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Obesity)是現代人普遍的文明病,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 WHO)指出,全世界每年至少有 280 萬人,因為過重或肥胖而死亡,因此,我們都應該更留意自己的體重。根據 WHO 的建議,我們可以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簡單評估自己的體重狀況,不過,什麼是 BMI 呢?該如何判斷過胖或過瘦?以下為您介紹 BMI 的計算方式、理想的標準值,以及 BMI 值過高或過低的疾病風險。
確認登出嗎?
肥胖(Obesity)是現代人普遍的文明病,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 WHO)指出,全世界每年至少有 280 萬人,因為過重或肥胖而死亡,因此,我們都應該更留意自己的體重。根據 WHO 的建議,我們可以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簡單評估自己的體重狀況,不過,什麼是 BMI 呢?該如何判斷過胖或過瘦?以下為您介紹 BMI 的計算方式、理想的標準值,以及 BMI 值過高或過低的疾病風險。
BMI 的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 kg ) / 身高平方(平方公尺, m²);假設一個人的身高是 160 公分,體重是 55 公斤,其 BMI 值為 55 / 1.6² = 21.5。而 BMI 在台灣和國外的標準有些不同,根據WHO的定義,標準的成人BMI值,應介於 18.5~24.9 之間,如果BMI值介於 25.0~29.9,共病症(Comorbidity)的風險會增加。
計算 BMI 請點此:BMI 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器
共病症是指會影響其他身體疾病的已存在疾病,而當BMI大於30時,產生嚴重共病症的機率會更高。我國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則建議,成人的BMI值應維持在 18.5~24.0 之間,如果BMI值小於 18.5 代表過輕,在 24~27 之間代表過重,大於(含)27 則屬於肥胖。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資料,BMI值介於 18.5~24.9 之間為正常,BMI值低於 18.5 代表過輕,介於25.0~29.9則代表過重,而 30.0(含)以上則為肥胖。
由上述可知,BMI值超過 25 代表過重,超過 30 則代表肥胖,過重和肥胖都會影響血壓、膽固醇(Cholesterol)、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和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等代謝狀況。
在疾病方面,隨著BMI值上升,不僅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又稱冠心病)、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和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風險,也會提高罹患乳癌(Cancer of the breast)、大腸癌(Colon cancer)、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子宮內膜癌(Endometrium cancer)、腎臟癌(Kidney cancer)和膽囊癌(Gallbladder cancer)的機率。
如果BMI低於 18.5,代表體重過輕,這樣的人可能會有營養不良的情況,並且容易發展成免疫功能(Immune function)受損、呼吸道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消化系統疾病(Digestive diseases)、癌症和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等。
無論是過輕或過重,控制體重在健康範圍 18.5~24.9,是最重要的事情,想知道如何健康控制體重,請多利用 Hello 醫師健康小工具 - BMR / TDEE 計算器:計算基礎代謝率、每日消耗總熱量,配合代謝率和 TDEE,能清楚知道一天應吃進多少熱量,幫助體重控制。
您可能會覺得BMI的數值,和真正的胖瘦有些出入,其實這樣想沒錯,因為 BMI 的公式只用身高和體重來計算,沒有列入體脂肪和肌肉的重量,所以有些人,即使 BMI 值在標準範圍內,也是體脂肪過高的「泡芙族」,或是 BMI 超標,但其實是脂肪超少的「筋肉人」,所以光用 BMI 來判斷胖瘦,其實也不全然準確。以下是一些例外:
(同場加映:懷孕體重計算器:懷孕體重控制、計算合理增重範圍)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Mean Body Mass Index (BMI). https://www.who.int/gho/ncd/risk_factors/bmi_text/en/
Body mass index (BMI). https://www.betterhealth.vic.gov.au/health/healthyliving/body-mass-index-bmi
Assessing Your Weight and Health Risk.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educational/lose_wt/risk.htm
成人健康體位標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42&pid=9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