膚鱗狀細胞癌患者應透過使用防曬用品、防護性衣著以及在日照最大強度的時間內避免日曬,來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此外,應定期追踪,並根據其鱗狀細胞癌發生的頻率確定追蹤間隔,以避免因輕忽而惡化。有日化性角化病病史的患者則建議應每6~12個月進行追蹤,而患有鱗狀細胞癌或侵襲性腫瘤的患者則應更頻繁地進行檢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乳癌

靠飲食對抗乳癌!吃這 7 類食物最優

有許多因素會導致乳癌(Breast cancer),其中一個常見的因素就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健康的飲食雖然無法神奇地治癒乳癌,但根據研究,它能夠降低罹患乳癌的機率,本文將向你介紹抗乳癌七大最佳食物。 1. 十字花科蔬菜抗腫瘤 十字花科蕓薹屬蔬菜包括綠花椰菜(又稱青花菜)、花椰菜、芥藍菜、高麗菜和蕪菁(台灣稱大頭菜)等。這些蔬菜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E、K等營養素,以及葉酸和礦物質,這些含有抗腫瘤物質,能夠進一步防止乳癌擴散。十字花科蔬菜在預防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和肺癌(Lung cancer)上,也有顯著功效。 2. 飽含健康油脂的魚類 魚類,特別是飽含健康油脂的魚類(如鮭魚、海洋鮪魚、鯖魚、沙丁魚、鯷魚、鯡魚、鰻魚、鱒魚等)富含以下營養素: Omega-3脂肪酸:已被證明可以重新延長端粒(Telomeres) 維生素A:它是對抗癌症的重要維生素(鯡魚、鯖魚和鮭魚為含量最多的前3名) 維生素D:有助於對抗癌症 3. 薑黃的多酚薑黃素可抗癌 薑黃植物是薑的親戚,在印度被使用了數千年(用於咖哩料理)。此外,薑黃也是抗癌鬥士,因其含有強大的多酚薑黃素可抗癌,已被證實能預防多種癌症與疾病,如乳癌、肺癌、胃癌(Stomach cancer)、肝癌(Liver cancer)和大腸癌,透過干擾慢性疾病的細胞信號傳導,來阻止癌細胞的發展。(延伸閱讀:薑黃素15大推薦品牌!薑黃功效好處、怎麼吃、何時吃一次看) 4. 綠茶限制腫瘤生長 研究顯示,綠茶能幫助乳癌病人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感覺較好,它還能限制腫瘤的生長,保護細胞不受外界環境致癌因素的干擾。 5. 莓果類含大量花青素與植化素 所有莓果類都含有大量的花青素(Anthocyanins)和植化素(Phytochemicals),花青素是高含量的抗氧化劑,對於降低人體的氧化與減少體內癌細胞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莓果家族的水果包括草莓、藍莓、蔓越莓(又稱小紅莓)、黑莓、覆盆子等。 6. 大蒜是最強的抗癌香料 大蒜是最強大的抗癌香料!世界各地的研究顯示,它可以減緩所有類型癌症的發展,並阻止癌症的擴散。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天服用新鮮的大蒜 2~3 瓣。 7. 堅果類含好油脂和高纖維 巴西堅果含有微量礦物質硒(Selenium),它是一種抗氧化劑,這對抗癌非常有用。而核桃和杏仁,因為含有好的油脂和高天然纖維,因此建議將它們加入日常的飲食中,會非常有益健康。根據癌症觀察的研究,每天吃堅果的人比其他沒吃的人長壽。 (同場加映: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掰掰這5類壞食物 那麼,對於不健康的食物呢?您還是必須堅定地跟它們說掰掰,例舉如下: 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麵粉與添加的糖) 加工肉品(如香腸、培根) 燒烤過的紅肉(烤肉產生的多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 會提高罹癌風險) 反式脂肪(常見於油炸食品與加工食品中,如包裝過的餅乾與糕點) 酒精飲料(即使適量也可能增加乳癌風險)


癌症

化療飲食這樣吃!4種食物緩解噁心與化療後嘔吐

在癌症治療過程,如化療和放射線治療結束後,不少患者會於數小時後感到噁心、嘔吐的副作用,但通常這些癌症症狀會在療程結束後消失。倘若治療後,噁心等不適症狀仍持續且不受控制,醫師可能會給予止吐藥物,以抑制嘔吐中樞機制,同時制訂均衡飲食菜單,好讓身體攝取足夠的營養。 為何癌症治療會造成噁心嘔吐? 迄今,學者只知道癌症治療所引起的噁心是因腦訊號觸發,連同其他身體部位啟動反射路徑,進而造成噁心和嘔吐,但實際情況仍有待更多研究證實。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有的癌症藥物可能會引起噁心和嘔吐,例如:化療藥物引起的噁心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而依癌症的種類不同、藥物劑量多寡以及患者的體質,噁心嘔吐的狀況也會不同。(進一步了解癌症治療,請閱讀:癌症治療簡介) 4類食物舒緩化療後噁心反胃 化療後造成的不適,常常會讓病患失去食慾與胃口,但抗癌中的身體急需營養,才能維持抗癌體力和免疫力。以下舉出四種能有效緩解噁心和嘔吐的食物類別。 1. 精製、低纖食物 精製食物比較容易咀嚼和吞嚥,包括白飯、白吐司、白麵條、水煮馬鈴薯、低脂原味優格、布丁、餅乾等,秘訣在挑低脂、含鈉、無特殊味道的食物。反之,辛辣、氣味強烈,或含大量脂肪的食物容易引起噁心。另外,請避免食用甜甜圈、蛋糕、點心、煎餅、鬆餅等含糖量過高的食物。 2. 富含蛋白質食物 在食用肉類、魚類、綜合沙拉等富含蛋白質食物前,可先放入冰箱冷卻再吃,或於接近室溫的溫度食用。這是因為比起熱食,低溫或冷藏過的食物更不易刺激消化道,也比較不會引起反胃。所以,建議也一併避開油炸物和高脂肪肉類,像是香腸、培根、煎蛋等。(延伸閱讀: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某些烹調方式提高食物的致癌風險。(請看: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3. 原型或水煮蔬果 您喜歡吃蔬果嗎?若是,那這是好消息,因為很多蔬菜和水果對防止頭暈、噁心、嘔吐,以及提升食慾非常有效,例如:薑、辣椒、馬鈴薯、蘋果、檸檬、香蕉等。其他要避免的還包含氣味強烈、濃稠的食物,這類食物容易引起嘔吐,增加胃的不適。 4. 無味清淡飲品 如果實在吃不下固體食物,可以嘗試喝白開水,或無味、味道清淡的飲品,像是薑茶、薄荷茶、椰子汁或運動飲料,它們可幫助降低噁心感,同時補充水分,防止身體脫水。不過,喝水的時間其實也有訣竅,建議在兩餐之間飲用,因為用餐時攝取太多液體反而會阻礙消化,引起反胃。 一般來說,癌症病人每天要喝至少八杯水,或其他飲料。建議於每次嘔吐後,補充半杯至一杯水,若能在水裡加點檸檬會更好。 如果你真的沒有胃口,就不要勉強自己進食,想吃的時候再吃,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可以減少噁心感。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食物之外,你也可以多方嘗試,找出適合自己胃口的食物,若還是沒有頭緒,不妨考慮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化療後嘔吐怎麼辦? 化療後造成的噁心和嘔吐,通常會在治療後三到五天慢慢退去。嘔吐是一種常見的生理不適反應,除了化療,其他癌症治療或癌症本身,也可能會造成嘔吐。 治療前後,或已經出現嘔吐情形時,可採清淡、低溫的飲食,來幫助緩解症狀。若發生嚴重嘔吐,則可經由醫師處方,服用止吐藥。以下為嘔吐時的照顧方式: 調整姿勢改善不適,如側臥、曲膝或仰臥臉朝一側。 嘔吐後漱口,可含些檸檬糖、喉糖、八仙果或蜜餞等食品,清除口腔氣味。 盡快清除嘔吐物,避免異味遺留。 轉移注意力。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避免空腹或腹脹。 治療前應減少進食。 用餐前、中、後,避免過度飲水。 可少量攝取冰涼碳酸飲料。 在起床前後及運動前吃較乾的食物,但請勿在運動後立即進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 在通風或開放式場所用餐,遠離有油煙味或異味的地方。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肺癌

肺癌症狀與 9 大前兆:久咳不癒、胸痛、體重下降

肺癌(Lung cancer)是個無聲又致命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調查,2012 年世界各國因肺癌死亡的人數最多,總計約有 159 萬人。這數字如此之高,是因為肺癌初期的幾乎無症狀可言,甚至會被誤診為一般的肺炎、感冒或過敏等等。更有四成的肺癌患者是在病情持續惡化之後才被確診,而其中的三分之一被發現的時候已是肺癌第三期(推薦閱讀:肺癌分類與分期: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本文將細論肺癌的前兆,讓讀者能更加為自己的健康把關。請民眾多加注意,美國肺臟協會(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也提醒,若察覺有任何不妥,可以在看診時堅持表達立場,好幫助醫師做出正確的醫療判斷,進而提高肺癌治療的成功率,畢竟只有你最了解你的身體狀況。           為什麼肺癌早期無症狀 肺癌症狀初期之所以不存在,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感覺到的疼痛和不適,是我們體內神經所觸發的身體反應,但我們的肺部裡卻少有這些末端神經,所以得以悄悄地增生,這也是為何肺癌症狀初期十分「無感」。美國肺癌基金會(Lung Cancer Foundation of America)指出,很多肺癌早期診斷都是於非關肺癌檢測及篩檢時偶然被發現的。(同場加映:肺癌3大原因:抽菸、空氣汙染、遺傳和病史)   九個不可忽視的肺癌前兆 以下列出肺癌患者可能會呈現的肺癌前兆,不過症狀可能會因人而異。但若呈現多個所述症狀,且持續一段時間,務必諮詢醫師了解狀況。 認識肺癌—了解肺癌的分類、症狀、風險與治療 1. 久咳不癒 每個人都會咳嗽,可能是感冒或被食物嗆到等原因。但是如果服藥後還是一直咳嗽,或是咳嗽、嘶啞持續三週以上,那你一定要再去看醫生、照肺部 X 光片。 2. 注意咳嗽的類型 慢性咳嗽通常是其他疾病的病症,如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簡稱GERD)、氣喘(Asthma)或花粉熱(Hay fever)。然而,若咳嗽的型態改變,例如從乾咳變成會咳出黏液、咳出血液(即使是少量的血也要注意),或是痰的顏色變成鐵鏽色等等,就必須去醫院報到了。(同場加映:酷酷嗽現警訊!7 種咳嗽沒那麼簡單) 3. 沒事也會呼吸急促 如果你經常呼吸急促,這也很有可能是肺癌的症狀。因為腫瘤擋住了呼吸道,或是肺部周圍的液體變多,擠壓到肺部,以至於呼吸不順暢。偶爾喘不過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我們也因此常常忽略這一點。但若你在爬樓梯、搬雜物或以往做起來很輕鬆的正常活動後,會感到無法呼吸,請務必向醫師尋求協助。 4. 胸痛、肩痛、背痛 雖然在肺部中央生長的腫瘤不會引起疼痛,但發生在肺的邊緣或胸壁的特定肺癌,則有可能引發不適。肺癌可能會導致胸部、肩膀或背部疼痛。當肺癌引起胸痛時,有可能是淋巴結腫大或癌細胞轉移至胸壁、胸膜或肋骨所致。所以當你咳嗽、大笑,或深呼吸時有更加惡化的胸痛、肩痛、背痛,真的應該認真考慮到胸腔科掛個號了。 5. 能聽見自己的喘息聲 當肺收縮、阻塞或發炎時,會發出如同口哨聲的喘鳴音(Wheezing),這可能是許多不同身體狀況的症狀,如過敏(Allergy)和氣喘。若呼吸時持續有喘鳴音,請立即就醫,弄清來龍去脈,總比自己胡亂猜想來得好。 6. 聲音改變 你的聲音若在感冒後或長時間未使用後,如睡醒後變得沙啞。或是聽到自己的聲音改變,或有人指出你的聲音有變,例如變得低沉,或是刺耳,請找醫師檢查。服藥兩週後,沙啞的症狀若沒有好轉,最好再找醫師檢查,因為肺癌腫瘤可能會影響聲帶,進而改變聲音。 7. 體重無故下降 體重快速下降,從來都不是個好現象。肺癌患者常在短時間內,體重迅速下滑,因為癌細胞正在消耗所有的能量和營養。當你沒有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時,千萬不要忽視體重的變化,這可是我們健康狀況變化的線索。 8. 感到骨頭疼痛 晚期肺癌可能會轉移到骨髓,而引起骨頭痛。大多數骨癌(Bone cancer)患者都是老年人,而肺癌引起的骨痛,通常集中在背部、肩部、手臂或頸部。當我們休息時或是在夜裡,肺癌引起的疼痛往往會加重。痛感從來都是需要注意的警訊,要儘快檢查。 9. 如影隨形的頭痛 肺癌引起的疼痛中,屬頭痛最危險,因為這表示癌症可能已經從肺部,轉移到腦部,腫瘤壓迫到穿過胸部的神經,引起頭痛。應立即就醫。 還有其他與肺癌相關的徵兆,諸如: 極度疲勞 當癌細胞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還可能會造成以下肺癌症狀: 沒食慾 血栓 骨痛或骨折,像是在背部或髖部 肺癌轉移到腦,造成神經系統變化,症狀包括像頭痛、暈眩、癲癇、手腳無力或麻痺、平衡障礙 肺癌轉移到肝,造成黃疸 淋巴結腫脹,像是在頸部或鎖骨以上的部位 如果你有肺癌家族病史或是有抽菸的習慣,那你可能需要按時篩顯,早期診斷可以使肺癌的存活率大幅提高。 推薦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可能引發的肺癌症候群 有的肺癌可引發其他的症候群,包括以下三種病症。再次提醒,多數這些症狀並不是肺癌症狀,而很有可能是因其他身體問題所致,有任何問題請向專業醫師諮詢,以備及早診斷和治療。 霍納氏症候群 當肺癌位在肺的上半部位,或稱潘科斯特腫瘤(Pancoast tumor),可能會影響到連結於眼睛和部分臉部肌肉的神經,進而引致霍納氏症候群(Horner` syndrome)。值得留意的是,潘科斯特腫瘤較可能為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且可能會造成嚴重肩痛。 上腔靜脈症候群 上腔靜脈為一個大血管,負責將頭部和手部的血液傳送到心臟,會進入右肺的上半部和胸部的淋巴結。當肺腫瘤生長在此部位,將造成血液的擠壓,這就是上腔靜脈症候群(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其症狀包括臉部、頸部、手臂、上半胸部的腫脹,胸部可能也會有瘀血的狀況,若影響腦部,則會有頭痛、暈眩,以及意識變化等症狀。 伴腫瘤症候群 有的肺癌細胞會分泌荷爾蒙類的物質,使其侵入患者的血液,影響遠端的組織與器官,但癌細胞尚未轉移至該部位。此病症叫做伴腫瘤症候群(Paraneoplastic syndrome),可能發生於各種不同的肺癌上,但最常見於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伴腫瘤症候群也可能會以早期肺癌症狀呈現,讓醫師誤判實際狀況。 癌症疫苗:幫助免疫系統分辨並消滅癌細胞 若是癌症能早期診斷,則可以手術治療,雖然手術治療很關鍵,但也會造成患者的身體疼痛與負擔,術後可能產生虛弱和呼吸短促等症狀。因為肺癌而死亡的患者比其他癌症患者高出許多,因此,為健康把關的第一步便是戒菸、此外,別忘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開致癌物,並定期健康檢查。 【點我前往肺癌專區】


肺癌

【醫師幫幫我】腫瘤科名醫吳教恩醫師解析 10年數據一次看懂肺癌為何躍升台灣「新癌王」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110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首度擠下15年發生率第1名的大腸癌,躍升為台灣「新癌王」;最新統計顯示,每年新增肺癌人數高達16,880人。 《Hello醫師》直播節目【醫師幫幫我】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級醫師吳教恩,透過「線上直回」Q&A,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解析肺癌攀升的原因;《Hello醫師》特別為您整理「精華版」,讓您更了解肺癌的發生與掌握預防的好方法。 低劑量電腦斷層 揪出無症狀肺癌 近年來肺癌發生人數上升,除了吸菸、空汙及家族史等因素外,吳教恩醫師也透過數據,比較民國100年與110年的肺癌發現期別與人數比例,找出「關鍵密碼」;吳醫師表示:「100年時,第0期和第1期的發生人數比例,僅占13.7%,但到了110年,早期發現的比例已經上升到35.4%,代表著民眾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在還沒有症狀時,早期揪出無症狀的肺癌,並且及早進行治療」。 肺癌期別與存活率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肺癌患者發現期別愈早,5年存活率愈高。 第0期 存活率100% 第1期 存活率94.3% 第2期 存活率59.2% 第3期 存活率31.6% 第4期 存活率12.6% 肺癌期別與復發率 第0期 原位癌,手術後復發機率0% 第1期 手術後復發機率10%以下 第2期 治療後復發機率30%-40% 第3期 治療後復發機率60%-70% 第4期 治療後復發機率70%以上 吳教恩醫師指出:「發現的期別愈晚,復發機率愈高,這時除了主要治療,還會搭配輔助性治療,包括進行基因檢測,並且定期追蹤,萬一真的復發,還是可以透過其他方式處理,例如手術或放射線等治療」。 肺癌發生的7大原因 菸害 空氣汙染 職業暴露 肺部病史 肺癌家族史 炒菜油煙 其他 肺癌主要症狀 肺癌早期絕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吳教恩醫師表示:「第0期、第1期、甚至是第2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若等到有症狀去檢查,確診時大多已是第3期或第4期的肺癌;依照癌細胞侵犯的部位不同,而引起不同症狀」。 初期無明顯症狀 咳嗽 呼吸急促 胸痛、肩痛、背痛 喘鳴聲 聲音改變 體重下降 骨頭痛 頭痛 肺癌分類 肺癌是一個總稱,還分為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吳教恩醫師指出:「非小細胞肺癌人數占台灣肺癌人數8成以上,每年約1萬五千多人;而小細胞肺癌人數約占6%,每年約一千例個案,多好發於男性,和抽菸有很大關係。」 非小細胞肺癌 肺腺癌 鱗狀細胞肺癌 大細胞肺癌 小細胞肺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肺癌

【醫師幫幫我4】肺癌躍升台灣「新癌王」!腫瘤科名醫吳教恩醫師 教您掌握肺癌關鍵密碼

國民健康署在2023年11月公布110年癌症登記資料,肺癌每年新發生人數超過12萬人,擠下蟬聯15年之久的大腸癌,成為「新癌王」,不僅如此,肺癌也是近20年十大癌症死亡人數之首;吳教恩醫師指出:「肺癌初期沒有症狀,等到有症狀時,通常已經是第四期,因此,死亡人數比其他癌症高。」  《Hello醫師》推出【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節目,第四集為您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為您剖析肺癌成為新癌王的主要原因?肺癌初期可能有哪些症狀?民眾該如何及早發現?近年來有哪些新的治療方式?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四集(完整版): 肺癌躍升台灣「新癌王」! 腫瘤科名醫吳教恩醫師 教您掌握肺癌關鍵密碼 【醫師幫幫我】FB線上直播第三集(完整版): 疫情後大反撲 兒童RSV、流感、腺病毒大爆發? 【醫師幫幫我】FB線上直播第二集(完整版): 小心臟大影響,兒童肥胖會有心臟病嗎? 【醫師幫幫我】FB線上直播第一集(完整版): 換季鼻子癢不停?查克醫師教您對付過敏性鼻炎必看絕招!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癌症

癌症飲食菜單5原則:不能吃的禁忌食物、水果有這些!

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需要特別注意飲食與營養,研究指出,40~80%的癌症病人有營養不良的問題,針對不同的治療階段,病人適合吃與不適合吃的食物也有所不同,為了讓癌友與其照護者更清楚治療期間飲食原則,《Hello醫師》為您整理了癌症飲食禁忌,包含癌症不適合吃的食物、水果,以及癌症5大飲食原則,並提供癌友日常飲食的菜單建議。 癌症病人不能吃哪些食物?4大飲食禁忌 癌症飲食禁忌1. 攝取「高纖維、刺激性」食物 高雄榮民總醫院指出,癌症病人應避免攝取粗糙或多纖維的食物,如豆類、洋蔥、馬鈴薯、牛奶、碳酸飲料,以及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品或調味品,主要有2大原因: 放療病人易食慾不振,應選好消化吸收的食材 產氣食物易對病友造成影響 癌症飲食禁忌2. 飽和脂肪 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攝取過多飽和脂肪,會提高癌症的發生率;舉例來說,常吃全脂、含飽和性脂肪及動物脂肪的食物,以及因此造成體重過重等,均是增加罹癌風險的危險因子。 癌症飲食禁忌3. 加工肉類、紅肉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出,食用較多加工肉品和紅肉,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加工肉品是指以煙燻、鹽漬或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過的肉製品,如培根、香腸、火腿等,因為在加工過程中添加化學物質、防腐劑或色素等成分(如硝酸鹽或亞硝酸鹽),恐產生身體負擔較大的物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常吃西式早餐的民眾,儘量少吃培根、香腸及漢堡肉等加工肉品的餐點,以魚肉、瘦肉來取代。 癌症飲食禁忌4. 生食、生鮮蔬菜 化療期間應避免生食,因化療時副作用使得病人的保護力較差;若要進行生機飲食,應在化療完成後,再選用生機飲食較妥當。 化療期間除了要避免吃未煮熟的蔬菜外,處理食物時也要特別留意,生、熟食要分開處理,餐盤、刀叉、砧板等要避免生、熟食共用,以免食物交叉汙染,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癌症病人不能吃哪些水果?2大原則輕鬆記 多吃蔬菜、水果有助於維持健康,但在特定的癌症療程期間,食用某些水果卻可能影響預後,以下介紹罹患癌症後,應避免的3大水果飲食禁忌: 癌症水果禁忌1. 化療時吃「酸性、較硬、無削皮」的水果 化療常常伴隨進食不適,因此建議少吃柑橘類及奇異果等酸性水果,以免造成刺激;較脆硬的水果如蘋果,較不適合吞嚥,造成不舒服,也應避免食用。 此外,化療期間的飲食要高衛生標準,癌友們對於不乾淨的食物反應更強,因此任何食物都要避免生食維持保護力,挑選水果應有果皮包覆,且方便去皮者較為安全,食用時應洗淨後削皮食用,如香蕉、木瓜或西瓜等。 化療病人應避免食用的水果如下: 柑橘類:橘子、柑、柚子、甜橙、酸橙、葡萄柚或檸檬 奇異果 芭樂 蘋果 癌症水果禁忌2.吃「有交互作用」的水果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癌症研究中心指出,療程期間應避免食用或飲用葡萄柚、葡萄柚汁、酸橙或楊桃,以免提高療程後不適的風險。 癌症病人飲食和營養補充品5大原則 癌症病人常受到病情與療程影響,導致食慾不振而營養不良,研究顯示80%的患者可能會在癌症時期中體重減輕;美國癌症治療協會(ACS)發表的飲食指南也建議,癌友治療期間應攝取高熱量和高蛋白,因此建議癌友的照顧者,在選擇飲食與營養品時可參考以下原則: 癌症飲食原則1. 優質蛋白飲食 癌症病人常需要額外的蛋白質來維持肌肉量,蛋白質有助於組織的修復、幫助生長發育,更是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的主要構成物質;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成人化療病友,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1.5克蛋白質;建議選擇優質蛋白食物,如瘦肉、家禽、魚類、豆類、乳製品。 癌症飲食原則2. 高熱量飲食 充足飲食熱量對於癌友相當重要,因為癌症病人容易面臨食慾不振或能量消耗過多的問題,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成人化療癌友,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35大卡熱量,可選擇多樣化的食物吃到足夠的熱量,如植物油、堅果和乳製品等;在飲食頻率上,少量多餐也有助於增加熱量攝取。 此外,需避免因提高熱量攝取,反而攝取過多的動物性油脂食品或含反式脂肪的點心,造成身體負擔。 癌症飲食原則3. 特殊時期必備營養素:麩醯胺酸 麩醯胺酸佔骨骼肌61%胺基酸含量,是人體中最豐富的胺基酸,存在於肉類、家禽、魚類和奶製品中。 台中醫院指出,接受化療、放療、手術後的癌症病人,處於高代謝狀態,需要產生足夠能量和營養來抗戰和恢復健康。蛋白質有助於組織的修復,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就是胺基酸,其中麩醯胺酸不僅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胺基酸,還能調節生理機能,在癌症期間人體對麩醯胺酸的需求量增加,血液中麩醯胺酸濃度容易不足,使身體機能低下,而增加相關治療的副作用。 動物研究中,化療或放療中使用麩醯胺酸,可以增加保護力,幫助身體迎戰癌症,維持良好狀態。 癌症飲食原則4.低GI(升糖指數)食物 低GI食物可幫助代謝穩定,維持營養狀態,屬良好的飲食類型,建議癌友以低GI食物為優先。 癌症飲食原則5. 充足的鋅 鋅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的必需營養素,缺乏鋅會造成食慾以及保護力下降,台中澄清綜合醫院指出,惡性腫瘤病人,對鋅的需求量會增加,且鋅有助於維持正常味覺與食慾,建議病友更要留意攝取。鋅可從食物中取得,牡蠣、 蛋、肉類、堅果類的鋅十分豐富;但這些食物往往都是高膽固醇、高油脂的食物,而植物中的植酸及膳食纖維會抑制鋅的吸收,因此素食者易缺乏鋅。 此外,含鋅的保健食品,建議也不要跟含鈣、鐵的食物一起吃,最好隔半小時至一小時再服用,避免造成拮抗作用。 備餐不易,照顧病人難上加難 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指出,補充劑適量即可,符合《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可參考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為佳,不建議單一高劑量補充,過量反而會影響到療程,如果擔心營養素攝取不足,使用專為病友設計的營養品是好選項,一罐滿足需求,減少瓶瓶罐罐和一堆補充劑。桂格完膳癌症配方添加了病人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可以與其他食物一起入菜。重點是不含乳糖,適合消化乳製品有困難的病人。特別推薦探病,除了水果外,癌症營養品也是很好的選擇,方便直接飲用,有效補充所需營養。 如何幫助身體存夠本,提高接續療程的耐受度 治療、化放療,都是一種消耗,只有幫助身體做好長期抗戰準備,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對癌友與照顧者來說,飲食的方便性也相當重要,選擇針對癌友治療時所需營養而設計的補充品,即可滿足日常飲食難以攝取的缺憾,幫病友進行更全方面的補充。目前市售癌症營養品中,桂格完膳癌症配方成分增量升級,提供更多蛋白質、魚油和熱量;每罐桂格完膳癌症配方含有19.7克蛋白質、7毫克鋅和375大卡熱量,GI值僅41.4(低於55屬於低GI的食品)、麩醯胺酸胜肽,有助於滿足癌症患者日常飲食所需的高熱量和高蛋白質的原則。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