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疾病

眼睛疾病包含針眼、乾眼症、飛蚊症、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糖尿病造成的視網膜病變等。每種眼疾的成因、症狀、治療方式都有所差異,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眼睛疾病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眼睛疾病

顏色傻傻分不清楚?色盲是怎麼一回事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很多人都有聽過這句經典的廣告台詞,但您知道有些人的肝雖然好,但是從他們雙眼看出去的景象,雖然不見得是黑白,卻少了幾種色彩嗎?本文將帶您了解色盲的成因、種類以及可能的治療方式。 造成色盲的原因 造成色盲的原因是來因為視網膜(Retina)中的光感覺細胞(Light-sensitive cell)發生問題,使得它無法接受特定的可見光波長(Wavelength),因此導致色盲的產生。其中,光感覺細胞又分成了錐狀細胞(Cone cell)和桿狀細胞(Rod cell),缺少部分錐狀細胞便可能產生色盲,以下為2者的差別: 錐狀細胞:錐狀細胞主要負責顏色辨識的工作,且對於光線顏色的敏感度較高、光線強度的敏感度較低。人的視網膜內約有600~700萬的錐狀細胞,多聚集在視網膜的中心處,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黃斑部(Macula)。 桿狀細胞:桿狀細胞對於光線強度的敏感度較高、光線顏色的敏感度較低,主要負責光線感知的工作,在夜晚或暗處的時候,由於光線不足,這時便是桿狀細胞派上用場的時候。約有高達1億個桿狀細胞分布在視網膜內,而我們常耳聞的夜盲症(Night blindness)的其中一個因素,便是缺乏桿狀細胞或桿狀細胞喪失作用。 色盲的分類 色盲可以分為紅綠色盲、藍黃色盲、全色盲,其中又以紅綠色盲為大宗,而色弱也屬於色盲的狀況之一,差別在於,色弱仍具有辨色能力;色盲則沒有。如同一開始所說「人生是黑白的」,則是全色盲患者才會面臨的狀況。以下為各類色盲的細部分類: 紅綠色盲:包含紅色盲(Protanopia)、紅色弱(Protanomaly)、綠色盲(Deuteranopia)、綠色弱(Deuteranomaly)。 藍黃色盲:藍色盲(Tritanopia)、藍色弱(Tritanomaly)。 先天色盲與後天色盲 大部分的色盲來自於基因的遺傳,由於辨識顏色的基因來自於X染色體(Chromosome)。男性的第23對染色體為XY,女性則為XX,因此男性得到遺傳性色盲的機會更高,除了遺傳基因的影響外,部分疾病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或白內障(Cataract)等也可能造成眼部病變而產生色盲。 此外,隨著年齡的老化,視網膜與視神經退化可能產生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也有機會造成辨色困難甚至色盲的狀況。 色盲的治療與生活影響 如果是因藥物的副作用或疾病而引起的色盲,在停藥或針對疾病進行治療後,可能有助於改善色盲的情況,但對於先天色盲的患者來說,目前仍無有效可以根治色盲的治療方式,但是市面上已有提供給色盲或色弱患者的隱形眼鏡,可以幫助矯正患者的辨色能力,患者們可以詢問眼科醫師是否建議使用此類產品,再購買使用。 一般來說,真正患有色盲、完全無法辨識某種特定顏色的人不多,多數屬於色弱患者,若想考取駕照,只要能夠辨別紅綠燈,仍然能夠順利過關,但是對於辨色能力有嚴格要求的職業,如飛行員,便可能將色盲或色弱的患者排出在外。

看更多 眼睛疾病 相關文章

眼睛疾病

眼睛感染怎知道?認識這5種原因

眼睛感染有很多種類型,程度從輕微到嚴重,都有不同的原因與治療方法。細菌、病毒或黴菌,都可能會造成單眼或雙眼的感染。並不是所有的眼睛感染都會有生命危險,但大多數情況,都需要專業的醫療協助。 如何知道眼睛受到感染? 眼睛受到感染的人,會感到眼睛疼痛、搔癢,或是有異物感。眼睛也會有眼淚,以及綠色、黃色的分泌物(有時甚至可能是血)。有些人偶爾會對光敏感,或是感到視力模糊。如果您的眼睛受感染,但不會疼痛、沒有嚴重的症狀,建議您可以採取自我治療、照顧的方法。不過如果您的視力有改變的情形,請您立即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眼睛感染的嚴重併發症有視網膜受傷,以及角膜受傷後,癒合過程中形成疤痕,進而影響視力。有些若受到梅毒(Syphilis)感染,有可能會導致青光眼(Glaucoma)。除此之外,眼睛有問題,請千萬不要忽視,例如披衣菌(Chlamydia)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但是如果沒有治療,則會導致不孕和心臟病。 眼睛感染的原因是什麼? 1. 刺激、受傷 刺激與受傷會造成眼睛感染,例如眼睛接觸到少量化學物質受到刺激時,很容易因為受傷而感染,尤其是戴隱形眼鏡的人,更是如此。有些類型的眼睛感染,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會造成眼睛傷害。 2. 披衣菌、淋病(Gonorrhea) 雖然披衣菌、淋病是常見的性傳染病,但是這些細菌卻會使人感染結膜炎(Conjunctivitis),感染的途徑可能是直接接觸到生殖器分泌物,如精液,或是感覺會癢時,用已經摸過受到感染的生殖器部位後,再用手去揉眼睛。已經受到感染的母親,若有剛出生的新生嬰兒,則嬰兒有很高的風險,會受到感染。 3. 單純疱疹(Herpes simplex) 眼睛感染單純疱疹這個常見皮膚病的方式,與感染披衣菌或淋病的方式相似。疱疹會使角膜形成凹陷與潰瘍,因此很容易破壞視網膜組織,而導致視力受損。 4. 帶狀疱疹(Shingles) 帶狀疱疹,是常見造成水痘(Chickenpox)的病毒,如果您在觸摸潰瘍後,又再揉眼睛,也會導致眼睛受到感染。帶狀疱疹會侵襲視神經,導致眼睛腫脹、疼痛,引流液體。帶狀疱疹是普遍造成50歲以上的人,眼睛感染的主要因素,年長的人,更是容易受到帶狀疱疹影響。 5. 細菌性、黴菌性角膜炎(Keratitis) 這是一般常見潛伏在皮膚、嘴巴與鼻子的細菌或黴菌,所造成的角膜感染。健康的人,因為角膜上方有上皮細胞保護,而不易受到細菌感染。角膜位於眼球最前方,是透明無色的,戴隱形眼鏡或免疫系統較差的人,常會因為細菌侵入角膜,而造成角膜炎。


眼睛疾病

乾眼症又來了~缺水發炎怎麼辦

乾眼症是現在常見的問題,當淚腺(Tear Glands)沒有製造足夠淚液來潤滑眼睛時,便會發生眼睛乾澀的狀況,原因可能由環境或是身體狀況所引起,罹患乾眼症時,病患可能會感到疼痛或不適,可以參考處置乾眼症的方式,來舒緩症狀,改善眼睛情況。 改變環境降低患乾眼症 環境是引起乾眼症最常見的原因,因此要選擇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環境,儘量避免香菸、強風,以及空氣污染的地方,這樣可以降低罹患乾眼症,以及惡化乾眼症的風險,例如從事騎機車、騎馬、滑雪等運動時配戴護目鏡,也能保護眼睛。 在飲食中增加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 經證實能減少身體的發炎狀況,特別是眼睛的發炎狀況,因此,試著多吃一些富含這種營養素的食物,能幫助減緩乾眼症情況。 治療乾眼症的藥物 使用眼藥水、人工淚液,或軟膏: 使用藥物前,建議患者先諮詢過醫師,有些藥物能很快緩解症狀,然而,仍需根據醫師指示停藥。另外,許多坊間眼藥水都含有防腐劑,可能對眼睛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患者最好使用無防腐劑的藥水。 使用眼瞼發炎的藥物:當眼瞼發炎時,常會讓眼睛皮脂腺(Oil Gland)很難分泌油脂到眼淚中,缺乏油脂的情況下,眼淚很容易就蒸發掉了,因此,醫師依判斷可能開立抗生素,幫助抑制發炎。 使用刺激眼淚分泌的藥物:有些藥物能幫助腺體製造淚液,稱作膽鹼性藥物(Cholinergics)或稱類膽鹼藥。 使用眼藥水來控制角膜發炎: 透過能抑制免疫系統的處方藥環孢靈(Cyclosporine)或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這樣的藥物能幫助處理眼睛表面發炎,由於副作用的關係,不建議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


眼睛疾病

麥粒腫=針眼~類型原因與症狀

麥粒腫(Stye 或 Hordeolum),又稱作針眼,是一種長在眼瞼內外的小腫塊,會引起疼痛,與眼睛的腺體阻塞發炎有關。一般是受到細菌感染所引起,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通常是單眼受感染,但若長超過一顆麥粒腫,則另一隻眼很有可能也會長。 麥粒腫主要有2種類型 外麥粒腫(External stye):一開始,眼瞼靠近睫毛處會長一小腫塊,慢慢變紅、變腫,幾天後就會破掉、痊癒。大多數的外麥粒腫一下下就好了,但會比內麥粒腫要來得痛。可能的成因包括皮脂腺感染、睫毛毛囊感染、頂泌腺(Apocrine gland)感染等。 內麥粒腫(Internal stye): 分布於眼瞼內部,患者的眼睛會紅腫、疼痛;等到感染結束後,內麥粒腫就會完全消失,但患處有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含有液體的小囊體或小結(Nodule),這些殘留物必須刺開、流乾淨。內麥粒腫的成因可能為瞼板腺(Meibomian gland)受感染。 造成麥粒腫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受人體皮膚上的一種常見細菌所影響:葡萄球菌。人的身體上住著數十億的細菌,雖然大多數時間和我們和平共處、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然而在某些病例中發現,若環境得宜,細菌會變得很強壯、吃了很多死細胞和殘留物,就會出現膿包、引發疼痛。 麥粒腫的症狀 眼瞼內外出現腫塊 眼睛或眼瞼變紅、疼痛 眼瞼腫脹 流眼淚 眼睛發癢 眼瞼靠睫毛處有髒東西覆蓋 眼睛有灼燒感 視力有異狀 眼睛分泌黏液 對光線很敏感 若出現以下情形,請立即去看醫師:麥粒腫過了1週還是沒有痊癒;腫脹處發痛、流血,或影響到臉的其他部分;視力愈來愈多異狀,或眼睛、眼瞼變紅。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