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疾病

眼睛疾病包含針眼、乾眼症、飛蚊症、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糖尿病造成的視網膜病變等。每種眼疾的成因、症狀、治療方式都有所差異,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眼睛疾病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眼睛疾病

長針眼怎麼辦?會自己好嗎?長針眼原因、症狀、快速治療重點

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且作息不正常,很容易長針眼,到底長針眼該怎麼辦?為什麼會長針眼?針眼會自己好嗎?多久會好?《Hello醫師》帶您深入了解長針眼原因、症狀及快速治療的方法,一次解答關於針眼的各種常見疑問。 針眼是什麼?認識麥粒腫 針眼的正式名稱為「麥粒腫」,也稱作「瞼腺炎」,指眼瞼皮脂腺堵塞,引起腺體發炎、細菌感染,並演變為急性化膿炎症;台語俗稱「目針」或「目狗針」(ba̍k-káu-tsiam),因為眼皮的腺體發炎會形成膿包,產生刺痛及異物感,好像一根針刺在裡面。 長針眼原因? 眼瞼(俗稱眼皮)中有許多腺體,包括麥氏腺、蔡氏腺及莫氏腺,這些瞼板腺負責分泌油脂,在眼球的淚膜表面形成脂質層,避免淚水過度蒸發。 當某些因素造成瞼板腺堵塞、油脂分泌不順,或發生過敏、細菌感染,就可能引起發炎,造成針眼;長針眼的常見原因包括: 頻繁揉眼睛,導致眼周的眼輪肌收縮,堵塞腺體開口;揉眼睛也會讓手上的細菌容易侵入腺體。 毛巾、枕套等經常接觸眼睛的用品,未定期更換或清潔,滋生大量細菌。(延伸閱讀:床單、枕頭套多久換一次) 經常食用油炸或富含油脂的食物,例如甜點、零食,或是口味辛辣的重口味食物。 睡眠不足或用眼過度,引起內分泌失調。 【延伸閱讀:揉眼睛竟角膜破裂?揉眼睛5大問題公開!3招改善乾癢避免揉眼】 最容易長針眼的5種人 眼睛頻繁過敏者 體質屬於油性膚質,瞼板腺分泌過度旺盛 有眼瞼炎、酒糟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等問題者,容易因發炎而併發針眼 油脂分泌較旺盛的青少年 工作經常需要輪班或熬夜的人 針眼(麥粒腫)、霰粒腫的差異? 麥粒腫和霰粒腫的臨床表現類似,實際上乃不同疾病: 針眼(麥粒腫) 霰粒腫 形成原因 毛囊或腺體的急性細菌感染 麥氏腺體慢性發炎所致 病灶位置 多位於眼瞼邊緣上(腺體開口) 距離眼瞼邊緣較遠(內側腺體) 疼痛感 疼痛或不適感較明顯 較不痛 針眼長在裡面?針眼依感染位置分2種 針眼依感染位置可細分為「外麥粒腫」及「內麥粒腫」,又稱外針眼、內針眼: 外麥粒腫(外針眼):較常見,發生於表淺的睫毛皮脂腺或汗腺,會形成腫脹的黃色膿包,造成疼痛、刺癢或異物感,發炎時間一般較短。 內麥粒腫(內針眼):發生於較靠內側的瞼板腺內,雖然較少見,但發炎時間長,而且疼痛感較強烈。 長針眼初期症狀、前兆 長針眼的初期症狀包括: 眼皮發紅、腫脹 眼皮變重、張眼困難 眼淚或分泌物變多 眼皮摸起來有會痛的小硬塊 通常約1~3天後,針眼就會形成明顯的膿包,此時若未妥善處置,使用未消毒的針去刺破膿包,或擅自用指甲去擠,發炎可能會惡化,導致視力模糊、發燒或頭痛等較嚴重的症狀,甚至造成二次細菌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長針眼怎麼辦?快速治療靠藥膏、眼藥水和熱敷 長針眼初期可藉由熱敷、按摩,促進眼瞼血液循環,再搭配醫師開立的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最快可於1週內改善。 若熱敷、按摩及外用藥物都無法改善,可能就須搭配口服抗生素治療;若口服抗生素無效,且腺體開口堵塞,病灶嚴重腫脹化膿,就須考慮透過手術,在局部麻醉下切開排膿。 長針眼熱敷時機要注意! 在長針眼初期,針眼尚未形成膿包,紅、腫及痛等症狀較不明顯時,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發炎物質;但若針眼已明顯腫脹且刺痛時,熱敷反而會加速發炎反應,導致症狀惡化。 若不確定熱敷時機,建議在長針眼後,先赴眼科診所接受醫師檢查,再依據醫師指示決定是否須熱敷。 長針眼常見3大疑問 1.針眼會傳染嗎? 針眼不會傳染。若患者同時兩眼都長針眼,或同住家人也長針眼,可能是體質、較油膩的飲食習慣,或生活環境衛生不佳所致。 2.針眼會自己好嗎? 針眼有機會自行痊癒,若發現眼睛有出現針眼的前兆,請務必多休息,保持睡眠充足,少吃油膩或辛辣食物,避免頻繁揉眼睛,並適時熱敷或按摩眼睛,加速消炎。 3.長針眼多久會好? 在妥善的照護及治療下,成人長針眼一般約1~2週就會消失,兒童因治療配合度較差,不易熱敷及點眼藥膏,可能會拖到數週,乃至數月才會治癒。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看更多 眼睛疾病 相關文章

眼睛疾病

乾性黃斑部病變: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乾性黃斑部病變的定義 黃斑部(Macula) 是視網膜的一部份,主要幫助我們看清楚直視的範圍。而乾性黃斑部病變(Dry macular degeneration) 患者,會因為黃斑部變薄,而導致中央視力減弱。 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有單眼出現乾性黃斑部病變的症狀,但之後雙眼就都會受其影響。隨著時間過去,患者的視力惡化,影響到日常生活,像是難以讀書、開車或辨別他人的臉。但這並不代表患者一定會完全失明。只要及早發現並好好保養,便可減緩視力惡化。 乾性黃斑部病變有多常見? 乾性黃斑部病變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十分常見,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乾性黃斑部病變的症狀 常見的乾性黃斑部病變的症狀包含: 視線扭曲,例如:直線看起來彎曲不直。 單眼或雙眼中央視力減弱。 看書或做需要靠近看的事時,需要更強的燈光。 難以適應微弱的光,例如進入燈光比較暗的餐廳時,眼睛難以適應。 看不清楚字。 看到的顏色異常、變淺。 難以識別他人的臉。 乾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能會發展為濕性黃斑部病變(Wet macular degeneration),也就是視網膜後方出現血管增生、血液與液體滲漏的情況。乾性黃斑部病變比較常見,且會逐年慢慢惡化;而濕性黃斑部病變則比較可能出現視力突然惡化,導致嚴重失明。乾性黃斑部病變的症狀可能不只這些。若尚有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中央視力異常 難以看清顏色或事物的細節 這些狀況可能就是黃斑部病變的症狀;若你超過50歲,更需特別注意。 乾性黃斑部病變的原因 目前尚不清楚乾性黃斑部病變的成因,但研究顯示有可能是跟遺傳、環境,例如:抽菸或飲食習慣有關。 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因素 有許多因素會增加罹患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例如: 年齡:65歲以上的老年人風險較高。 家族遺傳:已有研究發現有幾個基因與乾性黃斑部病變相關。 種族:白人罹患的風險較高。 抽菸者:抽菸者的罹患風險為一般人的3~4倍。 肥胖:研究發現,肥胖者在乾性黃斑部病變的初、中期,比一般人更有可能衍發出比較嚴重的症狀。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擁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更高的風險出現黃斑部病變。 乾性黃斑部病變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乾性黃斑部病變? 醫師可能會檢視你的醫療與家族病史,並進行眼睛全套檢查,也有可能做其他的檢測,像是: 眼底檢查:醫師會點眼藥水讓你的瞳孔擴張,然後再用儀器檢查眼底。醫師主要是看黃斑部後方的一種黃色顆粒,稱作隱結(Drusen),因為黃斑部病變的患者通常會有非常多的隱結。 檢查中央視力是否有問題:醫師可能會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來檢查;黃斑部病變的患者看到的方格可能會出現模糊、破碎、扭曲的情形。 進行螢光眼底血管攝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醫師會注射螢光顯影劑至你的手臂血管,然後這些顯影劑會流到眼睛的血管。接著,醫師會用一種攝影機拍攝顯影劑通過血管的情形,這些照片就會顯示出你的血管或視網膜是否異常。 進行循血綠眼底攝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就像螢光眼底血管攝影,這種檢測法也會用到顯影劑,可用來確認螢光眼底血管攝影所得知的結果,或是用來辨認黃斑部病變的種類。 進行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這種非侵略性的檢測可顯示出詳細的視網膜剖面照,並辨認出視網膜變薄、變厚、腫脹之處;這些現象有可能就是視網膜後方的血管滲漏出液體所造成的。 如何治療乾性黃斑部病變? 乾性黃斑部病變目前還沒有辦法醫治,但若及早發現,可採取一些措施來降低惡化速度,像是多補充維生素、養成健康飲食、戒菸等。 進行視力復健: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並不會影響到周邊視力,所以通常不會造成完全失明,但是會降低患者的中央視力,而中央視力對於開車、看書、辨認他人的臉來說可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患者可以尋求視力復健專家、職能治療師、眼科醫師等等的幫助,找到方法適應病變後的視力。 動手術植入鏡片:某些雙眼病情都很嚴重的患者,可以選擇植入鏡片至其中一眼。這個鏡片看起來像迷你塑膠管,當中含有許多鏡片,能夠放大視力範圍,不管是看遠還是看近的視力都能改善,但是改善的視野很狹窄,比較能夠幫助在城市中生活的患者辨識路標與交通號誌。 乾性黃斑部病變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乾性黃斑部病變: 戒菸。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維生素對眼睛可是有很大的助益,例如:羽衣甘藍、菠菜、花椰菜、豌豆等等都富含抗氧化劑,而葉黃素(Lutein)、玉米黃質(Zeaxanthin),對黃斑部病變患者都很有幫助。富含鋅的食物也很有幫助,例如高蛋白食物:牛肉、豬肉、羊肉、牛奶、起司、優格、全榖麥片、全麥麵包等等。不飽和脂肪也是不錯的選擇,像是橄欖油。研究指出,食用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像是鮭魚、鮪魚、核桃等,可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但是食用omega-3補充劑(例如魚油)並沒有同樣的效果。(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掌控好其它疾病:例如,若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請好好服藥,並遵從醫師的指示控制病情。 維持健康體重,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定期檢查眼睛:請諮詢醫師以了解後續的檢測時程。平時,也要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來自我檢測視力。如此一來,才能夠在病情發展成為濕性病變時,及時服藥控制。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眼睛疾病

甲狀腺眼病變~原來凸眼的原因是這個

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是指甲狀腺過度活化,分泌出過多激素(又稱荷爾蒙)。大部分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因,是源自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葛瑞夫玆病(Graves’ disease),而眼睛通常最容易首當其衝、產生病變。 甲狀腺眼病變 葛瑞夫茲氏眼病變又稱甲狀腺眼病變(Thyroid eye disease),是指自體免疫失衡、免疫細胞攻擊甲狀腺,導致甲狀腺分泌過多的甲狀腺素。眼睛周圍的組織和甲狀腺含有類似的蛋白質,所以當自體免疫失衡時,也經常會攻擊眼部組織。如果免疫系統攻擊眼周的結締組織以及眼部肌肉,會使眼睛發炎、腫脹,引發各種眼疾問題。 女性罹患甲狀腺眼病變的機率,是男性的5~6倍。另外,吸菸者罹患甲狀腺眼病變的機率,也顯著地高於常人。 甲狀腺眼病變的症狀 如果罹患甲狀腺眼病變,患者眼窩的肌肉及脂肪組織會腫脹,以至於眼球被推擠向前,影響到眼球的運動,嚴重者甚至可能會視力受損。這種疾病可能引發的症狀如下: 眼睛因為眼球突出而無法完全閉上,可能導致眼睛乾澀、發炎、發癢。 眼周疼痛、浮腫,且早上的時候眼周與眼皮特別腫。 凸眼,或是看起來像是隨時都瞪大著眼睛。 如果眼周的肌肉受到免疫系統攻擊,眼睛就無法正常運動,可能導致眼球上下左右轉動時形成複視,或者產生疼痛感。 甲狀腺眼病變的診斷與治療 如果是輕度的葛瑞夫茲氏眼病變症狀,通常在 1~4 個月內就會自行復原。然而,肌肉組織經過拉扯後,可能永久變形,所以眼睛腫脹造成的凸眼、其他外觀上的變化,除非動刀治療,否則可能無法恢復原狀。 治療的目的主要是預防發炎期間眼睛腫脹,並且舒緩患者的不適。一般而言,發病初期使用眼用潤滑液(Ocular lubricants,即俗稱的人工淚液)與護目鏡便足夠。患者可以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萘普生(Naproxen)、布洛芬(Ibuprofen)等藥物來緩解疼痛與發炎。 如果症狀加劇、眼睛嚴重發炎,您可能會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Immunosuppressants),例如培尼皮質醇(Prednisolone),以減弱免疫系統之作用、避免身體產生不正常的抗體。如果視力問題或病症太過嚴重,視神經受到壓迫,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接受手術治療。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眼睛疾病

眼睛感染怎知道?認識這5種原因

眼睛感染有很多種類型,程度從輕微到嚴重,都有不同的原因與治療方法。細菌、病毒或黴菌,都可能會造成單眼或雙眼的感染。並不是所有的眼睛感染都會有生命危險,但大多數情況,都需要專業的醫療協助。 如何知道眼睛受到感染? 眼睛受到感染的人,會感到眼睛疼痛、搔癢,或是有異物感。眼睛也會有眼淚,以及綠色、黃色的分泌物(有時甚至可能是血)。有些人偶爾會對光敏感,或是感到視力模糊。如果您的眼睛受感染,但不會疼痛、沒有嚴重的症狀,建議您可以採取自我治療、照顧的方法。不過如果您的視力有改變的情形,請您立即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眼睛感染的嚴重併發症有視網膜受傷,以及角膜受傷後,癒合過程中形成疤痕,進而影響視力。有些若受到梅毒(Syphilis)感染,有可能會導致青光眼(Glaucoma)。除此之外,眼睛有問題,請千萬不要忽視,例如披衣菌(Chlamydia)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但是如果沒有治療,則會導致不孕和心臟病。 眼睛感染的原因是什麼? 1. 刺激、受傷 刺激與受傷會造成眼睛感染,例如眼睛接觸到少量化學物質受到刺激時,很容易因為受傷而感染,尤其是戴隱形眼鏡的人,更是如此。有些類型的眼睛感染,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會造成眼睛傷害。 2. 披衣菌、淋病(Gonorrhea) 雖然披衣菌、淋病是常見的性傳染病,但是這些細菌卻會使人感染結膜炎(Conjunctivitis),感染的途徑可能是直接接觸到生殖器分泌物,如精液,或是感覺會癢時,用已經摸過受到感染的生殖器部位後,再用手去揉眼睛。已經受到感染的母親,若有剛出生的新生嬰兒,則嬰兒有很高的風險,會受到感染。 3. 單純疱疹(Herpes simplex) 眼睛感染單純疱疹這個常見皮膚病的方式,與感染披衣菌或淋病的方式相似。疱疹會使角膜形成凹陷與潰瘍,因此很容易破壞視網膜組織,而導致視力受損。 4. 帶狀疱疹(Shingles) 帶狀疱疹,是常見造成水痘(Chickenpox)的病毒,如果您在觸摸潰瘍後,又再揉眼睛,也會導致眼睛受到感染。帶狀疱疹會侵襲視神經,導致眼睛腫脹、疼痛,引流液體。帶狀疱疹是普遍造成50歲以上的人,眼睛感染的主要因素,年長的人,更是容易受到帶狀疱疹影響。 5. 細菌性、黴菌性角膜炎(Keratitis) 這是一般常見潛伏在皮膚、嘴巴與鼻子的細菌或黴菌,所造成的角膜感染。健康的人,因為角膜上方有上皮細胞保護,而不易受到細菌感染。角膜位於眼球最前方,是透明無色的,戴隱形眼鏡或免疫系統較差的人,常會因為細菌侵入角膜,而造成角膜炎。


眼睛疾病

乾眼症又來了~缺水發炎怎麼辦

乾眼症是現在常見的問題,當淚腺(Tear Glands)沒有製造足夠淚液來潤滑眼睛時,便會發生眼睛乾澀的狀況,原因可能由環境或是身體狀況所引起,罹患乾眼症時,病患可能會感到疼痛或不適,可以參考處置乾眼症的方式,來舒緩症狀,改善眼睛情況。 改變環境降低患乾眼症 環境是引起乾眼症最常見的原因,因此要選擇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環境,儘量避免香菸、強風,以及空氣污染的地方,這樣可以降低罹患乾眼症,以及惡化乾眼症的風險,例如從事騎機車、騎馬、滑雪等運動時配戴護目鏡,也能保護眼睛。 在飲食中增加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 經證實能減少身體的發炎狀況,特別是眼睛的發炎狀況,因此,試著多吃一些富含這種營養素的食物,能幫助減緩乾眼症情況。 治療乾眼症的藥物 使用眼藥水、人工淚液,或軟膏: 使用藥物前,建議患者先諮詢過醫師,有些藥物能很快緩解症狀,然而,仍需根據醫師指示停藥。另外,許多坊間眼藥水都含有防腐劑,可能對眼睛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患者最好使用無防腐劑的藥水。 使用眼瞼發炎的藥物:當眼瞼發炎時,常會讓眼睛皮脂腺(Oil Gland)很難分泌油脂到眼淚中,缺乏油脂的情況下,眼淚很容易就蒸發掉了,因此,醫師依判斷可能開立抗生素,幫助抑制發炎。 使用刺激眼淚分泌的藥物:有些藥物能幫助腺體製造淚液,稱作膽鹼性藥物(Cholinergics)或稱類膽鹼藥。 使用眼藥水來控制角膜發炎: 透過能抑制免疫系統的處方藥環孢靈(Cyclosporine)或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這樣的藥物能幫助處理眼睛表面發炎,由於副作用的關係,不建議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


眼睛疾病

麥粒腫=針眼~類型原因與症狀

麥粒腫(Stye 或 Hordeolum),又稱作針眼,是一種長在眼瞼內外的小腫塊,會引起疼痛,與眼睛的腺體阻塞發炎有關。一般是受到細菌感染所引起,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通常是單眼受感染,但若長超過一顆麥粒腫,則另一隻眼很有可能也會長。 麥粒腫主要有2種類型 外麥粒腫(External stye):一開始,眼瞼靠近睫毛處會長一小腫塊,慢慢變紅、變腫,幾天後就會破掉、痊癒。大多數的外麥粒腫一下下就好了,但會比內麥粒腫要來得痛。可能的成因包括皮脂腺感染、睫毛毛囊感染、頂泌腺(Apocrine gland)感染等。 內麥粒腫(Internal stye): 分布於眼瞼內部,患者的眼睛會紅腫、疼痛;等到感染結束後,內麥粒腫就會完全消失,但患處有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含有液體的小囊體或小結(Nodule),這些殘留物必須刺開、流乾淨。內麥粒腫的成因可能為瞼板腺(Meibomian gland)受感染。 造成麥粒腫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受人體皮膚上的一種常見細菌所影響:葡萄球菌。人的身體上住著數十億的細菌,雖然大多數時間和我們和平共處、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然而在某些病例中發現,若環境得宜,細菌會變得很強壯、吃了很多死細胞和殘留物,就會出現膿包、引發疼痛。 麥粒腫的症狀 眼瞼內外出現腫塊 眼睛或眼瞼變紅、疼痛 眼瞼腫脹 流眼淚 眼睛發癢 眼瞼靠睫毛處有髒東西覆蓋 眼睛有灼燒感 視力有異狀 眼睛分泌黏液 對光線很敏感 若出現以下情形,請立即去看醫師:麥粒腫過了1週還是沒有痊癒;腫脹處發痛、流血,或影響到臉的其他部分;視力愈來愈多異狀,或眼睛、眼瞼變紅。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