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餵母乳

母乳是媽媽給寶寶最珍貴的禮物,但是該如何餵養也是一門學問,關於餵養技巧和注意事項、與奶粉營養成份的評比、何時該斷奶、是否有感染的疑慮等疑問,在本類別都有詳細的介紹。

基礎知識

親餵母乳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抽親子渡假券多項好禮/健康速達

國際母乳週開跑:「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活動登場 每年8月1日至7日是「國際母乳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響應今(2025)年主題「優先考慮母乳哺育—建立永續支持系統(Prioritise Breastfeeding - Create sustainable support systems),特別舉辦「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活動,除了提供知名親子度假券、無線吸塵器等多項好禮,也希望為哺乳媽媽營造更友善的哺乳環境。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左六)、台灣婦產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右五)、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左五)一同出席「一口母乳 一生守護」活動。圖/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推廣母乳哺育,支持媽媽友善環境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今(7月31日)出席活動儀式時表示,母乳不只是寶寶的天然美食,母乳哺育也是媽咪的健康小幫手;因此,為支持有意願哺乳的媽媽能成功哺餵母乳,國健署推動各項支持措施,包括目前全國已有140家母嬰親善及推廣醫療院所,每10個寶寶就有7位是在母嬰親善院所誕生。 魏璽倫說,生產出院後,為讓哺乳媽媽出門在外能更自在地哺餵,目前全國共有4049處哺集乳空間,範圍包括鐵路車站、航空站、捷運轉乘站、旅館、百貨公司及量販店等,希望媽媽可以多利用這些讓自己安心舒適的環境中,一起努力為下一代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此外,國健署也製作《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及「家人支持母乳系列圖卡懶人包」,希望讓爸爸和家人也能成為支持母乳哺育的神隊友。 專家談母乳好處:寶寶頭好壯壯、媽咪苗條健康 今天兩位出席活動的母嬰醫學專家在座談時均表示,哺餵母乳對嬰兒及媽媽都有健康好處。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表示,從孩子的健康來說,許多研究都發現,哺餵母乳的寶寶都「頭好壯壯」,除了認知發展較好,許多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過敏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及肥胖等,都會明顯減少,是保護寶寶健康的最好食物來源。 台灣婦產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哺餵母乳對媽媽好處也很多;許多人產後最擔心的問題就是「瘦不回去」,據統計,餵母乳的媽咪可以比一般媽咪瘦0.5至1公斤,「現在減重市場價每公斤是2萬元,不只可以恢復身材,減重也有助避免三高疾病,活得更健康」;此外,餵母乳也有助減少癌症如:女性最常見的乳癌及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發生率。 親餵母乳的媽咪最擔心寶寶是否有喝飽?彭純芝說,要先了解寶寶含著乳房是否真的在喝母奶,可從吸吮速度、有無吞嚥動作及喝飽嘴巴自然鬆開,綜合寶寶的睡眠、成長狀況等來評估;另外,只要頻繁哺餵母乳,「讓寶寶喝到飽,乳汁分泌就會增加」;她提醒,「這是一個良性互動,不要覺得自己乳汁不夠。」 黃建霈也從臨床角度說明,大多數乳汁分泌不夠的媽媽,都是因為執行錯誤所致,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寶寶常吸母乳,因為對乳房的刺激,就會促進母乳分泌,理論上比較理想是每兩個小時餵一次,但最好是按照寶寶的需求,餓了就餵,寶寶也才吸得進去。另外,含乳的姿勢也很重要,因為常有媽媽抱怨被吸得好痛,寶寶若只吸到乳頭沒有含到奶暈,也會因為吸不到奶而生氣,可能也就因此不想多吸了。其他如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和多喝水,也是增加乳汁分泌的基本方法。(延伸閱讀:親餵寶寶好累、奶量又不足?名醫教你「攝取好營養,聰明學哺乳」)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活動 為響應8月國際母乳週,國健署自8月1日起至29日止,推出「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活動,只要錄製「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手勢的短影音,上傳至FB或IG,並設定公開及標記兩位好友,就有機會抽中包括親子度假券、無線織物清潔機、輕量無線吸塵器、多功能氣炸烤箱及四大超商購物金200元等好禮。(詳情請至活動網頁查詢) 為滿足民眾孕產育兒所需資訊需求,國健署在「健康九九+網站」及「孕產兒關懷網站」提供豐富的哺乳衛教資訊以及伴侶支持素材。民眾若有母乳哺育相關疑問,亦可撥打免費關懷專線0800-870-870(諧音:抱緊您,抱緊您),由專人提供媽媽或家人諮詢與協助。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Q&A Q1:什麼是「國際母乳週」? 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將每年8月第1週(8月1日~8月7日)訂為國際母乳週(World Breastfeeding Week),今 (108)年宣導主題為「增能家長,啟動哺乳(Empower parents、Enable breastfeeding)」 Q2:「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活動如何參加? 自8月1日起至29日下午5點止,錄製「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手勢短影音,上傳至 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並標記兩位好友、設定公開即可參加抽獎。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手勢(圖:國健署活動頁面) Q3:國健署提供哪些哺集乳空間? 全國已設置4049處,分佈於鐵路車站、航空站、捷運轉乘站、旅館、百貨及量販店等,方便媽咪外出哺餵。 Q4:哺餵母乳有哪兩大健康好處? 寶寶頭好壯壯:減少呼吸道與腸胃道感染、過敏及肥胖風險,促進認知發展。 媽咪苗條健康:幫助產後減重(平均瘦0.5–1公斤)、降低乳癌、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等發生率。 Q5:若對哺乳有疑問,怎麼獲得協助? 可至「健康九九+網站」或「孕產兒關懷網站」查詢衛教資訊,或撥打免費關懷專線 0800-870-870(諧音:「抱緊您」)由專人提供協助。

看更多 親餵母乳 相關文章

親餵母乳

產後回職場... 掌握7點照樣餵母乳

現代有許多媽媽,需要在生產後盡快回到職場奮鬥,但也讓哺乳成為一個艱困的任務,根據美國健康及公共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餵母乳小組委員會主席蘇珊娜·海恩斯(Suzanne Haynes)表示,近70%的職場媽媽,有3歲以下的小孩需要照顧,有1/3的媽媽,在產後3個月就回到工作崗位,有2/3在6個月後回歸。許多新手媽媽都認為,在餵母乳和工作兩者中,只能選擇其一,但其實不然,只要掌握以下祕訣,兩者皆可兼顧! 提前計畫:如果可以,在回去上班前,先向公司主管或人資反應,您有打算哺乳的計畫,才有機會得到他們的支援和協助。有些公司會允許員工利用時間去餵母乳,但也有公司認為,這會妨礙工作,若您的公司拒絕您在上班時間抽空去哺乳,不妨請醫師寫封推薦信,表示餵母乳的好處與必要性。 找到哺乳的地方:哺乳需要一個乾淨的私人空間,若公司沒有哺乳室,且也沒有個人的辦公空間,不妨詢問主管,是否還有其他隱密空間可以使用。 安排哺乳排程:通常每3~4小時,就需要花約20分鐘餵寶寶,但有時因為個人的工作狀況、性質或其他情况受限,不能每天餵太多次,可以的話,提前知會雇主,討論與安排。若餵奶次數無法太頻繁,並不會影響母乳產量,不需過度擔心。 買擠乳器並冷藏保存母乳:回職場工作,若有擠乳器,較可方便地供應寶寶穩定的乳量,並將擠出的母乳,裝在乾淨瓶子中冷藏保存。 與其他媽媽交流:不妨與其他工作的產後媽媽同事,討論與交換想法,也許可學到更多關於兼顧工作與哺乳的要訣,並獲得支持。 回家就餵寶寶:一旦下班回家,就盡快將手洗乾淨並親餵寶寶。 常見用具準備好:最好準備一些器具擠母乳,如保冷袋、乾淨可存放母乳的瓶子或袋子、可將標示擠乳日期的標籤貼紙貼在容器上,以及能保護衣服不滲出母乳的襯墊。最後,如果您想的話,也可再帶上一張寶寶的照片。


親餵母乳

親餵母乳須知:寶寶餓了會這樣做

以母乳哺育新生兒,是母子之間最自然而親密的行為之一。然而,對於新手媽媽和新生兒來説,自然並不等同於容易,親餵母乳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幸運的是,無論開始時有多困難,只要有耐心、努力、不間斷練習和堅持不懈,您和寶寶將能克服萬難,享受到親餵母乳的好處。 以正確的姿勢親餵寶寶 媽媽可以採用不同的姿勢,親餵寶寶母乳。關鍵是要找到一個對您和寶寶,母嬰雙方都感覺舒服的姿勢,您可以利用枕頭或毯子來調整。對於新手媽媽,找出正確合適的方式親餵寶寶,尤其重要。寶寶含乳喝奶的位置必須正確,才不會導致嚴重的消化問題。如果您不確定自己是否做對了,請尋求醫師的幫助,或是請教其他經驗豐富的媽媽,她們的建議也很有參考價值。 初乳和母乳:寶寶健康的第一道守護線 初乳是您生產後頭幾天分泌的乳汁,因為含有較高濃度的胡蘿蔔素(Carotene,一種維生素A),所以顏色偏黃。初乳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正適合寶寶的嬌弱腸胃。這是母體特別為初生寶寶準備的第一種食物,內含生長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作為健康第一道防線的抗體,可以刺激寶寶的免疫系統開始運作,保護新生兒免受細菌、病毒和各種疾病的侵害。 再過幾天,您的乳房會開始分泌更多的乳汁(常乳)。與初乳相比,常乳顯得更稀薄,顏色較白,熱量更高。媽媽給寶寶餵奶,隨著寶寶消耗更多乳汁,同時也是在鼓勵乳房分泌更多的乳汁。幾天後,乳房會分泌高脂肪的母乳,這種母乳可以幫助寶寶飽足、成長,達到理想的體重。 怎麼知道寶寶肚子餓了? 每個寶寶的需求和習慣不同,有些寶寶在1天24小時內需要進食12次,有些則可能隔3小時進食1次。有些寶寶喝夠奶之後,會睡上4小時,直到再次肚子餓,才會醒來討奶喝。 寶寶會發出一些訊息,讓您知道他肚子餓了。有些寶寶會做出某些動作,比如說伸展手腳,向四周張望,好像在尋找東西,或將拳頭舉起,試著放進嘴裡或放在嘴邊舔。有些寶寶可能會吸手指頭或伸出舌頭舔嘴唇,最明顯的訊息就是,寶寶張著嘴湊向媽媽的乳頭,或是開始哭鬧。


親餵母乳

產後哺乳胸部真的會下垂?一次搞懂餵母乳的好處與乳房構造變化

不少媽媽們於哺乳期間,除了可能會因疏忽或餵母乳的技巧不純熟,導致乳房出現不適,有些母親也會擔心哺乳後胸部形狀會產生改變,如胸部下垂或是2邊不對稱等。 究竟哺乳能帶給母親何種好處及壞處?胸型是否真的會有所改變?又該如何解決胸部下垂或2側大小不均的問題?《Hello醫師》將為你一次解答! 有效降低罹患卵巢癌的風險!4大哺乳好處報你知 雖然懷孕和餵母乳都是相當辛苦的過程,但是母乳可說是寶寶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也是健康與成長的重要關鍵。不僅如此,餵母乳也能為媽媽本身帶來以下4種好處: 產後出血較少:若寶寶能正確吸吮乳房,便能刺激產婦的腦下垂體後葉分泌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與恢復,以減少產後大量出血。 協助產後身材恢復:由於孕期儲備的脂肪,為製造乳汁的原料,再加上哺餵母乳時需要消耗的能量較多,所以哺餵母乳的媽媽們,通常較容易恢復好身材,達成瘦身的效果。(推薦閱讀:產後減肥難?5個原因作怪這樣解決) 罹病風險低:哺乳後可降低媽媽們罹患卵巢癌、乳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自然避孕:餵母乳可延長產後月經恢復的時間,達到自然避孕的效果,但非100%,故產後若恢復性生活時,最好搭配保險套、避孕藥等避孕方式較妥當。(延伸閱讀:不想生了?解析女生結紮手術優缺點、費用與後遺症,避孕效果近100%) 哺乳真的會導致胸部下垂嗎?哺乳後乳房構造變化一次了解 一般而言,乳房沒有肌肉,是由脂肪、乳腺與纖維組織所構成的,並藉由庫伯氏韌帶(Cooper’s ligaments,支撐乳房腺體結構)連結到胸膛。而懷孕時這些韌帶會向外延長,血液也會被送至乳房內,使胸部更重、更飽滿。 另外,母乳的分泌也會增加乳房組織的密度,而哺乳期後乳房內的脂肪組織和結締組織,也會逐漸改變。(同場加映:成人喝母乳行嗎?味道甜但營養價值不高) 基本上,不論是否有餵母乳,每位媽媽都會受到身體質量指數(BMI)、過去懷孕的次數、懷孕前胸部的大小、年齡,以及過去有無抽菸等因素,而影響胸型。 乳房與胸膛連接的韌帶,會在懷孕期間被拉長,並在完乳期過後收縮,所以可能會使胸型輪廓改變。雖然胸部有機會恢復原本的大小,但也可能導致胸部下垂的情況加劇,或是依哺乳習慣,而出現大小不同的情況。 胸部下垂、大小不均如何解決? 由於較常哺乳的乳房大小會偏大,因此建議各位媽媽,哺乳時可採用左右乳房輪流餵奶的方式,以避免胸部大小差異過大的情形發生。 此外,現在醫美產業發達,想要搶救哺乳後的胸部外觀,例如胸部下垂或大小不均等問題,皆能考慮接受胸部整形手術,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在手術前請務必和醫師做詳盡的諮詢,以了解手術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副作用。 成為母親自然會歷經這些外觀上的變化,其實還是有許多媽媽在產後或哺乳後,即使身形或胸型改變,仍然很愛惜自己自然的樣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親餵母乳

錯!破除親餵母乳常見的4大迷思

相較其他撫育寶寶的階段,餵母乳對大部分的新手爸媽來說,是個簡單平常的活動,但這件理所當然的事,也會因為道聽途說而犯下大錯,讓我們來看看哪些新手爸媽必須釐清的4個常見迷思: 1. 小胸部乳量少:錯 研究指出,乳房大小與產出母乳量並無關聯,所以別管胸部罩杯大小了,若您的身體健康且常餵母乳,您就一定有足夠的母乳量,來餵飽您的寶寶。 2. 乳腺炎不要親餵母乳:錯 對所有正在餵母乳的媽媽們來說,事實剛好相反,乳腺炎(乳房發炎)常見的罪魁禍首,就是因為乳汁堵塞乳管而發炎,因此無論餵母乳多麽痛,仍請用集乳器或親餵寶寶,將乳汁適時適量地排出,以減緩發炎症狀,乳腺炎並不會感染母乳,即使有少數細菌感染母乳的狀況發生,寶寶的胃酸也能輕易地消滅細菌。 3. 如果親餵母乳超過1年會更難斷奶:錯 母乳不只含有寶寶所需的完整營養,也含有寶寶免疫系統所需的抗體,沒有任何食物可以取代母乳的好處,因此強烈建議儘量延長哺餵母乳的時間,直到寶寶已經不再想喝母乳的時候。 4. 親餵母乳是有效的避孕方式:錯 答案是不置可否。親餵母乳會改變您的荷爾蒙,並延遲月經週期,而達到避孕的效果,但這個方法只有生產後幾個月內有效(不超過6個月),此外,只有您大量且在不提供寶寶任何水及其他食物的狀況下,純餵母乳時才有效,因此並不建議爸媽將餵母乳當作唯一避孕的方式,畢竟在產後第一個月經來前,媽媽可能已經又開始排卵了。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親餵母乳

提高智力又防癌!餵母乳11大驚人好處

大家應該都聽過餵母乳比餵配方奶更好,且無論是對媽媽或寶寶都有好處,媽媽們除了出門不需攜帶奶瓶或一堆器具之外,還可幫助產後排出惡露(子宮內的分泌物),並加速恢復身材等。對寶寶來說,喝母奶除了可隨時喝到最適當的溫度,也能幫助他們健康的成長。以下介紹餵母乳對寶寶的11點好處: 較不易罹病:喝母奶的寶寶更不容易感染肺炎(Pneumonia)、感冒和病毒,也不容易出現腹瀉等腸胃道問題。 降低慢性病的風險:如果您親餵寶寶,寶寶得慢性疾病的風險較低,如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乳糜瀉(Celiac disease),和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發炎性腸道疾病)。 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的風險:嬰兒猝死症候群通常是由於不明原因而使寶寶突然死亡,但若餵母奶可以降低一半的機率。 降低罹癌機率:餵母奶可以預防寶寶在童年時期罹患某些癌症,也會降低媽媽罹患停經前乳癌(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和卵巢癌(Ovarian cancer)的機率。 獲得最有效的疫苗:研究表示,母奶裡含有大量的抗體(Antibodies),喝母奶的寶寶免疫力表現,通常會比餵配方奶的更好。 更平靜與穩定:寶寶不哭鬧時,就像個小天使一樣,而母奶被證明含有能撫慰寶寶,並幫助他們睡得更香甜的物質。 更多安全感:餵母奶的時機大多都是媽媽們用身體接觸寶寶,透過親密的肌膚接觸,可以培養更親近的關係,讓寶寶獲得更多安全感。 降低肥胖風險:因為配方奶具有幫助嬰兒增加體重的效果,但這同時也可能會使他們體重增加過多,若餵母奶的話,則較能使寶寶體重保持在健康範圍內。 幫助提高智力:餵母奶可使寶寶在兒童時期,具有較高的智商表現,雖然目前仍未有足夠研究佐證其因果關係,但此因素仍值得參考。 漂亮的牙齒:餵母乳可減少寶寶罹患蛀牙或未來得蛀牙的機率,並且也可能減少長大後需要戴牙套的機會。 降低女孩未來罹患乳癌的風險:若您的寶寶是女孩,那麼您餵母乳可降低25%未來她罹患乳癌的機率。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