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草藥與民俗療法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以科學角度出發,各種關於中醫、非常規醫療的 另類/民俗療法 、各種香草和 草藥 的介紹。

基礎知識

中醫、草藥與民俗療法

青春痘很嚴重怎麼辦?皮膚科名醫親解口服A酸正確用法與禁忌

長期受到痘痘困擾,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打擊自信與干擾生活。25歲女性上班族小娟自青春期以來,因荷爾蒙失調與作息不規律,導致青春痘頻繁復發;隨著工作壓力增加,臉部出現多顆膿皰並留下明顯痘疤,求職屢屢碰壁,連番面試失利更讓她信心大受打擊。 青春痘是最多人感到困擾的皮膚疾病,視個別症狀不同,常見治療方式從外用到口服都有,其中口服A酸已成為中重度青春痘的主要治療選項之一。《Hello醫師》為您訪問林政賢皮膚科診所林政賢院長,解析青春痘的形成原因、症狀分級與常見的治療方式,並說明口服A酸的作用與使用注意事項。 為何有青春痘?形成青春痘4大因素! 青春痘的醫學名稱為「痤瘡」,為最常見的皮膚科疾病,與皮脂腺分泌異常、高油高鹽食物、日常作息不規律、壓力大或部分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 根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AAD)統計,全球16至24歲青少年約28%有青春痘困擾,即使成年後25至36歲,也有近2成受影響;國內盛行率也差不多,好發族群則集中在16至24歲。 林院長表示,臨床個案中,青春痘相關就診者約佔整體的2至3成,其中不少人除了外觀困擾,還面臨社交上的心理壓力。 他曾遇到一名青少年病患,因嚴重痤瘡而極為自卑,「不僅影響情緒、交友,甚至因此不敢上學,家人怎麼勸說都沒用。」他提醒,痘痘不僅是皮膚問題,也可能牽連到自尊與社交生活,應及早評估與治療。 以生理因素來看,青春痘主要形成原因可歸納為以下4項: 荷爾蒙變化異常 皮膚層過度角化 皮脂腺分泌過盛 痤瘡桿菌的過度增生 嚴重痤瘡是什麼?醫:青春痘常為混合症狀! 林院長說明,依不同研究之論點,對青春痘的分級略有差異,但大致可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等3級,各級別的臨床表現如下: 輕度痤瘡:尚未發炎,因毛囊堵塞而產生輕微的白頭與黑頭粉刺;若隨意擠粉刺,且清潔不完全,可能惡化成發炎病灶。 中度痤瘡:開始發炎,出現泛紅、腫脹、丘疹、結節與膿皰等症狀。若隨意戳破病灶,容易留下疤痕。 重度痤瘡:發炎持續一段時間,除了紅腫之外,也伴隨深層囊腫或大膿皰,觸碰時會產生疼痛。若戳破可能讓細菌感 染惡化,留下凹疤。 他進一步指出,臨床上,多數嚴重痤瘡患者都屬於「混合型痤瘡」,即粉刺、膿皰與囊腫同時存在,皮膚狀況反覆不穩,對外觀影響甚鉅。 青春痘很嚴重需要就醫嗎?外用藥膏與口服藥有何差異? 嚴重的青春痘常處於發炎狀態,患者應盡快進行專業治療,以減緩發炎反應、穩定膚況,減少後續惡化與留疤的風險。 根據青春痘的不同型態與嚴重程度,醫師通常會開立外用藥膏及口服藥進行協同治療,常見的外用藥膏及口服藥如下: 常見青春痘外用藥膏 過氧化苯:具殺菌作用,可抑制油脂過度分泌。 外用抗生素:抑制痤瘡桿菌,有助消炎。 杜鵑花酸:改善角質代謝,有助淡化色素沉澱。 外用A酸:消炎及抑制油脂分泌,且助毛囊正常角化。 常見青春痘口服藥 口服抗生素:具消炎作用,有助抑制痤瘡桿菌。 口服荷爾蒙藥品:適用於女性患者,有助調節皮脂分泌。 口服A酸:適用於嚴重痤瘡者,可抑制皮脂腺分泌,減少痤瘡桿菌增生,進而達到消炎作用。 包括口服A酸在內,青春痘口服藥皆是處方用藥,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後開立,並搭配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用藥安全。 口服A酸有效嗎?醫:搭配外用藥膏加速治療! 「口服A酸為目前治療痘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林院長強調,該藥物透過抑制皮脂腺分泌與毛孔收縮,可從源頭減少粉刺與發炎反應。目前國內核准的口服A酸可分為3類,其中僅1類專用在青春痘治療,其餘2類主要應用於乾癬疾病。 不過,林院長也指出,臨床最常使用的「口服A酸」,雖具治療效果,但因膠囊體積較大、無法磨粉且帶有特殊氣味,導致部分患者難以吞服,排斥服藥的情況不在少數,「有些患者只能改服傳統抗生素,療效自然無法達到預期。」 不過,隨著製藥技術進步,在相隔35年之後,衛生福利部近期核准一款新型口服A酸,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選擇。他分享:「這款新藥採用義大利原料搭配專利技術,治療效果並不亞於現行口服A酸,且膠囊體積較小,也無油耗異味,讓病患接受度大幅提升,也積極配合後續治療,為嚴重痤瘡患者帶來一大福音。」 口服A酸禁忌與副作用說明 林院長提醒,口服A酸為維生素A的衍生物,服用期間應避免補充含有維生素A的保健品及藥品,以免增加副作用風險。常見副作用與處理建議如下: 皮膚脫皮、嘴唇或鼻腔粘膜乾燥:使用凡士林或護唇膏幫助保濕,並建議額外補充水分。 皮膚對光線更敏感:使用高防曬係數產品,並避免長時間曝露於陽光或紫外線下。 血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異常:定期回診抽血追蹤,確認各項數值位於正常區間。 視覺變化、夜間畏光:避免夜間駕駛,必要時可配戴普通眼鏡,且搭配人工淚液緩解乾燥。 此外,以下族群服用藥物前也須謹慎評估: 備孕或懷孕女性:A酸具致畸風險,服藥期間應嚴格避孕,並避免於懷孕或備孕期間服用。 哺乳中女性:口服A酸具高親脂性,可能透過乳汁傳遞,影響孩童健康。 肝、腎功能不全者:建議避免食用,或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方可服用。 特殊體質、酗酒者:糖尿病、肥胖、過敏或酗酒者,服用前須經專業醫師評估。 欲捐血者:服藥期間應避免捐血,以免受血者為備孕婦女或出現其他副作用。 林院長也進一步說明他收治個案小娟的治療歷程,原本對治療失去信心的她,在接受口服A酸治療後,搭配外用杜鵑花酸及過氧化苯,同時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持續治療3至4個月後,膚況逐漸穩定,半年後不再長痘,「她不僅恢復自信,也順利求職成功。」 最後,林院長提醒,治療期間應遵照醫囑,切勿自行停藥。為降低復發風險,臨床上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調整劑量,「由原先3天1顆,調整至1週1顆,以低劑量的方式治療,待膚況穩定後再逐步停藥。」若再搭配正確清潔習慣及作息調整,即使面對嚴重痤瘡,也有機會逐步改善、重拾生活自信。

探索更多中醫、草藥與民俗療法類別

看更多 中醫、草藥與民俗療法 相關文章

草藥、中藥

五味子

五味子的基本概念 五味子(Schisandra)是一種植物,有以下功效: 增加身體抵抗力、抗壓性、活力與耐力 抗老化 控制血糖、血壓 加速術後復原 治療肝炎(Hepatitis)、預防肝中毒 抗輻射 預防暈車 預防感染 提升細胞活性 抵消糖分的效果 促進腎上腺健康 改善視力、膽固醇過高、咳嗽、氣喘(Asthma)、神經痛、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慢性腹瀉、痢疾(Dysentery)、夜間盜汗、自發性出汗、早洩、口乾舌燥、勃起功能障礙、身體疲勞、利尿、憂鬱(Depression)、易怒傾向、記憶力、睡眠障礙如失眠(Insomnia)等問題。 五味子的功效原理 一般認為五味子所含的化學物質含有刺激酶(一種可加速生化反應的蛋白質),可刺激肝臟細胞生長,改善肝臟功能。但目前尚無足夠相關研究證實五味子的功效,因此使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草藥師。 使用五味子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有以下情形,使用五味子前請告知醫師: 正在懷孕或哺乳。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含任何不需處方籤即可取得的藥品。 曾對類似五味子相關的藥品或草本植物過敏。 患有任何疾病、症狀,或有身體不適的狀況。 曾有過敏病史,例如對食物、染劑、防腐劑、動物過敏。 使用五味子安全嗎?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營養補充品的規範較不嚴格,且可能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因此使用前請取得醫師的建議,並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尤其是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 使用五味子的潛在副作用 五味子可能導致的副作用有:胃食道逆流、反胃、食慾不振、胃痛、皮膚起疹或搔癢。副作用可能不只這些,也並非所有人都會經歷,如果有任何疑慮,都請諮詢醫師。 五味子的潛在交互作用 五味子可能會與其他症狀,或正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以下為可能會與五味子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和疾病: 與肝臟有關的藥物:五味子與其他需經由肝臟分解的藥物一起服用,可能會增加或減少肝臟消化該藥物的能力。 他克莫司:五味子與他克莫司(Tacrolimus)一起服用,可能會增加他克莫司的藥效或副作用。 華法林:五味子可能會增加或降低華法林(Warfarin) 的功效,華法林的藥效若降低,可能會增加凝血的風險。 刺激中樞神經細統:五味子可能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並引發癲癇,或高腦壓。 引發腸胃問題:五味子會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消化道的問題惡化,如胃食道逆流或消化性潰瘍。 五味子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不能取代醫療診斷,使用五味子相關產品前請先諮詢醫師。五味子的服用劑量會根據年齡、健康和其他情况而有所不同,使用也並非完全沒有風險,因此在服用前,請向醫師或草藥醫師詢問適當的劑量為何。 五味子的一般用量 肝炎:每日攝取含有20毫克木酚素的五味子萃取物。 增進智能及提升身體機能:每日建議劑量為500毫克~2克的五味子萃取物;或1.5~6克未經加工的五味子;或每日與開水服用5~15克未經加工的五味子茶。 五味子製成品的類型 五味子茶、五味子酒、五味子藥酒 五味子藥錠、膠囊 乾燥的五味子果實萃取液


草藥、中藥

香茅

香茅有哪些用途? 香茅(Lemongrass)常用於治療消化道痙攣(Digestive Tract Spasms)、胃痛(Stomachache)、高血壓、抽搐(Convulsions)、疼痛、嘔吐、咳嗽、風濕(Rheumatism)、發燒、一般感冒、疲憊等。香茅還能殺死細菌,以及作為溫和的收斂劑使用。 有些民眾會將香茅與香茅精油,直接塗抹於皮膚上,以治療頭痛(Headache)、胃痛、腹痛(Abdominal Pain)和肌肉痠痛(Muscle Pain)。而有些會透過芳香療法,讓香茅精油順著呼吸進入人體的方式,治療肌肉痠痛。香茅若以外敷形式使用,則可促進血液循環,並治療香港腳(Athlete’s Foot)、割傷、肌腱炎(Tendinitis)、扭傷、關節疼痛(Joint Pain)等。 香茅的功效原理 香茅的成分可防止某些細菌與酵母菌的增長,也可舒緩疼痛、退燒、促進子宮收縮與排經順暢,並具有抗氧化特性。 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有下列情況,請諮詢醫師、藥師或草藥醫師: 正值孕期或哺乳期:如果正在懷孕或哺乳,應該只服用醫師建議的藥物。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括不須處方、坊間購買的成藥或指示藥物。 對任何含有香茅的物質過敏:或者對其他藥物、草藥過敏。 本身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生理系統失調,或有其他任何健康狀況。 對某些物質過敏:例如特定食物、人工色素、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香茅安全嗎? 使用香茅精油時應小心,避免誤入眼睛。若出現皮疹(Skin Rash),請調整使用方式,或是停止使用。 懷孕或哺乳期間: 懷孕或哺乳期間,口服香茅精油,可能對人體有害,請暫時停用,因為香茅有助活絡經血,故可能不利懷孕。 使用香茅的潛在副作用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適量使用香茅,安全無虞。香茅作為藥用,短期使用亦是安全,但若是對香茅油過敏,可能會出現以下局部副作用:皮膚刺激過敏、身體不適、皮疹、皮膚有灼熱感。 另外,使用香茅油也可能導致血糖降低,對於服用口服糖尿病藥物或抗高血壓藥物的民眾,以及糖尿病與低血糖(Hypoglycemic)患者,請勿使用香茅油。但並非每個人都會產生這些副作用,在此並未列出所有香茅的副作用,對於與副作用有關的任何疑慮,都請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 使用香茅的潛在交互作用 關於香茅與其他藥物或營養補充品搭配使用,是否會產生不良反應或食用禁忌,目前尚缺乏足夠資訊。香茅可能會和個人服用的藥物或是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前請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 建議用量 此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因此使用香茅前,請務必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 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乾燥香茅葉製作,或是取自香茅精油以水或其它基底油稀釋後的溶液,能夠製作沖泡式香茅,香茅也可製成香茅茶,只需要2克(g)的香茅配1杯滾水。成人1天可飲用4杯熱香茅茶。 另外,乾燥香茅萃取物是天然的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療方,1天最多服用80毫克(mg),並搭配其他輔助的草藥療法,以達到控制血糖值的效果。然而,香茅的服用量因人而異,也會因個人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草藥營養品並非都安全,因此請諮詢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找出適合您的劑量。 製成品的類型 香茅可能以下列形式呈現: 香茅油 香茅茶 乾燥香茅萃取物


草藥、中藥

花旗蔘

花旗蔘有哪些用途? 花旗蔘(American Ginseng)是人參的一種,原產於美加一帶,其用途很廣,請參考以下所列: 壓力 提升免疫力 提神醒腦 防寒、抗感冒 抵抗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腸炎、痢疾(Dysentery) 綠膿桿菌(Pseudomonas Infections) 增強消化功能 食慾不振 嘔吐 腸炎 胃炎(Gastritis) 缺鐵性貧血(Anemia) 糖尿病(Diabetes) 癌症造成的疲倦 高血壓 失眠等睡眠障礙 神經痛 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 發燒 宿醉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出血性疾病 乳癌(Breast Cancer) 暈眩 頭痛 抽搐 纖維肌痛(Fibromyalgia) 動脈粥樣硬化 (Atherosclerosis) 改善記憶力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思覺失調 增強體力 增強智力 抗老化 更年期症狀(您知道男人也有更年期嗎?) 孕期及分娩併發症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花旗蔘的功效原理 關於花旗蔘功效的作用原理,目前尚無足夠的研究,請諮詢醫師、草藥醫師相關資訊,然而確實有一些研究初步證實所含的人蔘皂苷 (Ginsenosides),具有影響胰島素抗性及降血糖的功效,另外所含的多醣體(Polysaccharides)可增強免疫力。 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有以下情形,請於使用前先諮詢醫師或藥師: 正值孕期或哺乳期:如果正在懷孕或哺乳,應該只服用醫師建議的藥物。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括不須處方、坊間購買的成藥或指示藥物。 對任何含有花旗蔘的物質過敏:或者對其他藥物、草藥過敏。 本身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生理系統失調,或有其他任何健康狀況。 對某些物質過敏:例如特定食物、人工色素、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花旗蔘安全嗎? 短期且適量口服花旗蔘是安全的。 孩童:讓孩童短期且適量地口服花旗蔘並無危害。 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 :  […]


草藥、中藥

蔓越莓

蔓越莓有哪些用途功效? 根據研究,蔓越莓所含之越橘屬果糖與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等成分,能減少病菌附著於泌尿道上皮細胞上,達到預防尿道炎、泌尿道疾病的效果。 此外,蔓越莓另含有類黃酮(Flavonoid)、花青素、兒茶素、有機酸及少量的維生素C,具有以下作用: 抗氧化、抗發炎 促進血液循環 控制近視 改善眼睛疲勞 提升夜間視力 強化免疫力 蔓越莓製成品的類型 蔓越莓可能以下列形式呈現: 新鮮蔓越莓、果乾 蔓越莓汁、蔓越莓濃縮飲 粉包 膠囊 蔓越莓的建議用量 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新鮮蔓越莓 鮮少會直接食用新鮮的蔓越莓,因其果實酸澀不好入口,且莓果類中草酸鹽含量相對高,大量攝入後可能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生,建議有泌尿道結石家族史的族群應避免過量攝取。不過,適量補充蔓越莓及其相關製品並不會增加泌尿道結石風險。 蔓越莓製品 常見有果乾、飲品等,但為了增加適口性,會額外加入香精、糖份、色素等添加物,攝取過多可能會對健康造成負擔的風險。 蔓越莓粉包 1天1~4包,每包約2000毫克,但隨產品不同而有更動。 蔓越莓膠囊 1天9~15顆膠囊,每顆約400~500毫克,但隨產品不同而有更動。 不同年齡、身體狀況所適合的用量不同,使用前建議先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避免產生任何不良反應。 蔓越莓益生菌怎麼挑? 市面上有許多種蔓越莓補給品,例如蔓越莓萃取物、蔓越莓濃縮飲,其中以蔓越莓益生菌最常見;蔓越莓益生菌同時含有蔓越莓萃取物與益生菌,具有更全面的保健功效。若不知道從何開始挑選,也可參考市售常見的益生菌推薦產品,作為選購蔓越莓益生菌的參考。以下提供4個選購建議,幫助您找出最適合的蔓越莓益生菌產品。 1. 選擇複方的蔓越莓益生菌 若蔓越莓補給品的成分中,僅含有蔓越莓萃取物,那便屬於「單方」;單方雖然吸收效率好、不易有交叉影響,但功效較為單一;反之,複方能透過不同的營養素,提升整體的保健功效,也能減少各類營養品的攝取量。 挑選時,建議選購含有D-甘露糖及經實驗證實有效的益生菌種之產品;D-甘露糖為結構類似於葡萄糖的單醣,但不會對血糖造成衝擊,有助抗發炎及減少細菌感染,例如泌尿道感染等。 2. 蔓越莓萃取物、其他有效成分的劑量足夠 部分市售營養品為提升銷量,會強調濃度、劑量,或添加熱門營養素,但實際上產品本身的濃度卻不高,或僅含有少量的有效成分。 建議選擇符合以下條件的蔓越莓益生菌,以達最佳的保健功效: 蔓越莓萃取物需定量原花青素PAC 益生菌要挑選專為女性私密處保養的菌株 D-甘露糖至少達1g或1000毫克 3. 無添加多餘糖分、色素 為增加適口性,不少蔓越莓營養品都會添加額外糖分,尤其是酸味較明顯的蔓越莓濃縮飲;選擇無添加香料、色素及糖分的蔓越莓益生菌,可減少身體負擔,吃得更安心。 4. 通過第三方檢驗與國際認證 在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的情況下,第三方檢驗與國際認證可確保產品安全無虞、功效如實;建議選擇符合以下2條件的蔓越莓益生菌產品: 第三方公正單位未檢出重金屬、塑化劑及農藥等的報告。 獲國際品質評鑑機構認證,例如具有60年國際評鑑歷史的Monde Selection。 除了成分與劑型外,益生菌怎麼吃(包含時間、頻率與搭配方式)也是挑選與補充時的重要考量。 蔓越莓的使用禁忌與注意事項 請將蔓越莓產品保存於陰涼處,使用時請注意泌尿器官有無任何異狀,例如頻尿、排尿困難、疼痛或灼痛;若出現尿道感染,請接受抗生素治療;若有腎結石病史,則請避免服用蔓越莓萃取物產品或飲用大量蔓越莓汁。 使用蔓越莓的潛在副作用 蔓越莓會造成以下副作用: 腹瀉(Diarrhea) 過敏反應 蔓越莓不會對每個人都產生副作用,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使用蔓越莓的潛在交互作用 蔓越莓可能會與個人藥物或身體狀況產生交互作用,因此,使用前請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蔓越莓可能導致的交互作用如下: 中度交互作用 華法林:華法林(Warfarin,商品名:可邁丁 Coumadin) 會減緩凝血作用,而蔓越莓可能會延長華法林的藥效,導致瘀傷或出血;食用前,請先與醫師討論安全性與份量,或定期檢查血液狀況。 輕度交互作用 受到肝臟細胞色素P450 2C9(Cytochrome P450 2C9)代謝作用影響:部分藥物會被肝臟代謝和分解,而蔓越莓可能會減緩肝臟的分解作用,增加藥效和副作用;因此,若服用此類藥物,請先徵詢醫師再食用蔓越莓。受肝臟代謝作用影響的藥物如下: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商品名:阿拉維 Elavil)、地西畔(Diazepam,商品名:煩寧Valium)、齊留通(Zileuton,商品名:齊福留 Zyflo)、塞來昔布(Celecoxib,商品名:希樂葆 Celebrex)、雙氯芬酸(Diclofenac ,商品名:服他寧 Voltaren)、氟伐他汀 (Fluvastatin,商品名:益脂可 Lescol)、泌得贊 (Glipizide,商品名:格拉克妥 Glucotrol)、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安舒疼 Advil, 莫疼Motrin)、厄貝沙坦(Irbesartan,商品名:安普諾維 Avapro)、絡舒坦(losartan,商品名:可悅您 Cozaar)、苯妥英(Phenytoin,商品名:癲能停 Dilantin)、匹洛西卡(Piroxicam ,商品名:威力堅 Feldene)、泰莫西芬(Tamoxifen,商品名:諾瓦得士錠 Nolvadex)、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商品名:甲糖寧 […]


草藥、中藥

黃耆

黃耆有哪些用途? 黃耆在當代中國醫學中,長期被用來改善免疫系統問題,黃耆也一直被視為一種春藥而且可以改善精蟲的活動力,也能用來治療一般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過敏、纖維肌痛、貧血、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以及調整增強免疫系統,也被用來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腎病、糖尿病及高血壓。而黃耆所含有的抗氧化劑,可幫助血液細胞免於癌症和糖尿病的損害。 黃耆的功效原理 目前尚無確切的研究,能完全佐證黃耆的功效原理,請諮詢醫師、中醫師相關資訊。然而確實有一些研究初步證實,黃耆無論是單方或與其他藥草併用,都對免疫系統、心臟、肝臟有所助益。 科學家相信,黃耆的療效是因為它刺激了幾個免疫系統的因子,因為實驗室研究發現,黃耆萃取物會增加單核細胞、自然殺手細胞、淋巴細胞的活性,尤其是當他們的活性受到類固醇之類的物質抑制時。 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黃耆不適用於治療感染、發燒和癌症,可能導致症狀加重,可服用黃耆製成的藥酒、湯劑、液體萃取或膠囊,另外被用來治療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的黃耆針劑,也只限於自然療法。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黃耆安全嗎? 使用黃耆對懷孕或哺乳中婦女的安全性仍未證實,在使用黃耆或其他藥草前請先諮詢醫師,另外,黃耆可讓孩童使用,但不適於治療急性感染、發燒或癌症的患者。 使用黃耆的潛在副作用 使用黃耆的潛在副作用? 黃耆一般被認為對成人來說是很安全的,但由於黃耆常與其他藥草併用,因此可能的潛在副作用仍未可知。黃耆可能激活免疫系統,導致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紅斑性狼瘡(Lupus,SLE)及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等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的惡化。另外,有些不常用來製作營養補充品的黃耆品種可能對人體有毒性,不可食用。 然而,並非每個人都會發生副作用,且每個人會發生的副作用反應各有不同,若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請先諮詢醫師。 使用黃耆的潛在交互作用 黃耆可能有刺激免疫系統的效果,因此黃耆可能與免疫抑制劑、環孢素、可體松(Cortisone)等藥物產生抗性,請避免在服用上述藥物時,使用黃耆。另外,黃耆可能與鋰鹽產生交互作用,會使身體更難代謝鋰鹽,因此若兩者同時使用,會有體內鋰鹽濃度過高的危險。 黃耆可能與其他疾病症狀,或正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前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 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不能取代醫囑,請務必在使用藥物前先諮詢醫師。 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目前尚無臨床實驗證明黃耆產品的標準使用劑量,一般建議每天可食用黃耆粉2~6克(g)。這些草本補充品的使用劑量依每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及其他健康條件而異,草本補充品也並非總是安全的,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最適合的使用量。 製成品的類型 草本補充品的製成類型很多,黃耆根部大多被用來製成湯劑、茶、萃取物或膠囊,也常與人參、當歸、甘草等草藥併用。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草藥、中藥

薄荷

薄荷有哪些用途? 薄荷可被用來治療一般感冒、咳嗽、口腔與喉嚨發炎、鼻竇感染、呼吸道感染與消化問題,一般而言,薄荷可適用於以下症狀: 月經不順 肝膽問題 內視鏡檢查時的痙攣 提神醒腦 此外,薄荷油也被用來擦在皮膚上舒緩頭痛、肌肉痠痛、神經痛、牙痛、口腔發炎、關節不適、搔癢、過敏紅疹、細菌或病毒感染,做鋇劑灌腸攝影(Barium Enemas)時放鬆結腸使用,或於蚊子叮咬時止癢,其他常見的作用,例如:吸些薄荷油能舒緩感冒的咳嗽症狀,或作為鎮痛的功效。薄荷用途很廣,請諮詢醫師或藥師,以獲得更多相關資訊。 薄荷的功效原理 薄荷油可緩解消化道痙攣,擦在皮膚上時,會有溫熱感,可舒緩皮下疼痛,請諮詢醫師或草藥醫師,以獲得更多相關資訊。 薄荷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有以下情形,請於使用前先諮詢醫師或藥師: 正值孕期或哺乳期:如果正在懷孕或哺乳,應該只服用醫師建議的藥物。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括不須處方、坊間購買的成藥或指示藥物。 對任何含有薄荷的物質過敏:或者對其他藥物、草藥過敏。 本身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生理系統失調,或有其他任何健康狀況。 對某些物質過敏:例如特定食物、人工色素、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薄荷安全嗎? 兒童:勿讓嬰幼兒使用薄荷,薄荷油擦在嬰兒臉上可能導致致命的呼吸問題,另外,薄荷茶在嬰幼兒嘴裡也可能造成灼熱的感覺。 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目前尚無確切資訊,足以證明使用薄荷對懷孕或哺乳中婦女的安全性,因此最好勿大量使用。 使用薄荷的潛在副作用 使用薄荷可能導致如火燒心,發紅、頭痛、口腔發炎等過敏反應的副作用,若要給兒童服用薄荷膜衣錠(避免直接接觸胃),建議其年齡應於8歲(含)以上,較為安全。然而,副作用因人而異,且每個人會發生的副作用反應各有不同,若對副作用有任何疑慮,歡迎諮詢醫師。 使用薄荷的潛在交互作用 薄荷可能與其他疾病症狀或正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前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可能與薄荷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如下: 環孢素(Cyclosporine) :環孢素是用於器官移植手術抑制免疫系統,以免產生排斥反應的藥物,薄荷油可能降低身體代謝此種藥物的代謝率,意即薄荷會使血液中的環孢素變多,若正在服用環孢素,請勿食用薄荷。 胃酸抑制劑:若同時服用胃酸抑制劑和薄荷膠囊,薄荷膠囊的腸溶膜衣可能會在胃中就溶解,而不是到腸道才溶解,這個交互作用可能會降低薄荷的療效,服用胃酸抑制劑的前後2小時內勿服用薄荷,常見的胃酸抑制劑如下: 法莫替丁(Famotidine, 商品名:保胃健 Pepcid) 希每得定(Cimetidine, 商品名:泰得胃錠 Tagamet) 雷尼替丁(Ranitidine, 商品名:善胃得膜衣錠 Zantac) 埃索美拉唑鎂(Esomeprazole, 商品名:耐適恩錠 Nexium) 蘭索拉唑(Lansoprazole, 商品名:泰克胃通 Prevacid) 奧美拉唑(Omeprazole, 商品名: 普利樂 Prilosec) 糖尿病(Diabetes)用藥:臨床實驗證明薄荷可能降低血糖,造成低血糖的風險。 與肝臟作用有關的藥物:雖然薄荷也是藉由肝臟作用,但它也可能影響藉由肝臟代謝的藥物(為數不少),請事先告知醫師用藥情形。 血壓藥物:一些動物實驗研究指出,薄荷有降血壓的功效,若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再食用薄荷可能更強化降血壓的效果。 胃酸缺乏:若有胃酸缺乏的症狀,請勿食用薄荷腸溶膜衣膠囊,因為膜衣膠囊可能在消化過程中太早溶解。 腹瀉:若有腹瀉的情形,腸溶膜衣膠囊薄荷油可能導致肛門灼熱。 薄荷的建議用量 以下資訊並不能取代醫囑,請務必在使用這些藥物前先諮詢醫師。 薄荷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未成年人:治療孩童的消化不良及胃腸不適的薄荷油建議用量,1天為1~2毫升(ml)。 成年人: 薄荷茶:將1茶匙的薄荷葉放入1杯開水中泡10分鐘,置冷後飲用,餐間每天4~5次。薄荷葉茶很安全,就算每天喝的量多也無妨。 腸溶膜衣膠囊:治療大腸激躁症(IBS) ,服用1~2粒膠囊(含0.2毫升薄荷油) , 每天2~3次。 胃腸不適: 每天服用3次、每次1毫升的90毫克薄荷油及其他草本職務的香菜油(Caraway Oil)調和劑。 緊張型頭痛:使用含10%薄荷油成分的酒精液,擦在額頭,可舒緩頭痛。 搔癢及皮膚發炎:擦含薄荷醇的乳液或軟膏,一天不超過3~4次。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薄荷製成品的類型 薄荷的製成品類型有以下幾種: 薄荷油 薄荷膠囊 薄荷軟膏 […]


草藥、中藥

麻黃

麻黃有哪些用途? 麻黃(Ephedra,Ma Huang)是種草藥,其樹枝和頂部常用於製藥,但其莖部和整個植物都有用途。麻黃能治療或改善以下症狀,包括: 體重下降 肥胖(Obesity) 運動表現 過敏 (Allergies) 花粉熱 (Hay Fever) 鼻塞 (Nasal Congestion) 支氣管痙攣 (Bronchospasm) 氣喘 (Asthma) 支氣管炎 (Bronchitis) 感冒 (Colds) 流感 (Flu) 豬流感 (Swine Flu) 發燒 畏寒 頭痛 無法出汗 關節與骨頭疼痛 作為利尿劑(Water pill),讓水腫患者利尿。 麻黃的功效原理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來佐證麻黃營養品的功效,因此請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更多資訊。但現在有些研究顯示麻黃有種化學物質,稱為麻黃鹼(Ehedrine),麻黃鹼會刺激心臟、肺臟和神經系統。 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有下列情況,請諮詢草藥醫師、藥師或醫師: 正值孕期或哺乳期:如果正在懷孕或哺乳,應該只服用醫師建議的藥物。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括不須處方、坊間購買的成藥或指示藥物。 對任何含有麻黃的物質過敏:或者對其他藥物、草藥過敏。 本身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生理系統失調,或有其他任何健康狀況。 對某些物質過敏:例如特定食物、人工色素、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麻黃安全嗎? 麻黃對成年人和孩童並不安全,對某些人可能會危害生命或造成殘疾等狀況。 懷孕和餵母乳期間:站在安全的立場,請避免使用麻黃。 使用麻黃的潛在副作用 使用麻黃可能會產生下列副作用,包括: 高血壓 (High Blood Pressure) 心臟病發 (Heart Attacks) 肌肉疾患 癲癇 (Seizures) 中風 (Strokes) 心律不整 失去意識 死亡 麻黃也可能導致較輕微的副作用,包括: 頭暈 焦躁不安 […]


草藥、中藥

丁香

丁香有哪些用途? 丁香(Clove)用於治療胃部不適,亦作為化痰劑(Expectorant),化痰劑能讓痰更容易咳出,丁香油則能治療腹瀉(Diarrhea)、疝氣(Hernia)和口臭,此外,也可治療腸道脹氣(Intestinal Gas)、噁心(Nausea)與嘔吐。 另外,丁香也常添加於牙膏、肥皂、化妝品、香水與香菸,其中,丁香可塗抹於牙齦上,有治療牙痛的效果,也常用於牙醫看診時,舒緩牙痛及乾槽症(Dry Socket) 的妙方。丁香也能塗抹於皮膚,作為抑制疼痛、口腔與喉嚨發炎的抗刺激藥物(Counterirritant),除此之外,丁香與其他成分混合,可做為複方製品敷於皮膚,避免男性過快達到高潮(即早洩,Premature Ejaculation)。 丁香的功效原理 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來佐證草藥營養品的功效,因此請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更多資訊。目前已有部分研究顯示,丁香可抑制合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產生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與脂氧合酶(Lipoxygenase)。此外,丁香油酚(Eugenol)為丁香的化學成分之一,具有局部麻醉與抗菌等效果。 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丁香應存放在通風乾燥處,遠離高溫與溼氣,並且應使用基底油稀釋精油。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尚須更多研究佐證其安全性。使用之前,請先確保服用益處大於風險,建議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丁香安全嗎? 除非有進一步的研究結果,否則避免在兒童身上使用丁香,此外,懷孕或正在餵母乳的婦女,也不應將丁香作為藥用。 使用丁香的潛在副作用 丁香可能產生以下副作用: 憂鬱(Depression)、癲癇(Seizures) 組織發炎、呼吸道受損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皮膚發炎 支氣管痙攣(Bronchospasm)、肺水腫(Pulmonary Edema) 但並非每個人都會產生上述的副作用,在此並未列出所有的副作用,因此對於與副作用有關的任何疑慮,都請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 使用丁香的潛在交互作用 丁香可能會和個人服用的藥物或是罹患的疾病,產生交互作用,例如:減緩血栓形成的藥物 (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 /抗血小板Antiplatelet)會和丁香會發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前請和草藥醫師或醫師確認。 建議用量 此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因此服用丁香前,請務必諮詢草藥醫師或醫師。 一般使用量是多少? 局部塗抹丁香以治療早洩(Premature Ejaculation),只適用於男性。通常於性交前1小時,將丁香塗抹於陰莖上,並於性交後立即清洗乾淨。丁香的使用量因人而異,會因個人年齡、健康狀況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草藥營養品並非都安全,因此請諮詢您的草藥醫師或醫師,找出適合您的劑量。 製成品的類型 丁香可能以下列形式呈現:丁香可添加於香菸、漱口水、精油、酊劑 (Tincture)。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草藥、中藥

甘草

甘草有哪些功效用途? 甘草(Licorice,學名:Glycyrrhiza uralensis)是一種補益中草藥,藥用歷史悠久,並廣泛應用於中國、其他亞洲及歐美國家。 甘草含有多達200多種化學成分,主要可分為以下7種: 三萜皂苷類 黃酮類 多糖體 香豆素類 生物鹼類 氨基酸 揮發性成分 其中,三萜皂苷類的成分包括: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甘草次酸(Glycyrrhetic acid) 甘草內酯(Glabrolide) 甘草酸為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又稱甘草甜素,為甘草的主要甜味來源;臺灣中藥典要求甘草藥材中甘草酸含量不得少於2.0%,因部分研究認為甘草酸的含量為決定甘草藥材品質優劣的重要指標。 甘草的藥理研究一般以具有生物活性三萜皂苷類、黃酮類及多糖體等成分為主;甘草的藥理作用包括: 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抗菌、抗病毒、抗發炎 抗變態反應 抗潰瘍 解痙 保肝、解毒 鎮咳、祛痰 抗心律失常 降血脂 抗動脈粥狀硬化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腫瘤 在中醫方面,甘草可單一使用,也可與其他草藥搭配,為使用頻率最高的中藥材,因此又稱國老;此外,甘草也廣泛用於現代臨床治療上,例如: 治療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降膽固醇 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急性或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 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肝炎、消化道潰瘍、抑制胃酸分泌 治療各類炎症:皮膚炎、角膜炎、皰疹、過敏、血管閉塞性脈管炎 緩解食物中毒、藥物中毒 甘草製成品的類型 膳食增補劑(Dietary supplement,膠囊) 草藥茶 濃縮液(Liquid extract) 粉狀 複方營養品 甘草營養搭配及挑選注意事項 有鑑於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諸藥,許多營養品皆有添加甘草;在選購相關營養品時,建議可參考以下3點: 1. 複方成分佳,保健效果更全面 建議可選購含有接骨木莓及西印度櫻桃的複方營養品;接骨木莓具有抗發炎、抗病毒的功效,有助於預防及緩解感冒;西印度櫻桃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能提高身體的保護力,加速傷口癒合、減緩皮膚老化。 2. 嚴選烏拉爾甘草,效果更加分 甘草品種眾多,其中以烏拉爾甘草的營養價值最豐富,除了含有較高的糖、蛋白質及脂肪,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讓保健效果更全面。 3. 通過第三方檢驗,保證無農藥及重金屬殘留 根據衛生福利部中醫司2021年統計,國內中藥材有87%自中國進口,品質良莠不齊;政府與民間每年抽查市售中藥藥材產品,也頻傳農藥或重金屬殘留等違規情況;因此,選擇通過第三方檢驗的產品,更能確保產品未違反國內相關規定。 甘草的建議用量 甘草的建議用量請依藥物或醫師指示為主,若有腸胃不適或皮膚問題,可參考以下建議: 腸胃不適:連續4週服用和有甘草成分之腸胃不適舒緩藥物,例如Iberogast或STW-5-S,每天3次,每次1毫升;或是連續12週服用STW 5-II,每天3次,每次1毫升。 改善肌膚發癢或發炎:塗抹含有1~2%甘草的凝膠產品,每天3次,持續2週。 甘草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若您有下列情況,請諮詢您的醫師或藥師: 正值孕期或哺乳期:若正在懷孕或哺乳,應只服用醫師指示的藥物。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括不需處方、坊間購買的成藥或指示藥物。 對任何含有甘草的物質過敏:或對其他藥物、草藥過敏。 本身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生理系統失調或其他任何健康狀況。 對某些物質過敏:例如特定食物、人工色素、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相較於對藥品的規範,草藥的規範較不嚴格,使用前建議諮詢藥師或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使用甘草安全嗎? 依醫師或藥物指示服用甘草十分安全,但若連續四週大量服用則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若患有下列疾病或屬於以下族群,使用前請先諮詢藥師或醫師,或直接避免使用: 懷孕及餵母乳期間:在懷孕期間攝取高量的甘草(每週250克/g),可能會增加早產風險,也可能造成流產。 心臟病或腎臟病患者:甘草會讓身體積水,導致腎臟衰竭及心臟衰竭惡化;此外,也可能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 荷爾蒙敏感疾病(Hormone-Sensitive Conditions)患者:甘草的作用與雌激素類似,因此患有乳癌(Breast cancer)、子宮內膜癌(Uterine […]


草藥、中藥

薑黃

薑黃有哪些用途? 薑黃(Turmeric)為薑科薑黃屬植物,其根部常用來製藥,能廣泛用於許多疾病,例如關節炎(Arthritis)、胃食道逆流、胃痛、關節疼痛、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冠狀動脈旁路移植(Heart Bypass Surgery 或 CABG)術後護理、出血、腹瀉、胃腸脹氣、食慾不振、黃疸(Jaundice)、肝臟問題、幽門桿菌感染、胃潰瘍(Stomach Ulcers)、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膽囊疾病、膽固醇過高,以及扁平苔癬(Lichen Planus)、放射治療或過度疲勞造成的皮膚病等。 薑黃也能用於其他健康問題,諸如頭痛、支氣管炎(Bronchitis)、感冒、肺炎、纖維肌痛(Fibromyalgia)、痲瘋(Leprosy)、高燒、經期不適、皮膚乾癢、虹彩炎(Anterior  Uveitis)、糖尿病(Diabetes)、水腫、蠕蟲困擾,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結核病(Tuberculosis)、膀胱炎、腎臟問題、憂鬱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手術後痊癒,以及癌症。 有些人將薑黃敷在皮膚上止痛、治療皮膚癬、扭傷腫脹、瘀青、水蛭咬傷、眼部感染、痤瘡、皮膚炎、皮膚潰瘍、口腔潰瘍、受感染的傷口以及牙齦疾病,薑黃也被用來作為腸炎的灌腸劑。薑黃精油在烹飪及製造用途上,亦可作為調料,以增添香氣及色澤。另外,爪哇產的莪朮(又稱蒁藥,Curcuma Zedoaria)雖同屬薑科,但和薑黃並不相同,可別搞混了。 薑黃的功效原理 印證薑黃功效的研究仍不足,因此建議食用前先諮詢醫師,然而,薑黃內含的薑黃素(Curcumin)及其他化學物質已證實具有消炎作用,所以薑黃才被廣泛運用在炎症相關疾病的治療。(延伸閱讀:薑黃素15大推薦品牌!薑黃功效好處、怎麼吃、何時吃一次看) 薑黃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有以下狀況者,在使用薑黃前,請先諮詢醫師: 正值孕期或哺乳期:如果正在懷孕或哺乳,應該只服用醫師建議的藥物。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包括不須處方、坊間購買的成藥或指示藥物。 對任何含有薑黃的物質過敏:或者對其他藥物、草藥過敏。 本身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生理系統失調,或有其他任何健康狀況。 對某些物質過敏:例如特定食物、人工色素、防腐劑,或動物過敏。 薑黃安全嗎? 口服或外敷薑黃,時間最多不要超過8個月,若短期作為灌腸劑或漱口水使用,大致上是安全的。 懷孕及餵母乳期間:若在飲食中添加少量薑黃是安全的,但孕婦若以藥用劑量為單位來攝取薑黃,則可能造成危害,由於薑黃素具有誘導月經或刺激子宮的功效,因此不建議懷孕中婦女食用過量薑黃。目前,尚無足夠的臨床研究可評估食用多少量的薑黃會對哺乳造成影響,因此哺乳中婦女最好不要將薑黃作為藥物使用。 膽囊疾病病人:薑黃可能導致膽囊疾病惡化,膽結石或膽管阻塞患者應避免。 凝血問題病人:薑黃可能降低凝血功能,有凝血功能障礙者不建議使用。 糖尿病病人:薑黃素有降血糖的功效,糖尿病患者食用薑黃應注意發生血糖過低的風險。 胃食道逆流:對某些人而言,食用薑黃可能產生胃部不適,導致胃食道逆流惡化。 荷爾蒙敏感疾病(Hormone-Sensitive Conditions)患者:例如乳癌(Breast Cancer)、子宮體癌(Uterine Cancer)、卵巢癌(Ovarian Cancer)、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或子宮肌瘤(Uterine Fibroids)等受荷爾蒙刺激、誘發的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薑黃含有薑黃素,其作用有如雌激素(Estrogen,女性荷爾蒙的一種),雖然有些研究顯示,薑黃素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在進一步研究出爐前,建議相關疾病的患者應謹慎使用薑黃。 不孕症(Infertility):男性食用薑黃可能造成睪固酮下降,並減緩精子活動力,恐影響受孕,因此計畫生育的男性朋友宜謹慎食用。 貧血或缺鐵者:因薑黃素易與鐵質螯合,容易阻礙鐵質吸收。 動手術前:因薑黃有抗凝血功能,可能導致手術中或術後異常出血,因此建議至少手術2週前即停止使用薑黃。 使用薑黃的潛在副作用 一般狀況下,使用薑黃不會有明顯的副作用,但仍可能有以下症狀: 胃部不適。 噁心。 暈眩。 腹瀉。 並非每個人食用薑黃都會有上述的副作用,但若您有副作用的疑慮,仍請先諮詢醫師。 使用薑黃的潛在交互作用 若您正服用藥物,使用薑黃前請先諮詢醫師。藥物例如:阿斯匹寧(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商品名:保栓通Plavix)、雙氯芬酸(Diclofenac,商品名:服他寧Voltaren)、克他服寧錠(Cataflam)、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安舒疼Advil、莫痛寧Motrin等止痛劑)、那普洛仙(Naproxen,商品名:安鈉百鎮Anaprox)、抗凝血藥物(Dalteparin,商品名:弗列明Fragmin)、依諾肝素鈉(Enoxaparin Sodium,商品名:Lovenox)、肝素鈉(Heparin Sodium)、華法林(Warfarin,商品名:可邁丁Coumadin)、抗凝血藥物(抗血小板劑)可能與薑黃產生交互作用,導致異常出血。以上藥物資訊不得取代醫囑,使用前麻煩諮詢醫師。 薑黃的建議用量 成人口服用量: 膽固醇過高者:每天2次,每次食用1.4公克(g)薑黃萃取物,持續使用3個月。 皮膚搔癢患者:每天3次,每次食用1500毫克(mg)薑黃,持續使用8週,或使用其他薑黃萃取物產品,搭配黑胡椒或長椒一起食用,持續4週。 兒童口服用量: 膽固醇過高者:15歲以上未成年人,每天2次,每次食用1.4公克薑黃萃取物,持續使用3個月。 薑黃這種草本補充品的服用量依據每位病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等個別條件而定,食用草本補充品並非有益無害,請務必尋求醫師協助,得知確切用量。 製成品的類型 可透過以下方式攝取薑黃: 薑黃素膠囊 薑黃粉 薑黃液萃取物 薑黃茶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