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曾被稱為幼年型糖尿病或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第一型糖尿病相關的資訊。

基礎知識

第一型糖尿病

胰島素是什麼?人工胰島素的種類與注意事項

胰島素(Insulin)是人體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是人體重要的合成性荷爾蒙,而當人體胰島素分泌異常,或缺乏有效的胰島素(稱為胰島素阻抗)就可能導致血糖過高、甚至引發糖尿病。若罹患糖尿病(尤其是第一型糖尿病),醫師便需開立胰島素藥物處方來治療,以下將簡單介紹什麼是胰島素、胰島素藥物的種類和使用的注意事項。(同場加映:胰島素注射衛教:注射部位、步驟與胰島素保存須知) 人體胰島素的功用與分泌 胰島素最主要的功用是調節體內的血糖,避免高血糖傷害身體,胰島素會透過以下方式來幫助身體維持血糖恆定: 促進肌肉細胞利用葡萄糖作為能量,包括儲存肝醣以供未來使用 抑制肝醣分解為葡萄糖、抑制脂肪分解 促進脂肪細胞攝取葡萄糖,以合成蛋白質和肝內脂肪(三酸甘油酯) 和升糖素交互拮抗作用,以達血糖穩定(升糖素與糖尿病的關係可參考台中榮總專題報導) 人體胰島素的分泌可分為兩種,一是基礎胰島素,會在空腹時分泌,幫助維持空腹血糖穩定,而糖尿病友使用的中長效胰島素也有此效果;另一種稱作餐時胰島素,在餐後血糖升高時分泌,能幫助降低、並維持餐後血糖的穩定,糖尿病友使用的短效胰島素便屬於此類。(推薦閱讀:血糖正常值是多少?飯前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這樣看) 藥物胰島素的種類 藥物胰島素主要用於治療糖尿病,胰島素在治療上依作用時間長短不同,可分為以下不同種類: 1. 速效型胰島素(Rapid-acting Insulin) 約注射後15分鐘後會開始發揮作用,藥效高峰期維持1小時並持續作用2~4小時。 通常會搭配長效型胰島素於餐前注射。 種類:Insulin Glulisine、Insulin Lispro、Insulin Aspart 2. 短效型胰島素(Short-acting Insulin) 約注射後30分鐘後會開始發揮作用,藥效高峰期維持2~3小時並持續作用3~6小時。 通常會搭配長效型胰島素於餐前注射。 種類:Regular insulin 3. 中效型胰島素(Intermediate-acting Insulin) 約注射後2~4小時後會開始發揮作用,藥效高峰期維持4~12小時並持續作用12~18小時。 每日施打2次,通常會搭配速效或短效型胰島素。 種類:NPH 型人體胰島素懸液(NPH Human Insulin)  4. 長效型胰島素(Long-acting Insulin) 約注射後數小時後會開始發揮作用,可維持約24小時。 依病人情況若有需要,通常會搭配速效或短效型胰島素。 種類:Insulin Glargine、Insulin Detemir 5. 預混型胰島素(Premixed suspension Insulin) 約注射後0.5~1小時後會開始發揮作用,作用持續時間10~16小時。 種類:25%速效+75%中長效、50%速效+50%中長效、70%中效+30%短效 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族群 根據嘉義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的衛教資訊,需要注射胰島素的狀況有以下: 第一型糖尿病:胰臟分泌胰島素功能已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 第二型糖尿病:其他治療方式無法充分控制血糖或生理壓力下。 妊娠糖尿病:無法單獨使用飲食控制血糖時。 糖尿病酮酸中毒。 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 肝腎功能不全。 手術或發炎。 胰島素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有下列情況,請在使用胰島素前,請告知你的醫師和藥師: 對胰島素、胰島素的成份或其他藥物過敏。 正在服用或將會服用的處方藥、非處方藥、維生素、營養補品、草藥等。 曾因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導致神經受損(如:腎臟或肝臟疾病)。(延伸閱讀:糖尿病不敢多吃蛋白質?控制體重保護腎臟這樣吃) 正值懷孕或哺乳期,又或是有懷孕的計劃。 即將要動手術(如:牙齒手術)。 […]

看更多 第一型糖尿病 相關文章

第一型糖尿病

第1.5型糖尿病(LADA)

你可能聽過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但是你知道還有第1.5型糖尿病嗎?它的全名為潛伏性成人自體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以下內文簡稱LADA),而由於含有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兩種不同的特徵,所以也稱為第1.5型糖尿病。以下就帶你一起來認識。 什麼是第1.5型糖尿病? LADA是第一型糖尿病的一種形式。根據歐洲Action LADA 組織的行動研究長大衛萊斯理(David Leslie)教授的定義,LADA為30~50歲者最初被診斷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且患者具有穀醯酸脫羧脢自體抗體(或稱麩胺酸脫羧酶自體抗體,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utoantibody,簡稱GAD-Ab)。 第1.5型糖尿病的成因 因為LADA與第一型糖尿病相似,在了解LADA之前,我們要先知道,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源自患者胰臟中負責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被自體免疫系統破壞,導致胰島素不足,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簡稱 IDDM)。(推薦閱讀:第一型糖尿病) LADA也同屬於自體免疫問題所導致的疾病,同樣是因為β細胞逐漸被攻擊損壞,無法正常製造胰島素,但與第一型糖尿病不同的是,第一型糖尿病因為β細胞快速受損,因此發病年齡多半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而LADA患者的β細胞受損發展較為緩慢,發病時間多半在成年後,因此LADA可能會被醫師誤診為同樣是於成年發病的第二型糖尿病。 第1.5型糖尿病誤診 LADA被誤診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情況其實很常見。英國的全球糖尿病社區網站(The global diabetes community)指出,實際上大約15~20%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LADA。因為LADA患者是因為自體免疫問題造成β細胞損壞,本身不太會有胰島素阻抗現象,因此降低胰島素阻抗的藥物用在LADA患者身上的效果並不佳。(推薦閱讀:第二型糖尿病) (認識糖尿病常見成因——胰島素阻抗症狀不明顯、無徵兆!靠飲食運動逆轉勝) 第1.5型糖尿病有多常見? 根據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LADA的特異性抗體存在於6~10%的糖尿病病例中。在35歲以下確診罹患糖尿病患者中,估計有25%為LADA患者。 第1.5型糖尿病的症狀 雖然在成年發病,但和第二型糖尿病不同的是,LADA 的患者通常沒有過胖或過重的問題,因此無法從外觀上判斷否有可能罹患了LADA。 LADA的初期症狀包括: 一直感到疲倦或飯後容易疲倦 頭暈 飯後不久就餓 隨著時間,LADA患者製造胰島素的能力會逐漸下降,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喝多 多尿 視線模糊 神經刺痛 神經麻痺(恐怕是神經病變的徵兆) 即早發現LADA很重要,若在發病晚期才診斷出LADA ,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推薦閱讀:糖尿病常見併發症…認識4種神經病變) 第1.5型糖尿病的風險族群 影響第一型糖尿病及LADA 最重要的基因,是位於第6對染色體上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簡稱HLA)基因,而通常發病的年齡為30歲以上。 第1.5型糖尿病的診斷與治療 診斷LADA必須同時符合3項條件: 年齡:多於成年人發病 ,確診的年齡從25~40歲都有,而目前大多數歐盟國家採用的是30歲。 自體抗體:具有和糖尿病相關的自體抗體,這項是判別LADA與第二型糖尿病的差別,自體抗體(ICA)、穀醯酸脫羧脢自體抗體、胰島素自體抗體(Insulin autoantibody,簡稱IAA)和酪氨酸類磷酸酶(Tyrosine Phosphatase-like)的胰島素瘤抗原-2自體抗體(Insulinomantigen-2 autoantibody,簡稱IA-2A)等,都是自體免疫機轉相關的糖尿病常見的自體抗體。 胰島素依賴:從診斷出糖尿病後,經過一段時期才會進展為胰島素依賴。這是判別LADA與第一型糖尿病的差別,目前認為至少要超過6個月的時間。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是什麼?會好嗎?第一型糖尿病的症狀、治療、診斷、好發族群

第一型糖尿病是什麼? 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是糖尿病的一種,曾經被稱為幼年型糖尿病(Juvenile diabetes)或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簡稱IDDM),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製造胰島素(Insulin)的細胞因自體免疫或病毒等問題遭到破壞,造成先天性胰島素缺乏。 胰島素是一種使血液中的葡萄糖(Glucose)進入細胞產生能量所需的激素。第一型糖尿病通常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出現,但也可能在成人階段才會發展出來。而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人數並不多,佔總糖尿病患者人口不到5%,絕大多數還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延伸閱讀:糖尿病年輕化:認識兒童及青少年第二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的好發族群與危險因子 第一型糖尿病高風險族群與危險因子如下: 有家族病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人。 基因遺傳:某些基因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推薦閱讀:第一型糖尿病成因與風險) 地理位置:高緯度地區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機會比低緯度地區的更高。 年齡:雖然第一型糖尿病可能在任何年齡發展,但有兩個明顯的高峰,第一個高峰在4~7歲的兒童中,第二個高峰發生在10~14歲的兒童中。(延伸閱讀:孩子確診第一型糖尿病怎麼辦!父母須知看這裡) 第一型糖尿病會好嗎?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第一型糖尿病無法治癒,主要透過注射胰島素進行控制,並輔以飲食與運動。若控制不佳,則易引起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簡稱DKA)。 第一型糖尿病主要有3種治療方法: 傳統胰島素注射法(中長效+短效):注射次數較少,但血糖浮動較大,容易使患者半夜出現低血糖的現象。 加強式胰島素注射法(長效+三餐前短效):血糖控制效果佳,而且有筆型,外出施打方便;缺點是注射次數較多。 胰島素幫浦:3天才需更換一次針頭,注射頻率低,而且可依照血糖釋放胰島素,減少低血糖的問題;缺點是幫浦貼片可能會使患者過敏,且不受健保給付,費用較高。 第一型糖尿病的診斷方法 醫師會藉由以下檢驗標準判斷是否確診糖尿病: 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簡稱FPG)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簡稱OGTT) 隨機檢測血糖(推薦閱讀:在家血糖檢測:血糖機操作步驟、測血糖的前後須知)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除了症狀和年齡,要判斷一個人罹患的是第一型還是第二型糖尿病,還需檢查: 自體抗體(Autoantibodies) C肽(C-Peptide) 胰島素分泌 酮(Ketones)含量 酮是人體燃燒體內脂肪時會產生的物質。第一型糖尿病有1/4患者在診斷前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糖尿病酮酸中毒。(進一步了解請閱讀:認識糖尿病症狀與治療方法) 第一型糖尿病的照顧與預防方法 目前尚無可預防第一型糖尿病的方法,因此確診患者務必定期將血糖紀錄帶回去診所或醫院,讓醫師診斷和追蹤,同時讓血糖水平盡可能接近目標值,以預防或延遲糖尿病相關併發症。(推薦閱讀:學習與糖尿病共存!延長第一型糖尿病壽命) 【更多內容請前往第一型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第一型糖尿病

孩子確診第一型糖尿病怎麼辦!父母須知看這裡

「我的小孩確診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將終生依賴胰島素維生。」這可能是糖尿病孩童父母普遍都有的擔憂。第一型糖尿病因為缺乏胰島素,需要仰賴胰島素治療,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又因多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身上,所以也常有人以兒童糖尿病稱之。但由於生活形態變化,近幾年來第二型糖尿病罹患年齡也持續下降,不少青少年年紀輕輕就確診第二型糖尿病。因此要小心,現在兒童糖尿病可不一定是單指第一型糖尿病兒童了。(同場加映:第1.5型糖尿病(LADA)) 要扶養一名小孩健康長大本來就是個艱鉅任務,而第一型糖尿病兒童父母,卻還得在教導小孩如何面對並與糖尿病共處,一面學習處理自己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包括擔憂孩子血糖過低,徹夜未眠只為了確認孩子的血糖狀況,或是擔心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孩子飲食是否正確,在學校裡是否有正常施打胰島素等。 本文將給第一型糖尿病兒童父母一些建議,幫助父母調適心理,教導小孩如何照顧自己,在抗病生活中找出新「常態」。 第一型糖尿病童照護重點 以下是第一型糖尿病兒童父母需要進快掌握的資訊: 改變家人飲食習慣,學會計算碳水化合物量 了解長效與短效胰島素差異,以及如何使用 了解如何使用血糖機與注射胰島素(推薦閱讀:胰島素注射衛教:注射部位、步驟與胰島素保存須知) 學習如何檢查血糖與測量結果意思 (推薦閱讀:認識血糖:高血糖與低血糖的定義與症狀) 了解運動、疾病與壓力如何影響血糖 了解可能對患病孩子的心理影響與情緒變化 告知並尋求親朋好友與學校的幫助 小孩有兒童糖尿病怎麼辦? 小孩確診後,父母不但要負責確保孩子的安全,建立施打胰島素習慣,父母同時還是病童重要的支持。但在幫助小孩的同時,也別忘記照顧好自己。(推薦閱讀:糖尿病照護者壓力不上身!7撇步保持心理健康) 別再抱有罪惡感 這不是父母或小孩的錯,不要覺得「小孩有糖尿病是因為家人有糖尿病的關係」、「餵小孩吃了不對的東西才會讓他得糖尿病」、「我沒有教好小孩保護自己」。基因或環境或許會造成影響,但是通常不是造成孩子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主因。(同場加映:第一型糖尿病成因與風險) 根據研究,有第一型糖尿病的爸爸,其小孩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1/17。有第一型糖尿病的女性,如果在25歲之前生小孩,孩子發病的機率是4%,25歲之後生的孩子發病風險則為1%。如果夫妻2人都有第一型糖尿病,孩子罹患的風險為10~25%。比例其實並不算高,且即使具有遺傳基因,孩子也不一定會罹患糖尿病。 另外,第一型糖尿病也會受到後天環境、病毒等物質所誘發,因此父母不妨放下負面、自責的心態,與孩子勇敢和積極地克服問題。 讓小孩了解糖尿病 當小孩被診斷出第一型糖尿病時,父母應要讓他們知道第一型糖尿病的相關資訊,讓你和小孩共同攜手對抗病魔,讓抗病過程輕鬆一些。治療原則包含按醫囑使用胰島素、飲食均衡並控制碳水化合物量、按時檢查血糖水平、規律運動。並且告訴孩子,你和醫師都會共同協助他對抗糖尿病,消除孩子的不安並給予其勇氣面對疾病。(同場加映:持續運動超重要!第一型糖尿病必知) 另外,也要告訴孩子得到糖尿病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什麼,糖尿病是一種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的疾病。且給予糖尿病小孩信心,讓他們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繼續過正常人的生活,可以規律運動、打籃球、上學、閱讀書籍等。 關懷糖尿病小孩 照顧糖尿病小孩可能會有些辛苦的地方,你必須定時檢查小孩的血糖濃度,大約1天10次,以確認孩子的狀況。並且確保糖尿病小孩在正確的時間服用了正確的胰島素劑量,紀錄下來,回診時可諮詢醫師。另外,依據醫師指示,食物的分量要經過計算,並保持運動習慣,父母也可以與小孩一起瑜伽或伸展,藉此鼓勵並且提醒他們。(推薦閱讀:糖尿病運動入門:瑜伽、走路散步、伸展平衡任你選) 不僅如此,父母也應該關心小孩的情緒,因為小孩可能會感到焦慮或生氣,而造成行為改變。如果小孩覺得自己有別於其他同儕,或許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尋找並加入糖尿病童團體,讓孩子與有同樣際遇的其他同伴交流,排解孤單或沮喪等負面情緒。 若不在小孩身邊可用智慧型裝置協助 如果孩子不在你的身旁,你應該制定計畫來關心小孩。舉例來說,小孩可以穿戴裝置,像是智慧型手錶,幫助父母能遠端監控數據,了解小孩當下的身體狀況。 醫師也可能會建議穿戴連續血糖監測儀(簡稱CGM),它的精準度足以取代需要經常刺在指尖的血糖儀,更方便和頻繁管理和控制孩子的血糖狀況。連續血糖監測儀可以每隔幾分鐘測量1次血糖。透過插入皮下並固定在適當位置的線狀感應器測量血糖,而感應器可以放置同一個位置大約達1週再進行更換。 或者,父母可以找褓姆幫忙照顧孩子,並確保他知道小孩患有第一型糖尿病,並具備基本知識,若有突發問題時立刻聯絡你。(推薦閱讀:糖尿病測尿酮控制病情!尿酮體過高請就醫,因為第一型糖尿病有1/4患者在診斷前有一定程度的糖尿病酮酸中毒。) 小孩也該懂自我照顧 教會糖尿病小孩照顧自己非常重要,因為小孩才是最清楚自己感受和狀況的人。告訴孩子在學校自我檢測血糖的方法,同時,父母應該教小孩如何調整餐點,以及正確飲食習慣,例如:他們應該多吃蔬菜,少吃糖,將體重維持在健康範圍中等知識。 爸媽也要提醒孩子飲食內容要如何挑選,以及進食的時間(包含三餐和點心包含哪些營養素、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可以幫助了解應該給孩子使用多少胰島素。如果比例拿捏不當,則很可能會造成高血糖或低血糖等狀況。(推薦閱讀:糖尿病可以吃零食嗎?想吃糖先了解這些事)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第一型糖尿病

持續運動超重要!第一型糖尿病必知運動注意事項

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原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簡稱IDDM),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因體內胰島素不足,必須接受胰島素治療才能控制血糖,否則容易引發糖尿病酮酸中毒(又稱糖尿病酮酸症,Diabetic ketoacidosis,簡稱DKA)等併發症。 而運動在治療第一型糖尿病的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除了可以幫助維持身形和促進健康之外,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幫助控制糖尿病的狀況和避免造成長期的併發症。究竟第一型糖尿病患運動 運動如何幫助治療第一型糖尿病? 對於無法自行分泌胰島素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運動有助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進而減少每日胰島素的注射需求量,同時仍能維持血糖水平。若兒童罹患第一型糖尿病,應多多運動,不僅能幫助控制病情,也有利於孩子消耗多餘脂肪,維持健康體重。(推薦閱讀:孩子確診第一型糖尿病怎麼辦!父母須知看這裡) 此外,運動還有助降低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罹患長期併發症的風險,尤其是心臟問題。 因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很容易因高血糖而傷害血管內皮細胞,進而導致動脈硬化(Arteriosclerosis)、動脈血管壁變厚,進而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透過運動可保持心臟健康和強壯,並能維持體內高密度脂蛋白 (HDL,又稱好膽固醇)的水平,有助預防動脈硬化。 無論罹患哪種類型的糖尿病,定期運動對整體健康和保健都很重要。運動的好處包含讓精力更充沛、幫助維持體重、降血壓,建立精瘦且更結實和強健的肌肉和骨骼。 第一型糖尿病運動前注意事項 如果你目前沒有運動的習慣,請在開始之前先尋求醫療方面的意見。尤其如果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成年患者,則應該進行全面性的身體檢查,確認適合的運動有哪些。(推薦閱讀:糖尿病運動好處多!運動前中後血糖飲食勤注意) 運動會影響的血糖水平,像是較長時間的中低強度運動,會讓血糖緩慢下降,而跑步或踢足球等高強度心肺運動則會造成血糖上升。因此在運動時,需要採取一些額外的步驟,來確保安全地進行運動: 運動前與運動中檢查血糖水平,並依此安排飲食與調整胰島素劑量。 記錄你運動時的血糖值與飲食,與醫師或營養師分享紀錄,討論如何調整胰島素、口服藥物和飲食內容。 若運動前血糖就過低,請先吃點碳水化合物或引用果汁等能快速幫助血糖提升的食品。 若運動前血糖超過 250mg/dL 且有酮酸產生,或血糖高於 300mg/dL,請等到血糖下降後再從事運動。 運動後持續監視血糖值變動,你可能會因此需要再睡前吃點碳水化合物或降低胰島素劑量。(推薦閱讀: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運動期間多喝水。 (預防糖尿病併發症該怎麼做?請見:糖友控好血糖很重要!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就靠這10招) 假設你已有動脈血管硬化或高血壓,在開始規律運動前,應該諮詢醫師,檢查心血管狀況與其他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或神經病變的情形,以便擬定適合你自己且安全的運動方式,避免造成身體過度負荷。 若為本身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請記得循序漸進的增加強度和運動時間,才能讓身體逐漸習慣並享受運動的好處,切勿一股腦地從事超出身體負荷的運動強度,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 然而,相較於成人患者,想紀錄第一型糖尿病兒童的運動量相對困難。除了體育課之外,小孩也可能會選擇騎腳踏車去買東西再繞回家,或是在回家路上奔跑,所以很難確認是否需要額外補充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血糖過低。建議可以根據孩子的身高體型和年齡,維持每30分鐘就攝取5~15克的碳水化合物,並且需經常監測血糖值。(推薦閱讀:在家血糖檢測:血糖機操作步驟、測血糖的前後須知) 適合糖尿病者運動有哪些? 建議有氧運動、重量訓練兩種運動都可以輪流做,確保持續運動的最佳方法就是將其結合起來,選擇你最喜歡的綜合性運動,加入一些社團或比賽也不錯。如果你喜歡跑步,不妨參加比賽,有明確的挑戰和目標。或者找個運動夥伴,會更容易執行。 請持續找時間並激勵自己維持運動習慣,盡量保持活動量,因為要長期維持運動才能有效促進健康。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運動和使用胰島素一樣重要,且運動還可幫助你避免嚴重糖尿病的長期併發症,例如心臟疾病、神經疾病或腎臟病。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第一型糖尿病

胰島素注射衛教:注射部位、步驟與胰島素保存須知

胰島素(Insulin)可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進而避免併發症發生,如失明、神經或腎臟受損。若胰島素保存不當,例如結塊或結凍,藥物就會失效,因此請小心保存,把以下資訊銘記在心,才不會因為身邊沒有可用的胰島素或用到壞掉的胰島素,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推薦閱讀:糖尿病最常見併發症!認識4種糖尿病神經病變) 如何注射胰島素? 胰島素施打部位通常為上臂、前側及外側大腿、腹部。請避免在同樣部位施打胰島素,以防皮下組織增厚,也要記得輪流更換注射部位。肚臍周圍5.1公分(2吋)內請勿施打胰島素。醫師或相關醫護人員會教導你如何施打胰島素以及正確的施打部位。 胰島素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不代表醫療建議,請務必遵循醫囑,或服藥前務必詢問過醫師和藥師。 (關於胰島素的種類與功用,可參考:胰島素是什麼?人工胰島素的種類與注意事項) 施打胰島素的相關器具 注射器 筆型注射器 胰島素泵(幫浦) 吸入器 注射埠 注射器噴槍 遇到緊急狀況或藥物過量該怎麼辦? 若遇到緊急狀況或藥物過量時,請撥打119或前往最近醫院就診。 如果漏打一劑胰島素該怎麼辦? 如果忽然想起漏打了胰島素,無論是餐前或餐後不久請立即補打1劑。若是餐後隔一段時間,請遵循醫師指示或詢問醫師是否該補打胰島素。切勿因漏打,而1次施打2倍劑量。 胰島素的保存方式 每種藥物都會有各自的保存方式,糖尿病患在保存胰島素時,切記以下幾點原則: 避免日曬和暴露於過熱或過冷的環境。 切勿置於冷凍庫,若胰島素結凍,解凍後也不能使用。 保存胰島素的最佳溫度為2~8ºC間(冰箱內),但是患者注射冰的胰島素時可能會感到疼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許多供應商建議使用前,可將瓶裝胰島素先提前放置於室溫(13~26ºC)的環境。 胰島素的有效期限 使用前,應仔細檢查胰島素的瓶子,確認是否有怪味、臭味或變色,並看看瓶內是否有結塊、白色顆粒固體或結晶。正常來說,胰島素外觀一定要呈現清澈,不能混濁,若發現有以上異常情形請勿使用。(延伸閱讀:糖尿病友實例:錯誤習慣險失明!健檢、遵醫囑2大觀念與糖尿病共存) 另外,無論是瓶裝胰島素、胰島素卡管或筆型注射器,一旦打開封裝的胰島素後,就只能在一定時間內使用完畢。請依照醫師或相關醫護人員的指示保存胰島素,避免胰島素失效。以下為保存胰島素的5點注意事項: 請讓胰島素遠離高溫及光線照射處。若未將胰島素放置冰箱保存,請盡可能放置於陰涼處(13~26°C)。 請將未開封瓶裝胰島素、卡管和筆型注射器放置冰箱保存(2~8°C)。若正確保存胰島素,就能存放至商品上所標示的有效日期。如果無法冷藏,在未開封、未受微生物汙染的條件下,可以在室溫(13~26°C)下保存28天。 如果在25°C的環境下,胰島素在開封後最多可保存4週。 開封後的、使用中的胰島素,應保存在室溫,不宜冷藏。 將胰島素卡管和筆型注射器放置於室溫下(13~26°C)。 外出旅遊如何保存胰島素? 請避免將胰島素置於高過27ºC或低於2ºC的環境,如車廂內。若未妥善處裡,胰島素可能會失效。 旅行時,應把胰島素等其他藥品放入背包,隨身帶著走。 建議使用具有保溫功能的袋子盛裝隨身攜帶的胰島素。 通過機場安檢前,請確認身上有攜帶醫師的處方籤。 注射完胰島素後,請將針筒帶回家。可以把針筒放在堅固的容器內帶著走,像是硬殼鉛筆盒。 【點我前往糖尿病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