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我國成年婦女罹患率最高的癌症,為防治子宮頸癌,目前政府已實施國中女生公費施打 HPV 疫苗的政策。子宮頸癌的症狀包含白帶增加、陰道分泌物有異味、性交後出血、下腹疼痛,末期患者存活率約 10%,因此定期 子宮頸抹片檢查 相當重要,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幾乎等於 100%。

基礎知識

子宮頸癌

認識子宮頸癌:子宮頸癌症狀、治療、風險及存活率,9成患者曾染HPV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癌症之一,超過9成的子宮頸癌是因HPV病毒感染,長期刺激引發子宮頸癌變,最後引發子宮頸癌。衛生福利部針對111年癌症登記報告分析指出,子宮頸癌發生率有微幅上升,從去年的11名上升到第9名,新增1384例新個案。 雖然政府自民國84年推動抹片篩檢以來,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已大幅下降7成,但女性對子宮頸癌的威脅仍不能掉以輕心,建議民眾除了接種HPV疫苗外,30歲以上女性每年也可以免費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以下《Hello醫師》帶各位一起認識子宮頸癌的症狀、風險、治療與存活率。 子宮頸的介紹 子宮頸位於子宮下半部通往陰道開口處,因是子宮較窄的部份,故稱之為「頸」;子宮頸的開口通到陰道,也是月經流出的通道,同時是陰道微生物及空氣進入女性子宮的屏障。若從陰道往內看,子宮頸有如圓形突出物,中間有個開口;進行性行為時,若因受刺激引起發炎反應,子宮頸也能給予抵擋。 子宮頸癌症狀 子宮頸癌患者症狀通常不太明顯,通常需等到發展成侵犯性子宮頸癌時,才會開始出現症狀。若想及早發現並治療,必須仰賴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常見症狀包括: 白帶增加 白帶顏色較清也比較稀 白帶有異味 陰道分泌物有異味 性交後陰道出血 劇烈勞動後陰道出血 生殖器檢查後陰道出血 停經的女性陰道出血 若身體已出現疼痛感,可能已經屬於較末期子宮頸癌症狀: 性行為後有不適感 坐骨神經痛 下腹疼痛 背痛 腎盂積水 大小便失禁 大小便出血 體重減輕 (延伸閱讀:子宮頸癌早期無症狀!復發與末期症狀有這些) 子宮頸癌成因、風險與預防 子宮頸癌的原因 子宮頸癌原因主要是藉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 HPV),造成細胞不正常增生且轉變為頸癌細胞;子宮頸癌發生時,會先出現子宮頸癌的前期病變,稱為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子宮頸癌的風險 子宮頸癌患者有高達逾9成曾感染過HPV,但多數感染者並不會發展成癌症;至於造成子宮頸癌的其他風險還包括以下行為: 較早發生性行為 擁有多重性伴侶 性伴侶本身也有多重性伴侶 性病感染 35~45歲是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 子宮頸長期損傷、破皮、發炎 吸煙 子宮頸癌的預防 早期子宮頸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子宮頸癌有3道防線須注意: 安全性行為 接種HPV疫苗(建議閱讀:子宮頸癌疫苗越早施打效果越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延伸閱讀: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陽性!異常不等於罹癌) 子宮頸癌分期與分類 子宮頸癌的分期 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以下簡稱 FIGO)的分歧系統是女性生殖系統癌症最常使用的分期系統。子宮頸癌共可分成5個分期: 子宮頸癌第0期 子宮頸癌第1期 子宮頸癌第2期 子宮頸癌第3期 子宮頸癌第4期 子宮頸癌的分類 根據台灣婦癌醫學會,子宮頸癌分類有包括: 鱗狀上皮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腺癌(Adenocarcinoma) 腺鱗狀上皮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亮細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 類子宮內膜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未分化細胞癌(Undifferentiated […]

看更多 子宮頸癌 相關文章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早期無症狀!復發與末期症狀有這些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前期和早期通常無明顯的症狀,不只不易察覺,而且許多症狀還跟一般婦科症狀相似,也是為什麼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很重要!只有當癌細胞漸漸侵襲周遭組織,身體才會發出警訊,甚至發現症狀出現時已是子宮頸癌末期,因此建議民眾如果覺得身體哪裡不對勁,又符合以下症狀,請盡早前往醫療院所檢查!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 大多數的子宮頸癌早期並無任何症狀,可能的潛在症狀包括: 異常、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例如在非經期、性交後或更年期後出血。 不停出現陰道分泌物,分泌物或出血顏色可能為淺色、淡紅色、咖啡色或血色,分泌物也可能會產生異味。 經血量變多且經期比平常久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子宮頸癌末期症狀 子宮頸癌晚期或末期可能會擴散至陰道、淋巴結、膀胱、腸道、肺、骨頭或肝臟,一般來說,在癌細胞擴散之前,身體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已擴散的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末期症狀可能有以下症狀: 便祕 腿部腫脹 頻尿、血尿 嚴重陰道出血 骨頭疼痛或骨折 尿失禁或大便失禁 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因腎臟引起側腹或下背痛(腰痛) 下背(腹)痛、骨盆腔痛、腿部疼痛 子宮頸癌的擴散速度 根據美國非營利的 Moffitt 癌症治療與研究中心,子宮頸癌是成長緩慢的癌症(惡性腫瘤),當細胞開始變異,需要經過數年才會成長為侵入性子宮頸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雖然女性平均在 50 歲時才被診斷為子宮頸癌,但許多女性在 20~30 歲左右時就會經歷癌前病變,因此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相當重要,能盡早檢測出癌前病變,治癒率接近百分之百。(推薦閱讀: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不一定等於罹癌) 子宮頸癌的復發 有 30% 的女性,在經歷過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後可能會還會復發。子宮頸癌的復發,通常會在治療後的兩年內發生。若正處於子宮頸癌的治療期或恢復期,以下帶你認識復發的症狀和風險。 子宮頸癌復發的定義 在治療完成後復發的癌症,稱為復發性癌症。復發又分兩種,一種是在治療原處或附近復發,例如若得的是子宮頸癌,就會在子宮頸、子宮、陰道或骨盆復發,稱為局部復發;若癌細胞透過淋巴或血管擴散到身體他處器官,如肺、肝臟或骨頭,則稱為遠端復發,或遠端轉移。 子宮頸癌復發的症狀 癌症療程結束後出現副作用是正常的,但若症狀在療程結束後持續三週以上,就可能有問題。子宮頸癌復發的常見症狀包括: 體重莫名減輕 陰道分泌物帶血 骨盆、胸腔、背、臀部或大腿疼痛 腿部腫脹,尤其只有其中一隻腿腫脹時 非由感冒或流感(Influenza)所引起的咳嗽 子宮頸癌復發的原因 若沒有完全切除組織邊緣的癌細胞,這些細胞可能會繼續增生,並擴散到他處形成癌症。某些癌細胞也可能在放射線治療時逃過一劫,沒被消滅,並繼續往骨盆外的地方擴散。骨盆外小範圍的癌症很難被檢測出來,所以有時即使選擇放射線治療,子宮頸癌也可能遠端復發。 目前沒有方法可以治療遠端復發,病人只能透過化療來延長壽命,減緩癌症的進程,並透過局部放射線治療,減少疼痛或流血。若察覺到子宮頸癌復發的跡象,請立刻預約醫師檢查。此外,子宮頸癌病友應制訂術後追蹤計畫,讓醫師持續追蹤,以及早發現和預防子宮頸癌復發。 【點我前往子宮頸癌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診斷與治療:放射線治療適用各階段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會依癌症分期而定。我們對特定的療法若有不了解之處,向醫師尋求諮詢之餘,也可以積極蒐集治療資訊,就診時就會更明白了。本文會介紹子宮頸癌的診斷方式與治療方法。 對子宮頸癌治療來說,子宮頸癌分期又是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其他當然還包括像是腫瘤位置、癌症種類(鱗狀細胞癌或腺癌)、患者年齡、患者健康狀況以及患者是否還想生育等因素。因為子宮頸癌通常是局部性侵襲的腫瘤,一但知道分期,大概就能知道治療怎麼做。 手術適合早期子宮頸癌 而對已確診的子宮頸癌病友,醫師會根據子宮頸癌的位置、範圍,及患者的生育計畫來決定實施的手術方式。以下介紹子宮頸癌常見的主要手術方式。(同場加映:術後照護~子宮頸癌後的生活之道) 錐形活組織檢查手術 當醫師剛發現身體出現可能癌變的細胞時,會進行子宮頸錐形切除術(Cone biopsy),以篩檢異常細胞,並在病灶發展成癌症前將其移除。這個階段的手術可能會以下三種方式進行: 雷射法 冷凍法 電燒法 根治性子宮頸切除術 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Cervicectomy,或稱 radical trachelectomy)適用於早期子宮頸癌,以及希望保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醫師會將子宮頸和上半段陰道移除,再將子宮與下半段的陰道接在一起,有時骨盆腔的淋巴也會一併移除。 根治性子宮頸切除術雖然能讓患者保留子宮,使其不受損害,但術後不保證一定可以正常受孕。建議術後 6 ~ 12 個月再懷孕較安全,且若術後懷孕,也可能需要剖腹產。 子宮切除術 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也是治療早期子宮頸癌的常見選項,通常會搭配放射線治療,以預防癌症復發。因為此手術會將子宮完全移除,患者術後會失去生育能力。子宮切除術有以下兩種: 單純性子宮切除(Simple hysterectomy) 適用於非常早期的子宮頸癌,只切除子宮頸和子宮,有時也會連卵巢和輸卵管一起切除。 根治性子宮切除(Radical hysterectomy) 完全切除子宮頸、子宮、陰道上段、周圍組織、骨盆淋巴結、卵巢和輸卵管。 大手術盆腔廓清術 盆腔廓清術(Pelvic exenteration)是一項大手術,通常比較少見,只會施作於子宮頸癌復發,但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骨盆腔外的病患。進行盆腔廓清術前,醫師可能會先進行放射線治療,並依癌症病灶的擴散範圍來決定該移除的器官,包括子宮、陰道、末段大腸、直腸,或膀胱。術後患者腹部會留下兩個氣口,以將尿液和糞便排放至收集袋(結腸造口袋)中。醫師也會利用患者其他部位的皮膚和組織重建陰道,讓患者在手術恢復期結束後,依然可以擁有性生活。 放射線治療可用於癌症各階段 除了破壞癌細胞,放射線也會對周圍的健康組織造成影響,但治療優點是高過風險的。此療程是用高能量的輻射,如 X 光,來殺死癌細胞。對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來說,可以單獨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一般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也能將此術搭配手術進行治療。而晚期宮子頸癌患者,則可將此療程搭配化療進行,也就是所謂的「放化療」。 放射治療主要分為兩種,體外放射線治療(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簡稱 EBRT),顧名思義就是從體外進行,醫師會用高能量光波照射骨盆;另一種則是體內進行的近接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醫師會先將放射線器械放置在陰道、子宮或子宮頸,再進行照射。 化學治療適復發和擴散癌症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把對抗癌細胞生長的化學藥物,以點滴注射或口服(較少見)的方式給藥。藥物會隨著血液送到全身,雖然有助於消除體內大部分的癌細胞,卻和放射線治療一樣,會在過程中損害到健康,並引起副作用。化療經常用於治療復發的子宮頸癌,或在子宮頸癌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時採用。醫師可能會同時使用多種或單種藥物進行化療,並依病況將化療作為治療子宮頸癌的唯一療程,或與放射線治療、手術搭配進行。 子宮頸癌治療(依分期) 第 1a1 期治療方法 若患者仍有生育計畫: 子宮頸錐形切除術:若切片無癌細胞反應,只需持續追蹤,無需進一步治療。 二次子宮頸錐形切除術或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切片顯示有癌細胞反應。 二次子宮頸錐形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或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加骨盆淋巴摘除:癌細胞擴散血管或淋巴管內。 若患者無生育計畫: 單純性子宮切除:子宮頸切片與淋巴血管無癌細胞入侵。 二次子宮頸錐形切除術或根治性子宮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子宮頸切片邊緣有癌細胞反應。 根治性子宮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或體外放射線治療合併近接放射治療:癌細胞擴散到血管或淋巴管內。 第 1a2 期治療方法 若患者仍有生育計畫: 子宮頸錐形切除術加骨盆淋巴摘除(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 宮頸癌保留子宮手術加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 若患者無生育計畫: 骨盆體外放射線治療加近接放射治療。 根治性子宮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 第 1b 與 2a 期治療方法 若患者仍有生育計畫: 子宮頸癌保留子宮手術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有時也會合併摘除主動脈旁淋巴。 若患者無生育計畫: 根治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有時也會合併摘除主動脈旁淋巴。 淋巴無癌細胞但腫廇過大,或若腫瘤擴散入血管或淋巴管,或侵入周圍器官(子宮、膀胱和陰道等),醫師則仍會建議手術後再合併放射線療法。 若癌細胞擴散到子宫旁組織(parametria)或任何淋巴結,或切片顯示有癌細胞,醫師則通常會再建議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合併化學療法。 若患者健康狀況不允許手術,或選擇不進行手術,則可選擇近接放射治療合併體外放射治療。化學療法也可同時進行。 第 2a1 期治療方法 根治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與主動脈旁淋巴切片,若切片結果有癌細胞,則需在手術後接受放射性治療並合併化學治療。 放射性療法(可選擇合併化學療法):包括體外放射治療與近接放射治療。若合併化療,藥物可能包括: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或順鉑合併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簡稱5-FU)。 第 1b3、2a2 期治療方法 放化療:化療藥物可能包括: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或順鉑合併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簡稱5-FU)。放療則包括體外放射治療與近接放射治療。 根治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與主動脈旁淋巴切片,若切片結果有癌細胞,則需在手術後接受放射性治療並合併化學治療。 第 2b、3、4a […]


子宮頸癌

手術 放射 化療?子宮頸癌治療方案

依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發展的階段而定,適合採取的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採取治療行動之前,應先了解有哪些療法,仔細考慮各個選項的優缺點,如果有哪些內容不甚了解,請向醫師尋求解釋及建議。積極蒐集治療資訊,就診時就能更了解醫師的說明和決定! 手術適合早期子宮頸癌 當醫師剛發現身體出現可能癌變的細胞時,會進行錐形活組織檢查手術(Cone biopsy),以篩檢異常細胞,並在病灶發展成癌症前將其移除;這個階段的手術可能會以雷射法、冷凍法,或電燒法(LEETZ,或LEEP)進行。若已確診罹患子宮頸癌,醫師會根據子宮頸癌的位置、範圍,及患者的生育計畫來決定實施的手術方式。主要的手術方式有3種,分別是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和盆腔廓清術,都是常見且適用於早期子宮頸癌的治療方式。 射線治療可用於癌症各階段 除了破壞癌細胞,放射線也會對周圍的健康組織造成影響,但治療優點是高過風險的。此療程是用高能量的輻射,如X光,來殺死癌細胞。對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來說,可以單獨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一般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亦可將此術搭配手術進行治療。而晚期宮子頸癌患者,則可將此療程搭配化療進行,也就是放化療。放射治療若從體外進行,醫師會用高能量光波照射骨盆。若從體內進行,醫師會先將放射線器械放置在陰道、子宮或子宮頸,再進行照射。 化學治療適復發和擴散癌症 化療,或化學治療,是將能對抗癌細胞生長的化學藥物,以點滴注射或口服(較少見)的方式給藥。藥物會隨著血液送到全身,雖然有助於消除體內大多部位的癌細胞,卻和放射線治療一樣,會在過程中損害到健康組織,並引起一些副作用。化療經常用於治療復發的子宮頸癌,或在子宮頸癌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時採用。醫師可能會同時使用多種或單種藥物進行化療,並依病況將化療作為治療子宮頸癌的唯一療程,或與放射線治療、手術搭配進行。 Hello Health Group 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費用及流程介紹!早期篩檢治癒率高

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可以篩檢出子宮頸癌前病變,有助於及早治療,並大幅降低子宮頸癌的風險。不過,因為子宮頸癌潛伏期較長,因此建議成年女性要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以下《Hello醫師》將介紹子宮頸抹片檢查費用與政府補助對象、檢查流程與結果判讀。 子宮頸抹片檢查費用與公費補助對象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規定,自2025年起,擴大子宮頸癌篩檢補助項目與對象,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與HPV檢測;建議女性朋友善用政府補助,降低子宮頸癌發生機率;不過,抹片檢查準確率非100%,建議可以進一步做HPV病毒檢測。根據癌症基金會,若搭配HPV檢測,「一抹二篩」精準度可達九成以上。 公費篩檢項目 補助資格 補助費用 子宮頸抹片檢查 (傳統) 25-29歲女性,3年一次 30歲以上女性,1年一次 630元 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 35歲、45歲及65歲女性,當年一次 1400元 自費抹片檢查 年齡小於25或不符合補助資格的女性,仍可考慮自費抹片篩檢,目前有傳統型與新型兩種檢查,兩者皆由醫師採檢,最大差異在於檢體處理方式:傳統抹片容易因經血、黏液干擾而降低準確度,薄層抹片則能完整保存細胞並去除雜質,準確率較高;自費費用與準確率比較如下表: 檢查項目 準確率 自費費用 (依各醫療院所為準) 子宮頸抹片檢查(傳統) 單次準確率約60~90%,連續三次陰性機率低於3% 約500元 新柏氏超薄 (液態薄層) 準確率更高,約達90% 約1500元 子宮頸癌曾經是女性最容易得到的癌症,不過從民國84年台灣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後,子宮頸癌從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下降至 111 年的第八名,發生率及死亡率也下降約7成。 誰需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能夠有效防範子宮頸癌的發生,周維薪醫師(大象醫師)指出,雖然台灣(過去)補助3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的確是德政,但也造成大家以為30歲以上再做檢查就好的誤解。那誰需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呢? 21歲以上女性:根據美國婦產科學會建議,每3年一次抹片檢查。 30歲以上女性:每3年抹片檢查,可合併 HPV 檢測。 65歲以上女性:若過去10年定期檢查,且20年內無嚴重癌前病變,可考慮停止檢查。 特殊族群:曾檢出 CIN2或CIN3、曾暴露於人工合成動情素(DES)、子宮頸癌高風險族群,應持續追蹤。 子宮切除者:若切除含子宮頸且非因癌症,通常不需再做抹片。 在沒有定期抹片檢查習慣的女性中,子宮頸癌致死率較高;不過,子宮頸癌其實是相對容易被治癒的癌症,只要能早期診斷與治療,就不需過度恐懼! 子宮頸抹片檢查介紹 傳統子宮頸抹片檢查是一個相對容易且快速的篩檢,可早期發現子宮頸細胞異常,研究顯示可降低約 60%~90% 子宮頸侵襲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以下為子宮頸抹片的檢查流程與檢查前後注意事項。 子宮頸癌早期通常無症狀,透過抹片能早期偵測,提高治癒率;零期癌治療率幾乎可達 100%。 檢查簡單、快速且多數人不會感到疼痛。 檢查流程與步驟(6分鐘護一生) 一般會由醫師操作整個流程: 躺上檢查床 → 置入擴陰器,露出子宮頸。 以小刷/木刮板分別取子宮頸表面與頸管入口細胞。 樣本塗抹於玻片或置入液基保存液(液基抹片)。 實驗室染色(Pap stain)並由專業人員顯微鏡判讀。 產出報告並回覆醫師與患者(多數院所約2 週內)。 通常檢查只需約6分鐘,大多數人僅感到輕微不適。 結果判讀與後續檢查 正常:無異常細胞;依醫囑定期追蹤(一般建議每 3 年一次)。 發炎/感染跡象:醫師評估是否需治療或安排追蹤。 細胞異常: 輕度異常(如 ASC-US/LSIL 等)→ 依情況再抹片或做 HPV 檢測。 高度異常或疑似癌前病變(如 HSIL、ASC-H、AGC 等)→ 安排陰道鏡+切片,進一步診斷是否確診癌症。 抹片檢查前注意事項 抹片檢查的最佳時機是月經結束後約第 5~14 天。 前 1–2 天避免性行為、陰道塞劑、灌洗與盆浴,並避開月經期進行檢查。 子宮頸急性發炎或剛做完電燒/冷凍/切片處置者,建議依醫囑延後。 抹片檢查後注意事項 輕微點狀出血或分泌物增加1–3天屬常見反應。 若發現鮮紅色出血、出血超過4天或出血狀況惡化(大量出血、劇痛或異常不適)應盡速回診。 1–2天內避免陰道性行為及放入陰道的器具或用品。 子宮頸抹片檢查+HPV疫苗雙重防護 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癌症,除了抹片檢查外,預防HPV感染(子宮頸癌主因)也相當重要,而目前對於HPV感染尚無藥物治療,因此,接種疫苗及安全性行為可降低HPV感染風險,對於預防子宮頸癌也相當關鍵。 衛福部國健署自民國107年起,啟動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政府也於114年起擴大施打,只要113年後入學的國中生,不限男女都能公費接種兩劑九價HPV疫苗。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Hello醫師提醒您,抹片為初步篩檢工具,出現異常不等於確診,建議根據醫囑進行追蹤或完成陰道鏡與切片等後續檢查。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專家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與專家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